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有關(guān)舟的成語
有關(guān)舟的成語
因篇幅關(guān)系,舟的成語只列出前 60個(gè)
成語 | 解釋 | 出處 |
---|---|---|
破釜沉舟 | 釜:古代的一種鍋;舟:船。砸碎鍋?zhàn)樱昏彸链?。比喻?zhàn)斗到底。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項(xiàng)羽本紀(jì)》:“項(xiàng)羽乃悉引兵渡河,皆沉船,破釜甑,燒廬舍,持三日糧,以示士卒必死,無一還心?!?/td> |
逆水行舟 | 逆著水流行船。比喻在前進(jìn)道路上要克服重重困難;也比喻不努力就要后退。 | 魯迅《且介亭雜文 門外文談》:“即使目下還有點(diǎn)逆水行舟,也只好拉纖。” |
刻舟求劍 | 舟:船;求:尋找;尋求。在船上刻記號(hào);尋找失落水中的劍。比喻辦事方法不對(duì)頭;死守教條;拘泥固執(zhí);不知道隨著情勢的變化而變化。 | 戰(zhàn)國 呂不韋《呂氏春秋 察今》:“楚人有涉江者,其劍自舟中墜于水,遽契其舟曰:‘是吾劍之所從墜?!壑?,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。舟已行矣,而劍不行,求劍若此,不亦惑乎?” |
逆水行舟,不進(jìn)則退 | 逆:倒,反。比喻學(xué)習(xí)或做事一定要克服困難,努力向前。 | 《懷念劉少奇同志·片斷回憶寄深情》:“他常對(duì)工作人員說,學(xué)如逆水行舟,不進(jìn)則退。” |
木已成舟 | 木頭已經(jīng)做成了船。比喻事情已成定局;不可挽回。 | 清 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:“據(jù)你說來,則木已成舟,實(shí)難挽回了?” |
沉舟側(cè)畔千帆過,病樹前頭萬木春 | 沉:沉沒;側(cè)畔:旁邊;帆:船。沉船旁邊有很多船過,發(fā)病的樹木旁邊有很多茂盛的樹木。比喻新生勢力銳不可當(dāng)。 | 唐·劉禹錫《酬樂天揚(yáng)州縫席上見贈(zèng)》:“懷舊空吟聞笛賦,到郡翻似爛柯人。沉舟側(cè)畔千帆過,病樹前頭萬木春?!?/td> |
順?biāo)浦?/a> | 順著水流的方向推船。比喻順著某個(gè)趨勢或某種方便;說話辦事。 | 元 康進(jìn)之《李逵負(fù)荊》:“你休得順?biāo)浦?,偏不許我過河拆橋。” |
敵國通舟 | 同船的人都成了敵人。比喻眾叛親離。 | 清·黃遵憲《由輪舟抵天津作》詩:“敵國通舟今日事,太倉稊米自家身。” |
舟車勞頓 | 舟車:船與車,泛指一切水陸交通工具。勞頓:勞累疲倦。形容旅途疲勞困頓。 | 錢鐘書《圍城》第二章:“那兩位記者都說:‘今天方博士舟車勞頓,明天早晨到府聆教。’” |
吞舟是漏 | 本謂大魚漏網(wǎng),后常以喻罪大者逍遙法外。 | 《南史·陳慶之傳》:“主上屈法申恩,吞舟是漏?!?/td> |
李郭仙舟 | 《后漢書·郭太傳》載,李膺與郭泰同舟而濟(jì),從賓望之,以為神仙,故稱“李郭仙舟”。后常用為友人相親之典。 | 《后漢書·郭太傳》載,李膺與郭泰同舟而濟(jì),從賓望之,以為神仙,故稱“李郭仙舟”。 |
吞舟之魚 | 能吞舟的大魚。常以喻人事之大者。 | 《莊子·庚桑楚》:“吞舟之魚,碭而失水?!薄读凶印钪臁罚骸巴讨壑~,不游枝流;鴻鵠高飛,不集污池?!薄妒酚洝た崂袅袀餍颉罚骸熬W(wǎng)漏于吞舟之魚,而吏治烝烝,不至于奸,黎民艾安?!?/td> |
水可載舟,亦可覆舟 | 比喻在平時(shí)要想到可能發(fā)生的困難和危險(xiǎn)。 | 《后漢書·皇甫規(guī)傳》注引《孔子家語》:“孔子曰:‘夫君者舟也,人者水也。水可載舟,亦可覆舟。君以此思危,則可知也?!?/td> |
