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有關(guān)歸的成語
有關(guān)歸的成語
因篇幅關(guān)系,歸的成語只列出前 60個(gè)
成語 | 解釋 | 出處 |
---|---|---|
賓至如歸 | 賓:來賓;客人;至:到;歸:回家??腿藖淼竭@里;就如同回到自己家一樣。形容旅店、飯店等招待周到;起居飲食舒適;來客感到滿意。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賓至如歸,無寧災(zāi)患,不畏寇盜,而亦不患燥濕?!?/td> |
殊途同歸 | 殊:不同的。通過不同的途徑;到達(dá)同一個(gè)目的地。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結(jié)果。 | 《周易 系辭下》:“天下同歸而殊涂,一致而百慮?!?/td> |
實(shí)至名歸 | 實(shí):實(shí)際的成就;至:達(dá)到;名:名譽(yù);歸:到來。有了真正的學(xué)識、本領(lǐng)或功業(yè),自然就有聲譽(yù)。 | 清 吳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15回:“敦倫修行,終受當(dāng)事之知;實(shí)至名歸,反作終身之玷。” |
歸心如箭 | 想回家的心情象射出的箭一樣快。形容回家心切。 | 清 名教中人《好逑傳》第12回:“ 承長兄厚愛,本當(dāng)領(lǐng)教,只是歸心似箭,今日立刻就要行了?!?/td> |
早出晚歸 | 早晨出動(dòng),晚上歸來。 | 《戰(zhàn)國策·齊策六》:“女朝出而晚來,則吾倚門而望?!?/td> |
自拔來歸 | 拔:擺脫,離開。自覺離開惡劣環(huán)境,歸向光明。指敵方人員投奔過來。 | 《新唐書 李勣傳》:“三年,自拔來歸,從秦王伐東都,戰(zhàn)有功。” |
落葉歸根 | 樹葉落到樹根旁。比喻事物有一定的歸宿。多指客居異鄉(xiāng)的人;最終還是要回歸本鄉(xiāng)本土。 | 明 王世貞《鳴鳳記》第38出:“落葉歸根,豐城劍回?!?/td> |
放牛歸馬 | 把作戰(zhàn)用的牛馬牧放。比喻戰(zhàn)爭結(jié)束,不再用兵。 | 《尚書 武成》:“乃偃武修文,歸馬于華山之陽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下弗服?!?/td> |
百川歸海 | 百川:泛指大小江河。所有江河最終都流入大海。比喻眾望所歸或大勢所趨。也比喻許多事物由分散而匯集到一處。 | 西漢 劉安《淮南子 氾論訓(xùn)》:“百川異源,而皆歸于海;百家殊業(yè)而皆務(wù)于治。” |
人心歸向 | 向:歸向,向往。指人民群眾所擁護(hù)的,向往的。 | 《晉書·熊遠(yuǎn)傳》:“人心所歸,惟道與義?!?/td> |
歸十歸一 | 謂有條有理。 | 白誠仁、何紀(jì)光《小紅軍》:“你看他,又背紅纓槍又拿手榴彈,收拾得歸十歸一,真像個(gè)久經(jīng)鍛煉的紅軍戰(zhàn)士了?!?/td> |
歸馬放牛 | 把作戰(zhàn)用的牛馬牧放。比喻戰(zhàn)爭結(jié)束,不再用兵。 | 《尚書 武成》:“乃偃武修文,歸馬于華山之陽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下弗服?!?/td> |
視死如歸 | 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樣平常。形容為了正義事業(yè);不怕犧牲生命。 | 《韓非子 外儲說左下》:“三軍既成陣,使士視死如歸,臣不如公子成父?!薄秴问洗呵?勿躬》:“三軍之士,視死如歸?!?/td> |
