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有關(guān)東的成語
有關(guān)東的成語
因篇幅關(guān)系,東的成語只列出前 60個
成語 | 解釋 | 出處 |
---|---|---|
聲東擊西 | 迷惑敵人的一種戰(zhàn)術(shù);虛張聲勢說攻擊東邊;實(shí)際進(jìn)攻西邊。聲:聲張;擊:打擊。 | 唐 杜佑《通典 兵六》說:“聲言擊東,其實(shí)擊西?!?/td> |
說東道西 | 沒有中心地隨意說。 | 杜鵬程《在和平的日子里》第四章:“老工程師哪有工夫聽別人說東道西?” |
東扶西倒 | 從這邊扶起,卻又倒向那邊。比喻顧此失彼。也形容壞習(xí)氣太多,糾正了這一點(diǎn),那一點(diǎn)又冒頭了。 | 宋 楊萬里《過南蕩》詩:“笑殺槿籬能耐事,東扶西倒野酴醿。” |
東施效顰 | 美女西施因病皺眉;顯得更美。鄰里丑女(后稱東施);機(jī)械地模仿;也皺起眉頭;結(jié)果這副苦相使她顯得更丑(效:模仿;顰:皺眉頭)。比喻不顧具體條件;不加分析地胡亂摹仿別人;結(jié)果適得其反;顯得可笑。 | 先秦 莊周《莊子 天運(yùn)》:“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,其里之丑人見而美之,歸亦捧心而矉其里。其里之富人見之,堅(jiān)閉門而不出;貧人見之,挈妻子而去之走?!?/td> |
南征北戰(zhàn),東蕩西殺 | 征:征戰(zhàn);蕩:掃蕩。形容轉(zhuǎn)戰(zhàn)南北,奮勇殺敵。 | 晉劇《打金枝》第二場:“父王的江山,是他郭家父子南征北戰(zhàn),東蕩西殺,十大汗馬功勞爭來的?!?/td> |
東道主 | 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。 | 左丘明《左傳 僖公三十年》:“若舍鄭以為東道主,行李之往來,共其乏困,君亦無所害?!?/td> |
西學(xué)東漸 | 漸:流入。西方的各種學(xué)說向東方流傳。 | 《尚書·禹貢》:“東漸于海?!?/td> |
拆東墻補(bǔ)西墻 | 拆倒東邊的墻,以修補(bǔ)西邊的墻。比喻臨時勉強(qiáng)應(yīng)付。亦比喻臨時救急,不是根本辦法。 | 《中國民歌資料 納布鞋》:“拆東墻,補(bǔ)西墻,先要顧前方。” |
角巾東路 | 《晉書·羊祜傳》:“嘗與從弟琇書曰:‘既定邊事,當(dāng)角巾東路,歸故里,為容棺之墟?!币庵^辭官退隱,登東歸之路。后用以為歸隱的典故。 | 《晉書·羊祜傳》:“嘗與從弟琇書曰:‘既定邊事,當(dāng)角巾東路,歸故里,為容棺之墟?!?/td> |
東扯西拉 | 形容說話離題,沒有中心。 | 《官場現(xiàn)形記》第五三回:“制臺問了幾句話,虧他東扯西拉,居然沒有露出馬腳?!?/td> |
大江東去 | 長江的水往東奔流而去。后借用為詞牌名。多表示陳跡消逝,歷史向前發(fā)展。 | 宋·蘇軾《赤壁懷古》:“大江東去,浪淘盡,千古風(fēng)流人物?!?/td> |
盡付東流 | 比喻完全喪失或前功盡棄。 | 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緣傳》第79回:“那緣法盡了,往時的情義盡付東流,還要變成了仇怨。” |
東扯西拽 | 謂事情互相糾纏。猶言拆東補(bǔ)西。 |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卷七:“別件事,或者有些東扯西拽,東掩西遮,東三西四,不容易說話。這做媒乃是冰人撮合,一天好事?!豹?/td> |
