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有關掛的成語
有關掛的成語
有關掛的成語共收錄48個
成語 | 解釋 | 出處 |
---|---|---|
牽腸掛肚 | 牽扯感情的事情在心頭纏繞。形容非常掛念;不放心。 | 明 馮夢龍《喻世明言》:“起手時,牽腸掛肚;過后去,喪魄銷魂?!?/td> |
掛冠歸去 | 冠:帽子,這里指官帽。把官帽取下掛起來。比喻辭官回家。 | 《后漢書·逢萌傳》:“時王莽殺其子宇,萌謂友人曰:‘三綱絕矣!不去,禍將及人。即解冠掛工都城門歸,將家屬浮海,客于遼東?!?/td> |
掛羊頭賣狗肉 | 比喻以好的名義做幌子,實際上名不副實或做壞事。 | 宋 釋惟白《續(xù)傳燈錄》第31卷:“懸羊頭,賣狗肉,知它有甚憑據(jù)?!?/td> |
牛角掛書 | 比喻讀書勤奮。 | 《新唐書·李密傳》:“聞包愷在緱山,往從之。以蒲韉乘牛,掛《漢書》一帙角上,行且讀?!?/td> |
一絲不掛 | 原為佛家語;比喻沒有塵世俗念的絲毫牽掛?,F(xiàn)形容赤身裸體。 | 宋 黃庭堅《僧景宗相訪寄法王航禪師》:“一絲不掛魚脫淵,萬古同歸蟻旋磨?!?/td> |
掛冠求去 | 掛冠:把官帽掛起來。脫下官帽要求離去。比喻辭官歸隱。 |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逢萌傳》:“時王莽殺其子宇,萌謂友人曰:‘三綱絕矣!不去,禍將及人?!唇夤趻鞏|都城門,歸,將家屬浮海,客于遼東。” |
何足掛齒 | 掛齒:放在嘴里說。有什么值得說的呢?形容不值一提。原帶有輕蔑意;現(xiàn)表示客套的話語。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叔孫通傳》: “此特群盜鼠竊狗盜,何足置齒牙間哉?” |
掛印懸牌 | 懸:掛。高掛官印、告牌(舊時官府用以喻示下級或百姓的告示牌)。指擔任官職。 | 元·關漢卿《裴度還帶》:“那其間日轉(zhuǎn)千階,喜笑迎腮,掛印懸牌?!?/td> |
松枝掛劍 | 比喻重信義的美德。 | 《史記·吳太伯世家》:“季札之初使,北過徐君。徐君好季札劍,口弗敢言。季札心知之,為使上國,未獻。還至徐,徐君已死。于是乃解其寶劍,系之徐君冢樹而去。從者曰:‘徐君已死,尚誰予乎?’季子曰:‘不然。始吾心已許之,豈以死倍吾心哉!’ |
掛肚牽腸 | 極言牽掛,掛念。 | 《白雪遺音·嶺兒調(diào)·從別后》:“從別后……心兒里掛肚牽腸,廢寢忘食?!?/td> |
羚羊掛角 | 羚羊夜宿,掛角于樹,腳不著地,以避禍患。舊時多比喻詩的意境超脫。 | 宋 嚴羽《滄浪詩話 詩辨》:“盛唐諸人,唯在興趣,羚羊掛角,無跡可求。故其妙處,透澈玲瓏,不可湊泊。” |
脫白掛綠 | 脫去白衣,換上綠袍。謂初登仕途。 |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第11卷:“今幸已脫白掛綠,何不且到丈人家里,與他們歡慶一番?!?/td> |
封刀掛劍 | 比喻運動員結(jié)束競技生涯,不再參加正式比賽。 | 《羊城晚報》1984.8.25:“中國女排完成‘三連冠’偉業(yè)之后,隊伍將作小的調(diào)整。據(jù)悉二十七歲的老大姐周曉蘭和隊長張蓉芳將要封刀掛劍?!?/td> |
掛羊頭,賣狗肉 | 比喻以好的名義做招牌,實際上兜售低劣的貨色。 | 宋·釋普濟《五燈會元》卷十六:“懸羊頭,賣狗肉,壞后進,初幾滅。” |
