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有關齒的成語
有關齒的成語
因篇幅關系,齒的成語只列出前 60個
成語 | 解釋 | 出處 |
---|---|---|
齒牙為禍 | 齒牙:比喻讒言。指讒言撥弄,造成災禍。 | 《史記 晉世家》:“初,獻公將伐驪戎,人曰:'齒牙為禍。'及破驪戎,獲驪姬,愛之,竟以亂晉。 |
共為唇齒 | 比喻互相輔助。 | 晉 陳壽《三國志 蜀志 鄧芝傳》:“蜀有重險之固,吳有三江之阻,合此二長,共為唇齒,進可兼并天下,退可鼎足而立?!?/td> |
伶牙俐齒 | 伶、俐:聰明、靈俐、乖巧。口齒靈活;說話利落。形容會說會道;靈活乖巧而善于應變。也作“俐齒伶牙?!?/td> | 元 吳昌齡《張?zhí)鞄煛返谌郏骸澳阈菽抢锉懔嫜览X,講三干四,說人好歹,訐人曖昧,損人行止?!?/td> |
咬牙切齒 | 切齒:咬緊牙齒;表示痛恨。形容憤恨或發(fā)狠到極點的神情。 | 元 孫仲章《勘頭巾》第二折:“為甚事咬牙切齒,唬得犯罪人面色如金紙。” |
齒頰生香 | 嘴邊覺有香氣生出。形容談及之事使人產(chǎn)生美感。 | 清·黃景仁《即席分賦得賣花聲》之二:“憐他齒頰生香處,不在枝頭在擔頭?!?/td> |
齒弊舌存 | 謂剛者易折,柔者難毀。語本漢劉向《說苑·敬慎》:“老子曰:‘夫舌之存也,豈非以其柔耶?齒之亡也,豈非以其剛耶?’” | 語出漢·劉向《說苑·敬慎》:“老子曰:‘夫舌之存也,豈非以其柔耶?齒之亡也,豈非以其剛耶?’” |
唇亡齒寒 | 亡:沒有。嘴唇?jīng)]有了;牙齒就會感到寒冷。比喻兩者關系密切;相互依存;利害相關。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僖公五年》:“諺所謂‘輔車相依,唇亡齒寒’者,其虞虢之謂也?!?/td> |
利齒能牙 | 口齒伶俐,能說會道。 | 元 張壽卿《紅梨花》第一折:“這妮子使著呵,早妝聾做啞。潑賤才,堪人罵,再休來利齒能牙?!?/td> |
斗牙拌齒 | 猶言斗口齒。以戲言相挑逗。斗,通“逗”。 | 《醒世姻緣傳》第一回:“眾人雖俱是珍哥的舊日相知,只因從良以后便也不好十分斗牙拌齒,說了幾句正經(jīng)話,吃了幾杯壯行酒。” |
黃發(fā)兒齒 | 比喻人長壽。 | |
難以啟齒 | 啟齒:開口。話很難說出口。 | 明·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第二卷:“所恨者新喪未久,況且女求于男,難以啟齒?!?/td> |
共相唇齒 | 唇齒:比喻關系密切,互相依存。比喻互相依存,有共同的利害關系。 | 《魏書·百濟傳》:“或南通劉氏,或北約蠕蠕,共相唇齒,謀陵王略?!?/td> |
何足掛齒 | 掛齒:放在嘴里說。有什么值得說的呢?形容不值一提。原帶有輕蔑意;現(xiàn)表示客套的話語。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叔孫通傳》: “此特群盜鼠竊狗盜,何足置齒牙間哉?” |
齒亡舌存 | 亡:脫落,不存在。牙齒都掉了,舌頭還存在。比喻剛硬的容易折斷,柔軟的常能保全。 | 漢·劉向《說苑·敬慎》:“夫舌之存也,豈非以其柔耶?齒之亡也,豈非以其剛耶?” |
齒牙馀慧 | 見“齒牙馀惠”。 | 清·和邦額《夜譚隨錄·蘇仲芬》:“夫隱惡楊善,現(xiàn)在功德,何惜齒牙馀慧,而必以樸訥為恥?!?/td> |
切齒腐心 | 切齒:咬緊牙齒;腐心:形容心中極恨。形容憤恨到極點。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刺客列傳》:“此臣之日夜切齒腐心也?!?/td> |
齒過肩隨 | 謂尊禮長者。 | 《梁書·文學傳下·陸云公》:“見與齒過肩隨,禮殊拜絕,懷抱相得,忘其年義?!?/td> |
象齒焚身 | 焚身:喪生。象因為有珍貴的牙齒而遭到捕殺。比喻人因為有錢財而招禍。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襄公二十四年》:“象有齒以焚其身,賄也。” |
