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有關(guān)治的成語
有關(guān)治的成語
因篇幅關(guān)系,治的成語只列出前 60個
成語 | 解釋 | 出處 |
---|---|---|
治絲益棼 | 整理蠶絲不找頭緒;結(jié)果越整理越亂。比喻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對頭;不但問題沒解決反而更加復(fù)雜。棼:紛亂。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隱公四年》:“以亂,猶治絲而棼之也?!?/td> |
反治其身 | 治:整治;身:身體;其身:自身。反而整治自身。指自己反被自己整治的別人的方法所治服。 | |
不治之癥 | 治不好的病、絕癥。也比喻無法挽救的禍患或無法改正的弊端、錯誤。 | 魯迅《偽自由書 電的利弊》:“說先前身受此刑,苦痛不堪,辣汁流入肺臟及心,已成不治之癥,即釋放亦不免于死云云?!?/td> |
文治武功 | 政績和戰(zhàn)功。指治理國家和對外用兵都功績顯著。舊時多用為對帝王或重臣的贊譽之詞。 | 西漢 戴圣《禮記 祭法》:“湯以寬治民而除甚虐,文王以文治,武王以武功,去民之災(zāi),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?!?/td> |
撥亂為治 | 猶撥亂反治。指消除混亂局面,恢復(fù)正常秩序。 | 清 王士禛《池北偶談 談故一 土魯番表文》:“皇上撥亂為治,如月恒之無不臨。” |
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| 提高自身修養(yǎng),理好家政,治理好所在的地區(qū),最后使全國安寧 | 西漢·戴圣《禮記·大學(xué)》:“身修而后家齊,家齊而后國治,國治而后天下平。” |
撥亂反治 | 猶撥亂反正。指消除混亂局面,恢復(fù)正常秩序。 | 元 馬致遠(yuǎn)《陳摶高臥》第一折:“區(qū)區(qū)見五代之亂,天下涂炭極矣,常有撥亂反治之志。” |
分而治之 | ①分別治理。②利用手段使國家、民族或宗教等產(chǎn)生分裂,然后對其進(jìn)行控制和統(tǒng)治。 | 清·俞樾《群經(jīng)平議·周官二》“巫馬下士二人醫(yī)四人”:“凡邦之有疾病者,疕瘍者造焉,則使醫(yī)分而治之,是亦不自醫(yī)也。” |
頭痛治頭 | 指針對疼痛部位醫(yī)治,不追究病因。比喻做事缺乏通盤計劃,被動應(yīng)付,不從根本上徹底的解決。 | 明·張居正《與張心齋計不許東虜款貢》:“語曰:‘頭痛治頭,足痛治足’。今虜?shù)湻街杏谶|,遼以一鎮(zhèn)當(dāng)全虜之勢,病在足之時矣。” |
即以其人之道,還治其人之身 | 就用那個人對付別人的辦法返回來對付那個人自己。 | 宋·朱熹《中庸集注》第十三章:“故君子之治人也,即以其人之道,還治其人之身?!?/td> |
治譜家傳 | 譜:表冊;治譜:指記載治理地方方略的書冊。指父子兄弟居官都有治績。 | 《南齊書·傅琰傳》:“琰父子并著奇績,江左鮮有。世云諸傅有治縣譜,子孫相傳,不以示人?!?/td> |
以其人之道,還治其人之身 | 以:拿;治:懲處。用別人的辦法來懲治別人。 | 宋·朱熹《中庸集注》第十三章:“故君子之治人也,即以其人之道,還治其人之身?!?/td> |
長治久安 | 治:太平。國家、社會長期太平安寧。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賈誼傳》:“建久安之勢,成長治之業(yè)。” |
勵精圖治 | 勵:原作厲;振作;振奮;精:精神;圖:設(shè)法;謀求;治:治理國家。振奮精神;想辦法治理好國家。 | 《宋史 神宗紀(jì)贊》:“厲精圖治,將大有為?!?/td> |
鳴琴而治 | 指以禮樂教化人民,達(dá)到“政簡刑清”的統(tǒng)治效果。舊時常用做稱頌地方官的諛詞。 | 《呂氏春秋·察賢》:“宓子賤治單父,彈鳴琴,身不下堂,而單父治?!?/td> |
垂拱而治 | 垂拱:垂衣拱手,形容毫不費力;治:平安。古時比喻統(tǒng)治者不做什么使使天下太平。多用作稱頌帝王無為而治。 | 《尚書·武成》:“諄信明義,崇德報功,垂拱而天下治?!?/td> |
以危為安,以亂為治 | 治:合理。把危亡當(dāng)作安定,把禍亂當(dāng)作太平。形容缺乏政治遠(yuǎn)見,看不到潛在的危機(jī)。 | 漢·賈誼《治安策》:“夫以天子之位,乘今之時,因天之助,尚憚以危為安,以亂為治?!?/td> |
