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有關(guān)決的成語
有關(guān)決的成語
因篇幅關(guān)系,決的成語只列出前 60個
成語 | 解釋 | 出處 |
---|---|---|
遲疑不決 | 猶豫疑惑,不能決定。 | 《隋書 段文振傳》:“遲疑不決,非上策也?!?/td> |
懸而未決 | 一直拖在那里,沒有得到解決。 | 孫中山《救國之急務(wù)》:“已將一切問題決定,惟有如何處置國會一層,懸而未決?!?/td> |
聽微決疑 | 微:隱微。注意細微的情節(jié),解決疑難的問題。形容思想縝密,善于通過聽察解決疑難。 | 《鹖冠子·天則》:“圣王者有聽微決疑之道,能屏讒權(quán)實?!?/td> |
決勝于千里之外 | 坐鎮(zhèn)指揮千里之外的戰(zhàn)局。形容將帥雄才大略,指揮若定。 | 《史記 留侯世家》:“運籌帷帳中,決勝千里外,子房功也?!?/td> |
毅然決然 | 毅然:頑強地;決然:堅決地。形容意志堅強果斷。 |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(xiàn)形記》第58回:“竇世豪得了這封信,所以毅然決然,借點原由同洋人反對,彼此分手?!?/td> |
沉吟不決 | 沉吟:深思吟味,引伸為猶豫;決:決斷。形容人遇到難題時,自言自語地決定不下來。 | 三國 魏 曹操《秋胡行》:“沉吟不決,遂上升天?!?/td> |
決一雌雄 | 雌雄:雌性和雄性;比喻勝負、高低。進行較量;分出勝負或高下。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項羽本紀》:“愿與漢王挑戰(zhàn),決一雌雄。” |
運籌帷幄,決勝千里 | 運:運籌;帷幄:軍用帳幕;千里之外:指戰(zhàn)場。在小小的軍帳之內(nèi)作出正確的部署,能決定千里之外戰(zhàn)場上的勝負 |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高祖本紀》:“夫運籌帷幄之中,決勝于千里之外,吾不如子房?!?/td> |
決命爭首 | 拼命爭先而戰(zhàn)。 | 漢·李陵《答蘇武書》:“疲兵再戰(zhàn),一以當千,然猶扶乘創(chuàng)痛,決命爭首。” |
猶豫不決 | 猶豫:遲疑。遲疑動搖;拿不定主意。 | 西漢 劉向《戰(zhàn)國策 趙策三》:“平原君猶豫未有所決。” |
運籌帷幄之中,決勝千里之外 | 運:運籌;帷幄:軍用帳幕;千里之外:指戰(zhàn)場。在小小的軍帳之內(nèi)作出正確的部署,能決定千里之外戰(zhàn)場上的勝負 |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高祖本紀》:“夫運籌帷幄之中,決勝于千里之外,吾不如子房。” |
沉吟未決 | 沉吟:深思吟味,引伸為猶豫;決:決斷。形容人遇到難題時,自言自語地決定不下來。 | 三國 魏 曹操《秋胡行》:“沉吟不決,遂上升天。 |
運籌決策 | 籌劃情況,擬訂作戰(zhàn)策略。 |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四十七回:“赤壁鏖兵用火攻,運籌決策盡皆同?!编嵱^應(yīng)《盛世危言·練兵》:“所以當水陸軍提督者……猶備有參佐數(shù)員,常與運籌決策,以資歷練而審機宜?!?/td> |
決斷如流 | 決策判斷就像江河下瀉。形容處理問題果斷敏捷。 | 《周書 斐漢傳》:“漢善尺牘,尤便簿領(lǐng),理識明贍,決斷如流?!?/td> |
納屨踵決 | 納:穿;屨:鞋;踵:腳后跟;決:破裂。穿上鞋子,破了后跟。形容衣著襤褸。 | 《莊子·讓王》:“三日不舉火,十年不制衣,正冠而纓絕,捉衿而肘見,納屨而踵決?!?/td> |
決不待時 | 謂對已判死刑的重犯不待秋后而立即執(zhí)行。封建時代處決死囚多在秋后,但案情重大者可立即處決,故謂。 | |
納履決踵 | 納:穿;履:鞋;決:破裂;踵:腳后跟。穿鞋而后跟即破。比喻窮困、窘迫。 | 明 程登吉《幼學(xué)瓊林 貧富》:“曾子捉襟見肘,納履決踵,貧不勝言?!?/td> |
躊躇不決 | 躊躇:猶豫,遲疑。形容猶猶疑疑地拿不定主意。 | 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二十二回:“四人爭論未定,紹躊躇不決。 |
