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有關(guān)矢的成語
有關(guān)矢的成語
有關(guān)矢的成語共收錄49個(gè)
成語 | 解釋 | 出處 |
---|---|---|
矢志不渝 | 表示永遠(yuǎn)不變心。 | 《晉書 謝安傳》:“安雖受朝寄,然東山之志始末不渝,每形于言色?!?/td> |
無的放矢 | 的:靶心;矢:箭。沒有目標(biāo)亂射箭。比喻說話做事沒有明確目的;或不切合實(shí)際。 | 清 梁?jiǎn)⒊吨腥战簧鎱R評(píng)》:“如是,則吾本篇所論純?yōu)闊o的放矢,直拉雜摧燒之可耳?!?/td> |
矢志不移 | 發(fā)誓立志;決不改變。 | 清 蒲松齡《聊齋志異 仇大娘》:“仲叔尚廉利其嫁,屢勸駕,邵氏矢志不搖?!?/td> |
矢口狡賴 | 死也不肯承認(rèn)。 | |
桑弧蒿矢 | 謂行?;∨钍钢Y以勵(lì)志。蒿,蓬蒿。 |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儒林傳·劉昆》:“每春秋饗射,常備列典儀,以素木瓠葉為俎豆,?;≥锸?,以射菟首?!?/td> |
枉矢哨壺 | 枉:曲;矢:箭;哨:不正;壺:古代投矢娛樂所用的器具。彎的箭,歪的壺。比喻不精致的器物,為主人自謙之辭。 | 《禮記·投壺》:“主人請(qǐng)?jiān)唬骸秤型魇干趬?,?qǐng)以樂賓?!?/td> |
親當(dāng)矢石 | 謂將帥親臨作戰(zhàn)前線。 | 《北齊書·文宣帝紀(jì)》:“每臨行陣,親當(dāng)矢石?!?/td> |
矢無虛發(fā) | 矢:箭;虛:空。箭射得準(zhǔn),每發(fā)必中。形容箭術(shù)高明。 | 南朝·梁·沈約《為皇太子謝賜御所射雉啟》:“輕鑾微動(dòng),密翳徐張,黃間所彀,矢無虛發(fā)。” |
矢如雨集 | 矢:箭;集:匯集。箭像雨一樣射下。 | 清·林云銘《林四娘記》:“持弓回射,矢如雨集,俱向眾兵頭而掠過。” |
矢口否認(rèn) | 一口咬定;堅(jiān)決不承認(rèn)。 |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16章:“他為著面子上光彩,矢口否認(rèn)他的妹妹是‘如夫人’?!?/td> |
眾矢之的 | 許多箭射擊的共同靶心(矢:箭;的:靶心)。比喻大家攻擊的目標(biāo)。 | 清 譚嗣同《報(bào)貝元徽》:“今之原禍?zhǔn)家?,必以合肥為眾矢之的?!?/td> |
矢力同心 | 齊心合力。 | 《辛亥革命·關(guān)于南北議合的清方檔案》:“方今人心趨共和,決無第二問題,不獨(dú)東南十?dāng)?shù)省矢力同心,即西北各省聞亦均表同意。” |
躬冒矢石 | 見“躬蹈矢石”。 | 明·張居正《遼東大捷辭恩疏》:“誠以摧鋒陷城躬冒矢石,本諸將士之力,固非坐而指畫者所可同也。” |
桃弧棘矢 | 桃木做的弓,棘枝做的箭,古人認(rèn)為可辟邪。 | 《左傳·昭公四年》:“桃弧棘矢,以除其災(zāi)?!?/td> |
錦囊還矢 | 謂凱旋告捷。 | 《新五代史·伶官傳序》:“世言晉王之將終也,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:‘梁,吾仇也;燕王吾所立,契丹與吾約為兄弟,而皆背晉以歸梁,吾遺恨也。與爾三矢,爾其無忘乃父之志!’莊宗受而藏之于廟。其后用兵……盛以錦囊,……及凱旋而納之。” |
