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有關(guān)源的成語
有關(guān)源的成語
因篇幅關(guān)系,源的成語只列出前 60個(gè)
成語 | 解釋 | 出處 |
---|---|---|
開源節(jié)流 | 開源:開辟水源;節(jié)流:節(jié)制水流。開辟收入的新來源;節(jié)制支出;減少消耗。比喻增收節(jié)支。 | 荀況《荀子 富國》:“等賦府庫者,貨之流也。故明主必謹(jǐn)養(yǎng)其和,節(jié)其流,開其源,而時(shí)斟酌焉,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憂不足?!?/td> |
正本溯源 | 正本:從根本上整頓;溯:尋找。從根本上整頓和尋找原因。 | 清·戴震《<孟子字義疏證>序》:“孔子既不得位,不能垂諸制度禮樂,是以為之正本溯源。” |
木本水源 | 樹的根本,水的源頭。比喻事物的根本或事情的原因。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昭公九年》:“我在伯父,猶衣服之有冠冕,木水之有本原,民人之有謀主也?!?/td> |
源源不斷 | 源源:水流不斷的樣子。形容連續(xù)不斷。 | 《孟子 萬章上》:“欲常常而見之,故源源而來?!?/td> |
飲水思源 | 喝水時(shí)想到水源。比喻不忘本。 | 北周 庾信《征調(diào)曲》:“落其實(shí)者思其樹,飲其流者懷其源?!?/td> |
世外桃源 | 借指一種空想的脫離現(xiàn)實(shí)斗爭的美好世界。世外桃源是一個(gè)人間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詞,相當(dāng)于西方的極樂世界或者天堂。千百年來,完美主義者無不苦苦追尋、刻意營造自己想象中的“世外桃源”。 | 清 孔尚任《桃花扇》:“且喜已到松鳳閣,這是俺的世外桃源?!?/td> |
源殊派異 | 水的源頭與支流不相同。比喻各學(xué)派的來歷和特征互不相同,各有自己的一套。 | 宋·吳自牧《夢粱錄·浙江》:“源殊派異,無所適從,索隱探微,宜伸確論?!?/td> |
源遠(yuǎn)流長 | 源:源頭;流:水的流程。河的源頭很遠(yuǎn);水流很長。比喻歷史悠久。 | 唐 白居易《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銘》:“夫源遠(yuǎn)者流長,根深者枝茂。” |
酌水知源 | 飲水要明白它的來源。比喻不忘本。 | 明·張居正《答上師相徐存齋書》之二六:“謬膺重任,得免愆尤,實(shí)老師教庇所及,酌水知源,敢忘銜結(jié)。” |
源源本本 | 源頭和根本。多用以指事情的始末。 | 清·李寶嘉《文明小史》第六十回:“自從這立憲二字發(fā)見了,就有人從西書上譯出一部憲法新論,講的源源本本,有條有理?!?/td> |
無根之木,無源之水 | 比喻沒有根據(jù)的事物。 | 語出《左傳 昭公九年》:“我在伯父,猶衣服之有冠冕,木水之有本原。” |
淵源有自 | 亦作“淵源有自來”。①有根據(jù),有來源。②指有根底。 | 宋·陸游《讀宛陵先生詩》詩:“鍛煉無遺力,淵源有自來?!?/td> |
無源之水,無本之木 | 源:水源;本:樹根。沒有源頭的水,沒有根的樹。比喻沒有基礎(chǔ)的事物。 | 《左傳 昭公九年》:“我在伯父,猶衣服之有冠冕,木水之有本原?!?/td> |
家學(xué)淵源 | 家學(xué):家傳的學(xué)問;淵源:水源;這里指根源。家世相傳的學(xué)問有根源。形容出身于書香門弟;學(xué)問扎實(shí);學(xué)有根底。 | 宋 劉克莊《后村全集 送林寬夫父子》:“家學(xué)有淵源,傳之于艾軒。” |
源清流清 | 源頭的水清,下游的水自然就清。比喻因果相連,事物的本原好,其發(fā)展和結(jié)局也就好;或領(lǐng)導(dǎo)賢明,其下屬也廉潔。源,也作原。亦作“源清流潔”、“源清流凈”。 | 戰(zhàn)國·趙·荀況《荀子·君道》:“故械數(shù)者,治之流也,非治之源也。君子者,治之源也。官人守?cái)?shù),君子養(yǎng)源,源清則流清,源濁則流濁?!?/td> |
源源不絕 | 源源:水流不斷的樣子。形容接連不斷。 | 《孟子 萬章上》:“欲常常而見之,故源源而來?!?/td> |