屠腸決肺 | 屠:宰殺;決:通“抉”,挖出。剖腹出腸,挖出肺肝。形容死得慘烈。 |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刺客列傳》:“聶政大呼,所擊殺者數(shù)十人,因自皮面決眼,自屠出腸,遂以死。” |
決一勝負 | 決:決定;勝負:勝敗。進行決戰(zhàn),判定勝敗。 | 明·馮夢龍《東周列國志》第76回:“不如從武城將軍之計,渡江決一勝負為上?!?/td> |
乘高決水 | 憑借地勢居高臨下,決口放水。比喻費力小,收效大。 | 宋·司馬光《言為治所先上殿札子》:“陛下誠能行此二者……后日之政,如順風吹毛,乘高決水,可以不勞而成功者。” |
好問決疑 | 喜歡向別人請教,以解決自己的疑問。 | |
十蕩十決 | 蕩:沖殺;決:沖破堤岸。形容多次沖殺,每次都能突破敵陣。 | 《樂府詩集·雜歌謠辭·隴上歌》:“隴上壯士有陳安,軀干雖小腹中寬,七尺大刀奮如湍,丈八蛇矛左右盤,十蕩十決無當前?!?/td> |
一人善射,百夫決拾 | 古諺語,意思是為將者善戰(zhàn),其士卒亦必勇敢無前。比喻凡事為首者倡導(dǎo)于前,則其眾必起而效之。 | 春秋·魯·左丘明《國語·吳語》:“夫一人善射,百夫決拾,勝未可成也?!?/td> |
納履踵決 | 納:穿;履:鞋;踵:腳后跟;決:破裂。提上鞋,鞋的腳后跟處卻破裂。形容處境困難。 | 漢·韓嬰《韓詩外傳》卷一:“[原憲]楮冠黎杖而應(yīng)門,正冠則纓絕,振襟則肘見,納履則踵決?!?/td> |
觸石決木 | 比喻莽撞蠻干。 | 漢·揚雄《太玄·難》:“次八,觸石決木,維折角。測曰:觸石決木,非所治也。”范望注:“以弱治剛,故非所任也?!?/td> |
章決句斷 | 文章正確句子明了,不含糊其辭。 | 戰(zhàn)國·宋·屈原《楚辭·天問敘》:“今則稽之舊章,合之經(jīng)傳,以相發(fā)明,為了符驗,章決句斷,事事可曉,俾后學(xué)者永無疑焉?!?/td> |
東沖西決 | 形容洪水四處沖決泛濫。 | 清·江藩《漢學(xué)師承記·胡渭》:“近日治河,乃遏之使不得北,而南入于淮,以便運耳。南行非河之本性,東沖西決,率無寧歲?!?/td> |
狐疑不決 | 狐疑:狐性多疑;猶豫;決:決斷。像狐貍那樣多疑慮而拿不定主意。比喻同事猶猶豫豫;拿不定主意。 | 南朝 宋 班固《后漢書 劉表傳》:“表狐疑不斷,乃遣嵩詣操,觀望虛實?!?/td> |
發(fā)策決科 | 策:策問;科:等第。拆閱策問題目,以決定錄取。舊指應(yīng)試取中。 | 漢·揚雄《法言·學(xué)行》:“或曰:‘書與經(jīng)同,而世不尚,治之可乎?’曰:‘可。’或人啞爾笑曰:‘須以發(fā)策決科。’” |
久懸不決 | 拖了很久,沒有決定。 | 蔡東藩《民國通俗演義》第159回:“及乎最近曹錕、吳佩孚加兵于東南,則久懸不決之金佛郎案即決定成立?!?/td> |
判冤決獄 | 判:評判;決:判決;獄:案件。評判冤案,判決官司。 |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61回回目:“投鼠忌器寶玉瞞贓,判冤決獄平兒行權(quán)?!?/td> |
以疑決疑 | 用疑惑的認識來判斷捉摸不定的事物。 | 《荀子·解蔽》:“彼愚者之定物,以疑決疑,決必不當。夫茍不當,安能無過乎!” |
斷決如流 | 如流:像流水一樣多而迅速。決斷事務(wù)多而快。 | 《周書·李彥傳》:“彥在尚書十有五載,屬軍國草創(chuàng),庶務(wù)殷繁,留心省閱,未嘗懈怠,斷決如流,略無疑滯?!?/td> |
一決勝負 | 進行最后的較量以決定高下。 | 宋 司馬光《與王介甫書》:“介甫之意,必欲力戰(zhàn)天下之人,與之一決勝負,不復(fù)顧義理之是非,生民之憂樂,國家之安危?!?/td> |
決勝千里 | 決定千里外戰(zhàn)役的勝利。形容卓越的軍事運籌才能。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高祖本紀》:“夫運籌帷幄之中,決勝千里之外,吾不如子房。” |
決一死戰(zhàn) | 拼死一戰(zhàn)以決勝負。 | 《清史稿 文宗本紀》:“周天爵素稱勇敢,所保臧紆青練勇可當一面,獨不能與賊決一死戰(zhàn)耶。” |
一決雌雄 | 雌雄:比喻勝負;高下。決定勝敗高低。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項羽本紀》:“愿與漢王挑戰(zhàn),決雌雄?!?/td> |
