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有關(guān)逆的成語
有關(guān)逆的成語
因篇幅關(guān)系,逆的成語只列出前 60個
成語 | 解釋 | 出處 |
---|---|---|
逆道亂常 | 指違背道德綱常。 | 唐 李公佐《謝小娥傳》:“如小娥足以儆天下逆道亂常之心,足以觀天下貞夫孝婦之節(jié)也?!?/td> |
逆來順受 | 逆:不順;順:順從;受:忍受。碰上十分惡劣的境遇而順從地忍受;不作反抗。 | 宋 無名氏《張協(xié)狀元》戲文第12出:“逆來順受,須有通時?!?/td> |
逆水行舟 | 逆著水流行船。比喻在前進(jìn)道路上要克服重重困難;也比喻不努力就要后退。 | 魯迅《且介亭雜文 門外文談》:“即使目下還有點逆水行舟,也只好拉纖?!?/td> |
逆水行舟,不進(jìn)則退 | 逆:倒,反。比喻學(xué)習(xí)或做事一定要克服困難,努力向前。 | 《懷念劉少奇同志·片斷回憶寄深情》:“他常對工作人員說,學(xué)如逆水行舟,不進(jìn)則退。” |
以意逆志 | 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別人的心思。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萬章上》:“故說《詩》者不以文害辭,不以辭害志;以意逆志,是為得之?!?/td> |
逆流而上 | 逆:倒。逆水前進(jìn)。比喻迎著困難而上。 | 《詩經(jīng)·秦風(fēng)·蒹葭》:“溯洄從之。”毛亨傳:“逆流而上曰溯洄?!?/td> |
倒行逆施 | 倒、逆:反常;行、施:做事。違反常規(guī);違背情理的行為一般指違反社會道德準(zhǔn)則和時代進(jìn)步方向的行為。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伍子胥列傳》:“吾日莫途遠(yuǎn),吾故倒行而逆施之?!?/td> |
去逆效順 | 逆:違背。脫離叛逆者,效法忠于國家的人。 | 唐·陸贄《招諭淮西將吏詔》:“如能去逆效順,因事建功,明設(shè)科條,以示褒勸?!?/td> |
逆行倒施 | 猶言倒行逆施。 | 南朝·宋·無名氏《移答魏安南平南府》:“強(qiáng)者為雄,斯則棄德任力,逆行倒施,有一于此?!?/td> |
莫逆交 | 莫:沒有;逆:抵觸;交:交往,友誼。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。 | 清·許奉恩《里乘》第四卷:“兩人相識,粲然一笑,遂訂為莫逆交云?!?/td> |
棄逆歸順 | 謂脫離叛軍而歸順朝廷。 | 唐·韓愈《論淮西事宜狀》:“自然相率棄逆歸順?!?/td> |
逆耳之言 | 聽起來不舒服的話(多指尖銳、中肯的勸告或批評)。 | 《史記·留侯世家》:“忠言逆耳利于行?!?/td> |
十惡五逆 | 謂種種不可赦免的大罪。 | 元·無名氏《殺狗勸夫》第二折:“嫂嫂也,我不曾犯十惡五逆,這一個家緣兒都被你收拾。” |
江海不逆小流 | 江海的浩瀚,是能容納細(xì)流的緣故。比喻人氣度大才能擔(dān)當(dāng)大事。 | 漢·劉向《說苑·尊賢》:“太山不辭壤石,江海不逆小流。” |
逆子賊臣 | 不忠不孝的反叛臣子。 | 《敦煌變文 降魔變文》:“唯有逆臣賊子,欲謀王之國政,懷邪抱佞,不謹(jǐn)風(fēng)謠?!?/td> |
逆取順守 | 逆:背叛;順:合理。背叛國君奪取天下,遵循常理治理國家。 | 《漢書·陸賈傳》:“且湯武逆而以取順守之,文武并用,長久之術(shù)也?!?/td> |
逆天犯順 | 背逆天意正道。 | 《周書·齊煬王憲傳》:“直若逆天犯順,此則自取滅亡?!?/td> |
志梟逆虜 | 裊:懸頭示眾,引申為消滅;逆虜:敵人。指立志消滅敵人。 | 《晉書·劉琨傳》:“吾枕戈待旦,志梟逆虜,??肿嫔任嶂蕖!?/td> |
莫逆之交 | 逆:違背;抵觸;交:交情;友誼。情意投合;極其要好的朋友。 | 先秦 莊周《莊子 大宗師》:“三人相視而笑,莫逆于心,遂相與為友?!?/td> |
逆坂走丸 | 逆著斜坡滾丸。比喻事情難于辦到。 |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皇甫嵩傳》:“若欲輔難佐之朝,雕朽敗之木,是猶逆坂走丸,迎風(fēng)縱槕,豈云易哉!” |
逆臣賊子 | 逆臣:叛亂之臣;賊子:忤逆之子。不忠不孝的反叛臣子。 | 《晉書 王導(dǎo)傳》:“逆臣賊子,何世無之?豈意今者近出臣族!” 唐 陳子昂《請措刑科》:逆臣賊子,頓伏嚴(yán)誅?!?/td> |