風(fēng)雨同舟 | 舟:船。在風(fēng)雨中同乘在一條船上;一起與風(fēng)雨搏斗。比喻共同經(jīng)歷患難。 | 孫武《孫子 九地》:“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,當(dāng)其同舟共濟(jì),遇風(fēng),其相救也如左右手。” |
舟中敵國 | 同船的人都成的敵人。比喻大家反對(duì),十分孤立。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孫子吳起列傳》:“若君不修德,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。” |
覆舟之戒 | 推翻船的教訓(xùn)。比喻失敗的教訓(xùn)。 | 明·陳子龍《陳涉論》:“后之人主,亦知邱民之可畏,而覆舟之戒始信?!?/td> |
柏舟之節(jié) | 指婦女喪夫后守節(jié)不嫁。同“柏舟之誓”。 | 宋 朱熹《與陳師中書》:“朋友傳說,令女弟甚賢,必能養(yǎng)老撫孤,以全柏舟之節(jié)?!?/td> |
焚舟破釜 | 釜:古代用的鍋。燒掉船只打破鍋。比喻堅(jiān)決不能動(dòng)搖的決心。 | 南朝·顏竣《為世祖檄京邑》:“支軍別統(tǒng),或焚舟破釜,步自姑熟,或迅楫蕪湖,入據(jù)云陽。” |
中河失舟,一壺千金 | 比喻東西雖然輕微,用得到的時(shí)候便十分珍貴。 | 《遏冠子·學(xué)問》:“中河失船,一壺千金,貴賤無常,時(shí)使物然?!?/td> |
飄瓦虛舟 | 比喻憑空加害于人而又無從追究的事物。 | 先秦 莊周《莊子 達(dá)生》:“雖有忮心者不怨飄瓦。”《山木》:“方舟而濟(jì)于河,有虛船來觸舟,雖有惼心之人不怒?!?/td> |
犀舟徑楫 | 犀:堅(jiān)固;楫:船槳。堅(jiān)固的船,堅(jiān)硬的槳。 |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張衡傳》:“雖有犀舟徑楫,猶人涉卬否,有須是也。” |
濟(jì)河焚舟 | 濟(jì):渡過;焚:燒。渡過河就把渡船燒了。形容斷絕退路;準(zhǔn)備決一死戰(zhàn)。 | 左丘明《左傳 文公三年》:“秦伯伐晉,濟(jì)河焚舟。” |
同舟共濟(jì) | 同坐一條船過河;比喻同心協(xié)力;共同渡過難關(guān)。舟:船;濟(jì):渡水。 | 先秦 孫武《孫子 九地》:“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,當(dāng)其同舟而濟(jì)。遇風(fēng),其相救也若左右手?!?/td> |
白魚入舟 | 比喻用兵必勝的征兆。 | 《尚書大傳》第三卷:“八百諸侯俱至孟津,白魚入舟?!?/td> |
車擊舟連 | 車相撞,船相連。極言車船之多。 | 唐 柳宗元《故嶺南鹽鐵院李侍御墓志》:“君以試大理評(píng)事佐荊南兩稅使,督食饒給,車擊舟連?!?/td> |
虛舟飄瓦 | 比喻沒有實(shí)用價(jià)值的東西。 | 西漢·劉安《淮南子·詮言訓(xùn)》:“方船濟(jì)乎江,有虛船從一方來,觸而覆之,雖有忮心者,必?zé)o怨色。” |
同舟敵國 | 同舟共濟(jì)的人成了敵人。 | 《史記·孫子吳起列傳》:“若君不修德,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。” |
沉舟破釜 | 釜,鍋。打破飯鍋,沉掉渡船。表示決一死戰(zhàn)。 | 《孫子 九地》:“焚舟破釜,若驅(qū)羊而往?!薄妒酚?項(xiàng)羽本紀(jì)》:“項(xiàng)羽乃悉引兵渡河,皆沉船,破釜甑,燒廬舍,持三日糧,以示士卒必死,無一還心?!?/td> |
水能載舟,亦能覆舟 | 載:承載;覆:傾覆。比喻在平時(shí)要想到可能發(fā)生的困難和危險(xiǎn),事物有利有害。 | 唐·陸贄《奉天論延訪朝臣表》:“故喻君為舟,喻人為水,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也,舟即君道,水即人情,舟順?biāo)绖t浮,違則沒?!?/td> |
