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有關(guān)見的成語
有關(guān)見的成語
因篇幅關(guān)系,見的成語只列出前 60個
成語 | 解釋 | 出處 |
---|---|---|
開門見山 | 打開門就看見山。喻指說話作文;一開始就入正題;不繞彎子。 | 宋 嚴羽《滄浪詩話 詩評》:“太白發(fā)句,謂之開門見山。” |
撥云見日 | 撥開烏云見到太陽。比喻沖破黑暗見到光明。也比喻疑團消除,心里頓時明白。 | 元 無名氏《陳州糶米》第二折:“我投至的見了爺爺,就是撥云見日,昏鏡重磨?!?/td> |
見風是雨 | 比喻只看到一點跡象,就輕率地信以為真 | 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(xiàn)形記》第25回:“他們做都老爺?shù)?,聽見風就是雨,皇上原許他風聞奏事,說錯了又沒有不是的?!?/td> |
路遙知馬力,日久見人心 | 路途遙遠才能知道馬的力氣大小,日子長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壞。 | 元 無名氏《爭報恩》第一折:“則愿得姐姐長命富貴,若有些兒好歹,我少不得報答姐姐之恩,可不道路遙知馬力,日久見人心?!?/td> |
以小見大 | 從小的可以看出大的;指通過小事可以看出大節(jié);或通過一小部分看出整體。 | 老舍《趙子曰》:“這樣的事實不能算他的重要建設(shè),可是以小見大,這幾件小事不是沒有完全了解新思潮的意義的人們所能辦到的?!?/td> |
一指蔽目,不見泰山 | 蔽:遮蓋;泰山:山名。一根手指擋住了眼睛,連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見。比喻為局部現(xiàn)象所迷惑,看不到全局或整體。 | 謝覺哉《關(guān)于獨立思考》:“至于全體的事,不管好處多大,總是‘一指蔽目,不見泰山’。” |
見多識廣 | 識:知道??吹降亩?;知道的廣。形容資格較老;經(jīng)驗豐富;知識廣博。 | 明 馮夢龍《古今小說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》:“還是大家寶眷,見多識廣,比男子漢眼力,到勝十倍?!?/td> |
白日見鬼 | 大白天見到鬼。原比喻官府里清閑、冷落?,F(xiàn)多比喻不可能出現(xiàn)的事。 | 宋 陸游《老學庵筆記》第六卷:“在京師時有語曰:‘吏、勛、封、考,筆頭不倒……工、屯、虞、水,白日見鬼?!?/td> |
仇人相見,分外眼紅 | 眼紅:激怒的樣子。仇敵碰在一起,彼此更加激怒。 | 謝扶民《壯族人民優(yōu)秀的兒子韋拔群》:“仇人相見,分外眼紅,于是雙方的隨員就對打起來了?!?/td> |
目不忍見 | 形容景象極其悲慘。同“目不忍視”。 | 《廣東軍務(wù)記》:“真為目不忍見?!?/td> |
丑媳婦免不得見公姑 | 公姑:公婆。比喻害怕見人而不得不見人。 | 清·張岱《與祁世培》:“丑媳婦免不得見公姑,緬焉呈面,公姑具眼,是妍是丑,其必有以區(qū)別之也?!?/td> |
見危致命 | 見“見危授命”。 | 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·子罕》:“士見危致命,見得思義?!?/td> |
兵戎相見 | 兵戎:武器。以武力相見。指用戰(zhàn)爭解決問題。 | 吳晗《朱元璋傳》第三章三:“從至正十六年起,張士誠和朱元璋兵戎相見,大小數(shù)百戰(zhàn),互有勝負?!?/td> |
