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有關阿的成語
有關阿的成語
因篇幅關系,阿的成語只列出前 60個
成語 | 解釋 | 出處 |
---|---|---|
阿諛奉承 | 阿諛:用好聽的話討好人;奉承:恭維;討好。巴結拍馬;說恭維人的話;向人討好。 | 明 東魯古狂生《醉醒石》第八回:“他卻小器易盈,況且是個小人,在人前不過一味阿諛奉承?!?/td> |
剛正不阿 | 剛:剛直;直:正直;不阿:不逢迎。剛直方正而不逢迎附合。 | 清 蒲松齡《聊齋志異 一員官》:“濟南同知吳公,剛正不阿?!?/td> |
阿世取容 | 阿世:曲意迎合世俗;取容:博得別人的歡心。迎合世俗,取悅于人。 | 魯迅《漢文學史綱要》第六篇:“至叔孫通,則正以曲學阿世取容,非重其能定朝儀,知典禮也。” |
吳下阿蒙 | 吳下:現(xiàn)江蘇長江以南;阿蒙:指呂蒙。居處吳下一隅的呂蒙。比喻人學識尚淺。 | 晉 虞溥《江表傳》:“至于今者,學識英博,非復吳下阿蒙?!?/td> |
法不阿貴 | 法:法律。阿:偏袒;討好。指法律不偏袒有權勢富貴的人。意思是秉公執(zhí)法;不畏權貴。 | 韓非《韓非子 有度》:“法不阿貴,強不撓曲。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,勇者弗敢爭,刑過不避大臣,賞善不遺匹夫?!?/td> |
阿時趨俗 | 阿:迎合。迎合時尚和世俗。 | 惲代英《再復畢幾庵書》:“故辦雜志者,當研究社會心理(然此決非阿時趨俗,只以順其勢而利導之耳)?!?/td> |
阿嬌金屋 | 阿嬌:指漢武帝劉徹的姑母(館陶公主又稱“長公主”劉嫖)的女兒。原指漢武帝劉徹要用金屋接納阿嬌為婦。這里泛指美麗高貴的女子。 | 語出舊題漢 班固《漢武故事》:漢武帝幼時曾對姑母長公主說:“若得阿嬌(姑母之女)作婦,當以金屋貯之?!?/td> |
倒持泰阿 | 泰阿:寶劍名。倒拿著劍,把劍柄給別人。比喻把大權交給別人,自己反受其害。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梅福傳》:“至秦則不然,張誹謗之罔,以為漢驅除,倒持泰阿,授楚其柄。” |
剛直不阿 | 剛強正直,不逢迎,無偏私。 | 明·周楫《西湖二集·救金鯉海龍王報德》:“并一生宦跡,剛直不阿之志,具表奏聞?!?/td> |
阿貓阿狗 | 舊時人們常用的小名。引申為任何輕賤的,不值得重視的人或著作。 | 魯迅《我的第一個師父》:“這和名孩子為阿貓阿狗,完全是一樣的意思:容易養(yǎng)大?!?/td> |
阿諛逢迎 | 諂媚拍馬投合對方的心意;竭力向人討好。阿:迎合討好;諛:奉承諂媚。逢迎;主動迎合。 | 宋 程頤《周易程氏傳》:“以臣于君言之:褐其忠誠,致其才力,乃顯其比君之道也,用之與否,在君而已,不可阿諛奉迎,求其比己也?!?/td> |
阿諛諂媚 | 阿諛:迎合別人的意思,向人討好;諂媚:巴結,奉承。說話做事迎合別人的心意,竭力向人討好。 | 明 馮夢龍《喻世明言》第九卷:“只是這幫阿諛諂媚的,要博相國歡喜,自然重價購買?!?/td> |
阿黨相為 | 阿黨:偏袒、偏私一方。為了謀求私利相互偏袒、包庇.。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諸葛豐傳》:“今以四海之大,曾無伏節(jié)死誼之臣,率盡茍合取容,阿黨相為,念私門之利,忘國家之政?!?/td> |
