竇參簡介
竇參(733~792年),字時中,中唐大臣。平陵(今陜西咸陽市秦都區(qū)西北)人。工部尚書竇誕之玄孫。以門蔭累官御史中丞。參習法令,通政術(shù),“為人矜嚴悻直,果于斷”。唐德宗時以為宰相,“陰狡而愎,恃權(quán)而貪”,因故貶至柳州(今廣西柳州市),宣武節(jié)度使劉士寧送給竇參絹五十匹,湖南觀察使李巽上疏檢舉他“交通藩鎮(zhèn)”。德宗怒欲殺之。陸贄替竇參說情,才未被殺,貶作郴州(湖南省郴州市)別駕(總秘書長),隔年,再貶驩州(現(xiàn)越南榮市)司馬。不久賜死。全部家產(chǎn)、奴仆送至長安,連頭上戴的發(fā)簪也充公。 ...〔? 竇參的詩文(3篇)〕人物生平
竇參父竇審言,聞喜尉,以參貴贈吏部尚書。竇參出身于官宦世家,年少時性格剛強,喜愛學習法律。初以門蔭任萬年縣(在今陜西西安市)尉,后調(diào)奉先縣。該縣有一權(quán)貴之子酒醉后欺厚胞妹,其父無能力阻止,氣憤而死。竇參依法將這個惡棍打殺,全縣吏民皆懼服竇參的威嚴,后被提升任大理寺司直。
婺州(今浙江金華縣)刺史鄧珽貪污銀800緡,宰相極力袒護,準備從輕處理,不讓抄沒其財產(chǎn)。德宗皇帝命朝臣商議,多數(shù)人為討好宰相而同意從輕處理,但竇參依據(jù)律令爭辯,認為應當依法處置,終于使朝廷依法抄沒了鄧的財產(chǎn)。他即被升為監(jiān)察御史。又有湖南觀察使府判官馬彝被權(quán)貴誣陷下獄,經(jīng)他核查予以平反,再升任御史中丞。
他在御史任上,揭發(fā)官吏的不法行為不講面情,不畏權(quán)勢,多次和宰相爭論。德宗皇帝幾次召見他,聽取他對國事的見解,頗受器重,被加授兼戶部侍郎。雖受宰相排擠,但他行事仍好專斷,有神策軍將軍孟華作戰(zhàn)有功,被人誣陷其有謀反罪;龍武將軍李建玉作戰(zhàn)中被吐蕃俘虜,部下有人告其通敵。兩人皆定為死罪,他堅持查明事實真相,平反了兩樁冤案,受到朝野稱贊,因此,再升任中書侍郎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,領(lǐng)度支、鹽鐵使。
他得皇帝寵信,掌握了大權(quán),從此行事專橫,又以權(quán)貪利,皇帝每次召集宰相議事,事畢當別人散去時,他總要逗留皇帝身邊,向皇帝進言,意欲獨專朝事。他在朝中和各地樹植了許多黨羽,依靠這些親信告密,使各地官員皆畏懼他的權(quán)勢,淄青節(jié)度使李納就曾以重金賄賂他。他的族侄竇申時任給事中,受到他的庇護,多行不法之事。凡新任職的官吏大多要到竇申處拜訪行賄,或探聽朝事。德宗皇帝曾告誡竇參,要他訓斥其侄,但他并不理睬,任其所為,引起好多官員同時揭發(fā)竇申的受賄罪,德宗才將竇申貶為道州司馬。同時以竇參有管教不嚴之責,將他貶為郴州別駕。在他去湖南郴州貶所時,湖南觀察使李巽又揭發(fā)他曾接受了宣武節(jié)度使劉士寧的賄賂。德宗大怒,欲殺,經(jīng)人講情,再貶驤州司馬,抄沒其家產(chǎn)和奴婢。因宦官在皇帝前不斷進言,致竇參被賜死于邕州(在今廣西南寧市南郁江南岸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