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炯簡介
楊炯(650年-692年),漢族,弘農(nóng)華陰(今屬陜西)人,排行第七;唐朝詩人,初唐四杰之一。顯慶六年(公元661年),年僅11歲的楊炯被舉為神童,上元三年(676年)應(yīng)制舉及第,授校書郎。后又任崇文館學(xué)士,遷詹事、司直。垂拱元年(685年),降官為梓州司法參軍。天授元年(690年),任教于洛陽宮中習(xí)藝館。如意元年(692年)秋后改任盈川縣令,吏治以嚴酷著稱,卒于任所。因此后人稱他為“楊盈川”。 ...〔? 楊炯的詩文(36篇)楊炯的名句(3條)〕軼事典故
盈川之名
唐武德四年(621),置于刑溪(今衢縣云溪)章戴白石的白石縣治,因山路狹隘,于如意元年遷至盈川,縣治仍稱“白石’’。不久,楊炯到任。他見此處地薄人稀,百姓困苦,誓言要改變貧困面貌。為了表達這個意愿,他取刑溪之“刑”為“盈”,視地理于云溪、衢江會合處得“川”,意在使這川流之處,稻香長川,谷盈千倉,百姓富裕,即改“白石”縣名為“盈川”,呈報朝廷批準。楊炯到任后愛民如子,恪盡職守。每年農(nóng)歷六月初一,必到附近28都(行政村)68莊(自然村)巡視。楊炯所到之處,莊稼的害蟲就會被白鳥吃掉,糧食豐收,六畜興旺,深得百姓擁戴。卒于任上后,被稱為“楊盈川”。
恃才倨傲
楊炯性情耿直,恃才倨傲,看不慣某些官員趾高氣揚、矯揉造作,故譏諷一些偽善的朝官為“麒麟楦”,“每見朝官,目為麒麟楦”。人家問他,怎么像麒麟楦呢?他回答說,就像戲里的麒麟,哪里是麒麟,只不過是一頭驢子,刻畫頭角,修飾皮毛,看起來像麒麟,脫了馬甲,還是一頭驢子。覺得這話不過癮,又補了一句,那些沒有德行學(xué)識的家伙,披著朱紫色的朝服,和驢身覆蓋麒麟皮,又有什么區(qū)別呢?他的這些言論被當朝者所記恨。
愧前恥后
初唐時,以文章見稱的王勃、楊炯、盧照鄰和駱賓王被稱為“初唐四杰,排名為“王楊盧駱”,據(jù)《舊唐書》載,排在第二位的楊炯不服氣地說:“愧在盧前,恥居王后?!币馑季褪钦f,排在盧照鄰之前,覺得慚愧;但是把王勃排在我前面,我是不服氣的。
主要成就
詩歌方面
初唐上官體所代表的宮廷詩風(fēng)在唐高宗顯慶年間(656-661)、龍朔年間(661-663)達到鼎盛。上官體之風(fēng)氣過分關(guān)注聲律對偶,講所謂“六對”、“八對”,忽視了詩歌本質(zhì)。楊炯雖出身寒門,但才華橫溢,性氣豪縱,懷才不遇而輕視權(quán)貴。因此,他與上官儀為首的宮體詩派有著分明的界線,歌詠的是自我遭際與心聲,抒發(fā)的是自己真情的自我流露,與之歌詠大唐氣象大異其趣,形成鮮明對照,他沖破了上官體流風(fēng),開拓了新的詩風(fēng)。楊炯在內(nèi)的初唐四杰,他們以革除詩壇浮靡之習(xí)為己任,以對上官體批判的姿態(tài),從狹窄的宮廷天地引到廣大的市井,從狹小的臺閣到山川邊塞,開拓了詩歌的內(nèi)容,賦予了新的生命,提高了詩歌的思想意義,展現(xiàn)了清新剛健的詩風(fēng)。如《送梓州周司功》呈現(xiàn)出作者在送別友人后夜望西南,擔心蜀路艱險,何時才能再相見的場景,感情真摯;如在渴慕功業(yè)的心態(tài)下寫的《從軍行》可謂楊炯詩作中的上乘佳作,此詩筆力雄勁,感情豪放率直;楊炯還有一組三峽詩,狀景抒情也較真實自然,且托物明懷,借史抒志,含意比較深刻,亦是掙脫宮體詩束縛的佳作。楊炯的送別詩中,沒有雍容華貴、閑適自足的情趣宮體式,而是總是滲雜著自己郁郁孤寂的身影及奮發(fā)向上的激情,大多寫得質(zhì)樸真切,頗有真情實感,如《夜送趙縱》,全詩語言洗煉、質(zhì)樸,用典貼切。楊炯是四杰中以五律見長的詩人,他的《從軍行》,無論從平仄聲律、文字對偶以及起結(jié)作法等方而來說,都是成熱的五言詩。其現(xiàn)存的14首五言律詩,完全符合近體的粘式律,是一種有意的追求,廓清了齊梁以來綺媚華靡之風(fēng),促成了五言律詩的定型。
