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有關(guān)末的成語
有關(guān)末的成語
因篇幅關(guān)系,末的成語只列出前 60個
成語 | 解釋 | 出處 |
---|---|---|
進本退末 | 本:根本;末:枝節(jié)。指重視根本、主要的東西,抑制直接、次要的。 | 西漢 桓寬《鹽鐵論 本議》:“愿罷鹽鐵酒榷均輸,所以進本退末,廣利農(nóng)業(yè)便也?!?/td> |
本末倒置 | 本:樹根;比喻事物的根本;末:樹梢;比喻事物的枝節(jié);置:放置。形容把主要的和次要的;重要的和不重要的;本質(zhì)的和非本質(zhì)的弄顛倒了。 | 金 無名氏《綏德州新學(xué)記》:“而牧之者當(dāng)奉教化宣之于民……然非知治之番,則亦未嘗不本末倒置。” |
離本趣末 | 趣:通“趨”,趨向。丟掉根本,追逐末節(jié) | 漢 徐幹《中論 考偽》:“以此毒天下之民,莫不離本趣末,事以偽成?!?/td> |
頭上末下 | 第一次,初次。 | 明 蘭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詞話》第19回:“恰似俺們把這樁事放在頭里一般,頭上末下就讓不得這一夜兒!” |
末大必折 | 謂樹木枝端粗大,必折其干。喻下屬權(quán)重,危及上級。 | 《左傳·昭公十一年》:“末大必折,尾大不掉,君所知也。” |
強弩之末 | 弩:古代用機械發(fā)箭的弓;末:指箭射出后的最末一段射程時;失去了攻擊力。用強勁的弓射出的箭;射程已到盡頭。比喻原本強大;可現(xiàn)在已衰竭無力了。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韓安國傳》:“強弩之末,矢不能穿魯縞。” |
末路窮途 | 窮途:處境困窘。無路可走。比喻處境極端困難。 | 《吳越春秋 王僚伎公子光傳》:“子胥曰:‘夫人賑窮途,少飯亦何嫌哉?” |
天末涼風(fēng) | 天末:天的盡頭;涼風(fēng):特指初秋的西南風(fēng)。原指杜甫因秋風(fēng)起而想到流放在天末的摯友李白。后常比喻觸景生情,思念故人。 | 唐·杜甫《天末懷李白》詩:“涼風(fēng)起天末,君子意如何?” |
舍本逐末 | 拋棄根本的;而在小事上下功夫。 | 戰(zhàn)國 呂不韋《呂氏春秋 上農(nóng)》:“民舍本而事末則不令,不令則不可以守,不可以戰(zhàn)。民舍本而事末則其產(chǎn)約,其產(chǎn)約則輕遷徙,輕遷徙則國家有患,皆有遠志,無有居心?!?/td> |
明察秋毫之末,而不見輿薪 | 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,而看不到一車柴草。比喻只看到小處,看不到大處。 | 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明足以察秋毫之末,而不見輿薪,則王許之乎?” |
舍本問末 | 舍:舍棄。指舍棄農(nóng)耕去從經(jīng)商。泛指做事不從根本上著手,而在枝節(jié)上用功夫。 | 西漢·劉向《戰(zhàn)國策·齊策》:“豈舍本而問末者耶?” |
舍本求末 | 舍:舍棄;求:追求。拋棄根本的、主要的,而去追求枝節(jié)的、次要的。比喻不抓根本環(huán)節(jié),而只在枝節(jié)問題上下功夫。 | 《關(guān)尹子 一宇》:“殊不知舍源求流,無時得源。舍本求末,無時得本。” |
