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有關(guān)明的成語
有關(guān)明的成語
因篇幅關(guān)系,明的成語只列出前 60個
成語 | 解釋 | 出處 |
---|---|---|
經(jīng)明行修 | 舊指通曉經(jīng)學(xué),品行端正。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王吉傳》:“左曹陳咸薦駿賢父子,經(jīng)明行修,宜顯以厲俗。” |
月明如水 | 月光清澈,如同水一樣。 | 元·王實(shí)甫《西廂記》第一折:“彩云何在,月明如水浸樓臺?!?/td> |
月明千里 | 月光普照大地。后多用作友人或戀人相隔遙遠(yuǎn),月夜倍增思念的典故。 | 南朝 宋 謝莊《月賦》:“美人邁兮音塵闕,隔千里兮共明月?!?/td> |
明若觀火 | 象看火那樣清楚。形容看事物十分明晰。 | 《尚書 盤庚上》:“予若觀火?!彼?蔡沈集傳:“我視汝情,明若觀火?!?/td> |
正身明法 | 端正自身,嚴(yán)明法紀(jì)。 | 《晉書 元帝紀(jì)》:“二千石令長當(dāng)袛奉舊憲,正身明法,抑齊豪強(qiáng),存恤孤獨(dú),隱實(shí)戶口,勸課農(nóng)桑?!?/td> |
明知故問 | 明明白白地知道某種情況;卻還要故意問別人。 | 清·石玉昆《三俠五義》:“見他這番光景,明知故問道:‘先生為著何事傷心呢?” |
明爭暗斗 | 表面上和暗地里都在進(jìn)行爭斗;形容內(nèi)部鉤心斗爭;互相爭斗的情況。 | 馮玉祥《我的生活》:“于是兩方明爭暗斗,各不相讓,一天利害一天,鬧成所謂‘府院之爭’?!?/td> |
簡明扼要 | 扼要:抓住要點(diǎn)。簡單明了;抓住要點(diǎn)。 | 毛澤東《黨委會的工作方法》:“講話、演說、寫文章和寫決議案,都應(yīng)當(dāng)簡明扼要?!?/td> |
主明臣直 | 主:君主。君主圣明,臣下也就正直。 | 明·張居正《帝鑒圖說》上篇:“妾聞主明臣直,今魏征直,由陛下之明也?!?/td> |
淡泊以明志,寧靜以致遠(yuǎn) | 淡泊:恬淡寡欲;寧靜:安寧恬靜;致:達(dá)到。不追求名利,生活簡樸以表現(xiàn)自己高尚的情趣;心情平穩(wěn)沉著,才可有所作為。 | 漢 劉安《淮南子 主術(shù)訓(xùn)》:“是故非淡薄無以明德,非寧靜無以致遠(yuǎn),非寬大無以兼覆?!?/td> |
春光明媚 | 明媚:鮮艷可愛;形容春天的景物十分美好。 | 元 宋方壺《斗鵪鶉 踏青》套曲:“時(shí)遇著春光明媚,人賀豐年,民樂雍熙。” |
聰明反被聰明誤 | 自以為聰明反而被聰明耽誤或妨害了。 | 宋 蘇軾《東坡續(xù)集 洗兒》:“人皆養(yǎng)子望聰明,我被聰明誤一生。 |
聰明才智 | 聰明:耳聰目明。泛指人有高超的智慧和才能。 | 北齊 顏之推《顏氏家訓(xùn) 治家》:“如有聰明才智,識達(dá)古今,正當(dāng)輔佐君子,助其不足” |
精明強(qiáng)干 | 精細(xì)聰明;善于辦事。也作“精明能干”。 |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13回:“況且隨帶的那些司員,又都是些精明強(qiáng)干、久經(jīng)審案的能員,那消幾日,早問出許多賊款來?!?/td> |
耳聰目明 | 聰:聽覺靈敏。形容聽覺和視覺非常機(jī)敏明利。 | 漢 焦贛《易林 臨之需》:“重瞳四乳,耳聰目明,普為仁表,圣作元輔?!?/td> |
聰明伶俐 | 伶俐:靈活。形容小孩子頭腦靈活;記憶力和理解力強(qiáng)。 |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 賣油郎獨(dú)占花魁》:“你是聰明伶俐的人,也須識些輕重?!?/td> |