躊躇未決 | 躊躇:猶豫,遲疑。形容猶猶疑疑地拿不定主意。 |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16回:“禮物都已完備,明后日便用起身。只是一件事,在此躊躇未決。” |
決策千里 | 決定千里外戰(zhàn)役的勝利,形容卓越的軍事運籌才能。 | 唐·楊炯《瀘州都督王湛神道碑》:“蕭相立功于萬代,留侯決策千里?!?/td> |
踵決肘見 | 踵:腳后跟,伢指鞋后跟;決:裂開。整一整衣襟,胳臂肘露了出來,拔一拔鞋,腳后跟露了出來。形容非常貧窮。 | 《莊子·讓王》:“三日不舉火,十年不制衣,正冠而纓絕,捉衿而肘見,納屨而踵決。” |
殺伐決斷 | 伐:進攻。泛指處事作出決斷的能力。 |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13回:“若說料理不開,從小兒大妹妹玩笑時就有殺伐決斷,如今出了閣在那府里辦事,越發(fā)歷練老成了?!?/td> |
剖決如流 | 剖決:分析、解決;如流:如同流水一般。形容分析、解決問題明快、敏捷。 | 《隋書·裴政傳》:“簿案盈幾,剖決如流?!?/td> |
速戰(zhàn)速決 | 用快速的戰(zhàn)術(shù)結(jié)束戰(zhàn)局。也比喻用迅速的辦法完成任務(wù)。 | 老舍《四世同堂 偷生 五十一》:“戰(zhàn)爭已拖了一年多,而一點看不出速決的希望?!?/td> |
披霄決漢 | 沖出霄漢。 | 唐·柳宗元《行路難》詩:“披霄決漢出沆漭,瞥裂左右遺星辰?!?/td> |
氣決泉達 | 如氣之逸出,泉水之流瀉。比喻事情進行非常順利。 | 漢·蔡邕《袁滿來碑銘》:“氣決泉達,無所凝滯。” |
委決不下 | 一再猶豫,不能決定下來。 | 明·馮夢龍《喻世明言》第32卷:“心中委決不下。其妻長舌夫人王氏適至,問道:‘相公有何事遲疑?’” |
潰敵如決河 | 潰:散,亂。潰敗的敵人像河水沖決堤壩一樣。 | 唐·許敬宗《唐并州都督鄂國公尉遲恭碑》:“尊彼前茅,追奔若順海,乘茲破竹,潰敵如決河。” |
掀雷決電 | 掀:翻動;決:沖破。形容詩文氣勢宏偉,像駕馭雷電一般。 | 唐·司空圖《題柳柳州集后》:“其驅(qū)駕氣勢,若掀雷決電,撐扶于天地之垠?!?/td> |
斷脰決腹 | 脰:頸;決:破。殺掉頭,剖開腹。形容慘烈的死難。 | 《戰(zhàn)國策·楚策一》:“有斷脰決腹,壹瞑而萬世不視,不知所益,以憂社稷者?!?/td> |
肘見踵決 | 見:出現(xiàn);踵:腳后跟,指鞋后跟;決:裂開。整一整衣襟,胳臂肘露了出來,拔一拔鞋,腳后跟露了出來。形容非常貧窮。 | 戰(zhàn)國·宋·莊周《莊子·讓王》:“捉衿而肘見,納履而踵決?!?/td> |
犬馬之決 | 謂臣僚的果敢決斷。 | 《漢書·息夫躬傳》:“其有犬馬之決者,仰藥而伏刃?!?/td> |
決獄斷刑 | 決:判決;獄:訟事;斷:決斷,判斷。審理訴訟,判定刑罰。 |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郭躬傳》:“躬家世掌法,務(wù)在寬平,及典理官,決獄斷刑,多依矜恕,乃條諸重文可以輕者四十一事奏之,事皆施行,著于令。” |
垂簾聽決 | 見“垂簾聽政”。 | 清·薛福成《庸庵筆記·史料一·咸豐季年三奸伏誅》:“皇上沖齡,未能親政,天步方艱,軍國事重,暫請皇太后垂簾聽決。” |
持疑不決 | 疑:疑慮。心懷疑慮,遲遲不能決定。 | 《周書·薛善傳》:“而崇禮猶持疑不決?!?/td> |
決疣潰癰 | 比喻腐敗之極。 | 嚴復(fù)《救亡決論》:“況夫益之以保舉,加之以捐班,決疣潰癰,靡知所屆?!?/td> |
遲疑未決 | 形容拿不定主意。 | 《新五代史 前蜀世家 王建傳》:“昭度遲疑未決,建遣軍士擒昭度親吏于軍門,臠而食之。 |
履穿踵決 | 鞋子破了,露出腳后跟。形容很貧苦。 | 《莊子 讓王》:“捉襟而肘見,納履而踵決?!?/td> |
狐疑未決 | 狐疑:猶豫,狐性多疑。傳說狐貍多疑。形容心里疑惑,一時決定不下來。 | 《剪燈余話·賈云華還魂記》:“過橫樓西,適有兩巷相聯(lián),莫知何者可達,狐疑未決?!?/td> |
臨鋒決敵 | 鋒:隊伍的前列。面對兵鋒與敵決戰(zhàn)。 |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鄭太傳》:“并無軍旅之才,執(zhí)銳之干。臨鋒決敵,非公之儔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