叩源推委 | 追究其根源。 | 明·王世貞《藝苑卮言》第六卷:“徐昌轂雖不得叩源推委,而風(fēng)調(diào)高秀,十不能得五?!?/td> |
推本溯源 | 探索根源,尋找原因。 | |
淵源有自來 | 有根據(jù),有來源。 | 宋 陸游《讀宛陵先生詩》詩:“鍛煉無遺力,淵源有自來?!?/td> |
溯源窮流 | 上溯本源,窮盡支流。比喻尋究事物的起始演變。 | 《清史稿·藝術(shù)·楊沂孫傳》:“世臣創(chuàng)明北朝書派,溯源窮流,為一家之學(xué)?!?/td> |
飲水知源 | 比喻明白事物的本源。 | 宋·陳宗禮《廣州光孝寺大鑒禪師殿記》:“口誦心惟,向慕而依歸。飲水知源,自覺自悟,師豈遠(yuǎn)乎哉!” |
端本正源 | 端:端正,清理。本:根本。源:根源。指從根本上加以整頓清理。 | 《晉書·殷仲堪傳》:“端本正源者,雖不能無危,其危易持?!?/td> |
追本窮源 | 追究事情發(fā)生的根源。 | 《洪秀全演義》第二回:“果然追本窮源,查鴉片進(jìn)口,都由華商發(fā)售?!?/td> |
同源異派 | 見“同源異流”。 | 清·李漁《閑情偶寄·詞曲·結(jié)構(gòu)》:“填詞非末技,乃與史傳詩文同源而異派者也?!?/td> |
源泉萬斛 | 比喻文思涌溢。 | 宋·蘇軾《文說》:“吾文如萬斛泉源,不擇地而出?!?/td> |
正本澄源 | 猶正本清源。 | 《舊唐書·高祖紀(jì)》:“欲使玉石區(qū)分,薰蕕有辨,長存妙道,永固福田,正本澄源,宜從沙汰?!?/td> |
枝源派本 | 指尋根究源,尋求和追究事物的根本。 | 宋葉滴《題陳壽老論孟紀(jì)蒙》:“天臺(tái)陳耆卿生晚而又獨(dú)學(xué),奚遽筆之書?然觀其簡峻捷疾,會(huì)心切己,則非熟于其統(tǒng)要者不能入也;總括凝聚,枝源派本,則非博于其倫類者不能推也?!?/td> |
正本清源 | 正本:從根本上整頓;清源:從起源上整理。指從根本上整頓清理;徹底解決問題。 | 《晉書 武帝紀(jì)》:“思與天下式明王度,正本清源,于置胤樹嫡,非所先務(wù)?!?/td> |
杜弊清源 | 杜絕弊端,廓清來源。 | 清·林則徐《燒毀匪船以斷英船接濟(jì)折》:“臣等仍多派妥干員弁,于各口加倍嚴(yán)查,終期杜弊清源?!?/td> |
同源共流 | 有同一源頭、流向。比喻同一,統(tǒng)一。 | 東漢·班固《答賓戲》:“是以六合之內(nèi),莫不同源共流,沐浴玄德,稟仰大龢。” |
裂冠毀冕,拔本塞源 | 冕: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禮帽;本:樹根。原比喻諸侯背棄禮法,侵犯天子的直接領(lǐng)地。后用作臣下推翻國君,奪取王位的代稱。 | 《左傳·昭公九年》:“伯父若裂冠毀冕,拔本塞源,專棄謀主,雖戎狄其何有余一人?” |
追根查源 | 同“追本溯源”。 | 木青《不許收獲的秋天》第二一章:“而眼下,在群眾追根查源的時(shí)候,或者說對曾番有所懷疑的時(shí)候,曾番自然要來個(gè)攪渾水。” |
追根窮源 | 同“追本溯源”。 | 惜紅館主《續(xù)啼笑因緣》第三十七回:“原來家樹、鳳喜這頭婚姻,追根窮源,自然不能不歸功于壽峰父女?!?/td> |
端本澄源 | 猶正本清源。從根本上加以整頓清理。 | 宋 羅大經(jīng)《鶴林玉露》卷二:“春秋之時(shí),天王之使,交馳于列國,而列國之君,如京師者絕少。夫子謹(jǐn)而書之,固以正列國之罪,而端本澄源之意,其致責(zé)于天王者尤深矣?!?/td> |
有本有源 | 見“有本有原”。 | 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十八回:“[十三妹]及至聽他說的有本有源,有憑有據(jù),不容不信?!?/td> |
追本求源 | 本:樹根。追究事情發(fā)生的根源。 | |
飲水辨源 | 見“飲水知源”。 | 清·包世臣《再與楊季子書》:“而得體勢于《韓非子》、《呂覽》者尤深,徒以薄其為人,不欲形諸論說,然后世有識(shí),飲水辨源,其可掩耶?” |
溯流徂源 | 同“溯流窮源”。 | 宋·周密《齊東野語·道學(xué)》:“其能發(fā)明先賢旨意,溯流徂源,論著講介卓然自為一家者?!?/td> |
尋源討本 | 窮本溯源。 | 唐·劉知畿《史通·申左》:“如二傳者,記言載事,失彼菁華,尋源討本,取諸胸臆。” |
