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華經(jīng)
妙法蓮華經(jīng)(Saddharmapundarika-sutra) ,簡稱《法華經(jīng)》, 在古印度、尼泊爾等地長期流行。在克什米爾、尼泊爾和中國新疆、西藏等地有40多種梵文版本,分為尼泊爾體系、克什米爾體系(基爾基特)和新疆體系。尼泊爾體系版本約為11世紀后作品,保持完整,已出版5種校訂本。1983年北京民族文化宮圖書館用珂羅版彩色復制出版了由尼泊爾傳入、珍藏于西藏薩迦寺的法華經(jīng)。
太玄經(jīng)
《太玄經(jīng)》,漢揚雄撰,也稱《揚子太玄經(jīng)》,簡稱《太玄》、《玄經(jīng)》。揚雄撰《太玄》,將源于老子之道的玄作為最高范疇,并在構(gòu)筑宇宙生成圖式、探索事物發(fā)展規(guī)律時以玄為中心思想,是漢朝道家思想的繼承和發(fā)展?!端膸烊珪窞楸芸滴趸实坌钪M,改為《太元經(jīng)》。
明季北略
《明季北略》是商務印書館發(fā)行出版的由計六奇編寫的書籍。記載明萬歷至崇禎時期北方地區(qū)史實的史書。清初無錫計六奇(1622~?)撰。六奇字用賓,號天節(jié)子,別號九峰居士,江蘇無錫人。
儒林外史
《儒林外史》,長篇小說,清代吳敬梓作。五十六回。成書于1749年(乾隆十四年)或稍前,先以抄本傳世,初刻于1803年(嘉慶八年)。以寫實主義描繪各類人士對于“功名富貴”的不同表現(xiàn),一方面真實的揭示人性被腐蝕的過程和原因,從而對當時吏治的腐敗、科舉的弊端禮教的虛偽等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諷;一方面熱情地歌頌了少數(shù)人物以堅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對于人性的守護,從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。該書代表著中國古代諷刺小說的高峰,它開創(chuàng)了以小說直接評價現(xiàn)實生活的范例。
逸周書
《逸周書》,原名《周書》,在性質(zhì)上與《尚書》類似,是我國古代歷史文獻匯編。舊說《逸周書》是孔子刪定《尚書》后所剩,是為“周書”的逸篇,故得名。今人多以為此書主要篇章出自戰(zhàn)國人之手。
國語
《國語》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國別體著作。記錄了周朝王室和魯國、齊國、晉國、鄭國、楚國、吳國、越國等諸侯國的歷史。上起周穆王十二年(前990)西征犬戎(約前947年),下至智伯被滅(前453年)。包括各國貴族間朝聘、宴饗、諷諫、辯說、應對之辭以及部分歷史事件與傳說。
新唐書
《新唐書》是北宋時期歐陽修、宋祁、范鎮(zhèn)、呂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記載唐朝歷史的紀傳體斷代史書,“二十四史”之一。全書共有225卷,其中包括本紀10卷,志50卷,表15卷,列傳150卷?!缎绿茣非昂笮奘窔v經(jīng)17年,于宋仁宗嘉祐五年(公元1060年)完成?!缎绿茣吩隗w例上第一次寫出了《兵志》、《選舉志》,系統(tǒng)論述唐代府兵等軍事制度和科舉制度。這是我國正史體裁史書的一大開創(chuàng),為以后《宋史》等所沿襲。
太平廣記
《太平廣記》是古代文言小說的第一部總集。宋代人編的一部大書。全書500卷,目錄10卷,取材于漢代至宋初的野史傳說及道經(jīng)﹑釋藏等為主的雜著,屬于類書。宋代李昉﹑扈蒙﹑李穆、徐鉉、趙鄰幾、王克貞、宋白、呂文仲等12人奉宋太宗之命編纂。開始于太平興國二年(977年),次年(978年)完成。因成書于宋太平興國年間,和《太平御覽》同時編纂,所以叫做《太平廣記》。
封神演義
《封神演義》是明代小說家許仲琳所寫的一篇小說。主要以姜子牙輔佐周室(周文王、周武王)討伐商紂的歷史為背景,描寫了闡教、截教諸仙斗智斗勇、破陣斬將封神的故事。包含了大量民間傳說和神話。有姜子牙、哪吒、楊戩等生動、鮮明的人物形象,最后以姜子牙封諸神和周武王封諸侯結(jié)尾。
奇經(jīng)八脈考
奇經(jīng)八脈是指十二經(jīng)脈之外的八條經(jīng)脈,包括任脈、督脈、沖脈、帶脈、陰蹺脈、陽蹺脈、陰維脈、陽維脈。奇者,異也。因其異于十二正經(jīng),故稱“奇經(jīng)”。它們既不直屬臟腑,又無表里配合。其生理功能,主要是對十二經(jīng)脈的氣血運行起著溢蓄、調(diào)節(jié)作用。
說苑
《說苑》,又名《新苑》,古代雜史小說集。劉向編。成書于鴻泰四年(前17)。原20卷,78。按各類記述春秋戰(zhàn)國至漢代的遺聞軼事,每類之前列總說:事后加按語。其中以記述諸子言行為主,不少篇章中有關(guān)于治國安民、家國興亡的哲理格言。主要體現(xiàn)了儒家的哲學思想、政治理想以及倫理觀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