莫明其妙 | 說不出其中的奧妙。形容事情非常奇怪,說不出道理來。 | 清 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(xiàn)狀》第五回:“然而看他前兩回來買東西,所說的話,沒有一句不內(nèi)行……想來想去,總是莫名其妙?!?/td> |
一了千明 | 了:明白。最關(guān)鍵的地方明白了,其余的也就可以明白。 | 宋·釋普濟(jì)《五燈會元·清涼益禪師法嗣》:“百千諸佛方便一時(shí),更有甚么疑情?所以古人道:‘一了千明,一迷萬惑?!?/td> |
明公正氣 | 猶言正式;公開;堂堂正正。 | 曾樸《孽海花》第15回:“這會兒,鬼使神差,活該敗露!爽性明公正氣的把簪兒拿出手來?!?/td> |
聰明正直 | 頭腦聰明,行為正直無私。形容詞人的品質(zhì)優(yōu)秀。 | 《左傳 莊公三十二年》:“神聰明正直而壹者也。 |
明日黃花 | 黃花:菊花。原指重陽節(jié)過后逐漸萎謝的菊花。后多比喻過時(shí)的事物或消息。 | 宋 蘇軾《九日次韻王鞏》詩:“相逢不用忙歸去,明日黃花蝶也愁。” |
明德惟馨 | 明德:美德;惟:是;馨:散發(fā)的香氣。真正能夠發(fā)出香氣的是美德。 | 《尚書 君陳》:“至治馨香,感于神明。黍稷非馨,明德惟馨?!?/td> |
偶燭施明 | 偶:雙;施:施行。兩支蠟燭大放光明。比喻兩種事物相得益彰。 | 漢 王符《潛夫論》:“堯舜之德,譬猶偶燭施明于幽室也,前燭照之,后燭益明,非前燭昧,后燭彰也,乃二燭相因而成大光?!?/td> |
不明真相 | 明:了解清楚;真相:本來面目。不明白事情的本來面目。 | 魯迅《且介亭雜文·關(guān)于新文字》:“不過他們可以裝作懂得的樣子,來胡說八道,欺騙不明真相的人?!?/td> |
精明能干 | 機(jī)靈聰明,辦事能力強(qiáng)。 | 《新唐書 蘇弁傳》:“弁通學(xué)術(shù),吏事精明,承延齡后,平賦緩役,略煩苛,人賴其寬?!?/td> |
旗幟鮮明 | 旗:軍隊(duì)用的旗幟。原指軍旗鮮艷;后指對某些問題態(tài)度明朗。 | 清 錢采《說岳全傳》:“兀術(shù)好生疑惑,忙出營前觀看,果然依舊旗幟鮮明,刀槍密布,不知何故?!?/td> |
柳暗花明 | 綠柳成蔭、繁花似錦的美麗景象。也比喻又是一番情景或進(jìn)入一種新的境界。 | 宋 陸游《游山西村》詩:“山重水復(fù)疑無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?!?/td> |
來去分明 | 形容手續(xù)清楚或?yàn)槿嗽谪?cái)物方面不含糊。 |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25回:“那時(shí)叫世人知我冰清玉潔,來去分明?!?/td> |
深明大義 | 謂識大體,顧大局。 |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二十五回:“只是要娶到家來作個媳婦,世上這般雙瞳如豆、一葉迷山的,以至糊涂下人,又有幾個深明大義的呢!” |
明教不變 | 教令明確,讓老百姓有所適從,便不會發(fā)生變亂。 | 《商君書·賞刑》:“夫明賞不費(fèi),明刑不戮,明教不變,而民知于民務(wù),國無異俗?!?/td> |
來路不明 | 來歷未驗(yàn)明。 | 明·蘭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85回:“如今爹也沒了,大娘他養(yǎng)出個墓生兒來,莫不也是來路不明?” |
