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有關(guān)龍的成語
有關(guān)龍的成語
因篇幅關(guān)系,龍的成語只列出前 60個
成語 | 解釋 | 出處 |
---|---|---|
攀龍附鳳 | 附:接觸、依附。比喻巴結(jié)或投靠有權(quán)勢聲望的人。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敘傳下》:“潁陰商販,曲周庸夫,攀龍附鳳,并乘天衢。” |
龍飛鳳舞 | 像龍在飛騰;像鳳在歡舞。原形容山勢蜿蜒曲折;奔放雄偉。舊時迷信;認(rèn)為是帝王氣象?,F(xiàn)形容書法筆勢飄逸多姿。多指草書。 | 宋 蘇軾《表忠觀碑》:“天目之山,苕水出焉,龍飛鳳舞,萃于臨安。” |
生龍活虎 | 比喻像很有生氣的蛟龍和富有活力的猛虎。形容活潑矯健;富有生氣。 | 宋 朱熹《朱子語類》第95卷:“只見得他如生龍活虎相似,更把捉不得。” |
龍騰虎躍 | 騰、躍:跳起;跳躍。像龍那樣飛騰;像虎那樣跳躍。形容非?;钴S的姿態(tài)。也作“龍?zhí)④S?!?/td> | 唐 嚴(yán)從《擬三國名臣贊序》:“圣人受命,賢人受任;龍騰虎躍,風(fēng)流云蒸,求之精微,其道莫不咸系天者也?!?/td> |
群龍無首 | 首:頭;引申為領(lǐng)袖。一群龍沒有領(lǐng)頭的。比喻沒有領(lǐng)頭的;無從統(tǒng)一行動。 | 《周易 乾》:“用九,見群龍,無首,吉?!?/td> |
直搗黃龍 | 直接搗毀敵人的巢穴。搗:搗毀;黃龍:黃龍府;金人腹地?,F(xiàn)泛指敵人腹地。 | 元 脫脫等《宋史 岳飛傳》:“飛大喜,語其下曰:‘今番直抵黃龍府,與諸君痛飲耳。’” |
龍爭虎斗 | 龍與虎之間的爭斗。形容斗爭或競賽十分激烈緊張。 | 元 馬致遠(yuǎn)《漢宮秋》第二折:“文武每我不信你敢差排呂太后,枉以后龍爭虎斗,都是俺鸞交鳳友?!?/td> |
風(fēng)虎云龍 | 虎嘯生風(fēng),龍起生云。指同類事物相互感應(yīng)。舊時也比喻圣主得賢臣,賢臣遇明君。 | 宋 王安石《浪淘沙令》詞:“湯武偶相逢,風(fēng)虎云龍,興王袛在笑談中?!?/td> |
一條龍 | 比喻事物首尾相連,排成一條連續(xù)不斷的線。也比喻生產(chǎn)程序或工作環(huán)節(jié)上的相關(guān)聯(lián)的連續(xù)。 | 張平《抉擇》:“據(jù)說現(xiàn)在時興的已經(jīng)是一條龍服務(wù):跳舞、吃飯、桑拿、唱歌、打牌,從下午開始,可以一直玩到凌晨。” |
龍馭上賓 | 亦作“龍御上賓”。《史記·封禪書》:“黃帝采首山銅,鑄鼎于荊山下。鼎既成,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。黃帝上騎,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馀人,龍乃上去?!焙笠蛴谩褒堮S上賓”為皇帝之死的諱飾語。意為乘龍升天,為天帝之賓。 | 《史記·封禪書》:“黃帝采首山銅,鑄鼎于荊山下。鼎既成,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。黃帝上騎,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馀人,龍乃上去?!?/td> |
馬龍車水 | 馬象游龍,車象流水。形容車馬往來不絕 | 清 捧花生《畫舫余譚》:“馬龍車水,過者如云?!?/td> |
望子成龍 | 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學(xué)業(yè)和事業(yè)上有成就。 | 周而復(fù)《上海的早晨》第四部:“德公望子成龍,一會想送他上英國,一會又想送他上美國?!?/td> |