積羽沉舟 | 羽毛雖小,積多了也能把船壓沉。比喻小小的壞事積累起來就會(huì)造成嚴(yán)重的后果。 | 西漢 劉向《戰(zhàn)國策 魏策一》:“臣聞積羽沉舟,群輕折軸,眾口鑠金。” |
吳越同舟 | 吳越:指吳國人和越國人。比喻團(tuán)結(jié)互助,同心協(xié)力,戰(zhàn)勝困難。 | 先秦 孫武《孫子 九地》:“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,當(dāng)其同舟而濟(jì),遇風(fēng),其相救也,如左右手?!?/td> |
載舟覆舟 | 載:承載;覆:顛覆;傾覆。民眾如同水;可以承載船;也可以傾覆船。比喻民心向背決定國家存亡的作用。 | 先秦 荀況《荀子 王制》:“傳曰:‘君者舟也,庶人者水也,水則載舟,水則覆舟。’此之謂也。” |
宰相肚里行舟船 | 宰相:丞相。指人肚量寬大,有涵養(yǎng)。 |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15章:“常言道:‘將軍額上跑下馬,宰相肚里行舟船?!氵@樣氣量窄,將來如何獨(dú)當(dāng)一面,肩挑五岳,胸羅百川,統(tǒng)帥百萬大軍!” |
一葉扁舟 | 扁舟:小船。像一片樹葉那樣的小船。形容船小而輕。 | 宋·蘇軾《前赤壁賦》:“駕一葉扁舟,舉匏樽以相屬?!?/td> |
柏舟之誓 | 誓:盟約,諾言。指婦女喪夫后守節(jié)不嫁 | 《詩經(jīng) 鄘風(fēng) 柏舟序》:“《柏舟》,共姜自誓也。衛(wèi)世子共伯早死,其妻守義,父母欲奪而嫁之,誓而弗許,故作是詩以絕之。” |
網(wǎng)漏吞舟 | 網(wǎng):漁網(wǎng),比喻法網(wǎng);吞舟:吞舟的大魚,比喻大奸。網(wǎng)里漏掉吞舟大魚。比喻法律太寬,使重大的罪犯也能漏網(wǎng)。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酷吏列傳序》:“網(wǎng)漏于吞舟之魚,而吏治烝烝,不至于奸,黎民艾安?!?/td> |
舟車楫馬 | 舟:船;楫:船槳。古時(shí)以戰(zhàn)船當(dāng)車,以船槳當(dāng)馬。指古代的水戰(zhàn)。 | 明·張鼎思《瑯琊代醉編·舟車楫馬》:“《太白陰經(jīng)》云:水戰(zhàn)之具,始自伍員制之以與楚戰(zhàn),以船為車,以楫為馬。” |
朽竹篙舟 | 爛竹竿作篙推舟。比喻做事的工具或條件不佳,難能成就。 | 宋·周密《癸辛雜識(shí)前集·筆墨》:“元暉謂筆不可意者如朽竹篙舟、曲箸哺物,此最善喻?!?/td> |
李郭同舟 | 以之比喻知已相處。 | 《后漢書·郭太傳》:“郭太字林宗,太原界休人也。家世貧賤……乃游于洛陽。始見河南尹李膺,膺大奇之,遂相友善,于是名震京師。后歸鄉(xiāng)里,衣冠諸儒送至河上,車數(shù)千兩。林宗唯與李膺同舟而濟(jì),眾賓望之,以為神仙焉。” |
借水行舟 | 見“借水推船”。 | 清·石玉昆《三俠五義》第46回:“我家老爺是個(gè)清官,并無許多銀兩,又說小人借水行舟,希圖這三百兩銀子,將我打了二十板子?!?/td> |
破釜焚舟 | 猶破釜沉舟。語本《孫子·九地》:“帥與之深入諸侯之地,而發(fā)其機(jī),焚舟破釜,若驅(qū)群羊。” | 語出《孫子·九地》:“帥與之深入諸侯之地,而發(fā)其機(jī),焚舟破釜,若驅(qū)群羊?!?/td> |
推舟于陸 | 推船在陸地上行,比喻勞而無功。 | 戰(zhàn)國·宋·莊周《莊子·天運(yùn)》:“今蘄行周于魯,是猶推舟于陸也!勞而無功,身必有殃。” |