齒敝舌存 | 牙齒都掉了,舌頭還留存。比喻剛硬的容易折斷,柔軟的常能保全。 | 北齊·顏之推《顏氏家訓·勉學》:“素暴悍者,欲其觀古人之小心黜己,齒敝舌存,含垢藏疾,尊賢容眾,苶然沮喪,若不勝衣也。” |
唇揭齒寒 | 見“唇亡齒寒”。 | |
靈心慧齒 | 天資聰慧,口齒伶俐。 | 清·程羽文《鴛鴦牒》:“蔡文姬靈心慧齒,辱跡穹廬。” |
齒少氣銳 | 見“齒少心銳”。 | 宋·王禹偁《答丁謂書》:“夫剛直之名,吾誠有之。蓋嫉惡過當,而賢、不肖太分,亦天性然也。而又齒少氣銳,勇于立事,今四十有三矣?!?/td> |
沒齒無怨 | 比喻永無怨言。 | 《論語·憲問》:“奪伯氏駢邑三百,飯疏食,沒齒無怨言。” |
打落牙齒和血吞 | 和:混合。比喻吃了虧不讓別人知道或失敗了還要充好漢。 | 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九章:“為了團結(jié),為了大敵當前,顧全抗戰(zhàn),只好‘打落牙齒和血吞’?!?/td> |
口齒生香 | 嘴和牙齒都有香味。比喻所讀的作品意味深長,雋永宜人。 | 清·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56回:“前者捧讀諸位姐姐佳作,真令人口齒生香。” |
不齒于人 | 指被人看不起。 | 宋 沈括《夢溪筆談 雜志》:“以為士人不齒,放棄終身?!?/td> |
切齒痛心 | 切齒:咬緊牙齒;痛心:形容心中極恨。形容憤恨到極點。 | 《戰(zhàn)國策 燕策三》:“此臣日夜切齒腐心也?!薄妒酚?刺客列傳》:“此臣之日夜切齒腐心也?!?/td> |
攘袂切齒 | 攘袂:捋起衣袖;切齒:咬緊牙齒。形容十分憤怒或激動的樣子。 | 宋·秦觀《進策·邊防》:“吏士攘袂切齒,皆欲犁其庭而掃其閭?!?/td> |
齒落舌鈍 | 年老掉齒,說話不清楚。 | 《紅樓夢》第二回:“那老僧既聾且昏,又齒落舌鈍,所答非所問?!?/td> |
切齒痛恨 | 牙齒互相摩擦。形容憤恨到了極點。 | 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:“彼此俱有切齒之恨?!?/td> |
齒如齊貝 | 形容牙齒整齊潔白。貝,白色螺殼。 | 《莊子·盜跖》:“唇如激丹,齒如含貝?!?/td> |
唇齒相須 | 猶唇齒相依。 | 明·蔣一葵《長安客話·四海冶》:“宣鎮(zhèn)東起四海冶、火焰山,接昌鎮(zhèn)、黃花鎮(zhèn)界。四海冶正直黃花鎮(zhèn)北,適當山陵后背,乃唇齒相須之地?!?/td> |
齒豁頭童 | 齒缺發(fā)禿。指老態(tài)。 | 宋·陳師道《宿柴城》詩:“臥埋塵葉走煙,齒豁頭童不計年?!?/td> |
唇齒相依 | 嘴唇和牙齒互相依靠;比喻雙方關系密切;互相依存;利害與共。也作“唇齒相濟?!?/td> | 晉 陳壽《三國志 魏志 鮑勛傳》:“王師屢征而未有所克者,蓋以吳蜀唇齒相依,憑阻山水,有難拔之勢故也?!?/td> |
齒牙之猾 | 見“齒牙為猾”。 | 唐·柳宗元《唐故邕管招討副使試大理司直兼貴州刺史鄧君墓志銘》:“然以憂栗間于多虞,卒成耳環(huán)目之塞,道致齒牙之猾?!?/td> |
瞋目切齒 | 瞋目:發(fā)怒時睜大眼睛。瞪大眼睛,咬緊牙齒。形容極端憤怒的樣子。 | 《史記·張儀列傳》:“是故天下之游談士莫不日夜扼腕瞋目切齒以言從之便,以說人主?!?/td> |
頭童齒豁 | 童:原指山無草木,比喻人禿頂;豁:缺口。頭頂禿了,牙齒稀了。形容人衰老的狀態(tài)。 | 唐 韓愈《進學解》:“頭童齒豁,竟死何裨?” |
口齒伶俐 | 口齒:說話、言談;伶俐:聰明,靈活。談吐麻利,應付自如。形容口才好。 |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三十三回:“寶玉素日雖然口角伶俐,此時一心卻為金釧兒感傷,恨不得也身亡命殞?!?/td> |