阿鼻地獄 | 阿鼻:梵語的譯音,意譯為“無間”,即痛苦無有間斷之意。常用來比喻黑暗的社會和嚴酷的牢獄。又比喻無法擺脫的極其痛苦的境地。 | 語出《法華經(jīng) 法師功德品》:“下至阿鼻地獄?!?/td> |
阿彌陀佛 | 佛教用語;梵語的譯音;也譯作無量壽佛或無量光佛。佛教用以指西方極樂世界最大的佛。信佛的人用作口頭誦頌的佛號;表示祈禱祝?;蚋兄x神靈的意思。 | 元 張國賓《合汗衫》第四折:“張壽友曰:'阿彌陀佛,這個是誰?'卜兒云:'這便是媳婦兒。'” |
不癡不聾,不作阿家翁 | 指作為一家之主,對下輩的過失要能裝糊涂 | 清·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92回:“又道‘不癡不聾,不作阿家翁’。這個笑話,細細想去,卻很有意味?!?/td> |
阿世盜名 | 阿世:曲從迎合世人的歡心;盜名:竊取名譽。用欺騙的手段騙取世人的歡心來竊取個人名譽。 | 清 梁啟超《新民說》第18節(jié):“才智之士,既得此以為阿世盜名之一秘鑰,于是名節(jié)閑檢,蕩然無所復顧?!?/td> |
阿其所好 | 阿;循私;偏袒。迎合別人的心意;順從他人的愛好;以向人討好。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公孫丑上》:“宰我、子貢、有若,智足以知圣人,污不至阿其所好?!?/td> |
阿世媚俗 | 阿世:迎合世俗。曲意迎合當時社會的陳規(guī)陋俗。 | 魯迅《墳 文化偏至論》:“如其《民政》一書,謂有人寶守真理,不阿世媚俗,而不見容于人群。” |
阿意取容 | 阿意:迎合他人的心意;取容:博取別人的歡心。曲從其意,以取悅于人。 | 《南史 孝義傳下 陶季直》:“季直不能阿意取容,明帝頗忌之,出為輔國長史、北海太守。” |
龍泉太阿 | 指古代的兩件寶劍。 | 明·酉陽野史《續(xù)三國演義》第28回:“眾夫散出,煥密啟其函,見其光芒射目,乃是寶劍二口,靶上刻有字號,名曰龍泉太阿?!?/td> |
阿意順旨 | 阿意:迎合他人心意;順旨:順從君主意圖。曲意逢迎,順從君主的意圖。 | 宋 王楙《野客叢書 漢人規(guī)戒》:“漢人于交友故舊,動存規(guī)戒,其不肯阿意順旨,以限于非義,此風凜然可喜。” |
阿旨順情 | 阿:曲從;旨:圣旨。曲意逢迎。 | 唐 吳兢《貞觀政要 政體》:“比來惟覺阿旨順情,唯唯茍過,遂無一言諫諍者,豈是道理?” |
阿平絕倒 | 以之比喻對對方的言論極為佩服。亦用為譏諷言論極為乖謬,常貽笑大方。 | 據(jù)《晉書 衛(wèi)玠傳》及《王澄傳》載:玠好言玄理?,槴e王澄字平子,兄昵稱之曰:“阿平”。有高名,少所推許,每聞玠言,輒嘆息絕倒。故時為之語曰:“衛(wèi)玠談道,平子絕倒?!?/td> |
方正不阿 | 方正:品行正直;阿:阿諛,謅媚。指為人品行正直,不逢迎謅媚。 | 《明史·王徽傳》:“有方正不阿者,即以為不肖,而朝夕讒謗之,日加浸潤,來免改疑?!?/td> |
阿匼取容 | 阿匼:一味迎合的樣子。一味巴結別人以求得他們的喜歡。 | 《新唐書 楊再思傳》:“居宰相十余年,阿匼取容,無所薦達?!?/td> |
阿諛求容 | 容:容色,好的臉色。曲意奉承,取悅于人。 | 《孔叢子 抗志》:“不度理之所在,而阿諛求容,諂莫甚焉?!?/td> |
奉公不阿 | 奉行公事而不去迎合別人。 | 《東觀漢記·李恂》:“恂奉公不阿,為憲所奏免?!?/td> |
阿順取容 | 阿:曲從,迎合。曲意順從以博取他人的歡悅。 | 《金史 本紀第六世宗》:“以輔朕之不逮,慎毋阿順取容?!?/td> |
