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有關(guān)呼的成語
有關(guān)呼的成語
因篇幅關(guān)系,呼的成語只列出前 60個(gè)
成語 | 解釋 | 出處 |
---|---|---|
將伯之呼 | 指求人幫助。 | 清·嚴(yán)復(fù)《浮生六記》第三卷:“余欲再至靖江,作將伯之呼?!?/td> |
呼風(fēng)喚雨 | 原指神仙道士的神通廣大;可以呼喚風(fēng)雨。現(xiàn)多比喻人民群眾具有改造、支配自然的力量。有時(shí)也用以形容壞人的煽動(dòng)。 | 宋 孔覿《罨溪行》:“罨畫溪頭鳥鳥樂,呼風(fēng)喚雨不能休?!?/td> |
呼牛呼馬 | 呼:稱呼。稱我牛也好,稱我馬也好。比喻別人罵也好,稱贊也好,決不計(jì)較。 | 莊周《莊子 天道》:“昔者子呼我牛也,而謂之牛;呼我馬也,而謂之馬?!?/td> |
嗚呼哀哉 | 舊時(shí)祭文中常用的表示對死者哀悼的語句;意思是“唉!傷心?。 焙笥靡灾杆劳龌蛲甑?。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哀十六年》:“嗚呼哀哉,尼父!無自律!” |
一命嗚呼 | 指人死亡。嗚呼:古漢語嘆詞;舊時(shí)常用于祭文;后來借指死亡。 | 清 劉鶚《老殘游記》:“誰知這個(gè)女婿,去年七月感了時(shí)氣,到了八月邊,就一命嗚呼哀哉死了?!?/td> |
呼吸相通 | 比喻認(rèn)識一致,利害相關(guān)。 | 《清史稿 顏伯燾傳》:“閩粵互為唇齒,呼吸相通?!?/td> |
呼之欲出 | 呼:招呼;之:代詞;指代呼喚的對象;欲:就要。指好像叫他一聲;他就會出來似的。形容畫像非常逼真。也形容文學(xué)作品中的人物刻畫十分生動(dòng)。 | 宋 蘇軾《郭忠恕畫贊序》:“空蒙寂歷,煙雨滅沒,恕先在焉,呼之或出?!?/td> |
遙相呼應(yīng) | 遙遠(yuǎn):遠(yuǎn)遠(yuǎn)地。應(yīng):照應(yīng)。指遠(yuǎn)遠(yuǎn)地互相照應(yīng)。配合。 | 《清史稿 許友信傳》:“且鄭成功出沒閩、浙,奉其為號,遙相應(yīng)和,聲勢頗張?!?/td> |
徒呼奈何 | 徒:徒然,白白地;奈何:怎么辦。白白叫喊,無可奈何。形容一味著急,毫無辦法。 | 《星火燎原·黃洋界保衛(wèi)戰(zhàn)》:“陷入了我人馬戰(zhàn)爭的汪洋大海之中,徒呼奈何!” |
呼之即來,揮之即去 | 即:就,立刻;揮:揮手。叫他來就來,叫他走就走。形容統(tǒng)治階級對下屬或奴才的任意使喚。 | 《史記·汲鄭列傳》:“使黯(汲黯)任職居官,無以逾人。然至其輔少主,守城深堅(jiān),招之不來,麾之不去,雖自謂賁育亦不能奪之矣?!?/td> |
奮臂大呼 | 奮臂:高舉手臂。高舉手臂,大聲呼喊。 |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(jì)》:“陳涉以戍卒散亂之眾數(shù)百,奮臂大呼?!?/td> |
大呼小叫 | 高一聲低一聲地亂喊亂叫。形容呼喊吵嚷。 | 元 無名氏《謝金吾》:“是什么人在門口大呼小叫,我去看咱?!?/td> |
同命運(yùn)共呼吸 | 形容雙方關(guān)系密切,利害一致。 | |
呼幺喝六 | 呼、喝:叫喊;幺:一;骰子的六面分別標(biāo)有一至六的點(diǎn)數(shù)。原指賭徒高喊骰子點(diǎn)數(shù)的嘈雜喧嘩聲?,F(xiàn)也形容盛氣凌人地大聲叱斥。 | 元 無名氏《氣英布》:“咱則道舌刺刺言十妄九,村棒棒呼幺喝六?!?/td> |
