貌合情離的成語故事
拼音mào hé qíng lí
基本解釋指兩個(gè)人表面合得來,實(shí)際上感情不合。
出處清 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115回:“雖克竭敬愛,而貌合情離,與從夫之義悖矣?!?/p>
暫未找到成語貌合情離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貌合情離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心有余而力不足 | 先秦 孔子《論語 里仁》:“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?我未見力不足者,蓋有之矣,我未之見也?!?/td> |
懸而未決 | 孫中山《救國之急務(wù)》:“已將一切問題決定,惟有如何處置國會(huì)一層,懸而未決?!?/td> |
不敢茍同 | 葉赫那拉·圖鴻《乾隆皇帝》第一章:“兄臺(tái)這般說話在下可不敢茍同,紅花會(huì)劫富濟(jì)貧,替天行道。” |
零光片羽 | 黃遠(yuǎn)庸《記者眼光中之孫中山》:“其所對(duì)北京內(nèi)外記者所言,皆不過此三種政策之零光片羽,蓋孫先生之樂觀主義如此。” |
四書五經(jīng) | 漢 班固《白虎通 五經(jīng)》:“五經(jīng)何謂?謂《易》、《尚書》、《詩》、《禮》、《春秋》也。宋 朱熹著有《四書集注》。 |
頓挫抑揚(yáng) | 宋 魏慶之《詩人玉屑 靖節(jié) 休齋論〈歸去來辭〉》:“陶淵明罷彭澤令,賦《歸去來》,而自命曰辭。迨今人歌之,頓挫抑揚(yáng),自協(xié)聲律,蓋其詞高甚?!?/td> |
孜孜以求 | 孫犁《蕓齋瑣談》:“因?yàn)樗欠N孜孜以求、有根有據(jù)、博大精深的治學(xué)方法,也為人所熟知了?!?/td> |
投石問路 | 清·石玉昆《三俠五義》第12回:“此名為‘投石問路’。下面或是有溝,或是有水,就是落在實(shí)地,再?zèng)]有聽不出來的?!?/td> |
溢于言表 | 明 朱舜水《答安東守約書三十首》:“來書十讀,不忍釋手,真摯之情,溢于言表?!?/td> |
取而代之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項(xiàng)羽本紀(jì)》:“秦始皇帝游會(huì)稽,渡浙江,梁與籍俱觀。籍曰:‘彼可取而代也。’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