車水馬龍 | 車絡(luò)繹不絕;有如流水;馬首尾相接;好像游龍。形容沿途車馬很多;成群結(jié)隊;繁華熱鬧的場面。也作“馬龍車水”。 |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皇后紀(jì)上 明德馬皇后》:“前過濯龍門上,見外家問起居者,車如流水,馬如游龍。” |
畫龍點睛 | 畫龍之后再點上眼睛。比喻在關(guān)鍵地方簡明扼要地點明要旨;使內(nèi)容生動傳神。也比喻在整體中突出重點。 | 唐 張彥遠(yuǎn)《歷代名畫記 張僧繇》:“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,每云:‘點睛即飛去?!艘詾橥Q,固請點之。須臾,雷電破壁,兩龍乘云騰去上天,二龍未點眼者見在?!?/td> |
飛龍乘云 | 指龍乘著云彩上天。比喻英雄乘時機(jī)而得勢。 | 戰(zhàn)國·韓·韓非《韓非子·難勢》:“飛龍乘云,騰蛇游霧……夫有云霧之勢而能乘游之者,龍蛇之材美之也?!?/td> |
舞鳳飛龍 | 猶龍飛鳳舞。氣勢奔放雄壯的樣子。 | 宋·張孝祥《鷓鴣天·贈錢橫州子山》詞:“舞鳳飛龍五百年,盡將錦繡裹山川?!?/td> |
龍蟠鳳逸 | 如龍盤曲,如鳳深藏。比喻有才能而沒有人賞識。 | 唐 李白《與韓刑州書》:“一登龍門,即聲譽(yù)十倍,所以龍蟠鳳逸之士,皆欲收名定價于君侯?!?/td> |
伏虎降龍 | 伏:屈服;降:用用威力使屈服。用威力使猛虎和惡龍屈服。形容力量強(qiáng)大,能戰(zhàn)勝一切敵人和困難。 | 元·馬致遠(yuǎn)《任風(fēng)子》第二折:“學(xué)師父伏虎降龍,跨鸞乘鳳。” |
龍蛇飛動 | 仿佛龍飛騰,蛇游動。形容書法氣勢奔放,筆力勁健。 | 宋 蘇軾《西江月 平山堂》詞:“十年不見老仙翁,壁上龍蛇飛動。” |
神龍失勢 | 勢:地位和權(quán)力。比喻失去地位和權(quán)力。 |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隗囂傳》:“要之,魚不可脫于淵,神龍失勢,即還與蚯蚓同?!?/td> |
來龍去脈 | 來龍:龍頭之所在。過去看風(fēng)水的人把山脈比作一條龍;認(rèn)為從頭到尾都像血脈似的連貫著;可以看出從哪兒來;到哪兒去。比喻事情前后關(guān)聯(lián)的線索或事情的前因后果。 | 明 吾丘瑞《運壁記 牛眠指穴》:“此間前岡有好地,來龍去脈,靠嶺朝山,處處合格?!?/td> |
龍頭蛇尾 | 比喻開頭盛大,結(jié)尾衰減。 | 宋 朱熹《朱子語類》第130卷:“如在歐公文集序,先說得許多天來底大,恁地好了,到結(jié)束處,卻只如此,蓋不止龍頭蛇尾矣。” |
乘龍快婿 | 乘龍:好比乘坐于龍上得道成仙;快婿:稱意的女婿。舊指才貌雙全的女婿。也用作稱譽(yù)別人的女婿。 | 晉 張方《楚國先賢傳》:“時人謂桓叔元兩女俱乘龍,言得婿如龍也。” |
藏龍臥虎 | 龍、虎:比喻不平常的人物。隱藏著的龍;睡臥著的虎。比喻潛藏著未被發(fā)現(xiàn)的人才或英雄。 | 北周 庾信《同會河陽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》詩:“暗石疑藏虎,盤根似臥龍?!?/td> |
二龍戲珠 | 兩條龍相對,戲玩著一顆寶珠。 |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三回:“頭上戴著束發(fā)嵌寶紫金冠,齊眉勒著二龍戲珠金抹額。” |
龍章秀骨 | 喻文章秀逸遒勁。 | 宋·梅堯臣《讀萃秘校卷》詩:“龍章秀骨若輕時,繼作五弦須款款?!?/td> |
老態(tài)龍鐘 | 老態(tài):老年人的體態(tài);龍鐘:行動不靈活。形容年老體衰;動作遲緩。 | 宋 陸游《聽雨》:“老態(tài)龍鐘疾未平,更堪俗事敗幽情?!?/td> |
魚龍混雜 | 比喻壞人和好人混雜在一起;成分復(fù)雜。 | 唐 張志和《和漁夫詞》十三:“風(fēng)攪長空浪攪風(fēng),魚龍混雜一川中?!?/td> |