立竿見影 | 立起竿子馬上就可以見到竿的影子。比喻立見功效。 | 宋 朱熹《參同契考異》中篇:“立竿見影,呼谷傳響,豈不靈哉!” |
圖窮匕見 | 比喻到最后露出了事物的真相或本來的目的。窮:盡;匕:匕首;短劍。 | 西漢 劉向《戰(zhàn)國策 燕策三》:“軻既取圖奉之,發(fā)圖,圖窮而匕首見。” |
伸手不見五指 | 形容光線非常暗,看不見四周圍的事物。 |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第24卷:“只聽得一陣風過處,天昏地黑,鬼哭神嚎,眼前伸手不見五指,一時暈倒了?!?/td> |
淺見薄識 | 淺見:膚淺的見解。形容見聞不廣,知識貧乏。 | 明·羅貫中《平妖傳》第二回:“此詩淺見薄識,乃荒唐之說,不知此乃坐井觀天,淺見薄識之輩。” |
小巫見大巫 | 巫:舊時裝神弄鬼替人祈禱為職業(yè)的人。原意是小巫見到大巫,法術(shù)無可施展。后比喻相形之下,一個遠遠比不上另一個。 | 先秦 莊周《莊子》:“小巫見大巫,拔茅而棄?!?/td> |
見所不見 | 見“見所未見”。 | 漢·揚雄《法言·淵騫》:“七十子之于仲尼也,日聞所不聞,見所不見,文章亦不足為矣?!?/td> |
英雄所見略同 | 所見:所見到的,指見解;略:大略,大致。英雄人物的見解基本相同同。這是對意見相同的雙方表示贊美的話。 | 晉 虞溥《江表傳》:“天下智謀之士所見略同耳?!?/td> |
患難見真情 | 只有經(jīng)過共同的患難才能看出自己的知心朋友。 | 鄧小平《國家的主權(quán)和安全要始終放在第一位》:“中國有句古話,叫做患難見真情。” |
一見傾心 | 傾心:一心向往。初次相見便完全被對方吸引住了。 | 宋 司馬光《資治通鑒 晉孝武帝太元九年》:“主上與將軍風殊類別,一見傾心,親如宗戚?!?/td> |
路見不平,拔刀相救 | 在路上遇見不平的事,就挺身而出干涉,為受欺的一方打抱不平。形容人見義勇為。 | 清·宣鼎《夜雨秋燈錄續(xù)集·金竹寺》:“路見不平,拔刀相救。佛菩薩賞其義俠,故遠導幻影以生之?!?/td> |
見可而進 | 見到形勢有利就進軍。后指有把握就行動。 | 漢 荀悅《漢紀 高帝紀》:“趙兵出國迎戰(zhàn),見可而進,知難而退,懷內(nèi)顧之心,無必死之計。” |
一見如故 | 故:故人;老朋友。初次相見就像老朋友一樣。形容彼此一接觸就情投意合。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襄公二十九年》: “聘于鄭,見子產(chǎn),如舊相識?!?/td> |
視而不見 | 指不注意;不重視;睜著眼卻沒看見。也指不理睬;看見了當沒看見。 | 先秦 莊周《莊子 知北游》:“終日視之而不見,聽之而不聞,搏之而不得也。” |
耳聽是虛,眼見為實 | 虛:虛假。聽到的不足信,親眼看到的才真實可靠。 | 《星火燎原 跨上新的高度》:“那時我還缺乏理解,但是也曉得大部分同志習慣于‘耳聽是虛,眼見為實’,‘不怕不識貨,就怕貨比貨’。” |
門戶之見 | 門戶:派別;見:成見。因派別不同而產(chǎn)生的成見。 | 清 錢大昕《十駕齋養(yǎng)新錄 宋儒議論之偏》:“朱文公意尊洛學,故于蘇氏門人,有意貶抑,此門戶之見,非是非之公也。” |
見縫插針 | 縫:縫隙;空子??匆娍p隙就插針進去。比喻善于利用一切可供利用的時間和空間。 | 魏巍《東方》第三部第七章:“‘小鋼炮后來打死了敵人不少’,陳三又見縫插針地鼓勵他?!?/td> |
