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有關(guān)感的成語
有關(guān)感的成語
有關(guān)感的成語共收錄58個
成語 | 解釋 | 出處 |
---|---|---|
動天地,感鬼神 | 動:感動;感:感動。使天地鬼神受到感動。形容事跡或作品十分感人。 | 金·元好問《陶然集詩序》:“詩之極致,可以動天地,感鬼神?!?/td> |
感恩戴德 | 感激別人的恩德。戴:尊敬;推崇。 | 晉 陳壽《三國志 駱統(tǒng)傳》:“今皆感恩戴義,懷欲報之心?!?/td> |
多愁善感 | 善:容易;好(hào);感:傷感。容易發(fā)愁、傷感。形容人感情脆弱。 | 茅盾《幻滅》二:“是同情于這個不相識的少婦呢,還是照例的女性的多愁善感,連她自己也不明白?!?/td> |
感人肺腑 | 使人內(nèi)心深深感動。肺腑:肺臟;比喻內(nèi)心深處。 | 唐 劉禹錫《唐故相國李公集記》:“今考其文至論事疏,感人肺肝,毛發(fā)皆聳?!?/td> |
感慨系之 | 有所感觸;慨嘆隨之而生。指對某件事有所感觸而不禁興起慨嘆。 | 晉 王羲之《蘭亭集序》:“及其所之既倦,情隨事遷,感慨系之矣!” |
感恩懷德 | 感激別人的恩德。 | 《三國志·魏志·齊王芳傳》“勇過聶政,功逾介子,可謂殺身成仁,釋生取義者矣”南朝·宋·裴松之注:“古之舍生取義者,必有理存焉,或感恩懷德,投命無悔,或利害有機,奮發(fā)以應會,詔所稱聶政、介子是也?!?/td> |
感慨萬端 | 感慨:因有所感觸而慨嘆;萬端:極多而紛繁。因深有感觸而有許多慨嘆。 | 季羨林《重返哥廷根》:“此情此景,人非木石,能不感慨萬端嗎?” |
霜露之感 | 指對父母或祖先的懷念。 | 西漢 戴圣《禮記 祭義》:“霜露既降,君子履之,必有凄愴之心,非其寒之謂也?!?/td> |
外感內(nèi)滯 | 滯:滯留。中醫(yī)術(shù)語,因風寒暑熱而得病叫外感,濕熱內(nèi)伏稱內(nèi)滯。比喻內(nèi)外交攻。 |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51回:“小姐的病是外感內(nèi)滯?!?/td> |
哀感天地 | 形容極其哀痛,使天地都為之感動。 | 宋 釋普濟《五燈會元 卷一 二祖阿難尊者》:“王聞失聲號慟,哀感天地。” |
感激不盡 | 感激的心情沒有窮盡。形容非常感激。 | 明 馮夢龍《喻世明言》卷八:“驛官傳揚都督之命,將十千錢贈為路費,又備下一輛車兒,差人夫送至姚州普淜驛中居住,張氏心中感激不盡?!?/td> |
感人肺肝 | 形容使人的內(nèi)心深受感動。 | 唐·劉禹錫《唐故相國李公集紀》:“今考其文至論事疏,感人肺肝,毛發(fā)皆聳?!?/td> |
感今懷昔 | 對當前的事物有所感觸而懷念過去的人、事物或景物。 | 晉·潘岳《為諸婦祭庚新婦文》:“仿佛示行,故瞻弗獲;伏膺飲淚,感今懷昔?!?/td> |
多情多感 | 見“多情善感”。 | 宋·蔡伸《柳梢青》詞:“丁香露泣殘枝,算未比、愁腸寸結(jié)。自是休文,多情多感,不干風月?!?/td> |
感慨激昂 | 情緒激動,精神昂揚。 | 清·邵長蘅《侯方域魏禧傳》:“[魏禧]其為文主識議,凌厲雄健,不屑屑撫擬如世之貎似大家者,遇忠孝節(jié)烈事,則益感慨激昂,摹畫淋漓。” |
外感內(nèi)傷 | ①中醫(yī)謂外感風邪,內(nèi)有郁積而致病。②比喻內(nèi)外煎迫。 |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一回:“次日便覺得有些鼻塞聲重,胸悶頭暈,懨懨的就成了一個外感內(nèi)傷的病。” |
感天地,動鬼神 | 感:感動。感動天地,使鬼神為之哭泣。形容事跡或文藝作品感人至深。 | 清·黃宗羲《陳葦庵年伯詩序》:“向令風雅而不變,則詩為之道,狹隘而不及情,何以感天地而動鬼神乎?” |