辭賦方面
楊炯現(xiàn)存賦八篇,其中《老人星賦》、《庭菊賦》和《孟蘭盆賦》三篇都是歌功頌德的作品?!独先诵琴x》是借老人星(即南極星)以稱頌皇恩浩蕩、天下安康之升平景象。這篇賦一開頭便對“至德承天”的皇權(quán)竭力加以歌頌,最后借老人星作喻,對皇恩圣德大加頌揚,并恭?;实廴f壽無疆?!锻ゾ召x》借高潔芬香之秋菊來頌揚中書令薛元超。楊炯之于薛元超,可謂終生懷知遇之恩,此種感戴之情,便是其創(chuàng)作這篇賦的動力及感情流淌的源泉。賦前的一篇小序,交待寫作背景,表明眾學(xué)士是受薛元超之邀,在門下內(nèi)省左春坊東廳,即薛元超官邸,舉行賦菊盛會。楊炯便借此機會,竭力贊揚秋菊之內(nèi)在品性,借以頌揚薛元超高尚的道德人品。此賦雖然通篇均為贊美之辭,內(nèi)容托物狀人,藻飾可謂典雅華麗,且是應(yīng)命之作,未突破官場應(yīng)酬常套。而《盂蘭盆賦》以歌頌武則天的圣德,與《老人星賦》一樣,也是一篇歌頌文章。除了三篇頌德之賦之外,楊炯亦有幾篇借物明志之賦,大概都寫于出仕之前。由于長期“待制弘文館”,入仕無門,其內(nèi)心自然會萌發(fā)出一種懷才不遇的郁憤與受到冷落之后的哀怨,于是借物抒懷,來表明自己的心志?!肚嗵x》、《幽蘭賦》、《浮漚賦》便是這種背景及心態(tài)之下的產(chǎn)物。這三篇賦的結(jié)構(gòu)形式及內(nèi)容寓意基本相同,均是通過對所描寫事物進行贊美,以抒發(fā)自己的志向。
駢文方面
楊炯現(xiàn)存駢文類46篇,可分為三大類。第一類是為死人所寫,包括神道碑、墓志、行狀和祭文。此類文章數(shù)量最多,共27篇,其中絕大多數(shù)均是受人所請,為死者立傳。因是受人所托,對死者生平事跡本不甚了了,多是筆錄加工而己,并沒有多少真情實感可言。第二類是為寺廟所撰寫的碑銘,共4篇。此類文字亦是受人所請,代為捉刀,但因碑銘均鐫刻于寺廟的石碑上,供游人及膜拜者鑒賞吟誦,是為作者展示自己才華的好機會,亦是時人對作者文才作出評價的重要依據(jù)。因此,楊炯寫這幾篇文章時,態(tài)度還是非常認真的,鋪敘排陳,引經(jīng)據(jù)典,力圖顯示出自己最高水平。但終因碑銘內(nèi)容大同小異,形式亦基本統(tǒng)一,縱然他努力展示自己才技,還是鮮能有所突破。第三類是表、議、詩序,共14篇,其中序言11篇,表、辯、議各1篇。此類文字無論從形式,還是到內(nèi)容均無固定程式,可根據(jù)作者思想情趣自由發(fā)揮,縱橫馳騁。其中,如《王勃集序》、《公卿以下免冕服議》等經(jīng)過作者精心構(gòu)思的文字,形神并茂,充分顯示了其為文的高超才技。
人物生平
幼舉神童
楊炯幼年時就非常聰明博學(xué),文采出眾,唐顯慶四年(659年),應(yīng)弟子舉及弟,被舉神童,唐顯慶五年(660年),楊炯時年十一,待制弘文館,待制十六年。剛進弘文館的時候,楊炯因為年輕,對出仕與否還不太經(jīng)意。有了“予出身”的待遇,能在弘文館“待制”,心里已經(jīng)感到滿足。但隨著年歲的增長,閱歷和學(xué)識的加深,“學(xué)而優(yōu)則仕”的信念強烈地萌動起來,期間楊炯創(chuàng)作了《青苔賦》和《幽蘭賦》表達自己渴望仕途,卻懷才不遇的情志。