末大不掉 | 猶尾大不掉。比喻部屬勢力強大,難以駕馭。 | 唐·柳宗元《封建論》:“得非諸侯之盛強,末大不掉之咎歟?” |
去末歸本 | 去:棄;末:非根本的,古時稱工商等業(yè)為末業(yè);本:根本的,古稱農(nóng)業(yè)為本業(yè)。使人民離棄工商業(yè),從事農(nóng)業(yè),以發(fā)展農(nóng)業(yè)生產(chǎn)。 | 《后漢書·章帝本紀》:“比年陰陽不調(diào),饑饉屢臻。深惟先帝憂人之本,……誠欲元元去末歸本?!?/td> |
末學(xué)膚受 | 指學(xué)問沒有從根本上下功夫,只學(xué)到一點皮毛。 | 漢 張衡《東都賦》:“如客所謂末學(xué)膚受,貴耳而踐目者也?!?/td> |
末路之難 | 末路:最后的一段路程。走最后一段路程是艱難的。比喻越到最后,工作越艱巨。也比喻保持晚節(jié)不易。 | 西漢 劉向《戰(zhàn)國策 秦策五》:“‘行百里者半于九十’,此言末路之難。” |
膚末支離 | 膚淺瑣碎。 | 清 方苞《書柳文后》:“彼言涉于道,多膚末支離,而無所歸宿?!?/td> |
窮途末路 | 窮途:絕路。末路:路盡頭。形容到了無路可走的地步。 |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五回:“你如今是窮途末路,舉目無依。” |
末如之何 | 猶言無法對付,莫可奈何。 | 晉·葛洪《抱樸子·塞難》:“吾所以不能默者,冀夫可上可下者,可引致耳。其不移者,古人已末如之何也?!?/td> |
本同末異 | 本:本原。末:末流。比喻事物同一本原,而派生出來的末流則有所不同。 | 晉 盧湛《贈劉琨書》:“蓋本同末異,楊朱興哀?!?/td> |
秋毫之末 | 秋毫:鳥獸在秋天新長出的細毛。末:末梢;尖端。比喻十分細微的東西。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吾力足以舉而鈞,而不足以舉一羽;明足以察秋毫之末,而不見輿薪,則王許之乎?” |
棄本逐末 | 棄:舍棄;逐:追求。古指丟棄農(nóng)桑從事工商等其它事業(yè)?,F(xiàn)比喻不抓根本環(huán)節(jié),而只在枝節(jié)問題上下功夫。 | 《漢書 食貨志》:“棄本逐末,耕者不能半,奸邪不可禁,原起于錢?!?/td> |
背本趨末 | 古代常以農(nóng)業(yè)為本,手工、商賈為末。指背離主要部分,追求細微末節(jié)。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食貨志上》:“時民近戰(zhàn)國,皆背本趨末。” |
末節(jié)細行 | 謂無關(guān)大體的細小行為。 | 宋·陸九淵《與曾宅之書》:“古之所謂小人儒者,亦不過依據(jù)末節(jié)細行以自律?!?/td> |
豪末不掇,將成斧柯 | 豪,通“毫”。比喻禍害初萌生時若不加重視,釀成大患后再要消除,就很困難。 | 《逸周書 觀周》:“綿綿不絕,蔓蔓奈何?豪末不掇,將成斧柯?!笨钻俗ⅲ骸按搜苑阑荚谖⒁病!?/td> |
旁枝末節(jié) | 喻不重要。 | |
強弩末矢 | 同“強弩之末”。 | 《舊唐書·李密傳》:“又強弩末矢,理無穿于魯縞;沖風(fēng)余力,詎能動于鴻毛?!?/td> |
去本就末 | 謂棄農(nóng)經(jīng)商。 |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地理志》:“郡國輻湊,浮食者多,民去本就末。” |