光明磊落 | 磊落:錯落分明;引申指人灑脫不拘;直率開朗。指心地光明正大;胸懷坦白。 | 宋 朱熹《朱子語類》第74卷:“譬如人光明磊落底便是好人,昏昧迷暗底便不是好人?!?/td> |
光明正大 | 心地光明;言行正派。正大:公正無私。 | 宋 朱熹《朱子語類 易九》第73卷:“圣人所說底話,光明正大?!?/td> |
正大光明 | 公正無私、胸懷坦白的樣子。 | 宋 朱熹《朱文公文集 卷三十八 答周益公》:“至若范公之心,則其正大光明,固無宿怨,而惓惓之義,實(shí)在國家。” |
外寬內(nèi)明 | 謂外表寬宏而內(nèi)心明察。 |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黃霸傳》:“霸外寬內(nèi)明得吏民心,戶口歲增,治為天下第一?!?/td> |
澹泊明志,寧靜致遠(yuǎn) | 澹泊:不追求名利;寧靜:心情平靜沉著。不追求名利,生活簡樸以表現(xiàn)自己高尚的情趣;心情平穩(wěn)沉著,專心致志,才可有所作為。 | 漢·劉安《淮南子·主術(shù)訓(xùn)》:“是故非澹漠無以明志,非寧靜無以致遠(yuǎn)?!?/td> |
暗箭明槍 | 比喻各種公開的攻擊和暗地里的中傷。 | 《群英類選 清腔類 玉交枝》:“忽心癡撞入他迷魂陣圖里,暗箭明槍難躲避。” |
明辨是非 | 分清楚是和非、正確和錯誤。 | 宋 歐陽修《與王懿敏公》:“某竊位于此,不能明辨是非,默默茍且,負(fù)抱愧恥,何可勝言?!?/td> |
詞約指明 | 言詞簡潔,旨意明確。 | 漢·桓寬《鹽鐵論·水旱》:“議者貴其辭約而指明?!?/td> |
開宗明義 | 開:闡述;宗:主旨;明:說明;義:意思。本為《孝經(jīng)》第一章篇名;它說明全書的主旨;后用來表示說話寫文章一開頭就說明主要意思。 | 《孝經(jīng) 開宗明義章》宋 邢昺題解:“開,張也;宗,本也;明,顯也;義,理也。言此章開張一經(jīng)之宗本,顯明五孝之義理,故曰開宗明義章也?!?/td> |
自知之明 | 自己了解自己這樣的明智。指對自己的(優(yōu))缺點(diǎn)了解得透徹。明:明智。 | 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第33章:“知人者智也,自知者明?!?/td> |
淡泊明志 | 淡泊:生活儉樸;不追求名利;過寧靜儉樸的生活以此表示自己的志趣。 | 三國 蜀 諸葛亮《誡子書》:“夫君子之行,靜以養(yǎng)身,儉以養(yǎng)德,非淡泊無以明志,非寧靜無以致遠(yuǎn)。” |
明察秋毫,不見輿薪 | 目光敏銳,可以看清鳥獸的毫毛,而看不到一車柴草。比喻為人精明,只看到小節(jié),看不到大處。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明足以察秋毫之末,而不見輿薪,則王許之乎?” |
明察秋毫之末,而不見輿薪 | 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,而看不到一車柴草。比喻只看到小處,看不到大處。 | 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明足以察秋毫之末,而不見輿薪,則王許之乎?” |
來歷不明 | 來歷:由來。人或事物的來歷與經(jīng)過不清楚。 | 宋 周密《癸辛雜識 前集 鄭仙姑》:“適新建縣有闕氏者,雇一婢,來歷不明?!?/td> |
春和景明 | 春光和煦,風(fēng)景鮮明艷麗。 | 宋·范仲淹《岳陽樓記》:“至若春和景明,波瀾不驚,上下天光,一碧萬頃?!?/td> |
白蠟明經(jīng) | 白蠟:比喻光禿空白。明經(jīng):科舉制度中科目之一。比喻屢試不中。 | 唐 張鷟《朝野僉載》:“張鷟號青錢學(xué)士,以其萬選萬中。時(shí)有明經(jīng)董萬九上不第,號白蠟明經(jīng),與鷟為對。” |
