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有關(guān)分的成語
有關(guān)分的成語
因篇幅關(guān)系,分的成語只列出前 60個
成語 | 解釋 | 出處 |
---|---|---|
分道揚鑣 | 道:路;鑣:馬嚼子;借指為馬;揚鑣:驅(qū)馬向前。分走不同的路。比喻人們分別發(fā)展和施展各自的聰明才智。比喻因志趣、目標不同而各走各的路。 | 北齊 魏收《魏書 拓跋志傳》:“洛陽我之豐沛,自應(yīng)分路揚鑣。自今以后,可分路而行?!?/td> |
骨肉分離 | 骨肉:指父母兄弟等親人。比喻親人分散,不能團聚。 | 明·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第30卷:“誰知死后纏綿,恩變成仇,害得我骨肉分離,死無葬身之地,我好苦也!我好恨也!” |
身無分文 | 形容非常貧窮。 | 司馬文森《風(fēng)雨桐江》第一章:“他現(xiàn)在是身無分文,靠那好心腸的女店主借錢度日?!?/td> |
勞燕分飛 | 勞:伯勞;鳥名。伯勞和燕子分飛東西;比喻親人或朋友別離。 | 南宋 郭茂倩《樂府詩集 東飛伯勞歌》:“東飛伯勞西飛燕,黃姑織女時相見?!?/td> |
首身分離 | 首:頭。頭和身體分開了。指被砍頭。 | 《戰(zhàn)國策·秦策四》:“刳腹折頤,首身分離?!?/td> |
緣慳分淺 | 慳:欠缺。緣分欠缺。指與對方無緣相見 | 明·西湖漁隱主人《歡喜冤家》第22回:“緣慳分淺,不獲再睹豐儀?!?/td> |
逢人只說三分話 | 逢:遇見。指人與人互相欺瞞,不把實際情況或心里話說出來。 | 宋·朱熹《朱子語類》第21卷:“如今俗語云,逢人只說三分話,只此便是不忠?!?/td> |
不分青紅皂白 | 比喻不分是非,不問情由。 | 丁玲《太陽照在桑干河上》三六:“文采覺得這末不分青紅皂白就不大好?!?/td> |
仇人相見,分外眼紅 | 眼紅:激怒的樣子。仇敵碰在一起,彼此更加激怒。 | 謝扶民《壯族人民優(yōu)秀的兒子韋拔群》:“仇人相見,分外眼紅,于是雙方的隨員就對打起來了?!?/td> |
分路揚鑣 | 揚鑣:指驅(qū)馬前進。分路而行。比喻目標不同,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。 | 北齊 魏收《魏書 拓跋志傳》:“洛陽我之豐沛,自應(yīng)分路揚鑣。自今以后,可分路而行?!?/td> |
各盡所能,按勞分配 | ||
分門別類 | 門:類;別:區(qū)別。根據(jù)事物的特征分類。 | 明 朱國禎《涌幢小品 志錄集》:“《夷堅卷》原四百二十卷,今行者五十一卷。益病其煩蕪芟之,分門別類,非全帙也?!?/td> |
分工合作 | 眾人各司其責(zé),共同從事工作。 | 沈從文《常德的船》:“有些家中人說不定還留在縣里,經(jīng)營一種不必要本錢的職業(yè),分工合作,都不閑散?!?/td> |
爭分奪秒 | 不放過一分一秒;形容對時間抓得很緊。也作“分秒必爭”。 | 《晉書 陶侃傳》:“常語人曰:‘大禹圣者,乃惜寸陰,至于眾人,當(dāng)惜分陰?!?/td> |
難割難分 | 形容關(guān)系密切,感情融洽,難以取舍。 |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102回:“次日,探春將要起身,又來辭寶玉。寶玉自然難割難分?!?/td> |
不由分說 | 由:讓;順 隨;分:辯別。不容許辯爭。 | 元 武漢臣《生金閣》第三折:“怎么不由分說,便將我飛拳走踢只是打?” |
按勞分配 | 根據(jù)勞動的大小進行分配。 | 鄧小平《關(guān)于發(fā)展工業(yè)的幾點意見》:“堅持按勞分配原則?!?/td> |
難舍難分 | 形容關(guān)系密切,感情融洽,難以取舍。 | 老舍《老張的哲學(xué)》:“這樣難舍難分的灑淚而別?!?/td> |
分心勞神 | 勞:費。分散心力和耗費精神。 | 清·石玉昆《三俠五義》第27回:“展爺在家一天,倒覺的分心勞神。定于次日起身上杭州?!?/td> |
安分知足 | 安于本分,對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滿足。 | 宋·洪邁《容齋隨筆·三筆·人當(dāng)知足》:“其安分知足之意終身不渝?!?/td> |
分外妖嬈 | 分外:格外;妖嬈:妖媚艷麗。形容景色異常艷麗。 | 毛澤東《沁園春·雪》詞:“須晴日,看紅妝素裹,分外妖嬈?!?/td> |