土龍芻狗 | 泥土捏的龍,稻草扎的狗。比喻名不副實。 | 晉 陳壽《三國志 蜀志 杜微傳》:“曹丕篡弒,自立為帝,是猶土龍芻狗之有名也?!?/td> |
虎斗龍爭 | 比喻群雄互相爭斗。 | 元 金仁杰《追韓信》第四折:“再休夸桀紂起刀兵,謾說吳越相吞并,也不似這一場虎斗龍爭?!?/td> |
龍?zhí)痘⒀?/a> | 潭:深水坑;穴:動物的窩。龍潛居的深潭;虎藏身的穴窩。比喻極其兇險的地方。 | 明 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60回:“有分教,盧浚義撇卻錦簇珠圍,來試龍?zhí)痘⒀??!?/td> |
龍陽泣魚 | 后以之為失寵之典。 | 《戰(zhàn)國策·魏策四》:“魏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,龍陽君得十馀魚而涕下?!踉唬骸粍t何為出涕?’曰:‘臣為王之所得魚也?!踉唬骸沃^也?’對曰:‘臣之始得魚也,臣甚喜,后得又益大,今臣直欲棄臣前之所得矣。……臣亦將棄矣,臣安能無涕 |
葉公好龍 | 葉公:春秋時陳國的一個人;好:愛好。比喻表面上愛好某種事物;但并非真正地愛好它;甚至畏懼它。 | 西漢 劉向《新序 雜事》:“葉公子高好龍,鉤以寫龍,鑿以寫龍,屋室雕文以寫龍。于是天龍聞而下之,窺頭于牖,施尾于堂。葉公見之,棄而還走?!?/td> |
活龍活現(xiàn) | 龍:古代傳說的一種靈怪動物。指像活的龍出現(xiàn)一樣。形容神情生動逼真;好像就在眼前。 | 明 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卷五:“再說王氏聞?wù)煞騼葱?,初時也疑惑,被呂寶說得活龍活現(xiàn),也信了?!?/td> |
盤龍臥虎 | 盤;盤旋;屈曲。盤屈的龍;臥居的虎。常比喻隱藏的人才。 | |
龍泉太阿 | 指古代的兩件寶劍。 | 明·酉陽野史《續(xù)三國演義》第28回:“眾夫散出,煥密啟其函,見其光芒射目,乃是寶劍二口,靶上刻有字號,名曰龍泉太阿?!?/td> |
放龍入海 | 比喻放走敵人,留下后患。 | 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21回:“此放龍入海,縱虎歸山也,后欲治之,其可得乎?” |
蛇化為龍,不變其文 | 比喻無論形式上怎樣變化,實質(zhì)還是一樣。 | 《史記·外戚世家》:“蛇化為龍,不變其文;家化為國,不變其姓?!?/td> |
龜龍麟鳳 | 傳統(tǒng)上用來象征高壽、尊貴、吉祥的四種動物。比喻身處高位德蓋四海的人。 |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翟方進(jìn)傳》:“太皇太后臨政,有龜龍麟鳳之應(yīng)。” |
禪世雕龍 | 指文章世代相傳。 | 《后漢書 崔骃傳贊》:“崔為文宗,世禪雕龍?!?/td> |
蟬蛻龍變 | 蟬蛻:幼蟬化為成蟬時所脫下的皮。比喻解脫而進(jìn)入更高境界。 | 晉·夏侯湛《<東方朔畫贊>序》:“蟬蛻龍變,棄俗登仙?!?/td> |
鼎成龍去 | 《史記·封禪書》:“黃帝采首山銅,鑄鼎于荊山下。鼎既成,有龍垂胡曈下迎黃帝。黃帝上騎,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馀人,龍乃上去。”后以“鼎成龍去”指帝王去世。 | 《史記·封禪書》:“黃帝采首山銅,鑄鼎於荊山下。鼎既成,有龍垂胡曈下迎黃帝。黃帝上騎,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馀人,龍乃上去?!?/td> |
虎符龍節(jié) | 虎符:古代銅制虎形兵符;龍節(jié):古代邦國使臣用的金制龍形憑證。比喻重要的憑證 | 唐·盧綸《送從叔牧永州》詩:“虎符龍節(jié)昭歧路,何苦愁為江海人?!?/td> |
攀龍讬鳳 | 猶言攀龍附鳳。 | |