頭痛治頭,足痛治足 | 比喻只解決具體問題,不深究產(chǎn)生問題的根源。同“頭痛灸頭,腳痛灸腳”。 | 明·張居正《與張心齋計不許東虜款貢》:“語曰:‘頭痛治頭,足痛治足’。今虜?shù)湻街杏谶|,遼以一鎮(zhèn)當(dāng)全虜之勢,病在足之時矣?!?/td> |
治郭安邦 | 猶治國安邦。 | 太平天國·洪仁玕《英杰歸真》:“間有古之長仆,亦有治郭安邦之功,救世保民之力,其形象概亦毀之,其意何也?” |
閔亂思治 | 指憐憫亂世而思盼治世。 | |
治絲而棼 | 謂理絲不找頭緒,就會越理越亂。比喻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正確,使問題更加復(fù)雜。語本《左傳·隱公四年》:“臣聞以德和民,不聞以亂。以亂,猶治絲而棼之也?!?/td> | 語出《左傳·隱公四年》:“臣聞以德和民,不聞以亂。以亂,猶治絲而棼之也。” |
治國安邦 | 治理國家,使之太平、安定。 | 元·無名氏《猿聽經(jīng)》第一折:“不能勾治國安邦朝帝闕,常只是披霜帶月似檐中。” |
厲精圖治 | 圖:謀求,設(shè)法。厲:奮勉。治:治理。振奮精神,設(shè)法把國家治理好。亦作“勵精圖治”、“厲精求治”、“厲精為治”。 | 宋·邵博《聞見后錄》第23卷:“熙寧中,王介甫初參大政,神考方厲精圖治?!?/td> |
唐虞之治 | 唐虞:唐堯、虞舜,傳說中的古代圣帝賢君。舊指上古政治清明,人民康樂的理想時代。 | 《古文觀止 王鏊〈親政篇〉》:“吳楚材等尾批‘誰謂唐虞之治,不可見于今哉?!?/td> |
舉要治繁 | 舉:提出;治:治理;繁:蕪雜。指寫文章時突出主要的,把蕪雜的地方加以刪除。 | 南朝·梁·劉勰《文心雕龍·總術(shù)》:“乘一總?cè)f,舉要治繁。思無定契,理有恒存。” |
治亂存亡 | 安定、禍亂、存續(xù)、滅亡,指國運的各種情況。 | 戰(zhàn)國·衛(wèi)·呂不韋《呂氏春秋·察微》:“治亂存亡,則不然,如可知,如可不知;如可見,如可不見。故智士賢者,相與積心愁慮以求之。” |
治亂興亡 | 安定、禍亂、興盛、滅亡,指國運的各種情況。 | 《周書·蘇綽傳》:“衰弊則禍亂交興,淳和則天下自治。治亂興亡,無不皆由所化也?!?/td> |
治國安民 | 治:治理;安:使安定;這里指使人民各安其業(yè)的意思。治理國家;使百姓安定。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食貨志上》:“財者,帝王所以聚人守位,養(yǎng)成群生,奉順天德,治國安民之本也?!?/td> |
明于治亂 | 明曉國家治亂的道理。 |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屈原賈生列傳》:“博聞彊志,明于治亂,嫻于辭令?!?/td> |
治不忘亂 | 國家大治的時候不要忘記可能發(fā)生動亂。 | 《易經(jīng)·系辭下》:“是故,君子安而不忘危,存而不忘亡,治而不忘亂,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?!?/td> |
無為而治 | 無為:無所作為;治:治理。自己無所作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。原指舜當(dāng)政的時候,沿襲堯的主張,不做絲毫改變。后泛指以德化民。 | 《論語·衛(wèi)靈公》:“無為而治者,其舜也與?” |
安邦治國 | 使國家安定太平。 | 明 無名氏《伐晉興齊》:“薦賢舉善是吾心,安邦治國訪知音?!?/td> |
平治天下 | 平:平定;天下:指全中國。治理國家,使天下太平。 | 《孟子·公孫丑下》:“如欲平治天下,當(dāng)今之世,舍我其誰也?” |
撥亂興治 | 撥:治理;興:興起。平定亂世,進(jìn)行治理。 | 晉·常璩《華陽國志·先賢士女總贊》:“為會稽太守,撥亂興治,立文學(xué),學(xué)徒以千數(shù)?!?/td> |
半部論語治天下 | 舊時用來強(qiáng)調(diào)學(xué)習(xí)儒家經(jīng)典的重要。 | 典出宋 羅大經(jīng)《鶴林玉露》卷七:宋初宰相趙普,人言所讀僅只《論語》而已。太宗趙匡義因此問他。他說:“臣平生所知,誠不出此,昔以其半輔太祖(趙匡胤)定天下,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。” |
一治一亂 | 治:太平。一段時期太平,一段時期動亂。指治世與亂世相間。 | 戰(zhàn)國·鄒·孟軻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天下之生久矣,一治一亂?!?/td> |