分崩離析 | 崩:倒塌崩裂;析:散開;解體。分裂崩潰;離散解體。形容國家或集團分裂瓦解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。 | 先秦 孔子《論語 季氏》:“邦分崩離析,而不能守也?!?/td> |
來去分明 | 形容手續(xù)清楚或為人在財物方面不含糊。 |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25回:“那時叫世人知我冰清玉潔,來去分明?!?/td> |
分秒必爭 | 一分一秒的時間都要爭奪過來。形容做事的時間抓得很緊。 | 柯巖《奇異的書簡 船長》:“我們現(xiàn)在要搞四化,分秒必爭哩!” |
不容分說 | 容:允許。指不允許分辯陳說。 | 明 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59回:“那羅剎不容分說,雙手輪劍,照行者頭上乒乒乓乓,砍上十?dāng)?shù)下。” |
安分守己 | 分:本分;守:保持;己:指自己活動的范圍或指自身所具有的品節(jié)。指謹慎老實;遵守合乎自己身分的規(guī)矩;不越軌外求;亦指安于現(xiàn)狀。 | 宋 袁文《甕牖閑評》第八卷:“自以為一己之能,萬一人主見喜,則超臘奮迅何事不可為,彼安分守己恬于進取者,方且以道義自居,其肯如此僥幸乎?” |
不可分割 | 割:分割,劃分。不容許割裂 | 周恩來《對國民黨召開“國大”的嚴正聲明》:“政協(xié)各項決議,是各黨派的臨時大憲章,是一個整體而不可分割的?!?/td> |
條分節(jié)解 | 謂逐條逐節(jié)進行分析。 | 《新唐書·崔義玄傳》:“義玄有章句學(xué),先儒疑繆,或音故不通者,輒采諸家,條分節(jié)解,能是正之。” |
分而治之 | ①分別治理。②利用手段使國家、民族或宗教等產(chǎn)生分裂,然后對其進行控制和統(tǒng)治。 | 清·俞樾《群經(jīng)平議·周官二》“巫馬下士二人醫(yī)四人”:“凡邦之有疾病者,疕瘍者造焉,則使醫(yī)分而治之,是亦不自醫(yī)也?!?/td> |
正名定分 | 辨正名分。 | 魯迅《且介亭雜文二集·非有復(fù)譯不可》:“于是有些人又記起了翻譯,試來譯幾篇。但這就又是‘批評家’的材料了,其實,正名定分,他是應(yīng)該叫作‘嘮叨家’的?!?/td> |
逢人且說三分話,未可全拋一片心 | 逢:遇見。指人與人互相欺瞞,不把實際情況或心里話說出來。 | 明·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第32卷:“孫富叫家童算還了酒錢,與公子攜手下船,正是:逢人且說三分話,未可全拋一片心?!?/td> |
分進合擊 | 軍隊從幾個方向前進,協(xié)同圍擊同一目標。 | 毛澤東《中國革命戰(zhàn)爭的戰(zhàn)略問題》第五章第六節(jié):“將敵軍對我軍的戰(zhàn)略上的分進合擊,改為我軍對敵軍的戰(zhàn)役或戰(zhàn)斗上的分進合擊。” |
平分秋色 | 秋色:秋天景色。把秋天的景色平均分配;晝夜各得一半;多指中秋或秋分這一天;后指平均分享財物聲譽等。 | 唐 韓愈《昌黎集 卷二 合江亭》詩:“窮秋感平分,新月憐半破?!?/td> |
仇人見面,分外眼紅 | 眼紅:激怒的樣子。仇敵碰在一起,彼此更加激怒。 | 賴傳珠《模范紅五團的新榮譽》:“真是仇人見面,分外眼紅?!?/td> |
分文不直 | 直:同“值”。一分錢一文錢也不值。形容沒有任何價值。 | 宋·釋普濟《五燈會元》卷十八:“有人贊嘆此事,如虎帶角;有人輕毀此事,一文不值,一等是恁么事,因什么毀贊不是?!?/td> |
分釵劈鳳 | 見“分釵斷帶”。 | 清·錢泳《履園叢話·雜記下·劉王氏》:“[縣令]乃賦一詩刻諸墓上云:‘分釵劈鳳已聯(lián)年,就義何妨晚慨愆?!?/td> |
入木三分 | 本指書法筆力蒼勁有力。后比喻見解透徹;議論深刻。 | 唐 張懷瓘《書斷 王羲之》:“王羲之書祝版,工人削之,筆入木三分?!?/td> |
分別門戶 | 見“分門別戶”。 | 清·戴名世《<齊謳集>自序》:“其于古人之詩,多能議論長短,分別門戶?!?/td> |
恰如其分 | ?。呵『?;分:分寸。合適的界限。指辦事或說話正合分寸。 | 清 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108回:“賞分輕重,俱是閻仲端酌度,多寡恰如其分,無不欣喜?!?/td> |
難解難分 | 雙方爭斗激烈;難以分開;也指雙方關(guān)系密切;難以分開。 | 清 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21回:“正在難解難分,忽聽東邊山上,猶如千軍萬馬之聲?!?/td> |