補闕掛漏 | 闕:缺;漏:遺漏。指彌補事物的缺陷和漏洞。 | 清 趙曦明《<顏氏家訓>跋》:“至于補闕掛漏,俾臻完善,不能無望于將伯之助云?!?/td> |
事不關己,高高掛起 | 認為事情與己無關,把它擱在一邊不管。 | 莆仙戲《父子恨》:“古道:‘事不關己,高高掛起?!?/td> |
掛冠而去 | 冠:官帽。指辭去官職。 |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逢萌傳》:“時王莽殺其子宇,萌謂友人曰:‘三綱絕矣!不去,禍將及人?!唇夤趻鞏|都城門,歸,將家屬浮海,客于遼東?!?/td> |
心無掛礙 | 掛礙:牽掛。原為佛教用語,指內(nèi)心沒有任何牽掛。 | 唐 玄奘《般若波羅多心經(jīng)》:“心無掛礙:無掛礙,故無有恐怖,這離顛倒夢想。” |
牽五掛四 | 謂接連不斷。 |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一回:“于是接二連三,牽五掛四,將一條街燒得如‘火焰山’一般?!?/td> |
牽心掛肚 | 形容非常掛念,放心不下。 | |
牽心掛腸 | 牽腸掛肚。 | |
心掛兩頭 | 指人操心兩頭的事情。 | 元·高明《琵琶記·再報佳期》:“媒婆,我去也不妨,只是一心掛兩頭,如何是好?!?/td> |
掛冠歸隱 | 冠:帽子,官帽。把官帽取下掛起來。比喻辭官歸隱。 | 魯迅《理水》:“有的咬了一口松皮餅,極口嘆賞它的清香,說自己明天就要掛冠歸隱,去享這樣的清福?!?/td> |
掛一漏萬 | 只說到一點;漏掉極多。形容列舉不全;漏掉極多。 | 唐 韓愈《南山》詩:“團辭試提挈,掛一念萬漏?!?/td> |
懸腸掛肚 | 形容掛念之深切。 |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四十二回 “只為父親這一事,懸腸掛肚,坐臥不安?!?/td> |
披肝掛膽 | 形容對人對事極盡忠誠,毫無保留。 | 明·沈采《千金記·登拜》:“眾將官,當職夢皇上之恩寵,領兵家之大權,在我者披肝掛膽,在爾者并力同心。” |
齒頰掛人 | 謂為人們所稱道。 | 何啟、胡禮垣《新政論義》:“及知名之國皆有可取之物,齒頰掛人,多者二十馀種,再次亦數(shù)種,惟中國則無一見稱焉?!?/td> |
掛冠而歸 | 掛冠:把官帽掛起來。脫下官帽隨即離去。比喻辭官歸隱。 | 明·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第四卷:“我雖宰相,今已掛冠而歸?!?/td> |
一無牽掛 | 指沒有任何掛念的人和事。 | 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二回:“他橫豎是單槍獨馬,一無牽掛,當下由杭赴蘇,尋著了那位幫帶?!?/td> |
寸絲不掛 | ①形容赤身裸體。②佛教徒用以比喻心中毫無牽掛。 |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 普愿禪師》:“師便問:‘大夫十二時中作么生?’陸云:‘寸絲不掛?!?/td> |
不足掛齒 | 不足:不值得;掛齒:說起;提到;掛在口上。不值得在口頭上一提。用于對人表示輕蔑;也用于對己表示自謙。也作“不足齒數(shù)”。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叔孫通傳》:“此皆群盜,鼠竊狗盜耳,何足置之齒牙間?” |
無牽無掛 | 形容沒有拖累;非常放心。 | 清 石玉昆《三俠五義》第61回:“北俠原是無牽無掛之人,不能推辭,同上茉花村去了。” |