秘府校書
在弘文館待制十六年后,楊炯于唐高宗上元三年(676年)在京應(yīng)制舉,補秘書省校書郎。據(jù)《新唐書·百官志》二載:秘書省有“校書郎十人,正九品上,正字四人,正九品下,掌讎校典籍,刊正文章?!毙膽呀?jīng)國理想的楊炯,年近三十,才獲得一個“讎校典籍”的九品小官,對自己仕途上的這種蹇滯不暢,楊炯心里很郁勃不平,期間創(chuàng)作了《渾天賦》,以示自己的情志。唐儀鳳年間(676-679)。太常博士蘇知己上表朝廷,建議公卿以下冕服制度重新議定?;实巯铝钣兴緦徸h。楊炯寫了《公卿以下冕服議》,回顧了古代典制,指出蘇知己的建議為不經(jīng)之論,使其建議未能得到皇帝的采納。
仕職東宮
唐永隆二年(681年),經(jīng)中書侍郎薛元超推薦楊炯為崇文館學(xué)士,永淳元年(682年),楊炯被擢為太子(李顯)詹事司直,充弘文館學(xué)士,掌太子?xùn)|宮庶務(wù)。楊炯從秘書省里過了六七年郁沉歲月后,終于從九品末僚一躍而成為太子詹事司直,而且還充任聲望甚隆的崇文館學(xué)士,開始了仕途上的一大騰躍,據(jù)《新唐書·百官志》載:東宮詹事府有“司直二人,正七品上,掌糾劾官僚及率府之兵?!闭彩滤局笔翘拥馁N心官員,掌管東宮內(nèi)務(wù),職務(wù)頗為重要。面對這樣一次仕途飛躍,楊炯的內(nèi)心是興奮的。期間創(chuàng)作了《庭菊賦》等文以表達自己喜悅的心情。
貶謫梓州
唐永淳三年(684年)九月,楊炯伯父楊德干的兒子楊神讓,跟隨徐敬業(yè)在揚州起兵討伐武則天。事件平息之后,楊德干父子被殺,楊炯受到株連,于垂拱二年(686年),楊炯被貶到四川梓州(今四川三臺縣)擔任了司法參軍,結(jié)束了他在長安長達二十六年的安定生活。
宮中教習(xí)
唐天授元年(690年),楊炯秩滿回到洛陽,武則天詔楊炯與宋之問分直習(xí)藝館,掌管教習(xí)官人書算之類的工作。他雖因官職不高,心中抑郁,但卻對武則天仍盡情頌揚。如意元年(692年)7月15日,宮中出盂蘭盆,設(shè)齋分送各佛寺,武則天在洛南城門樓上與群臣觀看。楊炯獻上《盂蘭盆賦》,稱頌武則天“周命惟新”,并希望武則天作為“神圣皇帝”能夠“任賢相,悖風(fēng)俗、遠佞人,措刑獄,省游宴……捐珠璣,寶菽粟,罷官之無事,恤人之不足”,成為帝王的楷模。
終跡盈川
唐如意元年(692年)冬,楊炯出任盈川(今浙江衢州)縣令。約如意二年(693年),楊炯卒于任上。楊炯赴盈川令時,張說贈有《贈別楊盈川箴》,因歷代史學(xué)家對《贈別楊盈川箴》的理解不同,造成楊炯任盈川令后有兩種說法,一種說法是楊炯為政殘酷,據(jù)《舊唐書》載:“炯至官,為政殘酷,人吏動不如意,輒榜撻之。又所居府舍,多進士亭臺,皆書榜額,為之美名,大為遠近所笑?!绷硪环N說法是楊炯親政愛民,浙江省衢州市盈川村(原盈川故址),村邊建有楊公祠一座,內(nèi)有楊炯塑像,楊公祠內(nèi)舊有對聯(lián):“當年遺手澤,盈川城外五棵青松;世代感賢令,潑水江旁千秋俎豆?!闭f明當?shù)匕傩眨О倌陙矶际前褩罹籍斪鳌百t令”來奉祠的。如楊炯為政殘酷,卒后不會有此賢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