朝西暮東 | 朝:早晨。早晨在西,晚上在東。指行蹤不定。比喻變來變?nèi)?,不專?/td> | 明·無名氏《四賢記·社會》:“朝西暮東,齊、梁、燕、宋,生涯不同?!?/td> |
東談西說 | 指議論的面很寬。 | 魯迅《書信集 致金肇野》:“近來東談西說,而其實(shí)都無深研究,發(fā)議論是不對的?!?/td> |
西除東蕩 | 蕩:蕩平。到處征剿敵人。 | 元·李壽卿《伍員吹簫》第一折:“俺也曾西除東蕩,把功勞立下幾樁樁?!?/td> |
東拉西扯 | 拉、扯:閑談。沒有明確話題地聊天;也指說話寫文章條理紊亂;不緊扣中心議題。 |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:“更有一種可笑的,肚子里原沒有什么,東拉西扯,弄的牛鬼蛇神,還自以為博奧?!?/td> |
東倒西歪 | 歪歪倒倒的。形容站立不穩(wěn);或位置不正;傾斜欲倒的樣子。也形容雜亂無章。 | 元 蕭德祥《楊氏女殺狗勸夫》:“他兩個把盞兒吞,直喝得醉醺醺的,吃得東倒西歪?!?/td> |
付諸東流 | 付:交給;諸:之于;東流:向東流的江河。投入滾滾東流的江河中;一去再不回來。比喻希望落空;前功盡棄。 | 清 梁啟超《再駁某報之土地國有論》:“而前此勤勞貯蓄所得之結(jié)果,遂付諸東流?!?/td> |
指東畫西 | 指說話時的手勢動作。比喻說話避開主題,東拉西扯。 | 宋 釋悟明《聯(lián)燈會要 道閑禪師》:“到處插語,指東劃西,舉古舉今?!?/td> |
東山再起 | 東晉時謝安退職后曾在會稽東山隱居(今浙江上虞縣);后來又出任要職?,F(xiàn)以此比喻隱退后再度任職或失勢后又重新得勢。 | 唐 杜甫《暮秋……呈蘇渙侍御》:“無數(shù)將軍西第成,早作丞相東山起?!?/td> |
東山之志 | 指隱居的念頭。 | 《晉書·謝安傳》:“安雖受朝寄,然東山之志始末不渝,每形于言色。” |
東張西望 | 這里那里地到處看。形容尋找東西或心神不安;注意力不集中。 | 明 馮夢龍《喻世明言》:“三巧兒只為信了賣卦先生之語,一心只想丈夫回來,此時經(jīng)常走向前樓,在簾內(nèi)東張西望?!?/td> |
移東換西 | 一會移到東面,一會移到西面。指生活環(huán)境經(jīng)常變動。 | 宋·朱熹《答呂子約書》:“遂欲別作調(diào)度,則恐一生只得如此移東換西,終是不成家計(jì)也?!?/td> |
移東補(bǔ)西 | 用之方面的錢、物彌補(bǔ)那方面的虧空或不足。比喻只求暫時應(yīng)付,不作長久打算。 | 唐·陸贄《論裴延齡奸蠹書》:“移東就西,便為課續(xù)。取此適彼,遂號羨余?!?/td> |
東翻西倒 | 翻:翻轉(zhuǎn),倒下;倒:顛倒,翻轉(zhuǎn)。形容四處翻撿找尋。 | 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四回:“因先入廚房,搜尋食物,那知這廟中,竟無隔宿之糧,東翻西倒,只有一個腌菜壇?!?/td> |
東歪西倒 | 形容身不由己,傾斜不穩(wěn)。 | 清 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(xiàn)狀》第39回:“日暮挑燈閑徙倚,郎不歸來留戀誰家里?及至歸來沉醉矣,東歪西倒扶難起?!?/td> |
東挪西借 | 指到處挪借款項(xiàng)。 |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(xiàn)形記》第26回:“來京引見的人,有幾個腰里常常帶著幾十萬銀子?不過也是東挪西借,得了缺再去還人家?!?/td> |
東道主人 | 見“東道主”。 | 《周書·文帝紀(jì)上》:“令親人蔡儁作牧河濟(jì),厚相恩贍,以為東道主人。” |