感天地,泣鬼神 | 感:感動;泣:哭泣。感動天地,使鬼神為之哭泣。形容事跡或文藝作品感人至深。 | 清·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87回:“那史冊彪炳日月的事業(yè),全是這兩眶子不叫人知的暗淚做出來,感天地,泣鬼神,才扶到凌煙閣里,與了俎豆,叫他饗哩?!?/td> |
哀感中年 | 形容人到中年對親友離別的傷感情緒。 | 南朝·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言語》:“謝太傅(安)語王右軍(王羲之)曰:‘中年傷于哀樂,與親友別,輒作數(shù)是惡。’” |
銘感不忘 | 銘:在器物上刻字,比喻記在心里。深刻地記在心里,感激不忘。 | 清·吳趼人《痛史》第七回:“得蒙仗義釋放,已是銘感不忘,厚貺斷不敢受。” |
感舊之哀 | 感念舊人舊事的哀嘆。表示懷舊。 | 《后漢書·荀彧傳》:“今鑾駕旋軫,東京榛蕪,義士有存本之思,兆人懷感舊之哀?!?/td> |
銘感五內(nèi) | 比喻內(nèi)心非常感激 | |
感情用事 | 憑個人的愛憎或一時的感情沖動處理事情。 | 曹禺《日出》跋:“而我一個感情用事,素來不能冷靜分析的人,只知道哪一個最令我關(guān)心的?!?/td> |
感遇忘身 | 感遇:感激恩遇;忘身:愿舍身相報。舊時士大夫向皇帝謝恩,表示忠心的套話。 | 《晉書·庚亮傳》:“且先帝謬顧,情同布衣,感今恩重命輕,遂感遇忘身?!?/td> |
感恩圖報 | 感激別人的恩惠而設(shè)法報答。 | 宋 曾鞏《上歐陽舍人書》:“其感與報,宜若何而圖之。” |
感激涕零 | 感激得掉下眼淚。來形容極為感動的樣子。有時帶有諷刺之意。涕:眼淚。零:落。 | 宋 黃庭堅《謝黔州安置表》:“罪深責薄,感激涕零?!?/td> |
風樹之感 | 風樹:比喻因父母亡故,不能奉養(yǎng)。指喪父母的悲傷。 | 漢·韓嬰《韓詩外傳》第九卷:“樹欲靜而風不止,子欲養(yǎng)而親不待也?!?/td> |
感慨萬千 | 因外界事物變化很大而引起許多感想、感觸。 | 路遙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二卷第30章:“孫玉厚坐在這里,心里忍不住感慨萬千?!?/td> |
感恩戴義 | 感:感激;戴:尊敬,推崇。感激別人的恩惠和好處。 | 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吳志·駱統(tǒng)傳》:“今皆感恩戴義,懷欲報之心?!?/td> |
感極涕零 | 感激之極而流下眼淚。形容極為感激。 | 宋·黃庭堅《謝黔州安置表》:“罪深責薄,感極涕零?!?/td> |
感天動地 | 使蒼天和大地為之感動。形容誠意感人至深。亦比喻使無情天地受感動。形容冤屈極大。 |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 義柔禪師》:“諸佛出世,說法度人,感天動地;和尚出世,有何詳瑞?” |
感恩荷德 | 感:感激;荷:承受。感激別人的恩惠和好處。 | 宋·張孝祥《代楤得居士上相府書》:“且祿優(yōu)足以仁族,事簡足以養(yǎng)疴,使某自謀,不過如此。感恩荷德,負戴靡勝!” |
百感交集 | 百:形容多;感:感想;情感;交集:指不同的感情同時發(fā)生。形容許多感情交織在一起。 | 宋 陳亮《龍川集 祭喻夏卿文》:“淚涕橫腮,非以邂逅。百感交集,微我有咎。” |
天人感應 | 感應:交感相應。指有意志的天與世間的人能夠交感相應。 | 唐·陳子昂《諫政理書》:“天人感應,陰陽相和?!?/td> |
感人心脾 | 見“感人肺肝”。 | 清·顧彩《焚琴子傳》:“[琴子]為詩文,下筆累千言,皆感人心脾?!?/td> |
隔世之感 | 世:古指30年為一世;世指一個時代。指因人事或景物變化大而引起的、像隔了一個時代似的感覺。 | 宋 范成大《吳船錄下》:“發(fā)常州,平江親戚故舊來相迓者,陸續(xù)于道,恍然如隔世焉?!?/td> |
