暗送秋波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秋波:秋天的水波;比喻美女的眼睛。原指美女暗中以眉目傳情;后形容暗中以眉目傳情;也泛指暗中示意;暗通信息;獻眉討好。
出處宋 蘇軾《百步洪》詩之二:“佳人未肯回秋波,幼輿欲語防飛梭?!泵?馮夢龍《掛枝兒 私窺》:“眉兒來,眼兒去,暗送秋波?!?/p>
例子對張(作霖)則暗送秋波,對曹(錕)尤密切勾結。(蔡東藩、許廑父《民國通俗演義》第一二四回)
基礎信息
拼音àn sòng qiū bō
注音ㄢˋ ㄙㄨㄥˋ ㄑ一ㄡ ㄅㄛ
繁體暗送秌波
正音“波”,不能讀作“bē”。
感情暗送秋波是中性詞。
用法動賓式;作謂語、定語;比喻獻媚取寵,暗中勾搭。
辨形“暗”,不能寫作“喑”。
謎語八月夜里濤聲急
近義詞眉目傳情、脈脈傳情
反義詞明目張膽
英語make eyes at sb. while others are not looking; make secret over tures to sb.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經幫緯國(意思解釋)
- 上氣不接下氣(意思解釋)
- 夸大其詞(意思解釋)
- 鐵郭金城(意思解釋)
- 鼠憑社貴(意思解釋)
- 長夜之飲(意思解釋)
- 志滿意得(意思解釋)
- 心里有鬼(意思解釋)
- ??谥?意思解釋)
- 溢于言表(意思解釋)
- 反老還童(意思解釋)
- 不卑不亢(意思解釋)
- 閉關自守(意思解釋)
- 刀光劍影(意思解釋)
- 敲詐勒索(意思解釋)
- 目不斜視(意思解釋)
- 本末倒置(意思解釋)
- 國泰民安(意思解釋)
- 穢德垢行(意思解釋)
- 新官上任三把火(意思解釋)
- 國無寧日(意思解釋)
- 春去冬來(意思解釋)
- 叫苦連天(意思解釋)
- 受益匪淺(意思解釋)
- 人面狗心(意思解釋)
- 切樹倒根(意思解釋)
- 眾所瞻望(意思解釋)
- 鞭辟入里(意思解釋)
※ 暗送秋波的意思解釋、暗送秋波是什么意思由求知網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武不善作 | 意思是既動武就不能講斯文。 |
止戈為武 | 意思是武字是止戈兩字合成的,所以要能止戰(zhàn),才是真正的武功。后也指不用武力而使對方屈服,才是真正的武功。 |
混淆是非 | 把對的說成錯的;把錯的說成對的。比喻故意制造混亂;使是非不清。 |
催人淚下 | 催:催促,促使。形容事跡十分感人,使人不禁流下眼淚。 |
經邦論道 | 指治理國家,談論治國之道。比喻位居高層 |
形影相顧 | 形:形體;影:身影。孤身一人,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問。形容無依無靠,非常孤單。 |
一部二十四史,不知從何說起 | 二十四史:清乾隆時刻《史記》等24部史書。比喻情況復雜,頭緒繁多,不知從哪里說起才好。 |
窮鄉(xiāng)僻壤 | 指荒遠偏僻的地方。 |
四書五經 | 四書:亦稱四子書,即《大學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;五經:《詩》、《書》、《禮》、《易》、《春秋》。指儒家經典。 |
炙手可熱 | 炙:烤。熱得燙手。比喻氣焰盛;權勢大。 |
倦鳥知還 | 疲倦的鳥知道飛回自己的巢。比喻辭官后歸隱田園;也比喻從旅居之地返回故鄉(xiāng)。 |
表里如一 | 表:外表;里:內心。外表和內心一個樣。外表與內部一致。形容人的言論、行動和思想完全一致。 |
視死如歸 | 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樣平常。形容為了正義事業(yè);不怕犧牲生命。 |
罄竹難書 | 罄:盡;竹:指可供制成竹簡的竹子;書:寫。用盡竹子也難以寫完。后形容罪行多得寫不完。多形容罪惡累累。 |
骨肉之親 | 骨肉:骨和肉,比喻至親;親:親愛。比喻父母、兄弟、子女之間相親相愛的關系。 |
海水不可斗量 | 斗:量器。指海水的多少不可能以斗所能計量的。常與“人不可貌相”連用;比喻不能憑人的相貌或現(xiàn)狀來測量他的品格、才能或未來。 |
孝子賢孫 | 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孫。泛指有孝行的子孫。 |
一條龍 | 比喻事物首尾相連,排成一條連續(xù)不斷的線。也比喻生產程序或工作環(huán)節(jié)上的相關聯(lián)的連續(xù)。 |
一竅不通 | 竅:洞;這里指心竅。一竅都不是貫通的。比喻什么都不懂;閉塞、愚鈍。 |
男大當婚 | 指男子成年后要娶親成家。 |
子繼父業(yè) | 兒子繼承父親的事業(yè)。 |
足衣足食 | 衣食豐足。指生活富裕。 |
通時合變 | 同“通權達變”。 |
狂風暴雨 | 大風大雨。比喻聲勢猛烈或處境險惡。 |
忘乎所以 | 形容由于激動而忘了應有的態(tài)度;作出不適宜的舉動。乎:古漢語虛詞;無詞匯意義;所以:指原來應有的態(tài)度或行為。 |
面授機宜 | 面:當面;授:教;傳授;機宜:適應時機的對策、辦法。當面教給應采取的機密的對策或措施。 |
踉踉蹌蹌 | 走路歪歪斜斜的樣子。 |
絕路逢生 | 形容在最危險的時候得到生路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