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有關(guān)辨的成語
有關(guān)辨的成語
有關(guān)辨的成語共收錄32個
成語 | 解釋 | 出處 |
---|---|---|
離經(jīng)辨志 | 讀斷經(jīng)書文句,明察圣賢志向。 | 《禮記·學(xué)記》:“一年視離經(jīng)辨志,三年視敬業(yè)樂群,五年視博習(xí)親師,七年視論學(xué)取友,謂之小成?!?/td> |
明辨是非 | 分清楚是和非、正確和錯誤。 | 宋 歐陽修《與王懿敏公》:“某竊位于此,不能明辨是非,默默茍且,負(fù)抱愧恥,何可勝言?!?/td> |
鑒貌辨色 | 觀察和辨識人的容顏神色,指善于觀察別人臉色,以求取悅于人。 |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 守清禪師》:“僧曰:‘爭知某甲不肯?’師曰:‘鑒貌辨色?!?/td> |
烈火辨日 | 在烈火中能辨別玉的好壞。比喻在關(guān)鍵時刻能看出一個人的節(jié)操。 | 守朝葉廷圭《海錄碎事·人事》:“烈火辨玉,疾風(fēng)知草?!?/td> |
飲水辨源 | 見“飲水知源”。 | 清·包世臣《再與楊季子書》:“而得體勢于《韓非子》、《呂覽》者尤深,徒以薄其為人,不欲形諸論說,然后世有識,飲水辨源,其可掩耶?” |
不辨菽麥 | 辨:分清;菽:豆類。分不清豆子和麥子。形容愚昧無知;或指缺乏實際生產(chǎn)知識。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成公十八年》:“周子有兄而無慧,不能辨菽麥。”杜預(yù)注:“菽,大豆也。豆麥?zhǔn)庑我讋e,故以為癡者之候。” |
辨物居方 | 居:在,安置;方:方位,地方。辨別眾物的性質(zhì)、條件等因素,使之各得其所 | 《周易 未濟(jì)》:“君子以慎辨物居方?!?/td> |
歷歷可辨 | 歷歷:分明,清楚??梢郧逦乇鎰e清楚。 | 唐·張讀《宣室志·韓生》:“圉人因?qū)ゑR蹤,以天雨新霽,歷歷可辨?!?/td> |
見貌辨色 | 根據(jù)對方的臉色、表情行事。 |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 賣油郎獨占花魁》:“那鴇兒是老積年,見貌辨色,見秦重恁般裝束?!?/td> |
真假難辨 | 辨:辨別。真假分辨不清。 | 《星火燎原·圍困沁源》:“埋的時候也給它來個真假難辨?!?/td> |
學(xué)問思辨 | 學(xué)習(xí),追究,思考,分辨。指做學(xué)問要學(xué)習(xí)、探究、思考、分辨。 | 西漢·戴圣《禮記·中庸》:“博學(xué)之,審問之,慎思之,明辨之。” |
質(zhì)疑辨惑 | 謂提出疑問,請人解答并加以研究、辨析。 | 明·朱衡《道南源委》卷三:“[張彥清]初從朱子游,得其大旨,后與李公呂質(zhì)疑辨惑,造諧益深?!?/td> |
真?zhèn)文?/a> | 莫:不。真假分辨不清。 | 《隋書·經(jīng)籍志》:“戰(zhàn)國縱橫,真?zhèn)文?,諸子之言,紛然淆亂?!?/td> |
監(jiān)貌辨色 | 監(jiān):通“鑒”,照,察;貌:容色,外表;辨:辨別,明察;色:臉色。通過觀察臉色來辨別對方的心思。形容為人機靈。 | 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33回:“那知烏龜鴇子,是世上第一等精明不過的東西,監(jiān)貌辨色,早已猜透了九分。” |
辨若懸河 | 辨,通“辯”。猶言口若懸河。 | 明 張居正《翰林院讀書說》:“吾見一人焉,辨若懸河,藻若春工;含吐鄒枚,方駕陸謝?!?/td> |
析辨詭詞 | 見“析辯詭辭”。 | 宋·曾鞏《上歐陽學(xué)士第一書》:“仲尼既沒,析辨詭詞,驪駕塞路?!?/td> |
