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有關(guān)離的成語
有關(guān)離的成語
因篇幅關(guān)系,離的成語只列出前 60個(gè)
成語 | 解釋 | 出處 |
---|---|---|
妻離子散 | 妻子離異;子女流散。表示一家人被迫離散。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彼奪其民時(shí),使不得耕耨以養(yǎng)其父母。父母凍餓,兄弟妻子離散?!?/td> |
離心離德 | 心:思想;德:信念。思想不統(tǒng)一;信念不一致。形容人心各異;各行其是。 | 《尚書 泰誓中》:“受有億兆夷人,離心離德;予有亂臣十人,同心同德?!?/td> |
離題萬里 | 離:離開;題:題目;主題;題旨;萬里:泛指很遠(yuǎn)。指說話或?qū)懳恼峦纫磉_(dá)的主題離得很遠(yuǎn)。 | 毛澤東《反對黨八股》:“其結(jié)果,往往是‘下筆千言,離題萬里’,仿佛像個(gè)才子,實(shí)則到處害人?!?/td> |
骨肉分離 | 骨肉:指父母兄弟等親人。比喻親人分散,不能團(tuán)聚。 | 明·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第30卷:“誰知死后纏綿,恩變成仇,害得我骨肉分離,死無葬身之地,我好苦也!我好恨也!” |
流離瑣尾 | 比喻處境由順利轉(zhuǎn)為艱難。 | 《詩經(jīng) 邶風(fēng) 旌丘》:“瑣兮尾兮,流離之子”。 |
離世遁上 | 超脫世俗,回避君上。 | 《韓非子·八說》:“為故人行私,謂之‘不棄’;以公財(cái)分施,謂之‘仁人’;輕祿重身,謂之‘君子’;枉法曲親,謂之‘有行’;棄官寵交,謂之‘有俠’;離世遁上,謂之‘高傲’;交爭逆令,謂之‘剛材’?!?/td> |
離經(jīng)辨志 | 讀斷經(jīng)書文句,明察圣賢志向。 | 《禮記·學(xué)記》:“一年視離經(jīng)辨志,三年視敬業(yè)樂群,五年視博習(xí)親師,七年視論學(xué)取友,謂之小成?!?/td> |
顛沛流離 | 顛沛:遭受挫折或困難;流離:離散、流落。因生活困窘而到處奔波流浪。 | 宋 張世南《游宦紀(jì)聞》第九卷:“而哀予顛沛流離萬里,保有之難也,而共振顯之?!?/td> |
首身分離 | 首:頭。頭和身體分開了。指被砍頭。 | 《戰(zhàn)國策·秦策四》:“刳腹折頤,首身分離?!?/td> |
骨肉離散 | 骨肉: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親人。比喻親人分散,不能團(tuán)聚。 | 《詩經(jīng) 唐風(fēng) 杕杜序》:“《杕杜》,刺時(shí)也。君不能親其宗族,骨肉離散,獨(dú)居而無兄弟,將為沃所并爾?!?/td> |
遁世離俗 | 謂隱居而屏絕世俗往來。 | 《楚辭·九章·悲回風(fēng)》“望大河之洲渚兮,悲申徒之抗跡”漢·王逸注:“申徒狄也,遇暗君遁世離俗,自擁石赴河,故言抗跡也?!?/td> |
寸步不離 | 寸步:極短的距離。一步也不離開。①形容兩個(gè)人總是在一起;感情很融洽。②指距離很近;不離前后左右。 | 南朝 梁 任昉《述異記》:“夫妻相重,寸步不相離。” |
