烏合之眾的成語故事
拼音wū hé zhī zhòng
基本解釋合:聚合;眾;許多人。比喻臨時雜湊的、毫無組織紀律的一群人。
出處管仲《管子》:“烏合之眾,初雖有歡,后必相吐,雖善不親也。”
烏合之眾的典故
西漢末年,王莽(邯鄲市大名縣人)被打敗后,劉玄稱帝。扶風茂陵(今陜西省)人耿龠隨其父耿況投奔了劉玄。沒過多久,邯鄲人王郎自稱漢成帝之子劉子與,在西漢宗室劉休和大富豪李育等的支持下,自立為帝,建都邯鄲。這時,耿龠(gěng yuè)手下的孫倉、衛(wèi)包便勸耿龠投歸劉子與(王郎)。耿龠聞聽大怒,按劍說道:劉子與這個反賊,我和他勢不兩立!等我到長安請皇上調動漁陽、上谷的兵馬,從太原、代郡出擊,來回幾十天,便能以輕騎兵襲擊那些烏合之眾,勢如摧枯拉朽(cuī kū lā xiǔ),定能獲勝。誰不識大局,去投奔那些反賊,定遭滅族殺身之禍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烏合之眾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從容不迫 | 魏蘭《<浙案紀略>原序》:“當其臨事之時,從容不迫,顏色不變,尤非庸常之輩所能及?!?/td> |
天昏地暗 | 唐 韓愈《龍移》:“天昏地黑蛟龍移,雷驚電激雄雌隨?!?/td> |
不分青紅皂白 | 丁玲《太陽照在桑干河上》三六:“文采覺得這末不分青紅皂白就不大好?!?/td> |
志在千里 | 三國魏·曹操《步出夏門行·神龜雖壽》:“老驥伏櫪,志在千里。烈士暮年,壯心不已。” |
屈指一算 | 曾樸《孽?;ā返谒幕兀骸按掖疫^了中秋,雯青屈指一算,那天正是出場的末日?!?/td> |
同心合力 | 《書·泰誓中》:“予有亂臣十人,同心同德。” |
以弱制強 | 三國·蜀·諸葛亮《將苑·將剛》:“善將者,其剛不可折,其柔不可卷,故以弱制強,以柔制剛?!?/td> |
結駟連騎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仲尼弟子列傳》:“子貢相衛(wèi),而結駟連騎,排藜藿入窮閻,過謝原憲?!?/td> |
禍國誤民 | 鄧小平《黨在組織戰(zhàn)線和思想戰(zhàn)線上的迫切任務》:“精神污染的危害很大,足以禍國誤民?!?/td> |
國泰民安 | 宋 吳自牧《夢梁錄 山川神》:“每歲海潮太溢,沖激州城,春秋醮祭,詔命學士院撰青詞以祈國泰民安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