以夷治夷 | 利用外族或外國之間的矛盾,使其互相沖突,削減力量,以便控制或攻伐。 | 《明史 張祐傳》:“以夷治夷,可不煩兵而下。” |
治病救人 | 治療疾?。煌炀炔∪?。比喻真心誠意地幫助別人糾正錯誤缺點。 | 晉 葛洪《神仙傳》:“沈羲,吳郡人,學(xué)道于蜀,能治病救人,甚有恩德?!?/td> |
治國齊家 | 提高自身修養(yǎng),理好家政,治理好所在的地區(qū),最后使全國安寧 | 西漢·戴圣《禮記·大學(xué)》:“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,先治其國;欲治其國者,先齊其家,欲齊其家者,先修其身?!?/td> |
大禹治水 | 禹:三皇五帝時中原的領(lǐng)袖。大禹治理水患為百姓謀福。 | 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26卷:“昔日大禹治水,從岷山導(dǎo)出岷江?!?/td> |
齊家治國 | 整治家庭和治理國家。 | 西漢 戴圣《禮記 大學(xué)》:“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,其家不可教,而能教人者,無之。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國。” |
天下大治 | 指國泰民安。 | 明·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第一卷:“堯舜時操五弦琴,歌《南風(fēng)》詩,天下大治。” |
繕甲治兵 | 繕甲:修治鎧甲。比喻作軍事準(zhǔn)備。亦作“繕甲厲兵”。 | 《詩經(jīng)·鄭風(fēng)·叔于田序》:“叔處于京,繕甲治兵,以出于田。” |
治亂安危 | 使紛亂的社會得到整治,危急的局勢得以安定。 | 宋·蘇軾《東坡集·司馬溫公行狀》:“其余非天下所以治亂安危者,皆不載?!?/td> |
治亂扶危 | 治:治理。治理亂世,扶持危局 | |
厲精求治 | 厲:振作,振奮;治:治理國家。振奮精神,想辦法治理好國家。 | 《新唐書·魏知古等傳贊》:“觀玄宗開元時,厲精求治,元老魁舊,動所尊悼?!?/td> |
約車治裝 | 約車:將馬系在車前。準(zhǔn)備車馬,整理行裝。泛指出發(fā)前的準(zhǔn)備。 | 西漢·劉向《戰(zhàn)國策·齊策四》:“于是約車治裝,載券契而行?!?/td> |
剸繁治劇 | 見“剸繁決劇”。 | 《明史·汪廣洋傳》:“浩詞稱其剸繁治劇,屢獻(xiàn)忠謀,比之子房、孔明。” |
脅從罔治 | 罔治:不治罪。被迫跟從別人犯罪的,可以不予處治。 | 《尚書·胤征》:“殲厥渠魁,脅從罔治?!?/td> |
向明而治 | 向明:天將亮;治:治理。天剛亮就開始治事。形容勤于政事。 | 《周易·說卦》:“圣人南面而聽天下,向明而治,蓋取諸此也。” |
詰戎治兵 | 指整治軍事。 | 《尚書 立政》:“其克詰爾戎兵?!?/td> |
結(jié)繩而治 | 原指上古沒有文字,用結(jié)繩記事的方法治理天下。后也指社會清平,不用法律治國的空想。 | 《周易·系辭下》:“上古結(jié)繩而治,后世圣人易之以書契。” |
冗不見治 | 冗:繁雜;治:治績。事務(wù)繁雜,無所建樹。 | 唐·韓愈《進(jìn)學(xué)解》:“三年博士,冗不見治?!?/td> |
歷精圖治 | 振奮精神,力圖治理好國家。 | 《宋史·神宗紀(jì)贊》:“歷精圖治,將大有為。” |
正理平治 | 指合乎正道的禮法規(guī)范,使社會安定有秩序。 | 《荀子·性惡》:“凡古今天下之所謂善者,正理平治也;所謂惡者,偏險悖亂也。” |
治氣養(yǎng)生 | 治氣:修養(yǎng)氣度。指修養(yǎng)精神,保養(yǎng)身體。 | 戰(zhàn)國·趙·荀況《荀子·修身》:“扁善之度,以治氣養(yǎng)生,則身后彭祖;以修身自強(qiáng),則名配堯、禹?!?/td> |
宵旰圖治 | 宵衣旰食,勤于政事,設(shè)法治理好國家。 | 《明史 羅僑傳》:“愿陛下慎逸游,屏玩好,放棄小人,召還舊德,與在廷臣工,宵旰圖治,并敕法司慎守成律。” |
百治百效 | 效:效果,功用。形容醫(yī)術(shù)高明,效果很好。 | 清·劉鶚《老殘游記》第一回:“來了一個搖串鈴的道士,說是曾受異人傳授,能治百病,街上人找他治病,百治百效?!?/td> |
操揉磨治 | 猶言反復(fù)磨練。 | |
治兵振旅 | 兵、旅:泛指軍隊。整訓(xùn)軍隊,振作士氣。 | 《唐饒歌·鼓吹曲十二篇》:“每有戎事,治兵振旅,幸歌臣詞以為容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