一心掛兩頭 | 一顆心對兩方面都惦念。 | 元·高明《琵琶記·再報佳期》:“媒婆,我去也不妨,只是一心掛兩頭,如何是好。” |
掛肚牽心 | 牽:牽掛。形容憂慮不安的心情。 | 元·王元鼎《雁傳書》套曲:“從今,再不去夢里搜尋,再不去愁中加病,再不去掛肚牽心?!?/td> |
分心掛腹 | 形容十分掛念。 | 《宋書·王僧達傳》:“山川險阻,吉兇路塞……分心掛腹,實亦私苦。” |
箕山掛瓢 | 用為隱居不仕之典。 | 明 敬虛子《小隱書 許由》載:相傳許由隱居箕山之下,穎水之陽,躬耕自食,以手掬飲。人遺一瓢,掛于樹,風吹歷歷作聲,以為煩,棄之。 |
封金掛印 | 謂不受賞賜,辭去官職。 | 《三國演義》第二七回:“[曹操]因謂張遼曰:‘云長封金掛印,財賄不以動其心,爵祿不以移其志,此等人吾深敬之?!?/td> |
神武掛冠 | 南朝梁陶弘景“家貧,求宰縣不遂。永明十年,脫朝服掛神武門,上表辭祿”。見《南史 隱逸傳下 陶弘景》。后以“神武掛冠”指辭官隱居。 | 南朝梁陶弘景“家貧,求宰縣不遂。永明十年,脫朝服掛神武門,上表辭祿”。見《南史·隱逸傳下·陶弘景》。 |
張燈掛彩 | 張:掛上;燈:燈籠;彩:彩帶。掛上燈籠,系上彩綢。形容節(jié)日或喜慶的景象。 | 清·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100回:“老兩口坐在張燈掛彩棚下,吃一杯鄉(xiāng)黨慶壽酒。” |
對景掛畫 | 比喻本身的舉動恰恰和客觀情形相應。 | 清 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92回:“黃昏二字,雖是對景掛畫,就只可惜是個俗語。” |
掛席為門 | 漢初丞相陳平,好讀書,在未發(fā)跡時,家里很窮,掛著破席子當門。見《史記·陳丞相世家》。后以“掛席為門”指隱士居處。亦形容貧窮或居處簡陋。 | 《史記·陳丞相世家》載:漢初丞相陳平,好讀書,在未發(fā)跡時,家里很窮,掛著破席子當門。 |
披紅掛彩 | 披紅綢和彩帛,以示榮寵、慰勞或喜慶。 |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54回:“隨行五百軍士,俱披紅掛彩,入南郡買辦物件?!?/td> |
起早掛晚 | 起得早,睡得晚。形容人很勤勞。 | 秦兆陽《劉老濟》:“逃荒到這村來,又從頭干起,吃糠咽菜,起早掛晚,租人家地種,養(yǎng)羊、打魚、搓麻繩,只要是賺錢的道兒,就得走一走?!?/td> |
金榜掛名 | 見“金榜題名”。 | 元·秦簡夫《剪發(fā)待賓》第二折:“直等的俺孩兒金榜掛名時,那其間新婚燕爾?!泵鳌ゑT夢龍《警世通言》第十七卷:“若要洞府花燭夜,必須金榜掛名時?!?/td> |
無掛無礙 | 見“無罣無礙”。 | 明·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四回:“他才遂心滿意,喜地歡天,在于天宮快樂,無掛無礙。” |
行香掛牌 | 學政到省后例行的儀式。行香:到孔丘廟燒香。掛牌:出牌公告考試地點、日期等。 | |
披紅掛綠 | 披:穿著。穿著鮮艷的服裝或帶有喜慶氣氛的裝飾。 | 清·李百川《綠野仙蹤》第54回:“你這臭淫婦,平白里又不赴席,又不拜年,披紅掛綠是為什么?” |
掛燈結(jié)彩 | 懸掛紅燈,系結(jié)彩綢。表示喜慶。 | 《蕩寇志》第一一六回:“到了那日,鼓樂喧天,掛燈結(jié)彩,說不盡那綿繡榮華,一段富貴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