異途同歸 | 途:道路;歸:歸宿;目的。不同的道路;走向共同的歸宿。比喻采用不同的方法、途徑;得到相同的效果;達(dá)到相同的目的。 | 西漢 劉安《淮南子 本經(jīng)訓(xùn)》:“五帝三王,殊事而同指,異路而同歸?!?/td> |
之子于歸 | 之子:這個(gè)女子;于歸:到丈夫家中去。指女子出嫁 | 《詩經(jīng)·周南·桃夭》: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華。之子于歸,宜其室家?!?/td> |
掛冠歸去 | 冠:帽子,這里指官帽。把官帽取下掛起來。比喻辭官回家。 | 《后漢書·逢萌傳》:“時(shí)王莽殺其子宇,萌謂友人曰:‘三綱絕矣!不去,禍將及人。即解冠掛工都城門歸,將家屬浮海,客于遼東?!?/td> |
久假不歸 | 假:借;歸:歸還。本指長期借用一直不歸還。后指長期告假不回來。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盡心上》:“久假而不歸,惡知其非有也?” |
解甲歸田 | 解:脫下;甲:鎧甲。脫掉軍裝;回家種地。 | 漢 揚(yáng)雄《解嘲》:“叔孫通起于桴鼓之間,解甲投戈,遂作君臣之儀,得也。” |
游騎無歸 | 游騎:離隊(duì)的騎兵。離隊(duì)的騎兵,無處可歸。比喻離了根本,得不到歸宿。 | 明 王畿《答吳悟齋書》:“文公分致知格物為先知,誠意正心為后行,故有游騎無歸之慮。” |
歸老林下 | 指回到幽雅處所,度過晚年。 | 清·蒲松齡《聊齋志異·翩翩》:“大業(yè)已歸老林下,意侄已死,忽攜佳孫美婦歸,喜如獲寶?!?/td> |
罪有攸歸 | 攸:所。罪責(zé)有所歸屬。指罪犯必受懲治。 | 明·陳仲琳《封神演義》第二回:“賜爾姬昌等節(jié)鉞,便宜行事,往懲其忤,毋得寬縱,罪有攸歸。” |
歸正首丘 | 首:向;丘:土丘。傳說狐貍即將死在外邊,也要把頭朝向所住洞穴的方向。指死后歸葬于故鄉(xiāng)。 | 西漢 戴圣《禮記 檀弓上》:“禮,不忘其本。古之有言曰:狐死正丘首,仁也。” |
葉落歸根 | 樹葉飄落;掉在樹跟旁。古時(shí)比喻事物總有一定的歸宿?,F(xiàn)比喻不忘本源。也作“落葉歸根”。 |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 慧能大師》:“葉落歸根,來時(shí)無口?!?/td> |
歸邪返正 | 返:回歸。指改正錯(cuò)誤,返回正確道路。 | 唐·韋表微《麟臺碑銘》:“周雖不綱,孔實(shí)嗣圣,《詩》《書》載刪,《禮》《樂》大定,懲惡勸善,歸邪返正?!?/td> |
歸根結(jié)蒂 | 歸結(jié)到根本上。蒂:花、果與枝莖相連的部分。 | 清 張南莊《何典》:“引得酒鬼相打,攪出人性命來。歸根結(jié)柢,把一場著水人命一盤摙歸去?!?/td> |
同歸于盡 | 一同走向死亡或共同毀滅。歸:走向;盡:滅亡。 | 戰(zhàn)國 鄭 列御寇《列子 王瑞》:“天地終乎?與我偕終”盧重玄解:“大小雖殊,同歸于盡耳。” |
樹高千丈,葉落歸根 | 樹長得再高,落葉還是要回到樹根。比喻離開故土?xí)r間再長,最后還是要回歸故土。 | 明·羅貫中《平妖傳》第八回:“常言道:‘樹高千丈,葉落歸根’,這小廝怕養(yǎng)不大?!?/td> |
全受全歸 | 封建禮教認(rèn)為人的身體來自父母,應(yīng)當(dāng)終身潔身自愛,以沒有受過污辱損害的身體回到父母生我時(shí)那樣。 | 西漢 戴圣《禮記 祭義》:“父母全而生之,于全而歸之,可謂孝矣。” |
木落歸本 | 猶言葉落歸根。 |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翼奉傳》:“安樂奸邪,辰未主之。”顏師古注引三國·魏·孟康曰:“翼氏《風(fēng)角》曰:‘木落歸本,水流歸末’,故木利在亥,水利在辰,盛衰各得其所,故東也?!?/td> |
無家可歸 | 歸:返回。沒有家可回。指孤苦零?。涣麟x失所的人。 | 唐 陸贄《平朱泚后車駕還京大赦制》:“如無家可歸者,量給田宅,使得存濟(jì)?!?/td> |