歙漆阿膠 | 歙縣的漆,東阿的膠,即指膠漆。比喻情意相投。 | 《剪燈余話 田洙遇薛源聯(lián)句記》:“歙漆阿膠忽紛解,清塵濁水何由逢?” |
阿黨比周 | 相互勾結,相互偏袒,結黨營私。 | 先秦 孔子《論語 衛(wèi)靈公》:“眾惡之,必察焉;眾好之,必察焉。何晏集解引三國 魏 王肅曰:“或眾阿黨比周,或其人特立不群,故好惡不可不察也。” |
太阿倒持 | 倒拿著劍,把劍柄給別人。比喻把大權交給別人,自己反受其害。 | 《漢書·梅福傳》:“至秦則不然,張誹謗之罔,以為漢驅除,倒持太阿,授楚其柄。” |
牛頭阿旁 | 佛教稱地獄中長著牛頭的鬼卒。 | 《新唐書·路巖傳》:“奢肆不法,俄與韋保衡同當國,二人勢動天下,時目其黨為‘牛頭阿旁’,言如鬼陰惡可畏也?!?/td> |
執(zhí)法不阿 | 阿:迎合。執(zhí)行法律公正無私,不屈從權勢。 | |
阿諛取容 | 阿諛:曲意逢迎;取容:取悅于人。諂媚他人,以取得其喜悅。 |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楊秉傳》:“其阿諛取容者,則因公褒舉,以報私惠;有忤逆于心者,必求事中傷,肆其兇忿?!?/td> |
阿尊事貴 | 阿:曲從,迎合;尊、貴:地位官爵高的權貴。指迎合與侍奉權貴。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楚元王傳》:“以不能阿尊事貴,孤特寡助,抑厭遂退,卒不克明?!?/td> |
阿諛順旨 | 阿諛:曲意逢迎;順旨:順從君主意圖。曲意逢迎,順從君主的意圖。 |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嚴光傳》:“懷仁輔義天下悅,阿諛順旨要領艷?!?/td> |
守正不阿 | 正:公正;阿:偏袒。處理事情公平正直,不講情面。 |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陳寵傳》:“而寵與中山相汝南張彬、東平相應順守正不阿。” |
阿家阿翁 | 阿:助詞,用在稱呼的前頭;家:通“姑”,丈夫的母親;翁:丈夫的父親。公公婆婆。 | 唐 趙璘《因話錄》第一卷:“諺云:不癡不聾,不作阿家阿翁。” |
牛首阿旁 | 佛教稱地獄中長著牛頭的鬼卒。 | 清·蒲松齡《聊齋志異·閻羅夢》:“即有牛首阿旁,執(zhí)公父至,即以利叉刺入油鼎?!?/td> |
泰阿倒持 | 倒拿著劍,把劍柄給別人。比喻把大權交給別人,自己反受其害。 | 宋·秦觀《李訓論》:“自德宗懲北軍之變,以左右神策、天威等軍分委宦官主之,由是太阿倒持,不復可取?!?/td> |
阿諛諂佞 | 阿諛:說別人愛聽的話迎合奉承;諂佞:花言巧語諂媚。指用花言巧語諂媚別人。 | 明 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39回:“這人雖讀經(jīng)書,卻是阿諛諂佞之徒,心地匾窄,只要嫉賢妒能,勝如己者害之,不如己者弄之,專在鄉(xiāng)里害人?!?/td> |
扶不起的阿斗 | 阿斗:三國蜀漢劉備之子劉禪的小名。阿斗庸碌無能,雖有諸葛亮等人全力扶助,也不能振興蜀漢。比喻扶持不起來的人。 | 陸天明《省委書記》:“萬一馬揚是個‘扶不起的阿斗’,嘴上行,實干不行。” |
阿狗阿貓 | 舊時人們常用的小名。引申為任何輕賤的,不值得重視的人或著作。 | 魯迅《我們要批評家》:“然而新的批評家不開口,類似批評家之流便趁勢一筆抹殺:‘阿狗阿貓’。” |
多口阿師 | 指喜歡多話的人。 | 宋·圓悟《碧巖錄》卷五:“缽里飯桶里水,多口阿師難下嘴。” |