細枝末節(jié) | 細、末:微小。植物最細小的枝節(jié)。比喻事物無關(guān)緊要的方面或細小的環(huán)節(jié)。 | 西漢 戴圣《禮記 樂記》:“以升降為禮者,禮之末節(jié)也。” |
離本依末 | 見“離本趣末”。 | 《晉書·刑法志》:“然而律文煩廣,事比眾多,離本依末?!?/td> |
叨陪末座 | 叨:謙詞,受到(好處);陪:奉陪;末座:席中最后的座位。這是受人宴請的客氣話。 | 《儀禮·士冠禮》:“興,筵末坐啐醴?!?/td> |
毫末不札,將尋斧柯 | 比喻禍害萌生時若不重視,釀成大患,再要消除,就很困難。 | 《孔子家語 觀周》:“勿謂何傷,其禍將長;勿謂何害,其禍將大……焰焰不滅,炎炎若何?涓涓不壅,終為江河;綿綿不絕,或成網(wǎng)羅;毫末不札,將尋斧柯。”王肅注:“札,拔也;尋,用者也?!?/td> |
本同末離 | 本旨相同而途徑不同。 | 《后漢書 臧洪傳》:“……子謂余身死而名滅,仆亦笑子生死而無聞焉。本同末離,努力努力,夫復(fù)何言!” |
膚淺末學(xué) | 膚淺:淺薄;末學(xué):學(xué)無根底。指學(xué)識淺薄。 | 晉·范寧《春秋梁傳集解序》:“釋《谷梁傳》者,雖近十家,皆膚淺末學(xué),不經(jīng)師匠?!?/td> |
降本流末 | 猶言舍本逐末。 | 明·何景明《<武功縣志>序》:“人才則由實而虛,文教則由振而委,亡弗降本流末暌正趨弊者矣!” |
離本徼末 | 猶言舍本逐末。 | 《漢書·嚴安傳》:“侈而無節(jié),則不可贍,民離本而徼末矣?!?/td> |
雕蟲末伎 | 見“雕蟲末技”。 | 明·唐順之《答翁東厓總制書》:“俟公破虜功成,當(dāng)以向時雕蟲末伎,作為鐃歌鼓吹曲,以繼《采芑》《江漢》之余響?!?/td> |
去本趨末 | 見“去本就末”。 | 西漢·劉安《淮南子·本經(jīng)訓(xùn)》:“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?!睗h·高誘注:“……詐偽萌生則去本趨末,棄耕作之業(yè)而務(wù)錐刀之利?!?/td> |
雕蟲末技 | 亦作“雕蟲末伎”。猶言雕蟲小技。 | 清·納蘭性德《賦論》:“即詩賦一道,猶可以見賢人君子之用心,若遂薄之為雕蟲末技,吾未見揚雄之《法言》、《太玄》可直駕《離騷》而上之。” |
背本就末 | 指背離根本,追逐末節(jié)。 | 《三國志 蜀志 呂凱傳》:“何期臣仆吳越,背本就末乎?” |
棄末反本 | 亦作“棄末返本”。古指棄工商而務(wù)農(nóng)桑。 | 東漢·班固《東都賦》:“抑工商之淫業(yè),興農(nóng)桑之盛務(wù),遂令海內(nèi)棄末而反本,背偽而歸真?!?/td> |
繁文末節(jié) | 文:規(guī)定、儀式;節(jié):禮節(jié)。過分繁瑣的儀式和禮節(jié)。比喻瑣碎多余的事情。 | 宋·蘇軾《上圓丘合祭六儀》:“儀者必又曰:省去繁文末節(jié),則一歲可以再郊。” |
捐本逐末 | 捐:拋棄;逐:追逐。指拋棄根本,追求末節(jié) | 《北史 李諤傳》:“捐本逐末,流遍華壤,遞相師祖,久而愈扇?!?/td> |
詮才末學(xué) | 低下的才能與膚淺的學(xué)識。多用作自謙之詞。 | 清·納蘭性德《上座主徐健庵先生書》:“某以詮才末學(xué),年未弱冠,出應(yīng)科舉之試?!?/td> |
無源之水,無本之末 | 沒有源頭的水,沒有根的樹。比喻沒有基礎(chǔ)的事物。 | |