分文不取 | 一個錢也不要。比喻不計報酬。 |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第39卷:“懶龍分文不取,也不問多少,盡數(shù)與了貧兒?!?/td> |
緣薄分淺 | 緣:緣分,機緣。缺少緣分。 | 明·胡文煥《群音類選·無名氏<點絳唇·相思>》:“想的人心似刀割,肉似錘剜,也是我緣薄分淺,不能勾永久團圓?!?/td> |
雁影分飛 | 比喻兩相分離。 | 清·蒲松齡《聊齋志異·馬介甫》:“甚而雁影紛飛,涕空沾于荊樹,鸞膠再覓,變遂起于蘆花?!?/td> |
二分明月 | 古人認為天下明月共三分,揚州獨占二分。原用于形容揚州繁華昌盛的景象。今用以比喻當(dāng)?shù)氐脑律裢饷骼省?/td> | 唐 徐凝《憶揚州》詩:“天下三分明月夜,二分無賴是揚州?!?/td> |
密不可分 | 密:緊密;分:分割。形容十分緊密,不可分割。 | 王朔《玩兒的就是心跳》:“他們倆在我的印象中是密不可分地處于同一個場面之中?!?/td> |
鼎足三分 | 鼎:古代炊具,三足兩耳。比喻三方分立,互相抗衡。 | 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:“臣愿披腹心,輸肝膽,效愚計,恐足下不能用也。誠能聽臣之計,莫若兩利而俱存之,三分天下,鼎足而居,其勢莫敢先動?!?/td> |
支分族解 | 見“支分節(jié)解”。 | 清·劉大櫆《烏程閔君墓志銘》:“又善于誘掖,其言批豁暢朗,支分族解,騃童鈍夫聞之,咸如夢寐驚覺?!?/td> |
瓜區(qū)豆分 | 猶言區(qū)分有序。 | 清 王韜《地球圖跋》:“各國疆域,瓜區(qū)豆分,界畫犁然。” |
分外之物 | 分:名分。名分以外的事物。指不屬于自己的東西。 |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111回:“吾差四個統(tǒng)制官,引一百軍人下船搜看,但有分外之物,決不輕恕。” |
仇人相見,分外眼明 | 指當(dāng)敵對的雙方相逢時,彼此對對方都格外警覺和敏感。 | 明 施耐庵《水滸傳》六十八回:“燕青牽了那匹千里龍駒,徑到大寨。宋江看了大喜,仇人相見,分外眼明。” |
分文不名 | 名:占有。一分錢一個銅板也沒有。比喻非常貧困。 | 曹禺《我們尊敬的老舍先生》:“他自己窮得分文不名,還要支持那兩三間破爛的會址,招待許多左派文人?!?/td> |
難分難解 | 指雙方爭吵、斗爭、比賽等相持不下,難以分開。有時也形容雙方關(guān)系十分親密,分不開。 |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第29卷:“為些風(fēng)情事,做了出來,正在難分難解之際,忽然登第?!?/td> |
瓜剖豆分 | 象瓜被剖開,豆從莢里裂出一樣。比喻國土被人分割。 | 南朝 宋 鮑照《蕪城賦》:“出入三代,五百余載,竟瓜剖而豆分。” |
列土分茅 | 謂受封為諸侯。古代天子分封諸侯時,用白茅裹著社壇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,象征土地和權(quán)力,稱為“列土分茅”。 | 元·鄭光祖《三戰(zhàn)呂布》第一折:“軍前累立功勞大,列土分茅受大封。” |
不安本分 | 本分:本身應(yīng)盡守的職責(zé)和規(guī)矩。形容不務(wù)正業(yè),不守規(guī)矩。 |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九回:“寶玉終是不安本分之人,竟一味的隨心所欲。” |
分文不受 | 分:指銀子計量的最小單位;文:指制錢的最小單位。一個錢也不接受。比喻不計報酬。 | 明·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13回:“供了素齋,又具白銀一兩為謝。三藏分文不受?!?/td> |
不分伯仲 | 分不出第一第二。 | |
分文不值 | 形容毫無價值 | 宋 釋普濟《五燈會元 漳州保福院從展禪師》:“有人贊嘆此事如虎戴角;有人輕毀此事分文不值?!?/td> |
守分安常 | 信守本分,安于故常。 |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二十三回:“你可好生用心習(xí)學(xué),再如不守分安常,你可仔細!” |
白黑分明 | 比喻是非分得清楚。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薛宣傳》:“所貶退稱進,白黑分明,由是知名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