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有關(guān)易的成語
有關(guān)易的成語
因篇幅關(guān)系,易的成語只列出前 60個
成語 | 解釋 | 出處 |
---|---|---|
易放難收 | 話說出去容易,收回來就難了。 | 宋·朱熹《答鞏仲至》:“所謂修辭立誠以居業(yè)者,欲吾之謹(jǐn)夫所發(fā)以致其實,而尤先于言語之易放難收也?!?/td> |
革風(fēng)易俗 | 改變風(fēng)氣和習(xí)俗。 | |
輕而易舉 | 輕:輕松;舉:向上托。很輕松很容易地舉起來。形容做事情毫不費(fèi)力。 | 《詩經(jīng) 大雅 烝民》:“人亦有言,德輶如毛,民鮮克舉之?!彼?朱熹注:“言人皆言德甚輕而易舉,然人莫能舉也?!?/td> |
易子而教 | 易:交換。交換孩子進(jìn)行教育。 | |
時易世變 | 時代變遷,世事也不一樣。 | 晉 魯褒《錢神論》:“當(dāng)今之急,何用清談?時易世變,古今異俗?!?/td> |
通俗易懂 | 廣大人民群眾都能懂得。 | 鄧小平《躍進(jìn)中原的勝利形勢與今后的政策策略》:“這十六個字,通俗易懂。” |
冠履倒易 | 比喻上下位置顛倒,尊卑不分。 | 《東觀漢記 楊賜傳》:“亡損溝壑,不見逮及,冠履倒易,陵谷代處?!?/td> |
易轍改弦 | 變更車道,改換琴弦。比喻改變方向、計劃、做法或態(tài)度。 | 清·王韜《〈火器略說〉后跋》:“若一旦易轍改弦,以其材力聰明置之于有用之地,安見其必遜于西人也哉?” |
通功易事 | 分工合作,互通有無,拿多余的換沒有的。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滕文公下》:“子不通功易事,以羨補(bǔ)不足,則農(nóng)有余粟,女有余布。” |
器小易盈 | 原指酒量小。比喻才能小,容易自滿。 | 三國 魏 吳質(zhì)《在元城與魏太子箋》:“小器易盈,先取沉頓。” |
居大不易 | 本為唐代詩人顧況以白居易的名字開玩笑。后比喻居住在大城市,生活不容易維持。 | 唐 張固《幽閑鼓吹》:“白尚書應(yīng)舉,初至京,以詩謁著作顧況,顧睹姓名,熟視白公曰:'米價方貴,居亦弗易。'” |
平易近人 | 平易:原指道路平坦寬廣;后比喻態(tài)度平和;沒有架子;使人容易接近。也形容文字深入淺出;通俗易懂。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魯周公世家》:“平易近民,民必歸之。” |
易如反掌 | 像翻轉(zhuǎn)手掌一樣;比喻做事很容易。 | 漢 枚乘《上書諫吳王》:“必若所欲為,危于累卵,難于上天;變所欲為,易如反掌,安于泰山。” |
拔幟易幟 | 幟:旗幟;易:換。比喻推翻別人,自己占有。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淮陰候列傳》:“趙見我走,必空壁逐我,若疾入趙壁,拔趙幟,立漢赤幟?!?/td> |
變風(fēng)易俗 | 指改變舊的風(fēng)氣和習(xí)俗。 | 《史記 平津侯主父列傳》:“向使秦緩其刑罰,薄賦倒斂……變風(fēng)易俗,化于海內(nèi),則世世必安矣。” |
變古易俗 | 改變傳統(tǒng)的法制和習(xí)俗。 | 《楚辭 九辯》:“變古易俗兮世衰,今之相者兮舉肥。” |
易于拾遺 | 猶易如反掌。 | 晉·陸機(jī)《五等諸侯論》:“新都襲漢,易于拾遺也?!?/td> |
顯而易見 | 顯:明顯。很明顯;極容易看清。 | 宋 王安石《洪范傳》:“在我者,其得失微而難知,莫若質(zhì)諸天物之顯而易見,且可以為戒也?!?/td> |
移風(fēng)易俗 | 移、易:改變;俗:長期積累、沿襲下來的民俗習(xí)慣等的總和。指改變舊的風(fēng)俗習(xí)慣。 | 西漢 戴圣《禮記 樂記》:“故樂行而倫清,耳目聰明,血?dú)夂推剑骑L(fēng)易俗,天下皆寧。” |
來之不易 | 易:輕易、容易。形容獲得成功或得到財物非常不容易。 | 明 朱柏廬《治家格言》:“一粥一飯,當(dāng)思來處不易;半絲半縷,恒念物力維艱?!?/td> |
