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有關境的成語
有關境的成語
有關境的成語共收錄25個
成語 | 解釋 | 出處 |
---|---|---|
學無止境 | 指學業(yè)上是沒有盡頭的,應奮進不息。 | 清·劉開《問說》:“理無專在,而學無止境也,然則問可少耶?” |
漸入佳境 | 佳境:美好的境界。逐漸進入美好境界。比喻情況逐漸好轉或興趣逐漸濃厚。 | 《晉書 文苑傳 顧愷之》:“愷之每食甘蔗,恒自尾至本,人或怪之。云:‘漸入佳境?!?/td> |
事過境遷 | 事情已經過去;情況也變了。境:情況;遷:變動。 | 清 頤瑣《黃繡球》:“如此歇了好幾日,黃繡球與黃通理事過境遷,已不在心上。” |
永無止境 | 止境:盡頭。永遠沒有到頭的時候。 | 茅盾《秦嶺之夜》:“秦嶺上還有積雪,秦嶺的層嵐屏障永無止境似的?!?/td> |
如入無人之境 | 境:地方。象到了沒有人的地方。比喻打仗節(jié)節(jié)勝利,沒有遇到抵抗。 | 《舊五代史 漢書 杜重威傳》:“每敵騎數十驅漢人千萬過城下,如入無人之境,重威但登陴注目,略無邈取之意?!?/td> |
漸至佳境 | 見“漸入佳境”。 | 南朝·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排調》:“顧長康啖甘蔗,先食尾,人問所以,云‘漸至佳境’?!?/td> |
入境問禁 | 境:國境;禁:禁止,指法令或習俗所不歡物事項。進入一個國家或地區(qū),先要問清楚那里有什么禁令。 | 《禮記·曲禮上》:“入境而問禁,入國而問俗,入門而問諱?!?/td> |
時過境遷 | 遷:變化。時間一過去;境況就會發(fā)生變化。 | 清 頤瑣《黃繡球》:“如此歇了好幾日,黃繡球與黃通理事過境遷,已不在心上?!?/td> |
學問無止境 | 止境:盡頭。學問是沒有盡頭的。 | |
無人之境 | 境:地方。沒有人居住的地方。 | 宋 楊萬里《國勢中》:“不茸一壘,不置一卒,使寇之去來,如入無人之境?!?/td> |
入境問俗 | 進入別的國家;先問明有哪些禁止的事;以免違犯。 | 西漢 戴圣《禮記 曲禮上》:“入竟而問禁,入國而問俗,入門而問諱?!?/td> |
漫無止境 | 指永遠不會停止或沒有邊際。 | |
保境安民 | 安民:安定人民生活。保衛(wèi)國境,使人民安居樂業(yè)。 |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71回:“但愿共存忠義于心,同著功勛于國,替天行道,保境安民?!?/td> |
保境息民 | 保衛(wèi)國家邊疆,使人民得以安寧。 | 《周書 劉雄傳》:“先是,國家與齊通好,約言各保境息民,不相侵擾?!?/td> |
身臨其境 | 身:親身;臨:到;其:那個;境:環(huán)境;地方。親身到過那個地方。 | 明 袁宏道《八識略說序》:“向非身歷其境,惡能窮其邊崖,指其歸宿者哉!” |
開疆拓境 | 同“開疆拓土”。 | 明·陳子龍《晉論》:“武帝開疆拓境,幾侔秦漢?!?/td> |
閉境自守 | 指封閉四境,嚴加防守。 | 明 唐順之《與河南李中丞石迭書》:“吾兄以素望起而任磁鎮(zhèn)之計,若太原再警,勢須鼓行而前,不得閉境自守而已也?!?/td> |
情隨境變 | 情況變了,思想感情也隨著變化。 | 明·袁宏道《敘小修詩》:“曾不知情隨境變,字遂情生?!?/td> |
身入其境 | 身:親身;境:環(huán)境。指親自經歷了那種境地。 | 清·周生《揚州夢·夢中人·畢生婦》:“時而點頭會意……時而如身入其境。” |
親臨其境 | 臨:到;境:境界,地方。親自到了那個地方。 | 《三國志 吳志 吳主傳》:“而曹公已臨其境?!?/td> |
苦樂之境 | 境:境地。痛苦與歡樂的境界。 | 北魏·溫子升《定國寺碑》:“并馳于苦樂之境,皆入于生死之門?!?/td> |
恍如夢境 | 好象是在夢里一樣。 | 清·蒲松齡《聊齋志異·張鴻漸》:“兩相驚喜,握手入帷。見兒臥床上,慨然曰:‘我去時兒才及膝,今身長如許矣!’夫婦依倚,恍如夢寐?!?/td> |
大同境域 | 大同:所有地方都這樣。古代指人人為公的理想社會,現指共產主義的理想社會。 | 西漢·戴圣《禮記·禮運》:“是故謀閉而不興,盜竊亂賊而不作,故外戶而不閉,是謂大同。” |
身歷其境 | 親身來到某個地方。 | 《三國志·吳志·吳主傳》:“而曹公已臨其境?!?/td> |
身當其境 | 見“身臨其境”。 | 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七章:“可惜這些資料,我在目前不能得到,我不能寫些更具體的事實來,使未身當其境的朋友們也同樣感泣一下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