舍本事末 | 舍:舍棄;事:從事。指舍棄農(nóng)耕去從經(jīng)商。泛指做事不從根本上著手,而在枝節(jié)上用功夫。 | 戰(zhàn)國·衛(wèi)·呂不韋《呂氏春秋·上農(nóng)》:“民舍本而事末則不令,不令則不可以守,不可以戰(zhàn)。民舍本而事末則其產(chǎn)約,其產(chǎn)約則輕遷徙,輕遷徙則國家有患,皆有遠志,無有居心?!?/td> |
本末源流 | 源:水源。流:從水源向下游流去的水。比喻事物的主次、始末、先后。 | 戰(zhàn)國·趙·荀況《荀子·富國》:“十年之后,年谷復(fù)孰,而陳積有余。是無他故焉,知本末源流之謂也?!?/td> |
桑榆末景 | 同“桑榆暮景”。 | 清·顧炎武《與李霖瞻書》:“桑榆末景,或可回三舍之戈。” |
晚生末學(xué) | 指書生的自謙。 | 清·荑荻散人《玉嬌梨》第18回:“晚生末學(xué),雖竊慕之,而愧非其人?!?/td> |
德本財末 | 謂治國平天下,德為根本,財由德致,故理財為末。語本《禮記·大學(xué)》:“德者,本也;財者,末也。”孔穎達疏:“德能致財,財由德有,故德為本財為末也?!?/td> | 語出《禮記·大學(xué)》:“德者,本也;財者,末也?!笨追f達疏:“德能致財,財由德有,故德為本財為末也。” |
細微末節(jié) | 末節(jié):小事情,小節(jié)。無關(guān)緊要的小事情,小問題。 | 古立高《初戀》:“為這些細微末節(jié)的事,張志誠感到傷腦筋?!?/td> |
片長末技 | 見“片長薄技”。 | 清·沈葆楨《復(fù)奏洋務(wù)事宜疏》:“抑知片長末技,以備顧問,以供驅(qū)策,未嘗不可?!?/td> |
棄本求末 | 見“棄本逐末”。 | 清·惲敬《答鄧鹿耕書》:“惟小人棄本求末,不務(wù)修德,止求吉葬?!?/td> |
舍本從末 | 舍:放棄,舍棄;逐:追求。拋棄根本,追求枝節(jié)。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,而只抓細微末節(jié) | 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39卷:“自己親族貧乏,尚不肯周濟分文,到得此輩募緣,偏肯整幾兩價布施,豈不是舍本從末的癡漢!” |
毫末之差 | 指由于微小的失誤而造成巨大的差錯。 | 南朝·宋·何承天《上歷新法表》:“自然有毫末之差,連日累月,積微成著?!?/td> |
封胡遏末 | 比喻優(yōu)秀子弟。 | 南朝·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賢媛》:“一門叔父,則有阿大、中郎,群從兄弟,則有封胡、遏末,不意天壤之中,乃有王郎?!?/td> |
始末緣由 | 始末:事情從頭到尾的經(jīng)過。緣由:緣故由來。事情的經(jīng)過和原因。亦作“始末原由”。 | 元 馬致遠《青衫淚》第四折:“你將始末緣由,細細說來,不可欺隱?!?/td> |
棄末返本 | 見“棄末反本”。 | 《晉書·食貨志》:“使四海之內(nèi),棄末而返本,競農(nóng)務(wù)功?!?/td> |
晚節(jié)末路 | 節(jié):時期;末路:終了。末世。指朝代的末期或人的晚年。 | 漢·鄒陽《上書吳王》:“至其晚節(jié)末路,張耳、陳勝連從兵之據(jù),以叩函關(guān),咸陽遂危。” |
秋豪之末 | 比喻極微小的東西或極細微的地方。同“秋毫之末”。 | 《莊子 齊物論》:“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,而太山為小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