同舟共命 | 比喻命運(yùn)相同,利害一致。 | 清·吳研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(xiàn)狀》第一百二回:“占光又催著道:‘我們此刻,統(tǒng)共一十四個(gè)人,真正同舟共命,務(wù)求大家想個(gè)法子,脫了干系才好?!?/td> |
覆舟載舟 | 覆:顛覆;載:承載。比喻民心向背決定國家興亡。 | 戰(zhàn)國·趙·荀況《荀子·王制》:“傳曰:‘君者舟也,庶人者水也,水則載舟,水則覆舟?!酥^也?!?/td> |
鹽梅舟楫 | 鹽和梅調(diào)和,舟和楫配合。比喻輔佐的賢臣。 | 元柯丹邱《荊釵記 春科》:“際風(fēng)云,鹽梅舟楫,一德務(wù)臣君?!?/td> |
罔水行舟 | 罔:沒有。沒有水在陸地上行船。比喻行為違背常理。 | 宋·周去非《嶺外代答·靈渠》:“竊嘆始皇之猜忍,其余威能罔水行舟?!?/td> |
中流失舟,一壺千金 | 壺:匏:一種瓜,形似葫蘆,佩帶在腰間可以渡河,南方稱為腰舟。比喻東西雖然輕微,用得到的時(shí)候便十分寶貴。 | 《鹖冠子 學(xué)問》:“中河失船,一壺千金,貴賤無常,時(shí)物使然?!?/td> |
溯水行舟 | 逆水行船。 | |
負(fù)擔(dān)舍舟 | 身背行囊,離船上岸.。 | |
水則載舟,水則覆舟 | 水能載舟,也能覆舟。比喻民可擁護(hù)君主,也能推翻君主。 | 《孫卿子》:“孔子對(duì)魯哀公曰:‘君者,舟也;庶人者,水也。水則載舟,水則覆舟,君以此,思危,則不危焉?!?/td> |
順?biāo)兄?/a> | 同“順?biāo)拼薄?/td> |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四回:“小的聞得老爺補(bǔ)升此任,亦系賈府王府之力,此薛蟠即賈府之親,老爺何不順?biāo)兄?,作個(gè)整人情,將此案了結(jié),日后也好去見賈府王府?!?/td> |
白魚登舟 | 為殷亡周興之兆。同“白魚入舟”。 | 《漢書 終軍傳》:“蓋六鶂退飛,逆也;白魚登舟,順也?!鳖亷煿抛⒁辑懺唬骸爸^武王伐殷而魚入王舟,象征而必獲,故曰順也。” |
絕渡逢舟 | 絕:窮;渡:渡口;舟:船。比喻在絕路上有了出路或辦法。 | 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十回:“天幸遇著相公,如暗室逢燈,絕渡逢舟,從此讀書作文,俱可望有門徑矣?!?/td> |
鴻毳沉舟 | 毳:鳥獸的細(xì)毛。鴻雁細(xì)毛雖輕,堆積過多也能使船沉沒。比喻小問題不解決,積累多了就要出大問題。 | 《新論·慎隙》:“鴻毳性輕,積之沉舟?!?/td> |
風(fēng)雨共舟 | 比喻共同經(jīng)歷患難。 | |
胡越同舟 | 猶言吳越同舟。謂關(guān)系疏遠(yuǎn)者,同處危難則相互救助。語本宋蘇軾《大臣論下》:“故曰同舟而遇風(fēng),則胡越可使相救如左右手?!?/td> | 語出宋·蘇軾《大臣論下》:“故曰同舟而遇風(fēng),則胡越可使相救如左右手?!?/td> |
騎馬乘舟 | 形容生搬硬套,憑空想象的形而上學(xué)。 | 《笑府》:“有好乘馬者,為人所欺,以五十金易一馬,駑甚,不堪策。乃貨舟載馬,而身跨其上?!?/td> |
舟水之喻 | 舟:船。對(duì)船和水的比喻,即水可以載舟,也可覆舟。老百姓可以幫助君王建立朝廷,也可以起來反抗推翻朝廷。 | 《三國志·魏志·王基傳》:“愿陛下深察東野之弊,留意舟水之喻,息奔駟于未盡,節(jié)力役于未困。” |
小隙沉舟 | 隙:裂縫。指小小的裂縫可以使整個(gè)船只沉沒。比喻小差錯(cuò)能釀成大災(zāi)害。 | 《關(guān)尹子 九藥》:“勿輕小事,小隙沉舟;勿輕小物,小蟲毒身?!?/td> |
吞舟漏網(wǎng) | 見“吞舟是漏”。 | 清·王夫之《讀通鑒論·秦始皇》:“寬斯嚴(yán),簡斯定,吞舟漏網(wǎng),而不敢再觸梁笱者何也?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