左右逢源 | 到處都能碰到取之不盡的源泉。比喻做事、寫作得心應(yīng)手;應(yīng)付自如。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離婁下》:“資之深,則取之左右逢其原?!?/td> |
反本溯源 | 反:同“返”,歸,還;溯:尋源。比喻追尋事情的根源。 | 康有為《大同書》已部:“昔之人孔之乎,淵淵深思,蓋知之矣,故反本溯源,立胎教之義,教之于未成形質(zhì)以前?!?/td> |
沿波討源 | 沿波:順著水流;討源:探索源頭。循著水流尋找源頭。原比喻作文時(shí)由次要的寫到主要的,最后點(diǎn)出主題。后比喻探討事物的本末。 | 晉 陸機(jī)《文賦》:“或因枝以振葉,或沿波而討源?!?/td> |
窮源朔流 | 比喻探究和追溯事物的原由。 | |
源源而來 | 源源:水流不斷的樣子。形容連續(xù)不斷地到來。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萬章上》:“故源源而來?!?/td> |
追根求源 | 同“追本溯源”。 | 張周《步履艱難的中國》第四章:“追根求源,倒溯黑幕,岑長進(jìn)現(xiàn)出了面目?!?/td> |
源頭活水 | 原比喻讀書越多,道理越明。現(xiàn)也指事物發(fā)展的動(dòng)力和源泉。 | 宋·朱熹《觀書有感》詩:“問渠哪得清如許,謂有源頭活水來?!?/td> |
枯本竭源 | 枯:使枯死;本:根本;竭:竭盡;源:源頭。指損害事物的根基。 | 《人民日報(bào)》1959.10.12:“必須保護(hù)野生植物的生機(jī),使之能夠繼續(xù)繁殖,不要枯本竭源?!?/td> |
拔本塞源 | 本:根本,根源。拔起樹根,塞住水源。比喻防患除害要從根本上打主意。 | 《晉書 慕容垂載記》:“將軍欲裂冠毀冕,拔本塞源者,自可任將軍兵勢,何復(fù)多云。” |
源源不竭 | 源源:水流不斷的樣子;竭:完。形容接連不斷,沒有盡頭。 | 毛澤東《論聯(lián)合政府》:“又防止了對于人力資源的濫用和浪費(fèi),人力動(dòng)員卻可以源源不竭。” |
窮源溯流 | 源:河流發(fā)源的地方;溯:逆流而上。原指逆流而上探尋河流的源頭。現(xiàn)比喻探究和追溯事物的原由。 | 清 王十禛《然燈記聞》:“為詩要窮源溯流,先辨諸家之派?!?/td> |
窮源竟委 | 窮、竟:徹底推求;源:水流的源頭;委:水的下流。比喻徹底搞清楚事情的始末。 | 《禮記·學(xué)記》:“三王之祭川也,皆先河而后海,或源也,或委也,此之謂務(wù)本?!?/td> |
追本溯源 | 追究根本;探索源頭(本:根本;溯:追窮;探求)。比喻追尋根源。 | 石三友《金陵野史 圓明園與基泰工程司》:“說到這八座模型,追本溯源,不能不提到北洋政府時(shí)的總長朱啟鈐。” |
無源之水,無本之末 | 沒有源頭的水,沒有根的樹。比喻沒有基礎(chǔ)的事物。 | |
討流溯源 | 謂深究事物的源流本末。 | 清·王韜《蘅花館詩錄》自序:“余自少讀詩,自古作者以逮本朝諸大家,皆欲討流溯源,窮其旨趣,久之,益知作詩之難?!?/td> |
本末源流 | 源:水源。流:從水源向下游流去的水。比喻事物的主次、始末、先后。 | 戰(zhàn)國·趙·荀況《荀子·富國》:“十年之后,年谷復(fù)孰,而陳積有余。是無他故焉,知本末源流之謂也。” |
源清流潔 | 源頭的水清,下游的水也清。原比喻身居高位的人好,在下面的人也好。也比喻事物的因果關(guān)系。 | 先秦 荀況《荀子 君道》:“源清則流清,源濁則流濁?!?/td> |
本本源源 | 本本:根本;源源:源頭。多指事物的根源和本相。 |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12回:“從頭至尾,抹角轉(zhuǎn)彎,本本源源,滔滔汩汩的,告訴母親一遍?!?/td> |
極本窮源 | 謂徹底地推究本源。 | 宋·朱熹《朱子語類》第95卷:“伊川言極本窮源之性,乃是對氣質(zhì)之性而言?!?/td> |
追根溯源 | 同“追本溯源”。 | 曉劍《本市市長無房住》:“其實(shí),若追根溯源,他還是為了使自己更能堂堂正正地搬進(jìn)市長樓,而不至于落個(gè)將前人卸磨殺驢、掃地出門的惡名?!?/td> |
沿流討源 | 猶沿波討源。 | 嚴(yán)復(fù)《原強(qiáng)》:“其勉人治群學(xué)者,意則謂天下沿流討源,執(zhí)因責(zé)果之事,惟群事為最難,非不素講之所得與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