東洋大海 | 東洋:東邊的大海。泛指無邊無際的大海。 | 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27卷:“弄得神魂顛倒,意亂心迷,將前妻昔日恩義,撇向東洋大海?!?/td> |
失之東隅,收之桑榆 | 東隅:東方日出處,指早晨;桑、榆:指日落處,也指日暮。比喻開始在這一方面失敗了,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勝利。 | 《后漢書 馮異傳》:“始雖垂翅回奚,終能奮翼黽池,可謂失之東隅,收之桑榆?!?/td> |
東來西去 | 謂行人來來往往。 | 唐·李商隱《關(guān)門柳》詩:“永定河邊一行柳,依依長發(fā)故年春。東來西去人情薄,不為清陰減路塵?!?/td> |
東海揚(yáng)塵 | 大海變陸地。比喻世事變化很大。 | 晉 葛洪《神仙傳 麻姑》:“麻姑自說云:‘接侍以來,已見東海三為桑田。向到蓬萊,水又淺于往者會時略半也,豈將復(fù)還為陵陸乎?’方平笑曰:‘圣人皆言海中復(fù)揚(yáng)塵也?!?/td> |
銅山西崩,洛鐘東應(yīng) | 比喻重大事件彼此相互影響。 | 南朝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文學(xué)》:“銅山西崩,靈鐘應(yīng)應(yīng)。” |
東床坦腹 | 露出肚皮睡在東床;喻指做女婿。 | 南朝 宋 劉義慶《世說新語 雅量》:“聞來覓婿,咸自矜持;唯有一郎在東床上坦腹臥,如不聞。” |
東砍西斫 | 謂四面激戰(zhàn)。 | |
西歪東倒 | 歪:偏斜。指身不由己,傾斜不穩(wěn)。也形容物體傾斜不牢固。 | 明·胡文煥《群音類選·劉郎中<粉蝶兒一套>》:“柱肚撐腸酒力催,西歪東倒腳高低?!?/td> |
東床快婿 | 指為人豁達(dá),才能出眾的女婿。是女婿的美稱。 | 南朝·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雅量》:“郗太傅在京品,遣門生與王丞相書,求女婿。……門生歸白郗曰:‘王家諸郎,亦皆可嘉,聞來覓婿,咸自矜持,唯有一郎在床上坦腹臥,如不聞。’” |
東拼西湊 | 東一點(diǎn);西一點(diǎn)零零碎碎地拼湊起來。也形容經(jīng)濟(jì)小為應(yīng)急需到處挪借。 |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:“因是兒子的終身大事所關(guān),說不得東拼西湊,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兩贄見禮?!?/td> |
付東流 | 付:交給;東流:向東的河流。扔在東流的江河里沖走。比喻希望落空,成果喪失,前功盡棄。 | 元·關(guān)漢卿《金線池》第二折:“往常個侍衾裯,都做了付東流。” |
數(shù)東瓜,道茄子 | 形容說話羅唆,沒完沒了。 | 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緣傳》第二回:“那珍哥狂蕩了一日回來,正要數(shù)東瓜,道茄子,講說打圍的故事?!?/td> |
東南之美 | 謂東南人物中之佼佼者。 | 晉·潘尼《贈陸機(jī)出為吳王郎中令》:“東南之美,曩惟延州;顯允陸生,于今鮮儔?!?/td> |
東支西吾 | 謂說話辦事含糊敷衍。 | 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二:“[妙觀]下第三局時,頻頻以目送情。小道人會意,仍舊東支西吾,讓他過去。” |