直抒己見 | 直:直爽;抒:抒發(fā);表達。坦率地說出自己的意見。 | 清 方苞《與李剛主書》:“倘鑒愚誠,取平生所述訾謷朱子之語,一切稚芟,而直抒己見,以共明孔子之道?!?/td> |
司空見慣 | 司空:古代官名;見慣:常見而習慣了。原指司空看慣了某事以為平淡;后比喻常見之事;不足為奇。 | 唐 孟棨《本事詩 情感》:“劉于席上賦詩曰:‘……司空見慣渾閑事,斷盡江南刺史腸。’” |
深知灼見 | 灼:明亮。深邃的知識,透徹的見解。 | 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105回:“幼聞義方,長讀經(jīng)傳,崇正辟邪之志,愈堅愈定,時以滅除老佛為念,深知灼見,確然無疑?!?/td> |
見善必遷 | 遷:去惡從善。遇到好事,一定去做。 | 唐·陸贄《奉天請罷瓊林大盈二庫狀》:“以陛下天姿英圣,儻加之見善必遷,是將化蓄怨銜恩,反過差為至當?!?/td> |
殺人不見血 | 殺了人不露一點痕跡。形容害人的手段非常陰險毒辣。 |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:“那李林甫混名叫做李貓兒,平昔不知壞了多少大臣,乃是殺人不見血的劊子手?!?/td> |
見義勇為 | 義:正義;勇:勇敢;為;做。見到正義的事情勇于去做。 | 先秦 孔子《論語 為政》:“見義不為,無勇也。” |
云開見日 | 指撥開云霧;現(xiàn)出太陽。比喻送走黑暗重見光明。又比喻疑團解開;心情舒暢。 | 宋 釋普濟《五燈會元 文益禪師》:“云開見日時如何?” |
固執(zhí)己見 | 固:頑固;執(zhí):堅持。頑固地堅持自己的見解;不肯改變。 | 《宋史 陳宓傳》:“固執(zhí)己見,動失人心?!?/td> |
見利忘義 | 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。形容人貪財自私。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樊酈滕灌靳周傳》:“當孝文時,天下以酈寄為賣友。夫賣友者,謂見利而忘義也?!?/td> |
捉襟見肘 | 整一整衣襟;就露出了胳膊肘。形容衣衫襤褸;也比喻顧此失彼。襟:衣襟;肘:胳膊肘。 | 先秦 莊周《莊子 讓王》:“曾子居衛(wèi),十年不制衣,正冠而纓絕,捉襟而肘見,納履而踵決?!?/td> |
目知眼見 | 親眼所見。形容熟悉了解。 | 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20卷:“放著恁般目知眼見的倒不嫁,難道到在那些酒包飯袋里去搜覓?” |
路見不平,拔刀相助 | 在路上遇見不平的事,就挺身而出干涉,為受欺的一方打抱不平。形容人見義勇為。 | 元 楊顯之《酷寒亭》楔子:“這個是路見不平,拔刀相助,則是誤傷人命。” |
家見戶說 | 每家每戶都知道。 | 《后漢書·趙典傳》:“天下不可家見而戶說也?!?/td> |
仇人見面,分外眼紅 | 眼紅:激怒的樣子。仇敵碰在一起,彼此更加激怒。 | 賴傳珠《模范紅五團的新榮譽》:“真是仇人見面,分外眼紅。” |
顯而易見 | 顯:明顯。很明顯;極容易看清。 | 宋 王安石《洪范傳》:“在我者,其得失微而難知,莫若質(zhì)諸天物之顯而易見,且可以為戒也?!?/td> |
明察秋毫,不見輿薪 | 目光敏銳,可以看清鳥獸的毫毛,而看不到一車柴草。比喻為人精明,只看到小節(jié),看不到大處。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明足以察秋毫之末,而不見輿薪,則王許之乎?” |