天下歸心 | 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悅誠服。 | 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·堯曰》:“興滅國,繼絕世,舉逸民,天下之民歸心焉?!?/td> |
舊燕歸巢 | 從前的燕子又飛回老窩。比喻游子喜歸故里。 | 明·顧大典《青衫記·裴興歸衙》:“似舊燕歸巢,雙語檐前?!?/td> |
返璞歸真 | 同“返樸歸真”。 | 太平天國·洪仁玕《英杰歸真》:“上帝基督化人,超凡入圣,返璞歸真?!?/td> |
天與人歸 | 舊指帝王受命于天,并得到人民擁護(hù)。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萬章上》:“‘然則舜有天下也,孰與之?’曰:‘天與之?!?/td> |
不如歸去 | 杜鵑鳥的叫聲很象“不如歸去”。舊時(shí)常用以作思?xì)w或催人歸去之辭。也表示消極求退。 | 宋 梅堯臣《杜鵑》詩:“蜀帝何年魄,千春化杜鵑;不如歸去語,亦自古來傳?!?/td> |
放虎歸山 | 歸:返回。把老虎放回山林。比喻把敵人放走;留下后患。也作“縱虎歸山”。 | 晉 司馬彪《零陵先賢傳》:“璋遣法正迎劉備,巴諫曰:‘備,雄人也,入必為害,不可內(nèi)也?!热耄蛷?fù)諫曰:‘若使備討張魯,是放虎于山林也?!安宦??!?/td> |
九九歸一 | 繞了不少圈子,最后又還了原。 | 秦兆陽《回答》:“我這個(gè)糟老頭子撿點(diǎn)破爛,雖說有點(diǎn)霸道,九九歸一,也是生活逼的?!?/td> |
歸去來兮 | 回去吧! | 晉 陶潛《歸去來辭》:“歸去來兮,田園將蕪,胡不歸?!?/td> |
葉落歸秋 | 樹葉在秋天飄落。比喻事物有一定歸宿。 | 元·貫云石《斗鵪鶉·佳偶》曲:“美眷愛,俏伴侶。葉落歸秋,花生滿路。” |
改邪歸正 | 從邪路上回到正路上來。指不再做壞事。 |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》:“今可舍邪歸正以入佛乘?!?/td> |
涓滴歸公 | 涓滴: 小水點(diǎn); 比喻極小或極少的東西?!》撬鶓?yīng)得的東西; 雖然極少極微; 都要繳公; 自己絕不侵占。 |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(xiàn)形記》第33回:“真正是涓滴歸公,一絲一毫不敢亂用?!?/td> |
白首空歸 | 白了頭發(fā),空手回來。比喻年紀(jì)已老,學(xué)無成就。 |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獻(xiàn)帝紀(jì)》:“營求糧資,不得專業(yè)。結(jié)童入學(xué),白首空歸?!?/td> |
歸心如飛 | 歸心:回家的念頭。想回家的心情像射出的箭一樣飛快。形容回家心情十分急切。 | 宋·陳亮《復(fù)陸伯壽書》:“兼又新得罪于人,意況不佳,雖欲陪款語而歸心如飛,破雨東渡,但劇悵仰?!?/td> |
言歸于好 | 言:文言中用在句首的虛詞;沒有實(shí)際意義;歸于:回到。指重新和好。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僖公九年》:“凡我同盟之人,既盟之后,言歸于好?!?/td> |
鎩羽而歸 | 鎩羽:羽毛摧落,比喻失敗或不得志。指失敗或不得志而歸。 | 南朝宋·鮑照《拜侍郎上疏》:“鎩羽暴鱗,復(fù)見翻躍?!?/td> |
率土歸心 | 率土:四海之內(nèi)。指天下歸心。同“率土宅心”。 | 《北齊書 文宣帝紀(jì)》:“故百僚師師,朝無秕政,網(wǎng)疏澤洽,率土歸心?!?/td> |