故步不離 | 故步:舊的步法。比喻因循守舊,安于現(xiàn)狀,不求上進(jìn)。 | 清·張履祥《與陳乾初書》:“學(xué)者凡事執(zhí)一時(shí)之偶見,信一己之偏私,沾沾自得,吝不肯舍者,率因無所進(jìn)步,是以故步不離耳?!?/td> |
流離轉(zhuǎn)徙 | 輾轉(zhuǎn)遷移,無處安身。 | 清 戴名世《周烈婦傳》:“與其婦翁皆賤業(yè),兩人流離轉(zhuǎn)徙者久之?!?/td> |
流離顛沛 | 由于災(zāi)荒或戰(zhàn)亂而流轉(zhuǎn)離散。形容生活艱難,四處流浪。 | 宋 洪邁《容齋續(xù)筆 杜老不忘君》:“前輩謂杜少陵當(dāng)流離顛沛之際,一飯未嘗忘君?!?/td> |
離弦走板 | 比喻言行偏離公認(rèn)的準(zhǔn)則。 | 浩然《艷陽天》第12章:“您哪,也當(dāng)過解放軍呀,花一點(diǎn),也不能算是離弦走板?!?/td> |
離奇古怪 | 十分奇特少見 | 蘇曼殊《與劉三書》:“曼近日所遭,離奇古怪,待長者今冬回申,當(dāng)極談耳?!?/td> |
會少離多 | 相會少,別離多。感慨人生聚散無?;騽e離之苦。 | 宋 辛棄疾《蝶戀花 送祐之弟》詞:“會少離多看兩鬢,萬縷千絲,何況新來病?!?/td> |
迷離惝恍 | 形容模糊而難以分辨清楚。 | 清 紀(jì)昀《閱微草堂筆記 槐西雜志三》:“惟留二百余金,恰足兩月余酒食費(fèi),一家迷離惝恍,如夢乍回?!?/td> |
背鄉(xiāng)離井 | 指遠(yuǎn)離家鄉(xiāng),流落他方。 | 見“背井離鄉(xiāng)”。 |
離本趣末 | 趣:通“趨”,趨向。丟掉根本,追逐末節(jié) | 漢 徐幹《中論 考偽》:“以此毒天下之民,莫不離本趣末,事以偽成?!?/td> |
萬變不離其宗 | 宗:宗旨、目的。盡管形式上變化多端,其本質(zhì)或目的不變。 | 徐特立《抗戰(zhàn)給我的機(jī)會》:“對任何人,無論相識不相識的,總是一套話。言論有系統(tǒng),萬變不離其宗。” |
貌合神離 | 貌:外表;神:內(nèi)心。指外表上一致;內(nèi)心里不一樣。形容表面上關(guān)系很融洽;而實(shí)際上各懷心思。 | 清 宣鼎《夜雨秋燈錄 得新忘舊》:“自有此寵復(fù),神意即淡然,偶有酬對,亦只貌合神離耳?!?/td> |
八九不離十 | 指與實(shí)際情況很接近。 | 老舍《柳屯的》:“我不敢說是明白他,不過講猜測的話,我或者能猜個(gè)八九不離十?!?/td> |
貌合心離 | 表面上關(guān)系很密切,實(shí)際上是兩條心。 | 漢 黃石公《素書 遵義》:“貌合心離者孤,親讒遠(yuǎn)忠者亡?!?/td> |
魚網(wǎng)鴻離 | 鴻:鴻雁;離:遭受。張網(wǎng)捕魚,捉到的是鴻雁。比喻得到的不是自己想要的。 | 《詩經(jīng)·邶風(fēng)·新臺》:“魚網(wǎng)之設(shè),鴻則離之,燕婉之求,得此戚施?!?/td> |
分崩離析 | 崩:倒塌崩裂;析:散開;解體。分裂崩潰;離散解體。形容國家或集團(tuán)分裂瓦解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。 | 先秦 孔子《論語 季氏》:“邦分崩離析,而不能守也?!?/td> |
影不離燈 | 影子離不開燈光。沒有燈光就看不到影子。比喻兩者聯(lián)系緊密。 | 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緣傳》第43回:“這老張婆子影不離燈的一般,又不是外頭寬快去外,支了他那里去?” |