棄暗投明 | 棄:背棄;暗:黑暗;明:光明。拋棄反動的一面;投向光明的一面。形容斷絕舊的一切;投向新的、有光明的前程。 | 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:“公何不棄暗投明,共成大業(yè)?” |
明火執(zhí)仗 | 明:用為動詞;點(diǎn)明;執(zhí):拿著;仗:兵器。點(diǎn)著火把;拿著兵器。形容公開劫掠;也指毫無隱蔽地干壞事。 | 元 無名氏《盆兒鬼》第二折:“我在這瓦窯居住,做些本份生涯,何曾明火執(zhí)仗 ,無非赤手求財(cái)。” |
明鑒萬里 | 明:眼睛亮;鑒:洞察。對外面或遠(yuǎn)方的情況了解得很清楚。形容人料事準(zhǔn)確,識見高明。 | 清·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89回:“譚道臺昨夜籌畫,果然明鑒萬里?!?/td> |
明眸善睞 | 形容女子的眼睛明亮而靈活。 | 三國 魏 曹植《洛神賦》:“丹唇外朗,皓齒內(nèi)鮮。明眸善睞,靨輔承權(quán)?!?/td> |
二分明月 | 古人認(rèn)為天下明月共三分,揚(yáng)州獨(dú)占二分。原用于形容揚(yáng)州繁華昌盛的景象。今用以比喻當(dāng)?shù)氐脑律裢饷骼省?/td> | 唐 徐凝《憶揚(yáng)州》詩:“天下三分明月夜,二分無賴是揚(yáng)州?!?/td> |
明目張膽 | 張膽:放大膽量。原來形容有膽有識;敢作敢為。現(xiàn)在形容干壞事毫無顧忌;公開放肆。 | 《晉書 王敦傳》:“今日之事,明目張膽為六軍之首,寧忠臣而死,不無賴而生矣?!?/td> |
窗明幾凈 | 幾:小桌。窗戶和小桌子擦得明亮干凈。形容收拾得非常整潔、明亮、干凈。也作“明窗凈幾”;“凈幾明窗”。 | 宋 洪邁《夷堅(jiān)志》:“高堂素壁,無舒卷之勞;明窗凈幾,有坐臥之安?!?/td> |
明察秋毫 | 明:明晰;察:看;觀察;秋毫:秋天鳥獸身上新長出的細(xì)毛;比喻極細(xì)微的事物、現(xiàn)象。目光犀利;能敏銳地看清極細(xì)小微末的東西。形容人能洞察事理;不受欺蒙。 | 戰(zhàn)國 鄒 孟軻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明足以察秋毫之末?!?/td> |
不明不白 | 形容不清白、不正派或含糊不清。 |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第13卷:“(李生)常與這些輕薄少年,成群結(jié)隊(duì),馳馬試劍,黑夜里往來太行山道上,不知做些甚么不明不白的事。” |
明月入抱 | 抱:懷抱。比喻美好的情景進(jìn)入心懷,心胸開闊明朗。 | 清·繆荃孫《<宋元詞四十家>序》:“吾友王子佑遐,明月入抱,蕙風(fēng)在襟?!?/td> |
明婚正配 | 指經(jīng)過正式手續(xù)的婚姻,現(xiàn)指符合婚姻法規(guī)定的合法婚姻。 | 元 楊顯之《瀟湘雨》第四折:“你小姐元是我崔文遠(yuǎn)明婚正配許與侄兒崔通的。” |
冰雪聰明 | 比喻人聰明非凡。 | 唐 杜甫《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漢中判官》詩:“坐知七曜歷,手畫三軍勢。冰雪凈聰明,雷霆走精銳?!?/td> |
仇人相見,分外眼明 | 指當(dāng)敵對的雙方相逢時(shí),彼此對對方都格外警覺和敏感。 | 明 施耐庵《水滸傳》六十八回:“燕青牽了那匹千里龍駒,徑到大寨。宋江看了大喜,仇人相見,分外眼明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