矢石之難 | 矢石:箭和礧石,古代作戰(zhàn)的武器。難:不幸的遭遇。指戰(zhàn)爭(zhēng)中的危難。 |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晉世家》:“矢石之難,許馬之勞,此復(fù)受次賞。” |
?;∨钍?/a> | 古代男子出生,射人用桑木做的弓,蓬草做的箭,射天地四方,表示有遠(yuǎn)大志向的意思。 | 西漢 戴圣《禮記 內(nèi)則》:“吉者宿齊,朝服寢門外,詩負(fù)之,射人以桑弧蓬矢六,射天地四方?!?/td> |
強(qiáng)弩末矢 | 同“強(qiáng)弩之末”。 | 《舊唐書·李密傳》:“又強(qiáng)弩末矢,理無穿于魯縞;沖風(fēng)余力,詎能動(dòng)于鴻毛?!?/td> |
矢死不二 | 矢:同“誓”,發(fā)誓;二:二心。立誓到死不改變意志。 | 清·蒲松齡《聊齋志異·鴉頭》:“瑥得鴉頭,橫施楚驚。既北綻,又欲奪其志,女矢死不二,因囚置之?!?/td> |
一矢雙穿 | 猶一箭雙雕。 | 清·陳天華《獅子吼》楔子:“是英雄自有英雄面,怕什么代越庖俎,還他個(gè)一矢雙穿?!卑矗酥缚寡蟮骨宥卟⑦M(jìn),一舉兩得。 |
矢志不搖 | 矢:通“誓”,發(fā)誓;搖:動(dòng)搖。發(fā)誓立志,決不改變。 | 清·蒲松齡《聊齋志異·仇大娘》:“仲叔尚廉利其嫁,屢勸駕,而邵氏矢志不搖?!?/td> |
猴子搏矢 | 形容喜歡賣弄小聰明的人容易上當(dāng)。 | 戰(zhàn)國·宋·莊周《莊子·徐無鬼》:“王射之,敏給搏捷矢。王命相者趨射,狙執(zhí)死?!?/td> |
身當(dāng)矢石 | 形容親自抵擋敵人進(jìn)攻。 | 《晉書·王鑒傳》:“昔漢高、光武二帝,征無遠(yuǎn)近,敵無大小,必手振金鼓,身當(dāng)矢石,櫛風(fēng)沐雨,壺漿不贍,馳騖四方。” |
矢在弦上,不得不發(fā) | 矢:箭;弦:弓上用以法箭的牛筋繩子。箭已搭在弦上。比喻為形勢(shì)所迫,不得不采取某種行動(dòng)。 | 晉·王沈《魏書》:“琳謝曰:‘矢在弦上,不得不發(fā)?!鎼燮洳?,不咎。” |
亡矢遺鏃 | 損失箭和箭頭。比喻軍事上的細(xì)微損失。 | 漢·賈誼《過秦論》:“秦?zé)o亡矢遺鏃之費(fèi),而天下諸侯已困矣?!?/td> |
指矢天日 | 見“指天誓日”。 | 清·蒲松齡《聊齋志異·竇氏》:“女要誓;南指矢天日,以堅(jiān)永約,女乃允之?!?/td> |
水激則旱,矢激則遠(yuǎn) | 水流矢飛,受阻則勁悍而去遠(yuǎn)。旱,通“悍”。比喻因禍致福。 | |
矢忠不二 | 立誓忠心到底決不改變。 | 清 吳應(yīng)逵《書鐘錫明》:“妾今日歸,為君守貞,矢死不二,君果有靈,當(dāng)飲此?!?/td> |
親冒矢石 | 見“親當(dāng)矢石”。 |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32回:“尚親冒矢石,沖突掩殺?!?/td> |
矢口抵賴 | 一口咬定,死不承認(rèn)。 | 葉兆言《花煞》第一卷第一章:“裕順嚇了一跳,連忙矢口抵賴,咬定絕無此事?!?/td> |
永矢弗諼 | 決心永遠(yuǎn)牢記著。 | 《詩經(jīng) 衛(wèi)風(fēng) 考盤》:“獨(dú)寐寤言,永矢弗諼?!?/td> |
矢如雨下 | 矢:箭。箭像雨一樣射下。 | 漢·班固《漢書·李陵傳》:“陵在谷中,虜在山上,四面射,矢如雨下。” |