歸真反璞 | 歸:返回;真:天然,自然;璞:蘊(yùn)藏有玉的石頭,也指未雕琢的玉。去掉外飾,還其本質(zhì)。比喻回復(fù)原來的自然狀態(tài)。 | 西漢 劉向《戰(zhàn)國策 齊策四》:“歸真反璞,則終身不辱?!?/td> |
去邪歸正 | 指去掉邪惡,歸于正道。 | 《三國志 蜀志 后主傳》:“五年春,丞相亮出屯漢中,營沔北陽平石馬。”裴松之注引《諸葛亮集》載后主劉禪詔曰:“有能棄邪從正,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者,國有常典,封寵大小,各有品限?!?/td> |
斷還歸宗 | 指出嫁或被賣的女子由官府判決歸還母家。 |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第二卷:“如今認(rèn)定我是你失去的妹子,我認(rèn)定你是哥哥,兩口同聲當(dāng)官去告理,一定斷還歸宗?!?/td> |
歸正守丘 | 傳說狐貍將死時(shí),頭必朝向出生的山丘。比喻不忘本。也比喻暮年思念故鄉(xiāng)。 | 《禮記·檀弓上》:“狐死正丘首,仁也?!?/td> |
去末歸本 | 去:棄;末:非根本的,古時(shí)稱工商等業(yè)為末業(yè);本:根本的,古稱農(nóng)業(yè)為本業(yè)。使人民離棄工商業(yè),從事農(nóng)業(yè),以發(fā)展農(nóng)業(yè)生產(chǎn)。 | 《后漢書·章帝本紀(jì)》:“比年陰陽不調(diào),饑饉屢臻。深惟先帝憂人之本,……誠欲元元去末歸本?!?/td> |
滿載而歸 | 滿:滿滿地;載:裝載;歸:返回。東西裝得滿滿地回來;形容收獲極豐富。也作“捆載而歸”或“滿車而歸”。 | 宋 倪思《經(jīng)鉏堂雜志》:“里有善干謁者,徒有而出,滿載而歸,里人無不羨之?!?/td> |
歸根結(jié)底 | 歸結(jié)到根本上。同“歸根結(jié)蒂”。 | 周立波《山鄉(xiāng)巨變》上一:“如今是人力世界,歸根結(jié)底,還是靠做?!?/td> |
完璧歸趙 | 讓完好無損的璧回歸趙國。比喻把物品完好地歸還原主。完:完整無損;璧:寶玉;趙:趙國。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》記載:“藺相如帶寶玉去秦國換取城池,見秦王有詐,便憑著大智大勇,終于使寶玉完好回歸趙國?!?/td> |
天命有歸 | 天命:上天的意志;歸:歸宿。上天所安排的歸宿。 | 明·許仲琳《封神演義》第三十三回:“三分天下,周土已得二分,可見天命有歸,豈是人為?!?/td> |
同歸殊途 | 歸:歸宿;殊:不同;途:道路。通過不同的途徑,到達(dá)同一個(gè)目的地。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結(jié)果。 | 《周易 系辭下》:“天下同歸而殊途,一致而百慮?!?/td> |
言歸正傳 | 歸:回到;正傳:本題或正題。原為舊時(shí)小說常用的套語;把話回到正題上來。 |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(xiàn)形記》第11回:“和尚一看不對頭,趕緊言歸正傳,預(yù)備說完了好告辭?!?/td> |
歸老田間 | 指回到幽雅處所,度過晚年。 | 蔡東藩《民國通俗演義》第11回:“我明日即行辭職,還是歸老田間罷?!?/td> |
物歸原主 | 把東西歸還原來的主人。 |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三十五:“他不生兒女,就過繼著你家兒子,承領(lǐng)了這家私,物歸舊主,豈非天意。” |
眾望所歸 | 眾人的希望所集中的(望:希望;期望;歸:集中)。形容群眾中威望很高。 | 宋 陸游《賀禮部曾侍郎啟》:“所養(yǎng)既厚,萬鈞亦何足言;眾望所歸,九遷猶以為緩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