黍離之悲 | 黍:谷子。對故國的懷念。指國破家亡的悲傷。 | 宋·姜夔《揚(yáng)州慢·序》:“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?!?/td> |
怨離惜別 | 怨:幽怨。形容離別之際的愁緒和依依惜別的心情。 | 明·馮夢龍《喻世明言》第一卷:“兩下里怨離惜別,分外恩情,一言難盡?!?/td> |
悲歡離合 | 悲:悲哀;歡:歡樂;離:離散;合:團(tuán)聚。指生活中的悲哀與歡樂;分離與團(tuán)聚的不同遭遇。 | 宋 蘇軾《水調(diào)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(dá)旦大醉作此篇兼杯子由》詞:“人有悲歡離合,月有陰睛陽缺,此事古難全?!?/td> |
故土難離 | 故土:出生地,或過去住過的地方,這里指故鄉(xiāng)、祖國。難于離開故鄉(xiāng)的土地。形容對家鄉(xiāng)或祖國有無限的眷戀之情。 | 李曉明《平原槍聲》:“俗話說:‘故土難離’?!?/td> |
屬毛離里 | 比喻子女與父母關(guān)系的密切。 | 《詩經(jīng)·小雅·小弁》:“靡瞻匪父,靡依匪母。不屬于毛?不離于里?” |
離群索居 | 索:單獨(dú);居:起居;生活。離開同伴而孤獨(dú)地生活。 | 西漢 戴圣《禮記 檀弓上》:“吾離群而索居,亦已久矣。” |
離鸞別鳳 | 比喻夫妻離散。 | 唐 李賀《湘妃》詩:“離鸞別鳳煙梧中,巫云蜀雨遙相通。” |
迷離恍惚 | 模糊閃爍;分辨不清;似有若無。 | 清 曾樸《孽海花》:“庭中一半似銀海一般的白,一半?yún)s迷離惝恍,搖曳著桐葉的黑影?!?/td> |
愛別離苦 | 佛家語,指親愛的人離別的痛苦。 | 《瑜伽師地論》第61卷:“何云何愛別離苦?當(dāng)知此苦,亦由五相?!?/td> |
遁世離群 | 猶言避世獨(dú)處。 | 《元史·隱逸傳序》:“后世之士,其所蘊(yùn)蓄或未至,而好以跡為高,當(dāng)邦有道之時(shí),且遁世離群,謂之隱士?!?/td> |
挑撥離間 | 搬弄是非;使別人不團(tuán)結(jié)。挑撥:引起;挑動;離間:隔開、拆散;使人不和睦。 |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(xiàn)形記》第39回:“這個(gè)姓胡名福,最愛挑撥離間?!?/td> |
流離失所 | 流離:流落;失散;失所:失去住所。流落離散;無處安身。 | 《金史 完顏匡傳》:“今已四月,農(nóng)事已晚,邊民連歲流離失所,扶攜道路,即望復(fù)業(yè),過此農(nóng)時(shí),遂失一歲之望。” |
倩女離魂 | 舊指少女為愛情而死。 | 唐·陳玄祐《離魂記》 |
離情別緒 | 分離前后惜別、相思的愁苦情緒。 | 宋 柳永《晝夜樂》:“何期小會幽歡,變作離情別緒。” |
支離破碎 | 支離:分散。形容散亂不整;殘缺不全。 | 元 許謙《白云集》:“近代以文辭取士,而不考其實(shí),惟務(wù)雕鐫鏤刻,破碎支離,波淫邪遁之辭,靡所不至?!?/td> |
離合悲歡 | 泛指別離、團(tuán)聚、悲哀、喜悅的種種遭遇和心態(tài)。 | 明 陸采《明珠記 提綱》:“佳人才子古難并,苦離分,巧完成,離合悲歡只在眼前生。” |