屯毛不辨 | 《漢書·溝洫志》“河復(fù)北決于館陶,分為屯氏河”唐顏師古注:“而隋室分析州縣,誤以為毛氏河,乃置毛州,失之甚矣?!焙笠蛞浴巴兔槐妗庇鞑荒芊直嫦嘟蛳嗨频氖挛?。 | 《漢書·溝洫志》“河復(fù)北決于館陶,分為屯氏河”唐顏師古注:“而隋室分析州縣,誤以為毛氏河,乃置毛州,失之甚矣?!?/td> |
不辨真?zhèn)?/a> | 辨:分辨。偽:虛假。無法辨別真的和假的。 | 明·馮夢龍《東周列國志》第三十九回:“晉文公先年過曹,曹人多有識得的,其夜倉卒不辨真?zhèn)??!?/td> |
不辨菽粟 | 分不清哪是豆子,哪是小米。形容愚笨無知。后形容缺乏實際生產(chǎn)知識。 | 清 龔自珍《農(nóng)宗》:“婢妾之養(yǎng)不備,則不世;祠祭弗如式,不世;不辨菽粟,亦不世?!?/td> |
以盲辨色 | 用盲眼去辨別色彩。比喻沒有正確的方法是達(dá)不到目的的。 | 戰(zhàn)國·趙·荀況《荀子·修身》:“不是師法,而好自用,譬之是猶以盲辨色、以聾辨聲也,舍亂妄無為也?!?/td> |
辨如懸河 | 辨,通“辯”。猶言口若懸河。 | 金 王若虛《<道學(xué)發(fā)源>后序》:“故士有讀書萬卷,辨如懸河,而不免為陋儒……唯其不合于大公至正之道故也?!?/td> |
食辨勞薪 | 形容見識卓越。 | 南朝 宋 劉義慶《世說新語 術(shù)解》:“荀勖嘗在晉武帝坐上食筍進(jìn)飯,謂在坐人曰:‘此是勞薪所炊也?!呶粗?,密遣問之,實用故車腳?!?/td> |
晰毛辨發(fā) | 連毛發(fā)也能清楚地分辨。形容析理入微。 | 清·李漁《閑情偶寄·詞曲·格局》:“圣嘆之評《西廂》,可謂晰毛辯發(fā),窮幽極微,無復(fù)有遺議于其間矣?!?/td> |
莫辨楮葉 | 莫:不;辨:分辨。不能分辨楮葉的真假。比喻模仿逼真或以假亂真。 | 《韓非子·喻老》:“宋人有為其君以象為楮葉者,三年而成。豐殺莖柯,毫芒繁澤,亂之楮葉之中而不可別也?!?/td> |
先辨淄澠 | 淄澠:山東水名,二水味道不同,合流后不易分辨。事先辨別二水的味道。比喻物極必反其源。 | 戰(zhàn)國·鄭·列御寇《列子·仲尼》:“口將爽者,先辨淄澠?!?/td> |
真?zhèn)坞y辨 | 辨:辨別。真假分辨不清。 | 巴金《“文革”博物館》:“是非顛倒、黑白混淆、忠奸不分、真?zhèn)坞y辨的大混亂,還有那些搞不完的冤案,算不清的恩仇!” |
薰蕕無辨 | 薰:香草,比喻善類;蕕:臭草,比喻惡類;辨:明察。分不清香草和臭草。比喻善惡好壞不分,是非混淆。 | 唐·陸贄《又論進(jìn)瓜果人擬官狀》:“薰蕕無辨,涇渭不分,二紀(jì)于茲,莫之能整。” |
不辨龍蛇 | 辨:辨別,明察。是龍是蛇不加分辨。形容不分優(yōu)劣,不識好壞。 | 元·宮大用《范張雞黍》第二折:“如今那憲臺疏亂滾滾當(dāng)路豺狼,選法弊絮叨叨請俸日月,禹門深眼睜睜不辨龍蛇。” |
析辨詭辭 | 亦作“析辨詭詞”。謂巧言邪說。 | 《漢書 楊雄傳下》:“雄見諸子各以其知舛馳,大氐詆訾圣人,即為怪迂,析辨詭辭,以撓世事,雖小辯,終破大道而或眾,使溺于所聞而不自知其非也。” |
鑒毛辨色 | 根據(jù)對方的臉色、表情行事。同“鑒貌辨色”。 | 明 湯顯祖《還魂記 道覡》:“把俺做新人嘴臉兒一寸寸鑒毛辨色,將俺那寶妝奩一件件都寓目囊箱?!?/td> |
以聾辨聲 | 用聾的耳朵辨別聲音。比喻沒有正確的方法是達(dá)不到目的的。 | 戰(zhàn)國·趙·荀況《荀子·修身》:“不是師法,而好自用,譬之是猶以盲辨色、以聾辨聲也,舍亂妄無為也?!?/td> |
辨日炎涼 | 古代傳說中辯論太陽離地遠(yuǎn)近的故事。后以之形容兒童的聰明早慧。 | 《列子 湯問》:“孔子?xùn)|游,見兩小兒辯斗。問其故,……一兒曰:‘日初出,大如車蓋,及日中,則如盤盂:此不為遠(yuǎn)者小而近者大乎?’一兒曰:‘日初出,滄滄涼涼;及其日中,如探湯:此不為近者熱而遠(yuǎn)者涼乎?’孔子不能決也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