道東說西 | 見“道西說東”。 | 《劉知遠(yuǎn)諸宮調(diào)·知遠(yuǎn)別三娘太原投事》:“自入舍做女婿,覷俺咱似兒戲,使著后,道東說西暢憋氣。” |
東風(fēng)射馬耳 | 射:射出。比喻把別人的話當(dāng)作耳邊風(fēng),充耳不聞,無動于衷。 | 唐 李白《答王十二寒夜獨(dú)酌有懷》詩:“世人聞此皆掉頭,有如東風(fēng)射馬耳?!?/td> |
東來紫氣 | 傳說老子過函谷關(guān)前,關(guān)尹喜見有紫氣從東而來,知道將有圣人過關(guān)。果然老子騎著青牛而來。比喻吉祥的征兆。 | 唐·杜甫《秋興》詩:“西望瑤池降王母,東來紫氣滿函關(guān)?!?/td> |
東山高臥 | 比喻隱居不仕,生活安閑。 | 《晉書·謝安傳》:“卿累違朝旨,高臥東山。” |
東挦西扯 | 指到處張羅。 | 康有為《大同書》甲部第三章:“以大不逮之財而日行勉強(qiáng)支持之事,東挦西扯,憂苦莫當(dāng)?!?/td> |
東風(fēng)人面 | 指一年一度的春風(fēng)依舊,而當(dāng)年邂逅含情之人卻不得重見。 | |
福如東海 | 福氣象東海之水浩瀚無邊;舊時祝頌用語。 | 明 洪楩《清平山堂話本 花燈轎蓮女成佛記》:“壽比南山,福如東海,佳期。從今后,兒孫昌盛,個個赴丹墀?!?/td> |
東碰西撞 | 形容無固定目標(biāo),到處亂闖。 | 巴金《火》:“劉波好像被困在一條死巷里,他東碰西撞都找不出一個出路?!?/td> |
東方將白 | 天將破曉。 | |
遼東豕 | 遼東:地名,今遼寧省遼河以東;豕:豬。比喻知識淺薄,少見多怪。 |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朱浮傳》:“往時遼東有豕,生子白頭,異而獻(xiàn)之,行至河?xùn)|,見群豕皆白,懷慚而還。若以子之功論于朝廷,則為遼東豕也?!?/td> |
東尋西覓 | 指到處張羅。 | 《平妖傳》第十回:“比及讓了他罷了,又來東尋西覓,只恐還在左近,放心不下?!?/td> |
東飄西徙 | 謂到處漂流,遷徙無定。 | 明·陸采《明珠記·江會》:“幾年間東飄西徙,今日里天教重會。大海船頭,果有相撞時?!?/td> |
東掩西遮 | 謂左右遮掩,隱瞞真相。 |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卷七:“別件事,或者有些東扯西拽,東掩西遮,東三西四,不容易說話。這做媒乃是冰人撮合,一天好事?!?/td> |
紫氣東來 | 傳說老子過函谷關(guān)前,關(guān)尹喜見有紫氣從東而來,知道將有圣人過關(guān)。果然老子騎著青牛而來。比喻吉祥的征兆。 | 漢 劉向《列仙傳》:“老子西游,關(guān)令尹喜望見有紫氣浮關(guān),而老子果乘青牛而過也?!?/td> |
指東劃西 | 亦作“指東畫西”。①謂說話東拉西扯。②比喻說話時以手勢比畫動作。 | 宋·釋普濟(jì)《五燈會元》卷十四:“說青道黃,指東劃西?!?/td> |
東穿西撞 | 同“東奔西撞”。 | 《隋唐演義》第二六回:“次日進(jìn)城中訪察……亦不曉得那張善士住在何處,東穿西撞,但聞街談巷語,東一堆西一簇,說某家送了幾千兩,某家送了幾百兩。” |
關(guān)東出相,關(guān)西出將 | 關(guān):函谷關(guān)。函谷關(guān)以東的地區(qū),民風(fēng)好文,多出宰相;函谷關(guān)以西的地區(qū),民風(fēng)好武,多出將帥。 | 《晉書·姚興載記》:“古人有言,關(guān)東出相,關(guān)西出將,三秦饒儁佚異,汝異多奇士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