齒白唇紅 | 牙齒白,嘴唇紅。形容面容美。 | 明 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20回:“那廝喚做小張三,生得眉清目秀,齒白唇紅?!?/td> |
齒牙春色 | 形容爽朗地大笑。 | 宋·陶彀《清異錄·作用》:“婁師德位貴而性通豁,尤善捧腹大笑。人謂師德笑,為齒牙春色?!?/td> |
齒劍如歸 | 猶言視死如歸。 | 《晉書·列女傳論》:“比夫懸梁靡顧,齒劍如歸,異日齊風,可以激揚千載矣?!?/td> |
唇竭齒寒 | 見“唇亡齒寒”。 | 《莊子·胠篋》:“故曰,唇竭齒寒,魯酒薄而邯鄲圍,圣人生而大盜起?!?/td> |
生齒日繁 | 生齒:指人口;繁:多。人口一天天多起來。 | 宋·程頤《論十事札子》:“今則蕩然無法。富者跨州縣而莫之止,貧者流離餓殍而莫之恤,幸民雖多而衣食不足者,蓋無紀極,生齒日益繁而不為之制?!?/td> |
予齒去角 | 謂天生動物賦予齒就不賦予角。比喻事物無十全十美。 | 《漢書·董仲舒?zhèn)鳌罚骸疤煲嘤兴钟?,予之齒者去其角,傅其翼者兩其足,是所受大者不得取小也……夫已受大,又取小,天不能足,而況人乎!”顏師古注:“謂牛無上齒則有角,其余無角者則有上齒?!?/td> |
齒如含貝 | 同“齒如齊貝”。 | 《文選·宋玉<登徒子好色賦>》:“腰如束素,齒如含貝?!?/td> |
俐齒伶牙 | 能說會道。 | 元 張國賓《合汗衫》第二折:“你休聽那廝說短論長,那般的俐齒伶牙?!?/td> |
齒甘乘肥 | 食美味,騎駿馬。形容生活豪奢。 | 清·王韜《原士》:“而游惰者且齒甘乘肥,三代下之國家,所以有岌岌之勢也。” |
蛾眉皓齒 | 蛾眉:像蠶蛾觸須似的彎而長的眉毛。修長的眉毛,潔白的牙齒。形容女子容貌美麗。 | 漢·司馬相如《美人賦》:“臣之東鄰,有一女子,云發(fā)豐艷,蛾眉皓齒。” |
皓齒明眸 | 皓:潔白;眸:眼珠;也指眼睛。指潔白的牙齒;明亮的眼睛。形容女子容貌美麗;亦喻指美女。 | 唐 杜甫《哀江頭》詩:“明眸皓齒今安在,血污游魂歸不得?!?/td> |
染須種齒 | 染須發(fā),鑲假牙。以之掩飾衰老。 | 宋·陸游《歲晚幽興》詩:“卜冢治棺輪我快,染須種齒笑人癡?!?/td> |
齒如編貝 | 同“齒如齊貝”。 | 清·龔自珍《己亥雜詩》之五二:“齒如編貝漢東方,不學咿嚘況對揚。屋瓦自驚天滓,丹毫圓折露華瀼。” |
馬齒徒增 | 馬的牙齒有多少,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齡有多大。比喻自己年歲白白地增加了,學業(yè)或事業(yè)卻沒有什么成就。 | 《穀梁傳 僖公二年》:“璧則猶是也,而馬齒加長矣?!?/td> |
唇齒之邦 | 嘴唇與牙齒互相儲存依存。比喻雙方關系密切,利害與共。 | 《三國志·魏志·鮑勛傳》:“王師屢征而未有所克者,蓋以吳、蜀唇齒相依,憑阻山水,有難拔之勢故也?!?/td> |
稚齒婑媠 | 稚齒:年少;婑媠:美好的樣子。指年輕的美女。 | 《列子·楊朱》:“穆之后庭,比房數(shù)十,皆擇稚齒婑媠者以盈之。” |
靈牙利齒 | 比喻善于說話的人。 | 康濯《水滴石穿》第三章:“而這種種心情,竟又使得她這個靈牙利齒忽然笨得再也說不出話來。” |
齒牙余論 | 微末的贊揚言辭。比喻不費力的獎勵的話。 | 《南史·謝眺傳》:“士子聲名未立,應共獎成,無惜齒牙余論?!?/td> |
齒牙為猾 | 謂讒言造成災禍。 | 《國語·晉語一》:“獻公卜伐驪戎,史蘇占之,曰:‘勝而不吉。’公曰:‘何謂也?’對曰:‘遇兆,挾以銜骨,齒牙為猾?!?/td> |
白齒青眉 | 指青少年時期。 | 明 袁宏道《哭臨漳令王子聲》詩:“憶昨與君發(fā)長安,白齒青眉吐肺肝?!?/td> |
沒齒難忘 | 終身不能忘記。 | 明 無名氏《四賢記 出家》:“修行報德,慨從我志,沒齒難忘。” |
蓬頭歷齒 | 頭發(fā)蓬亂,牙齒稀疏。形容人衰老的容貌。 | 戰(zhàn)國 楚 宋玉《登徒子好色賦》:“其妻蓬頭攣耳,齞唇歷齒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