吁天呼地 | 呼天喚地。形容極度悲切。 | 南朝陳徐陵《檄周文》:“翊從瀟湘,空竭關(guān)隴,荊梁左右,漢沔東西。吁天呼地,望佇哀救?!?/td> |
呼馬呼牛 | 呼:稱呼。叫我牛也好,叫我馬也好,我不在乎。 | 明·馮惟敏《耍孩兒·十自由》:“論理法難聽受,總不如裝聾塞耳,一任他呼馬呼牛?!?/td> |
嗚呼噫嘻 | 嘆詞。表示慨嘆。 | |
攘臂一呼 | 攘:揮動(dòng)。揮動(dòng)手臂呼喊(多用在號召)。 | 漢 李陵《答蘇武書》:“然陵振臂一呼,創(chuàng)病皆起?!?/td> |
千呼萬喚 | 多次呼喚;再三催促。 | 唐 白居易《琵琶行》詩:“千呼萬喚始出來,猶抱琵琶半遮面?!?/td> |
呼盧喝雉 | 呼、喝:喊叫;盧、雉:古時(shí)賭具上的兩種顏色。泛指賭博。 | 宋·陸游《風(fēng)順舟行甚疾戲書》詩:“呼盧喝雉連暮夜,擊兔伐狐窮歲年?!?/td> |
呼不給吸 | 形容嚇得來不及喘氣。 | 《淮南子·兵略訓(xùn)》:“瞇不給撫,呼不給吸?!?/td> |
呼之或出 | 呼:招呼;之:代詞,指代呼喚的對象。形容所描繪的人物生動(dòng)逼真,也指人選已醞釀成熟,即將就任。 | 宋·蘇軾《郭忠恕畫贊序》:“空蒙寂歷,煙雨滅沒,恕先在焉,呼之或出?!?/td> |
呼朋引類 | 朋:朋友;引:帶領(lǐng);呼:呼喚;類:同類。指叫喚;招引同類的人。多形容壞人互相勾結(jié)。 | 宋 歐陽修《憎蒼蠅賦》:“奈何同類呼朋,搖頭鼓翼?!?/td> |
一呼再喏 | 聽到一聲呼喚即連聲應(yīng)答。表示恭順。 | 《韓詩外傳》卷五:“據(jù)法守職而不敢為非者,人吏也;當(dāng)前決意,一呼再喏者,人隸也?!?/td> |
患至呼天 | 患:禍患;呼:喊。形容事前不作準(zhǔn)備,災(zāi)禍臨頭,求天救助。 | 漢·韓嬰《韓詩外傳》卷二:“患至而后呼天,不亦晚乎!” |
庚癸之呼 | 庚、癸:軍糧的隱語。原是軍中乞糧的隱語。后指向人借錢。 | 《左傳·哀公十三年》記載:春秋時(shí)吳王夫差與晉、魯?shù)葒鴷?,吳大夫申叔儀向魯大夫公孫有山氏乞糧?;卮鹫f:“梁則無矣,粗糧有之,若登首山以呼,曰:‘庚癸乎!’則諾?!?/td> |
撫胸呼天 | 撫胸:拍打胸口。拍打胸口大聲叫天。形容極度悲痛的樣子。 | 宋·陳亮《祭章孟容文》:“今昔見君,累然在疚,撫胸呼天,天不我覆?!?/td> |
呼天搶地 | 呼:呼叫;搶地:觸地;撞地。指向天呼號;用頭碰地。形容極端悲痛。 | 清 吳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40回:“蕭云仙呼天搶地,盡哀盡禮,治辦喪事,十分盡心?!?/td> |
歡呼鼓舞 | 形容歡樂興奮之極。 | 宋·蘇軾《繳進(jìn)免五谷力勝稅錢議札子》:“去歲扈從南郊,親見百姓父老,瞻望圣顏,歡呼鼓舞。” |
于呼哀哉 | 于呼:感嘆詞。哉:語氣詞。原意感嘆或悲哀。又用于祭文,表示對死者的哀悼。 | 《詩·大雅·召旻》:“于乎哀哉!維今之人,不尚有舊?!薄盾髯印氛摗罚骸皝y世惡善,不此聽也。淤乎哀哉,不得成也。” |
夾道歡呼 | 夾道:排列在道路兩旁。形容歡迎的人們特別高興或敬仰。 |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36回:“一個(gè)個(gè)扶老攜幼,抱女?dāng)y男,都來夾道歡呼的站在兩旁?!?/td> |