唇不離腮 | 比喻關(guān)系親近,經(jīng)常待在一起。 | 明·蘭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12回:“我和娘成日唇不離腮。” |
避世離俗 | 逃避濁世,超脫凡俗。 | 東漢 王充《論衡 定賢》:“以清節(jié)自守,不降志辱身為賢乎?是則避世離俗,長沮、桀溺之類也。” |
勢合形離 | 勢:形狀;形:形體。形體各自獨(dú)立,結(jié)構(gòu)完整不分。 | 三國 魏 何晏《景富殿賦》:“桁梧復(fù)迭,勢合形離?!?/td> |
離鄉(xiāng)背井 | 鄉(xiāng)、井:家鄉(xiāng);背:離開。離開家鄉(xiāng);到外地去。 | 元 關(guān)漢卿《金線池》:“我依舊安業(yè)著家,他依舊離鄉(xiāng)背井。” |
星離月會 | 猶言時(shí)分時(shí)合,時(shí)去時(shí)來。 | 清·蒲松齡《聊齋志異·鬼妻》:“從此星離月會,積有年余?!?/td> |
秤不離砣 | 比喻事物有連帶關(guān)系。也形容兩人關(guān)系親密,經(jīng)常不離開。 | 孫錦標(biāo)《通俗常言疏證 什物》:“《合縱記》?。鹤怨诺溃骸浑x婆,秤不離砣。’《夢筆生花弦索樂府》:‘水不離波,秤不離砣?!?/td> |
必里遲離 | 陰歷九月九日。 | 《遼史 嘉儀志》:“九月重九日,天子率群臣部族射虎,少者為負(fù),罰重九宴?!瓏Z謂是日為‘必里遲離’,九月九日也?!?/td> |
生離死別 | 活人之間的分離就像與死者永別一樣。形容很難再見面或永遠(yuǎn)分別。 | 《陳書 徐陵傳》:“況吾生離死別,多歷暄寒,孀室嬰兒,何可言念。” |
離世絕俗 | 猶言離世異俗。 | 宋·羅大經(jīng)《鶴林玉露》卷九:“伯夷不立于惡人之朝,不與惡人言,可謂離世絕俗矣?!?/td> |
迷離撲朔 | 迷離:眼睛半閉半睜的樣子;撲朔:腳亂蹬亂動。原指分辨不清雌雄、男女。 | 南宋 郭茂倩《樂府詩集 橫吹曲辭五 木蘭詩》:“雄兔腳撲朔,雌兔眼迷離,雙兔傍地走,安能辨我是雄雌!” |
不即不離 | 即:靠近;離:疏遠(yuǎn)。既不親近也不疏遠(yuǎn)。本是佛教用語;后用來指對待別人的態(tài)度不太接近;也不太疏遠(yuǎn)。也用來表示差不離、不離譜(兒)。 | 《圓覺經(jīng)》上卷:“不即不離,無縛無脫。始知眾生本來成佛,生死涅槃猶如做夢?!?/td> |
惝恍迷離 | 惝恍:也作:“惝況”,失意的樣子。迷離:模糊不清。指茫然若失而模糊不清的樣子。 | |
膚末支離 | 膚淺瑣碎。 | 清 方苞《書柳文后》:“彼言涉于道,多膚末支離,而無所歸宿。” |
貌合情離 | 指兩個(gè)人表面合得來,實(shí)際上感情不合。 | 清 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115回:“雖克竭敬愛,而貌合情離,與從夫之義悖矣?!?/td> |
駑箭離弦 | 比喻非常迅速。 | |
背井離鄉(xiāng) | 背:離開;井:古制八家為井;引申為鄉(xiāng)里、家宅。離開鄉(xiāng)里。常指被迫遠(yuǎn)離家鄉(xiāng);到外地謀生。 | 元 馬致遠(yuǎn)《漢宮秋》第三折:“背井離鄉(xiāng),臥雪眠霜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