今昔之感 | 從今天的現(xiàn)實回憶過去的事。 | 清 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14回:“諸舊好俱在,譚孝若已作古人。今昔之感,凄悵莫狀。” |
感深肺腑 | 猶言感人肺腑。 | 《官場現(xiàn)形記》第十八回:“過道臺聽了,心上甚是欽佩;又想起剛才相待的情形,竟是感深肺腑,一心一意想要竭力報效?!?/td> |
哀感頑艷 | 哀:悲哀;感:感動;頑:愚拙;艷:慧麗。悲痛的情調(diào)使愚頑無知的人和聰明俊美的人同樣受到感動。后轉(zhuǎn)用以評述艷情作品。謂文辭既哀婉感傷;又古拙綺麗;深切感人。 | 三國 魏 繁欽《與魏文帝箋》:“詠北狄之遐征,奏胡馬之長思,凄入肝脾,哀感頑艷?!眳窝訚ⅲ骸邦B鈍艷美者皆感之?!?/td> |
感同身受 | 感:感激;身:親身。心里很感激,就象自己親身領(lǐng)受到一樣。 | 《藝風堂友朋書札》:“小方壺主人承招致,俾不至有臣朔之饑,感同身受?!?/td> |
真情實感 | 真摯的感情,實在的感受。 | 孫犁《秀露集·歐陽修的散文》:“散文如無具體約束,無真情實感,就會枝蔓無邊。” |
感今惟昔 | 見“感今懷昔”。 | 晉·盧諶《贈劉琨》詩:“瞻彼日月,迅過俯仰;感今惟昔,口存心想。” |
感今思昔 | 見“感今懷昔”。 | 宋·劉珙《滿江紅·遙壽仲固叔誼》詞:“嘆離多聚少,感今思昔。” |
托物寓感 | 假借外物寄托情感。 | 明·王煒《慈竹堂記》:“夫奉親致養(yǎng)者,孝子之折分;托物寓感者,仁人之至情?!?/td> |
感慨殺身 | 感慨:因有感觸而憤慨或慨嘆;殺身:舍棄性命。因憤慨而舍棄生命。 | 宋·朱熹《近思錄·政事》:“感慨殺身者易,從容就義者難?!?/td> |
感篆五中 | 篆:銘刻;五中:內(nèi)心。形容使人內(nèi)心深受感動。 | 李脃人《暴風雨前》第四部分:“在府厚擾月余,承以家人待我,感篆五中!” |
感時撫事 | 感:感觸,感慨;撫:歷數(shù)、追憶。因考慮時事而傷感 | 唐·杜甫《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》:“與余問答既有以,感時撫事增惋傷。” |
感激流涕 | 涕:眼淚。感激得掉下眼淚。形容極度感激 | 唐·劉禹錫《王公神道碑銘》:“嘗閱《詩》至《蓼莪》篇,感激流涕,故其志如刃始淬。” |
知遇之感 | 知遇:得到賞識或重用;感:感激。對給予賞識和重用的感激 |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九回:“只因一時知遇之感,不覺為之一哭。” |
感激涕泗 | 涕:眼淚;泗:鼻涕。感激得掉下眼淚。形容極度感激 | 《新唐書·薛收傳》:“命輿疾至府,親舉袂撫之,論敘生平,感激涕泗。” |
托物感懷 | 假借事物抒發(fā)胸懷。 | 清·汪琬《說鈴》:“故能托物感懷,纏綿凄惻,若使饑寒切膚,亦未暇爾爾。” |
撫時感事 | 謂感念時事,傷懷往事。 | 清·朱仕琇《與林穆庵書》:“故嘗讀孔北海與魏武帝及文帝與朝歌令吳質(zhì)書,彼其撫時感事,慷慨自數(shù)其齒,其言激壯,有足悲者。” |
讬物寓感 | 假借外物寄托情感。 | |
向隅之感 | 向隅:面朝屋子的角落。指失望的感覺。 | 魯迅《記“發(fā)薪”》:“然而還有薪水的和新近加俸的呢,可就不免有向隅之感?!?/td> |
感物傷懷 | 感:感動;傷懷:傷心。因見到某種事物而感動傷心。 | |
忠驅(qū)義感 | 謂為忠心所驅(qū)使,為正義所感召。 | 唐·呂溫《題陽人城》詩:“忠驅(qū)義感即風雷,誰道南方乏武才?天下起兵誅董卓,長沙子弟最先來?!?/td> |
讬物感懷 | 假借事物抒發(fā)胸懷。 | |
感戴二天 | 形容那些把人從危險、艱難、疾病當中挽救出來的人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