一呼百應(yīng) | 呼:召喚。應(yīng):響應(yīng)。一人發(fā)出號召;眾人紛紛響應(yīng)。 | 明 天然癡叟《石點(diǎn)頭》:“因是爪牙四布,一呼百應(yīng),遠(yuǎn)近聞名,人人畏懼,是一個(gè)公行大盜,通天神棍?!?/td> |
一呼百諾 | 諾:答應(yīng)的聲音。一聲呼喚就有許多人答應(yīng)。形容權(quán)勢顯赫;仆從很多。 | 唐 拾得《詩》:“人生浮世中,個(gè)個(gè)愿富貴;高堂車馬多,一呼百諾至?!?/td> |
呼天叩地 | 見“呼天搶地”。 | 《警世通言·宿香亭張浩遇鶯鶯》:“今張浩忽背前約,使妾呼天叩地,無所告投?!?/td> |
此呼彼應(yīng) | 此:這里。彼:那里。這里呼喚,那里響應(yīng)。形容聯(lián)系緊密,互相配合行動(dòng)。 | |
愴地呼天 | 愴:悲傷,凄楚。悲痛地呼天喊地。形容極其悲痛絕望的神態(tài)。 |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 劉小官雌雄兄弟》:“又延兩日,夫妻相繼而亡,二子愴地呼天,號啕痛哭,恨不得以身代替?!?/td> |
堂上一呼,階下百諾 | 諾:答應(yīng)。堂上一聲呼喚,階下齊聲答應(yīng)。多形容舊時(shí)豪門權(quán)貴威勢烜赫,侍從和奉承的人很多。 | 《呂氏春秋·過理》:“宋王大悅,飲酒室中。有呼萬歲者,堂上盡應(yīng);堂上已應(yīng),堂下盡應(yīng)。門外庭中聞之,莫敢不應(yīng)?!?/td> |
奮臂一呼 | 奮臂:高舉手臂。高舉手臂,大聲呼喊。 | 《魏書·盧玄傳》:“洞庭、彭蠡,竟非殷固,奮臂一呼,或成漢業(yè)?!?/td> |
一命鳴呼 | 指死亡。常含幽默詼諧意味。 | 明·洪楩《清平山堂話本·合同文字記》:“又過半年,忽然劉二感天行時(shí)氣,頭疼發(fā)熱。正是:‘福無雙至從來有,禍不單行自古聞?!α肆呷?,一命嗚呼,已歸泉下?!?/td> |
呼牛作馬 | 見“呼牛呼馬”。 | 《莊子·天道》:“昔者子呼我牛也,而謂之牛,呼我馬也,而謂之馬?!?/td> |
登高一呼 | 比喻有影響的人物發(fā)出倡議。 |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三回:“他在外面登高而呼,只怕還容易些?!?/td> |
大聲疾呼 | 疾:急。急切地大聲呼喊;以引起注意或警覺?,F(xiàn)多指就某一問題向社會發(fā)出了強(qiáng)烈的呼吁。 | 唐 韓愈《后十九日復(fù)上宰相書》:“行且不息,以蹈于窮餓之水火,其既危且亟矣,大其聲而疾呼矣?!?/td> |
八方呼應(yīng) | 八方:四面八方。形容各方面互相呼應(yīng);彼此配合。 | 毛澤東《文匯報(bào)的資產(chǎn)階級方向應(yīng)當(dāng)批判》:“上下串連,八方呼應(yīng),以天下大亂、取而代之、逐步實(shí)行、終成大業(yè)為時(shí)局估計(jì)和最終目的者,到底只有較少人數(shù)?!?/td> |
呼庚呼癸 | 庚、癸:軍糧的隱語。原是軍中乞糧的隱語。后指向人借錢。 | 《左傳·哀公十三年》記載:春秋時(shí)吳王夫差與晉、魯?shù)葒鴷?,吳大夫申叔儀向魯大夫公孫有山氏乞糧?;卮鹫f:“梁則無矣,粗糧有之,若登首山以呼,曰:‘庚癸乎!’則諾?!?/td> |
呼天喚地 | 哭天叫地,形容極為痛苦。 | 周而復(fù)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一部:“回來說,湯富海在屋子里呼天喚地叫痛。” |
