盧仝簡介
盧仝tóng〈形〉(約795-835) 唐代詩人,漢族,“初唐四杰”之一盧照鄰的嫡系子孫。祖籍范陽(今河北省涿州市),生于河南濟源市武山鎮(zhèn)(今思禮村),早年隱少室山,自號玉川子。他刻苦讀書,博覽經(jīng)史,工詩精文,不愿仕進。后遷居洛陽。家境貧困,僅破屋數(shù)間。但他刻苦讀書,家中圖書滿架。仝性格狷介,頗類孟郊;但其狷介之性中更有一種雄豪之氣,又近似韓愈。是韓孟詩派重要人物之一。 ...〔? 盧仝的詩文(114篇)盧仝的名句(2條)〕軼事典故
盧仝是范陽人。最初隱居在少室山,號玉川子。他的家及其貧困,只有圖書堆積。后來以占卜選擇住在洛城,只有破屋幾間而已。有一仆人留著長胡子,不用頭巾裹頭;一奴蜱也光腳,且老掉了牙。終日苦吟,靠附近僧人送米維持生活。朝廷了解到他有清高耿介的節(jié)操,共兩次以周到的禮節(jié)召他為諫議大夫,他都沒有出仕。當時韓愈做河南行政長官,欣賞他的節(jié)操,很尊敬地對待他。盧全曾經(jīng)被惡少恐嚇,向韓愈訴說,韓愈要為他評理,盧仝考慮到不法之人會恨韓愈,不想再追究此事,韓愈更加佩服他的度量。元和年間,逢月蝕,盧仝賦詩一首,意在譏諷當?shù)阑鹿俳Y(jié)成的黨羽,韓愈非常贊賞其文辭精巧,其他很多人都很不滿。
等到甘露禍起之時,盧仝恰巧與宰相王涯的幾位幕僚在相府的書館中吃飯,于是留宿在此,吏卒秘密行捕,盧全說:“我是盧山人,和大家沒有結(jié)怨,(我)有什么罪?”官吏說:“既然是山人,來宰相的宅院,難道不是有罪嗎?”倉促忙亂中自己也不能辯解清楚,竟然一同遭受了甘露之禍。盧仝年老沒有頭發(fā),太監(jiān)就在他的腦后訂個釘子(以行刑)。先前盧仝生個兒子取名“添丁”,人們認為是中了預示吉兇的隱語。盧仝性格清高不俗耿介偏執(zhí),見識高遠不凡。唐代詩體都有創(chuàng)作,卻與他人所作不同,自成一家,用詞推崇奇崛怪異,一般讀的人不理解,了解他的人還是容易領會明白的。后世的人效仿模擬他,于是成為獨具一格的一代宗師。有文集一卷傳至今。古詩寫到:“枯魚過河泣,何時悔復及。作書與魴與,相戒慎出入?!边@是說要防備重蹈前面的覆轍。盧仝情志如霜雪一樣純潔,節(jié)操可與松柏媲美,修養(yǎng)已深深達到無咎無譽的境界,還在乎什么失去門庭戶院。
唉,一朝踏入不該去的地方,馬上跟著遇到禍殃,一塊美玉與那些凡石一同毀摔,能不令人痛心嗎!
人物生平
盧仝少有才名,未滿20歲便隱居嵩山少室山,不愿仕進。朝廷曾兩度要起用他為諫議大夫,均不就。曾作《月食詩》諷刺當時宦官專權,受到韓愈稱贊(時韓愈為河南令)。甘露之變時,因留宿宰相兼領江南榷茶使王涯家,與王涯同時被宦官所害——“盧仝老無發(fā),閹人于腦后加釘而死”。 據(jù)清乾隆年間蕭應植等所撰《濟源縣志》載:在縣西北十二里武山頭有“盧仝墓”,山上還有盧仝當年汲水烹茶的“玉川泉”。好友賈島有《哭盧仝》詩:“平生四十年,惟著白布衣?!?/p>
盧仝好茶成癖,詩風浪漫且奇詭險怪,人稱“盧仝體”,他的《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》詩,傳唱千年而不衰,其中的"七碗茶詩"之吟,最為膾炙人口:"一碗喉吻潤,二碗破孤悶。三碗搜枯腸,惟有文字五千卷。四碗發(fā)輕汗,平生不平事,盡向毛孔散。五碗肌骨清。六碗通仙靈。七碗吃不得也,唯覺兩腋習習清風 生?!? 與陸羽茶經(jīng)齊名。茶的功效,和盧仝對茶飲的審美愉悅,在詩中表現(xiàn)得淋漓盡致。人以詩名,詩則又以茶名也。盧仝著有《茶譜》,被世人尊稱為“茶仙”。盧仝的《七碗茶歌》在日本廣為傳頌,并演變?yōu)椤昂砦菨?、破孤悶、搜枯腸、發(fā)輕汗、肌骨清、通仙靈、清風生”的日本茶道。日本人對盧仝推崇備至,常常將之與“ 茶圣”陸羽相提并論。至今河南濟源市的九里溝還有玉川泉、品茗延壽臺、盧仝茶社等名勝。
盧仝的七碗茶歌,在日本已經(jīng)演變成茶道,因此盧仝在日本久負盛名。在抗日戰(zhàn)爭時期,“盧仝故里”碑曾震懾了日本鬼子,使全村免受涂炭。話說當年有一天,日本鬼子從南門進了村,一路燒殺搶擄還殺害了三位村民。不久,又一隊鬼子兵從村外向村東門走來,準備再次進村搶掠。奇怪的是,當他們走到“盧仝故里”碑前卻停下了,領頭的鬼子軍官端詳了一番石碑上的字跡之后,竟彎腰向石碑鞠了三個躬,然后帶領鬼子兵匆匆離去,村子因此免去了一場災禍。這個故事讓人心生感動,盧仝溫柔但是強大的力量,竟能在千年之后化解戰(zhàn)爭,使兇殘的侵略者躬身而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