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有關(guān)鯨的成語
有關(guān)鯨的成語
有關(guān)鯨的成語共收錄16個
成語 | 解釋 | 出處 |
---|---|---|
蠶食鯨吞 | 食:吃;吞:整個兒咽下去。像蠶啃桑葉一樣一點(diǎn)一點(diǎn)來;或像鯨魚吃食一樣大口大口吞。比喻強(qiáng)國用逐步侵占或一舉吞并的方式侵略弱國領(lǐng)土。 | 清 紀(jì)昀《閱微草堂筆記 灤陽消夏錄六》:“汝先遺二孤侄,汝蠶食鯨吞,幾無余瀝?!?/td> |
鯨吸牛飲 | 鯨吸:像鯨魚吸水一樣。如鯨吸百川,似牛飲池水。比喻放量狂飲。 | 漢·韓嬰《韓詩外傳》第四卷:“桀為酒池,可以運(yùn)舟,糟丘足以道望十里,一鼓而牛飲者三千人?!?唐·杜甫《飲中八仙歌》:“飲如長鯨吸百川。: |
蛇食鯨吞 | 蛇食:像蛇一樣吞食。鯨吞:像鯨一樣吞咽。比喻強(qiáng)者逐步并吞弱者。 | 隋·薛道衡《老氏碑》:“天齊地軸之所,蛇食鯨吞;銅陵、玉壘之區(qū),狼顧鴟跱?!?/td> |
鯨吞虎據(jù) | 鯨吞:像鯨一樣吞食;據(jù):盤踞。像鯨魚和老虎一樣窮兇極惡地吞食與占據(jù)獵物。比喻吞并土地和財(cái)物。 | 《舊唐書·蕭銑等傳論》:“自隋朝維絕,宇縣瓜分,小則鼠竊狗偷,大則鯨吞虎據(jù)?!?/td> |
鯨波怒浪 | 猶言驚濤駭浪。 | 清·昭梿《嘯亭雜錄·端午龍舟》:“乾隆初,上于端午日命內(nèi)侍習(xí)競渡于福海中,皆畫船簫鼓,飛龍蠲首,絡(luò)繹于鯨波怒浪間?!?/td> |
鯨吞蛇噬 | 像鯨魚和蛇一樣吞食。比喻侵吞兼并。 | 清·魯一同《秦論》:“秦人一出其師以撓山東,諸侯莫能支,鯨吞蛇噬,不及百年,天下席卷而入于秦矣。” |
鯨波鼉浪 | 見“鯨濤鼉浪”。 | 清·王韜《西人重日輕華》:“逮至明代,歐洲諸國日強(qiáng),精于駕舟,不憚遠(yuǎn)涉,往往于鯨波鼉浪中探測新地,以為通商互市之區(qū)?!?/td> |
鯨吞蠶食 | 像鯨魚吞食一口吞下,像蠶吃桑葉逐步侵占。比喻用各種手段侵吞。 | 清 王韜《英宜保土》:“若土耳機(jī)三土一旦為俄所鯨吞蠶食,則地兼三海,拓疆萬里?!?/td> |
鰲擲鯨呿 | 見“鰲擲鯨吞”。 | 清·宋犖《漫堂說詩》三:“至于杜之海涵地負(fù),韓之鰲擲鯨呿,尚有所未逮?!?/td> |
鰲擲鯨吞 | 比喻文辭氣勢磅礴,跌宕起伏。亦作“鰲擲鯨呿”。 | 明 陳汝元《金蓮記 偕計(jì)》:“龍浮馬負(fù)之圖,已曾抉奧運(yùn)會;鰲擲鯨吞之句,無不深研?!?/td> |
鯨吞虎噬 | 像鯨魚和老虎一樣吞食。多比喻吞并土地財(cái)物。 | 宋·范仲淹《上執(zhí)政書》:“前代亂離,鯨吞虎噬,無卜世卜年之意,故斯道久缺,反為不急之務(wù)?!?/td> |
鯨濤鼉浪 | 猶言驚濤駭浪。 | 梁啟超《覆金山中華會館書》:“茍其不死也,則如從軍者擲身于硝煙彈雨之間,航海者賭命于鯨濤鼉浪之窟,其不死自若也?!?/td> |
連鰲跨鯨 | 《列子·湯問》載渤海之東有五山浮于海,天帝令巨鰲十五輪流負(fù)山,山始不動?!岸埐畤写笕?,舉足不盈數(shù)步而暨五山之所,一釣而連六鰲。”又《文選·揚(yáng)雄〈羽獵賦〉》有游獵江河湖澤,“乘巨鱗,騎京(或作鯨)魚”的記載。后以“連鰲跨鯨”表示超凡成仙。 | 《列子·湯問》載:渤海之東有五山浮于海,天帝令巨鰲十五輪流負(fù)山,山始不動?!岸埐畤写笕耍e足不盈數(shù)步而暨五山之所,一釣而連六鰲?!庇帧段倪x·揚(yáng)雄〈羽獵賦〉》有游獵江河湖澤,“乘巨鱗,騎京(或作鯨)魚”的記載。 |
虎踞鯨吞 | 比喻豪強(qiáng)割據(jù)和相互兼并。 | 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四十九回:“諸將皆來動問,盡皆愕然相顧曰:‘江北百萬之眾,虎踞鯨吞。不爭都督如此,倘曹兵一至,如之奈何?’” |
東海鯨波 | 東海上的洶涌波濤。比喻來自東方的侵略。 | 高珪《岳墳感賦》詩:“東海鯨波誰可靖,只今惜少岳家軍。” |
鯨波鱷浪 | 鯨:鯨魚;鱷:鱷魚。比喻險惡的環(huán)境或激烈的斗爭。 | 清·南荃居士《海僑春傳奇·瘋訴》:“望鯨波鱷浪連天涌,莽天涯沓沓濛濛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