歡呼雀躍 | 高興得像麻雀一樣跳躍。形容非常歡樂。 | 莊周《莊子 在宥》:“鴻蒙方將拊髀雀躍而游?!?/td> |
詬龜呼天 | 原意為占卜不吉,對占卜器具及天辱罵呼叫。引申為對不幸命運(yùn)的呼號。 | 《淺論儒家的孝道·再興國學(xué)》:“八十多年前,時(shí)人發(fā)憤于國之積弱,詬龜呼天。一批深受西學(xué)影響又急欲救亡圖強(qiáng)的激進(jìn)青年,以胡適、陳獨(dú)秀為主將,發(fā)起了一場中國近代以來反孔非儒的高潮——‘五四新文化革命運(yùn)動(dòng)’”。 |
前呼后擁 | 前面的人喝道;后面的人簇?fù)碇?。形容?quán)貴們的氣勢。 | 宋 李燾《續(xù)資治通鑒長編》:“士之學(xué)古入官,遭時(shí)得位,紆金拖紫,躍馬食肉,前呼后擁,延賞宗族,此足以為榮矣?!?/td> |
呼來喝去 | 呼、喝:大聲喊叫。呼之即來,喝之即去。形容隨意驅(qū)使。 | 明 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四十二回:“這菩薩賣弄神通,把老孫這等呼來喝去,全不費(fèi)力也!” |
歡呼雷動(dòng) | 歡呼的聲音像雷一樣響著。形容熱烈歡樂的氣氛。 | 曾樸《孽海花》第23回:“只聽那梨花林邊,一個(gè)大孩子領(lǐng)了八九個(gè)狂童,歡呼雷動(dòng)?!?/td> |
踣地呼天 | 踣:仆倒。呼天搶地,形容極度悲傷。 | 清 周亮工《書影》第四卷:“踣地呼天,聲竭泣血,觀者如堵,無不隕涕?!?/td> |
奔走呼號 | 奔走:奔跑。呼號:叫喊。一面奔跑,一面呼喚。形容處于困境而求援。 | 清 吳趼人《痛史》第17回:“一時(shí)奔走呼號,哭聲遍野,扶老攜幼,棄業(yè)拋家,都往內(nèi)地亂竄?!?/td> |
大呼小喝 | 同“大呼小叫”。 | 《水滸傳》第二八回:“武松答應(yīng)道:‘老爺在這里,又不走了,大呼小喝做甚么?’” |
振臂一呼 | 揮動(dòng)手臂;大聲號召。振:揮動(dòng)。 | 漢 李陵《答蘇武書》:“然陵振臂一呼,創(chuàng)病皆起?!?/td> |
呼朋喚友 | 指招引意氣相投的人。 | 《白雪遺音 馬頭調(diào) 逛窯子》:“呼朋喚友把窯子進(jìn)。身入迷魂,裝煙倒茶,好不殷勤?!?/td> |
呼天叫地 | 見“呼天號地”。 | 清·唐訓(xùn)方《里語徵實(shí)》卷下引《暗室燈》:“[韓魏公曰]百姓多愚,或?yàn)橥鲾?,抱憾終身,早夜呼天叫地,我豈安乎?” |
后擁前呼 | 后面簇?fù)?,前面吆喝。形容出行時(shí)氣派很大。 | 元 張國賓《薛仁貴》第一折:“怎如你喜都都,后擁前呼?!?/td> |
呼之即至,揮之即去 | 呼:召喚;即:就,立刻;揮:揮手。叫他來就來,叫他走就走。形容任意使喚支使。 | 明·蘭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59回:“潘金蓮房中,養(yǎng)著一只白獅子貓兒……呼之即至,揮之即去,婦人常叫他雪賊?!?/td> |
語笑喧呼 | 見“語笑喧嘩”。 | 明·無名氏《陳倉路》第四折:“則要你悄語低言,不要你語笑喧呼?!?/td> |
呼天號地 | 亦作“呼天叫地”??藿刑斓?。形容極為冤屈、怨恨或痛苦。 | 宋·周密《齊東野語·嘉定寶璽》:“我祖我父,一心王寶……不死于虜,則死于盜賊;若子若孫,呼天號地,此恨難磨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