元龍豪氣 | 元龍:三國時陳登,字元龍,曾慢待許氾;豪:豪放。形容性格豪放。 | 《三國志·魏志·陳登傳》:“氾曰:‘陳元龍湖海之士,豪氣不除?!?/td> |
龍驤虎步 | 象龍馬昂首,如老虎邁步。形容氣慨威武雄壯。 | 三國 魏 嵇康《卜疑》:“將如毛公藺生之龍驤虎步,慕為壯士乎?” |
藥店龍 | 藥店里的龍骨。比喻人瘦骨嶙峋。 | 唐·李商隱《垂柳》詩:“舊作琴臺鳳,今為藥店龍。” |
文擅雕龍 | 雕龍:擅長寫文章。文章寫得很出色。 | 《北史·薛橙傳論》:“橙并學(xué)稱該博,文擅雕龍,或揮翰鳳池,或著書麟閣,咸居祿位,各逞琳瑯?!?/td> |
強(qiáng)龍不壓地頭蛇 | 比喻實力強(qiáng)大者也難對付當(dāng)?shù)氐膭萘Α?/td> | 明 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45回:“你也忒自重了,更不讓我遠(yuǎn)鄉(xiāng)之僧--也罷,這正是'強(qiáng)龍不壓地頭蛇'?!?/td> |
龍精虎猛 | 喻精力旺盛,斗志昂揚。 | 陳殘云《山谷風(fēng)煙》第二一章:“大家一夜沒睡覺,到如今還是龍精虎猛,表現(xiàn)了兄弟姐妹們對地主的仇恨?!?/td> |
龍吟虎嘯 | 吟:鳴、叫;嘯:獸類長聲吼叫。像龍一樣長鳴;像虎一樣咆哮。原比喻同類事物互相感應(yīng)。現(xiàn)多比喻吟誦的聲音抑揚頓挫。也用以形容響聲洪大;氣勢盛大。 | 唐 李頎《聽安萬善吹觱篥歌》:“龍吟虎嘯一時發(fā),萬籟百泉相與秋?!?/td> |
虎嘯龍吟 | 嘯:獸類大聲吼叫;吟:鳴。像龍在鳴,虎在嘯。比喻相關(guān)的事物互相感應(yīng)。也比喻聲音洪大或英雄豪杰叱咤風(fēng)云。 | 宋·張君房《云笈七簽》第72卷:“經(jīng)云:鶴鳴在陰,其子和之。又云:虎嘯龍吟,物類相感,豈謬言哉!” |
百龍之智 | 龍:公孫龍,戰(zhàn)國時期名家代表,著有《公孫龍子》;智:智慧,聰明。100個公孫龍的智慧。形容非常聰明。 | 《孔叢子·公孫龍》:“雖百龍之智,固不能當(dāng)其前也?!?/td> |
馬足龍沙 | 指馳騁邊疆,揚威域外。龍沙,塞北沙漠地方。 | 曼殊室主人《班定遠(yuǎn)平西域》第一幕:“虎頭燕頷,人言萬里之侯;馬足龍沙,胸有千秋之業(yè)?!?/td> |
龜龍鱗鳳 | 傳統(tǒng)上用來象征高壽、尊貴、吉祥的四種動物。比喻身處高位德蓋四海的人。 | 《漢書·翟方進(jìn)傳》:“太皇太后臨政,有龜龍鱗鳳之應(yīng)?!?/td> |
龍虎風(fēng)云 | ①《易·干》:“云從龍,風(fēng)從虎?!焙笠浴褒埢L(fēng)云”喻英雄豪杰際遇得時。②指君臣遇合。 | 《易·干》:“云從龍,風(fēng)從虎。” |
臥虎藏龍 | 指隱藏著未被發(fā)現(xiàn)的人才,也指隱藏不露的人才。 | 北周·庾信《同會河陽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》詩:“暗石疑藏虎,盤根似臥龍?!?/td> |
土龍沐猴 | 比喻徒有虛名,而無其實。 | 清·錢謙益《都察院左都御史贈特進(jìn)光祿大夫柱國太保吏部尚書謚忠文李公神道碑》:“時俗方標(biāo)榜門戶,征逐聲利,以為土龍沐猴,非所以自樹立,視之蔑如也。” |
庖鳳烹龍 | 烹:煮。形容菜肴極為豐盛、珍奇。 |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67回:“連日殺牛宰馬,大排筵宴,慶賞盧員外。雖無庖鳳烹龍,端的肉山酒海?!?/td> |
龍首豕足 | 猶言牛頭不對馬嘴。謂對書義的解釋與原旨相去甚遠(yuǎn),風(fēng)馬牛不相及。 | 南朝·梁·梁元帝《金樓子·立言》:“龍首豕足,隨時之義;牛頭馬髀,強(qiáng)相附會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