平易近民 | 見“平易近人”。 |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魯周公世家》:“夫政不簡不易,民不有近;平易近民,民必歸之?!?/td> |
談何容易 | 哪里說得上容易呀!常指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。 | 漢 東方朔《非有先生論》:“吳王曰:‘可以談矣,寡人將竦意而覽焉?!壬唬骸稇?!可乎哉!可乎哉!談何容易?’” |
交能易作 | 謂交換各業(yè)的勞動成果而互相獲益。 | 春秋·齊·管仲《管子·治國》:“故先王使農(nóng)、土、商、工四民交能易作,終歲之利無道相過也,是以民作一而得均?!?/td> |
始終不易 | 易:改變,違背。自始自終一直不變。指守信用。 | 《周書 蘇湛傳》:“臣自惟言辭不如伍被遠(yuǎn)矣,然始終不易,竊謂過之?!?/td> |
變俗易教 | 改變原有的習(xí)俗和教化。 | 《管子七法》:“變俗易教,不知化不可。” |
改弦易轍 | 易:更換;轍;車輪壓過的痕跡。琴換了弦;車子換了路。比喻改變不適宜的或錯誤的方法或態(tài)度等。 | 宋 王楙《野客叢書 張杜皆有后》:“使其子孫改弦易轍,務(wù)從寬厚,亦足以蓋其父之愆?!?/td> |
時移俗易 | 移:變動;易:改換。時代變了,社會風(fēng)氣也變了。 | 西漢 劉安《淮南子 齊俗訓(xùn)》:“是故世異則事變,時移則俗易?!?/td> |
眾擎易舉 | 比喻大家齊心協(xié)力;就容易把事情辦好。擎:往上托舉。 |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13回:“現(xiàn)在我們大家替他打算,眾擎易舉,已有個成數(shù)了,不日便可奉請開復(fù)?!?/td> |
馮唐易老 | 漢朝馮唐身歷三朝,到武帝時,舉為賢良,但年事已高不能為官。感慨生不逢時或表示年壽老邁。 | 唐 王勃《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》:“嗟乎!時運(yùn)不齊,命運(yùn)多舛,馮唐易老,李廣難封?!?/td> |
山河易改,本性難移 | 指習(xí)慣成性,很難改變。 | 元·無名氏《謝金吾》第三折:“可不的山河易改,本性難移?!?/td> |
賢賢易色 | 本指對妻子要重品德,不重容貌。后多指尊重賢德的人,不看重女色。 | 語出《論語 學(xué)而》:“賢賢易色,事父母能竭其力,事君能致其身?!?/td> |
時移世易 | 時代變遷,世事也不一樣。 | 晉·葛洪《抱樸子·鈞世》:“古者事事醇素,今則英不雕飾,時移世易,理自然也?!?/td> |
變色易容 | 變、易:改變。色、容:臉色、表情。形容驚惶失措的神情。 | 《戰(zhàn)國策·秦策·范睢說秦王》:“是日見范睢,見者無不變色易容?!?/td> |
易于反手 | 猶易如反掌。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。 | 晉 楊泉《物理論》:“夫清忠之士,乃千人之表,萬人之英。得其人則事易于反手;不得其人,則難于拔筋?!?/td> |
不易一字 | 不更動一個字。形容文章寫得又快又好。 | 《新唐書 王勃傳》:“及寤援筆成篇,不易一字?!?/td> |
通工易事 | 見“通功易事”。 | 清·魏源《默觚·治篇》:“車馬之馳驅(qū),衣裳之曳婁,酒食鼓瑟之愉樂,皆巨室與貧民所以通工易事,澤及三族?!?/td> |
改途易轍 | 改變行車軌道,另走一條路。比喻改變方向、目標(biāo)或做法。同“改轍易途”。 | 清 朱之瑜《端亭記》:“勉吾子改途易轍而合同乎世俗,則告朋友不信,將如何而可?” |
避難就易 | 避:躲開,回避。避開困難的揀容易的做。 | 《元史 文宗紀(jì)四》:“大都總管劉原仁稱疾,久不視事,及遷同知儲政院事,即就職,僥幸巧宦,避難就易?!?/td> |
來處不易 | 表示事情的成功或財物的取得,經(jīng)過了艱苦努力。 | 明·朱柏廬《治家格言》:“一粥一飯,當(dāng)思來處不易;半絲半縷,恒念物力維艱?!?/td> |
拔趙易漢 | 用以比喻偷換取勝或戰(zhàn)勝、勝利之典。 | 見“拔趙幟易漢幟”。 |
不易之論 | 易:變更。不可變更的言論。指論斷或意見完全正確。 | 宋 朱熹《朱子全書 歷代二 宋》:“然佞臣不可執(zhí)筆,則是不易之論?!?/td> |