明察秋毫之末,而不見輿薪 | 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,而看不到一車柴草。比喻只看到小處,看不到大處。 | 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明足以察秋毫之末,而不見輿薪,則王許之乎?” |
路見不平,拔劍相助 | 在路上遇見不平的事,就挺身而出干涉,為受欺的一方打抱不平。形容人見義勇為。 | 明·洪楩《楊溫攔路虎傳》:“今見將軍,乃是我恩人,卻在此被劫,自當效力相助!路見不平,拔劍相助。” |
見怪不怪 | 看見奇怪的事也不以為怪;能泰然處之。指遇事沉穩(wěn)不慌。 | 宋 洪邁《夷堅三志 己 姜七家豬》卷二:“畜生之言,何足為信,我已數(shù)月來知之矣。見怪不怪,其怪自壞?!?/td> |
路見不平,拔劍相為 | 在路上遇見不平的事,就挺身而出干涉,為受欺的一方打抱不平。形容人見義勇為。 | 宋·釋普濟《五燈會元·天寧卓禪師法嗣》:“育王被人推倒了,也還有路見不平,拔劍相為底么?!?/td> |
一見鐘情 | 鐘:集中;專注。男女之間一見面就產(chǎn)生很深的感情。 | 清 墨浪子《西湖佳話》:“乃蒙郎君一見鐘情,故賤妾有感于心?!?/td> |
刀刀見血 | 比喻說話厲害。 | 古立高《隆冬》:“口尖舌利,刀刀見血,把人們的火都拱起來了?!?/td> |
屢見不鮮 | 屢:多次;鮮:新奇。多次見到就不覺得新奇了。也作“數(shù)見不鮮?!?/td> | 魯迅《而已集 略談香港》:“第二條是‘搜身’的糾葛,在香港屢見不鮮?!?/td> |
不見經(jīng)傳 | 經(jīng)傳:指經(jīng)典的著作。經(jīng)傳里沒有記載;也指人或事物沒多大名氣;又指說話或行文沒有書本根據(jù)。 | 宋 羅大經(jīng)《鶴林玉露》第六卷:“俗語云:‘但存方寸地,留與子孫耕?!感亩砸?。三字雖不見于經(jīng)傳,卻亦甚雅?!?/td> |
開心見誠 | 見:顯現(xiàn)出。披露真心,顯示誠意。形容待人誠懇,顯示出真心實意。 |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馬援傳》:“且開心見誠,無所隱伏,闊達多大節(jié),略與高帝同?!?/td> |
路見不平 | 指見到不平的事。 | 茅盾《霜葉紅似二月花》:“我不過路見不平,說幾句氣話罷哩!” |
見景生情 | 看到眼前景物而引起某種聯(lián)想或感慨,也指隨機應(yīng)變。 | 元 宮天挺《七里灘》第四折:“俺那里水似藍山如黛,不由我見景生情,睹物傷懷。” |
一葉障目,不見泰山 | 蔽:遮。一片樹葉擋住了眼睛,連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見。比喻為局部現(xiàn)象所迷惑,看不到全局或整體。 | 《鶚冠子 天則》:“一葉蔽目,不見太山;兩耳塞豆,不聞雷霆?!?/td> |
淺見寡識 | 淺見:膚淺的見解;寡識:見識很少。形容見聞不廣,知識貧乏。 | 宋·蘇舜欽《上范公參政書》:“今輒條數(shù)事,布于左右,非出于淺見寡識?!?/td> |
丑媳婦少不得見公婆 | 比喻害怕見人而不得不見人。 | 明·馮夢龍《東周列國志》第97回:“常言道:‘丑媳婦少不得見公婆。’只得脫袍解帶,免冠徒跣,跪于門外。” |
見可而進,知難而退 | 根據(jù)實際情況決定進攻和退卻。 | 漢 荀悅《漢紀 高帝紀》:“趙兵出國迎戰(zhàn),見可而進,知難而退,懷內(nèi)顧之心,無必死之計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