有的放矢 | 的:靶子;矢:箭。對(duì)準(zhǔn)靶子射箭。比喻言論、行動(dòng)有針對(duì)性;目標(biāo)明確。 | 宋 葉適《水心別集》:“論立于此,若射之有的也,或百步之外,或五十步之外,的必先立,然后扶弓注矢以從之。” |
矢志捐軀 | 矢:通“誓”,發(fā)誓;捐軀:犧牲生命。立志犧牲而不屈服。 | 《清史稿·尚可喜傳》:“惟知矢志捐軀,保國嶺南,以表臣始終之誠。” |
一飯三遺矢 | 矢:通“屎”,糞便。一頓飯的功夫上了三次廁所。形容年老體弱或年老無用。 | |
矢志不屈 | 矢:通“誓”;屈:屈服。立志決不屈服。 | 清·顧彩《髯樵傳》:“義哉髯也,見義必為,矢志不屈,求之士人中,亦幾幾難之。” |
矢不虛發(fā) | 矢:箭。形容射箭本領(lǐng)極高。 | 《魏書·王傳》:“車駕還,詔健殿后,蠕蠕萬騎追之,健與數(shù)十騎擊之,矢不虛發(fā),所中皆應(yīng)弦而斃。” |
矢盡兵窮 | 矢:箭。箭已用完,兵已打光。形容戰(zhàn)斗到兵力喪盡。 | 唐·孫揆《靈應(yīng)傳》:“申胥乃衰楚之大夫,而以矢盡兵窮,委身折節(jié),肝腦涂地,感動(dòng)于強(qiáng)秦?!?/td> |
矢死無貳 | 矢:通“誓”;貳:二心。誓死不懷二心。 | 《明史·忠義傳·琴彭》:“茶籠守彭被困孤城,矢死無貳?!?/td> |
矢在弦上 | 箭已搭在弦上。比喻為形勢(shì)所迫,不得不采取某種行動(dòng)。 | 三國 魏 陳琳《為袁紹檄豫州》注引《魏志》:“矢在弦上,不可不發(fā)?!?/td> |
櫜弓戢矢 | 見“櫜弓戢戈”。 | 清·夏燮《中西紀(jì)事·剿撫異同》:“比年各省用兵,勝負(fù)無常,得失互見,諸臣何不以事無把握為慮,而亟欲櫜弓戢矢耶?” |
矢心不二 | 矢:通“誓”;二:二心。誓死不懷二心。 | 清·紀(jì)昀《閱微草堂筆記·槐西雜志》:“我待年之滕,例不登諸策簡(jiǎn),徒以矢心不二,故仲尼有是特筆?!?/td> |
集矢之的 | 比喻眾人所指摘的對(duì)象。 | 春秋·魯·左丘明《左傳·襄公二年》:“鄭成公疾,子駟請(qǐng)息肩于晉。公曰:‘楚君以鄭敵,親集矢于其目。” |
矢下如雨 | 矢:箭。箭像雨一樣射下。 | 南朝·梁·范曄《后漢書·光武帝紀(jì)》:“積弩亂發(fā),矢下如雨。” |
函矢相攻 | 指自相矛盾。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公孫丑上》:“矢人唯恐不傷人,函人唯恐傷人。” |
矢口猖言 | 矢口:信口,隨口;猖言:狂言。信口胡說。 | 清·魏源《<書古微>序》:“矢口猖言,不顧其后,其不可信者二?!?/td> |
矢石之間 | 矢石:箭與礧石。比喻戰(zhàn)場(chǎng)。 |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光武帝紀(jì)》:“天下士大夫捐親戚,棄土壤,從大王于矢石之間者,其計(jì)固望其攀龍鱗,附鳳翼,以成其所志耳?!?/td> |
躬蹈矢石 | 謂將帥親臨前線,冒著敵人的箭矢礧石,不怕犧牲自己。 | 三國·魏·曹操《褒揚(yáng)泰山太守呂虔令》:“卿在郡以來,擒奸討暴,百姓獲安,躬蹈矢石,年征輒克。” |
潔清自矢 | 謂保持自身清廉正直。 | 《清史稿·高宗紀(jì)》:“以李侍堯、國泰所辦貢物過優(yōu),皆致罪戾,諭各督撫等惟當(dāng)潔清自矢,毋專以進(jìn)獻(xiàn)為能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