公正不阿 | 公平正直而不曲意迎合。 | 宋 陸游《老學庵筆記》第九卷:“相之本主元祐政事者,然其言公正不阿如此,可謂賢矣?!?/td> |
阿姑阿翁 | 阿:名詞的前綴。姑:丈夫的母親。翁:丈夫的父親。指公公婆婆。 | 唐 趙璘《因話錄》卷一:“郭暖嘗與升平公主琴瑟不調。尚父拘暖,自詣朝童結罪。上召而慰之曰:‘諺云:不癡不聾,不作阿家阿翁。’” |
阿諛曲從 | 阿諛:曲意逢迎。曲意逢迎討好別人。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匡衡傳》:“阿諛曲從,阿上罔下,無大臣輔政之義。” |
阿堵物 | 錢。 | 南朝 宋 劉義慶《世說新語 規(guī)箴》:“夷甫晨起,見錢閡行,呼婢曰:‘舉卻阿堵物?!?/td> |
太阿之柄 | 太阿:寶劍名;柄:器物的把兒。比喻權柄、權力。 | 清·覺佛《女英雄》:“昏君無北伐之心,奸相操太阿之柄?!?/td> |
阿諛茍合 | 阿:迎合,曲從;阿諛:曲意逢迎;茍:茍且;茍合:無原則地附和。曲從別人的意愿,無原則地附和。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封禪書》:“怪遇阿諛茍合之徒,……不可勝數(shù)也?!?/td> |
倒持太阿 | 見“倒持泰阿”。 | 《舊唐書·陳夷行傳》:“自三數(shù)年來,奸臣竊權,陛下不可倒持太阿,授人鱒柄?!?/td> |
阿毗地獄 | 阿毗:梵語的譯音,意譯為“無間”,即痛苦無有間斷之意。常用來比喻黑暗的社會和嚴酷的牢獄。又比喻無法擺脫的極其痛苦的境地。 | 見“阿鼻地獄”。 |
曲學阿世 | 歪曲自己的學術,以投世俗之好。 |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儒林列傳》:“務正說以言,無曲學以阿世。” |
阿斗太子 | 阿斗:三國蜀漢劉備之子劉禪的小名。此人庸碌無能,雖有諸葛亮等人全力扶助,也不能振興蜀漢。指懦弱無能的人。 | 高陽《胡雪巖全傳 燈火樓臺》:“丈夫是個阿斗太子,哪怕你是諸葛亮,也只好嘆口氣?!?/td> |
傳神阿堵 | 傳神:指好的文學藝術作品描繪的人物生動、逼真;阿堵:六朝人口語,即這、這個。形容用圖畫或文字描寫人物,能得其精神。 | 南朝 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巧藝》:“顧長康畫人,或數(shù)年不點目精(睛)。人問其故,顧曰:‘四體妍蚩,本無善于妙處,傳神寫照,正在阿堵中’” |
太阿在握 | 太阿:泰阿,寶劍名;握:執(zhí)持。比喻掌握權柄。 | 明·沈德符《野獲編·內(nèi)臣兼掌印廠》:“世宗神圣,以至今上,俱太阿在握,可無過慮?!?/td> |
阿保之功 | 阿保:保護養(yǎng)育。保護養(yǎng)育幼兒的功勞。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丙吉傳》:“是時掖庭宮婢則令民夫上書,自陳嘗有阿保之功?!?/td> |
阿保之勞 | 阿保:保護養(yǎng)育。保護養(yǎng)育幼兒的功勞。 | 《晉書 顧和傳》:“帝以保母周氏有阿保之勞,頜假其名號,內(nèi)外皆奉詔。” |
正直無阿 | 阿:曲從,迎合。為人處事很正直,沒有任何私心。 | 春秋·魯·左丘明《左傳·莊公三十二年》:“神,聰明正直而壹者也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