饑者易為食,渴者易為飲 | 饑餓的人什么食物都可以吃,口渴的人什么飲品都可以喝。比喻需要急迫的人容易滿足。 | 《孟子 公孫丑上》:“饑者易為食,渴者易為飲?!?/td> |
改轅易轍 | 轅:車轅;轍:車走過的痕跡,借指道路。改變車轅的方向,走新的路。比喻改變原來的態(tài)度和做法。 | 宋·魏慶之《詩人玉屑·張秦》:“其初改轅易轍,如枯弦敝軫,雖成聲而跌宕不滿人耳;少焉遂使師曠忘味,鐘期改容也?!?/td> |
易如翻掌 | 見“易如反掌”。 | 元·關(guān)漢卿《五侯宴》第三折:“某領(lǐng)大勢雄兵,軍行策應(yīng),擒拿王彥章易如翻掌?!?/td> |
以羊易牛 | 易:更換。用羊來替換牛。比喻用這個代替另一個。 | 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王坐于堂上,有牽牛而過堂下者?!唬骸慰蓮U也,以羊易之。’” |
易俗移風(fēng) | 改變習(xí)俗,轉(zhuǎn)移風(fēng)氣。 | 晉·常璩《華陽國志·梓童士女》:“其高者,則嚴(yán)君味道,易俗移風(fēng)?!?/td> |
變心易慮 | 改變思想;改變打算。 | 《荀子 儒效》:“四海之內(nèi),莫不變心易慮以化順之。” |
易衣而出,并日而食 | 易:換;并日:兩天并作一天。一件衣服誰外出就換上,兩天吃一天的飯。形容非常貧窮。 | 西漢·戴圣《禮記·儒行》:“篳門圭窬,蓬戶甕牖,易衣而出,并日而食。” |
改轍易途 | 改變行車軌道,另走一條路。比喻改變方向、目標(biāo)或做法。 | 宋 楊夔《復(fù)宮闕后上執(zhí)政書》:“前車已覆,后車豈可躡而行之,固當(dāng)改轍易途,以取其不傾不蹶?!?/td> |
改曲易調(diào) | 比喻改變策略或做法。 | 《三國志·魏志·蔣濟(jì)傳》:“臣竊亮陛下潛神默思,公聽并觀,若事有未盡于理而物有未周于用,將改曲易調(diào),遠(yuǎn)與黃唐角功,近昭武文之跡,豈近習(xí)而已哉!” |
以暴易亂 | 用殘暴者代替殘暴者。指統(tǒng)治者換了,暴虐的統(tǒng)治沒有改變。 | 南朝·宋·范曄《宦者傳論》:“雖袁紹龔行,芟夷余,然以暴易亂,亦何云及?!?/td> |
革圖易慮 | 改變計謀策略。 |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袁譚傳》:“若乃天啟尊心,革圖易慮,則我將軍匍匐悲號于將軍股掌之上。” |
輕輕易易 | 毫不費(fèi)力,輕而易舉。 | 清·無垢道人《八仙全傳》第12回:“似他這樣道德焉有不知老蛟被壓所在,怎能輕輕易易地被他脫逃?!?/td> |
不易之典 | 不變的法則。 | 南朝 宋 顏延之《赭白馬賦》:“教敬不易之典,訓(xùn)人必書之舉?!?/td> |
安危相易 | 易:變易,轉(zhuǎn)變。平安與危難互為因果,相互轉(zhuǎn)換。 | 先秦 莊周《莊子 則陽》:“安危相易,禍福相生,緩急相摩,聚散以成。” |
臨敵易將 | 易:改變,變換。臨到作戰(zhàn)之前調(diào)換將領(lǐng)。 | 《隋書·李德林傳》:“且臨敵代將,自古所難,樂毅所以辭燕,趙括以之?dāng)≮w。” |
知易行難 | 知:懂得。認(rèn)識事情的道理較易,實行其事較難。 | 《尚書 說命中》:“說拜稽首曰:‘非知之艱,行之惟艱。’”孔傳:“言知之易,行之難?!?/td> |
生死不易 | 易:改變。活著還是死了都不改變。形容對理想、情誼等的忠貞不移。 |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82回:“權(quán)曰:‘孤與子渝,有生死不易之盟。’” |
化民易俗 | 教化百姓,改變風(fēng)俗。 | 西漢·戴圣《禮記·學(xué)記》:“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,近者說而遠(yuǎn)者懷之?!?/td> |
冰山易倒 | 冰山遇到太陽就消溶,容易倒塌。比喻不能長久依賴的靠山。 | 《蝴蝶媒》第十三回:“那越公雖待我不薄,奈他年壽無多,冰山易倒,未可久留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