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有關(guān)褒的成語
有關(guān)褒的成語
有關(guān)褒的成語共收錄13個
成語 | 解釋 | 出處 |
---|---|---|
褒善貶惡 | 對好人好事加以贊揚;對壞人壞事加以斥責。指分清善惡,提出公正的評價。 | 宋 邵博《聞見后錄》第21卷:“惟有三四寸竹管子,向口角頭褒善貶惡,使善人貴、惡人賤,善人生、惡人死,須是由我始得?!?/td> |
褒衣博帶 | 褒、博:形容寬大。著寬袍,系闊帶。指古代儒生的裝束。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雋不疑傳》:“佩環(huán)玦,褒衣博帶,盛服至門上謁。” |
示貶于褒 | 猶言寓批評于表揚。 | 明沈德符《野獲編 禮部 南禮部恤典》:“石以違拂不成為義,張以懷情不盡為義,皆上所親定。蓋圣意示貶于褒也?!?/td> |
不置褒貶 | 置:安放,這里有“加以”之間。褒:褒獎,夸贊,表揚。貶:貶低,指責。不加以表揚或批評。 | 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72回:“操嘗造花園一所;造成,操往觀之,不置褒貶,只取筆于門上一‘活’字而去。” |
褒賢遏惡 | 褒:褒獎,稱贊;遏:抑止,阻止。贊揚賢良,阻止邪惡。 | 唐·崔佑甫《唐故常州刺史獨孤公神道銘序》:“公之文章,大抵以立憲誡世,褒賢遏惡為用,故議論最長?!?/td> |
褒貶與奪 | 與奪:給予或奪取。指對人或事物給予贊揚或批評。 | 晉·葛洪《抱樸子·外篇自敘》:“每見世人有好論人物者,比方倫匹,未必當允,而褒貶與奪,或失準格?!?/td> |
褒衣危冠 | 褒衣:寬大的衣服。危冠:高帽子。古代儒生的裝束。指寬袍高帽。 | 唐·韓愈《上巳日燕太學聽彈琴詩序》:“獻酬有容,歌風雅之古辭,斥夷狄之新聲。褒衣危冠,興興如此。” |
褒衣緩帶 | 褒:闊。寬衣大帶。指古代儒生的裝束 | 《新唐書·劉知畿傳》:“博帶褒衣,革履高冠。” |
褒采一介 | 褒:贊揚;采:采用;一介:微小。有細微的長處也可以予以褒獎。 | 南朝·齊·謝朓《辭隨王子隆餞》:“褒采一介,抽揚小善?!?/td> |
博帶褒衣 | 博:寬大;褒:闊。寬衣大帶。指古代儒生的裝束 | 《新唐書·劉知畿傳》:“博帶褒衣,革履高冠?!?/td> |
寓貶于褒 | 寓:寄托。在表面褒頌的詞句下寓含譏諷的意思 | 清·褚人獲《隋唐演義》第78回:“又想文字付去未久,尚未刻鐫,可即索回,另作一篇寓貶于褒之文便了。” |
筆削褒貶 | 筆:記載。削:刪改。古時在竹簡或木簡上寫字,寫錯要修改時就用刀削。原指孔子作《春秋》,用文字來評文論物的好壞。也指用文字褒揚、貶斥人或事。 | 清·皮錫瑞《經(jīng)學歷史·經(jīng)學開辟時代》:“《春秋》自孔子加筆削褒貶,為后世立法,而后《春秋》不僅為記事之書。” |
一字褒貶 | 一個字的褒揚或貶斥。泛指作文用字措辭嚴謹有分寸。 | 晉 杜預《春秋經(jīng)傳集解序》:“《春秋》雖以一字為褒貶,然皆須數(shù)句以成言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