莫逆之友 | 莫:沒有;逆:抵觸。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。 | 《周書·張軌傳》:“與樂安孫樹仁為莫逆之友,每易衣而出?!?/td> |
賊臣逆子 | 見“賊臣亂子”。 | 《敦煌變文·降魔變文》:“賊臣逆子設(shè)陰謀,慮恐國破人消滅。” |
逆風(fēng)惡浪 | 比喻險惡的形勢。 | 《人民文學(xué)》1978年第2期:“即使尹老師滿腹牢騷及煩躁,也還是聽到鈴聲,奔赴教室,頂著‘四人幫’掀起的逆風(fēng)惡浪,為學(xué)生們上課。” |
大逆無道 | 封建時代稱犯上作亂等重大罪行。 | 《史記·高祖本紀(jì)》:“今項羽放殺義帝于江南,大逆無道。” |
逆耳良言 | 雖然使人聽起來感到刺耳,但卻是有益的好話。逆:抵觸,不順從。 | 《史記 留侯世家》:“忠言逆耳利于行?!?/td> |
順我者昌,逆我者亡 | 順從我的就可以存在,違背我的就叫你滅亡。形容獨裁統(tǒng)治。 | 先秦 莊周《莊子 盜跖》:“順吾意則生,逆吾意則死?!?/td> |
批逆龍鱗 | 同“批逆鱗”。 | 宋·陳亮《謝張侍御啟》:“優(yōu)念亮脫身虎口,久矣諱窮;批逆龍鱗,期于合理,庶幾一割之有用,安能百煉而愈剛!” |
誅兇殄逆 | 誅:討伐。討伐兇暴、叛逆之人。 | 唐·陳子昂《請措刑科》:“圣人誅兇殄逆,濟(jì)人寧亂,必資刑殺,以請?zhí)煜?。?/td> |
目逆而送 | 逆:迎。目逆:眼睛迎著當(dāng)面走過來的人。眼睛注視著迎來,注視著送走。形容對所見的人十分關(guān)注或敬佩。 | 春秋·魯·左丘明《左傳·桓公元年》:“宋華父督見孔父之妻于路,目逆而送之,曰:‘美而艷?!?/td> |
莫逆于心 | 心中沒有抵觸。指情感一致;心意相投。 | 先秦 莊周《莊子 大宗師》:“三人相視而笑,莫逆于心,遂相與為友?!?/td> |
苦口逆耳 | 苦口:藥吃起來特別苦。逆耳:聽起來使人感到不舒服。形容真誠的規(guī)勸。 | 《史記·留侯世家》:“忠言逆耳利于行,毒藥苦口利于病?!?/td> |
大逆不道 | 逆:背叛;不道:違背當(dāng)時的道德標(biāo)準(zhǔn)。舊指不符合封建統(tǒng)治者的道德標(biāo)準(zhǔn)和宗法觀念的極端叛逆行為;給起來造反的人所加的罪名?,F(xiàn)也用來指不合某種觀念和道德標(biāo)準(zhǔn)的行為。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高祖本紀(jì)》:“今項羽放殺義帝于江南,大逆無道?!?/td> |
逆天違理 | 指違背天道常理。亦作“逆理違天”。 | 漢·荀悅《漢紀(jì)·孝武帝紀(jì)》:“誠逆天違理而不見時也?!?/td> |
逆天違眾 | 謂違背天理人情。 |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伍被傳》:“夫以吳眾不能成功者,何也?誠逆天違眾而不見時也?!?/td> |
忠言逆耳 | 誠懇的勸告聽起來不舒服。逆:不順。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留侯世家》:“且忠言逆耳利于行,良藥苦口利于病?!?/td> |
逆阪走丸 | 見“逆坂走丸”。 |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皇甫嵩傳》:“若欲輔難佐之朝,雕朽敗之木,是猶逆坂走丸,迎風(fēng)縱槕,豈云易哉!” |
逆耳利行 | 猶言忠言逆耳利于行。謂忠誠正直的話雖然不順耳,但有益于行為。 | 《舊唐書·王晙傳》:“臣蒙天澤,叨居重鎮(zhèn),逆耳利行,敢不盡言?!?/td> |
逆天暴物 | 違反天意,殘害萬物。 | 《文子·精誠》:“逆天暴物,即日月薄蝕,五星失行,四時相乘,晝冥宵光,山崩川涸,冬雷夏霜?!?/td> |
批逆鱗 | 批:觸;逆鱗:傳說龍喉下的鱗是逆向的,觸摸容易觸怒。比喻臣下敢于直諫觸犯君主或弱國觸犯強(qiáng)國。 | 西漢·劉向《戰(zhàn)國策·燕策》:“秦地遍天下,威脅韓魏趙氏,則易水以北,未有所定也,奈何以見陵之怨,欲批逆鱗哉!” |
逆施倒行 | 見“逆行倒施”。 | 孫中山《臨時大總統(tǒng)告各友邦書》:“逆施倒行,以迄于今?!?/td> |
逆天行事 | 逆:違背。違背天意做事。比喻違背客觀形勢或規(guī)律。 | 元·無名氏《延安府》第二折:“逆天行事的無徒子,怎與皇家做柱石?!?/td> |
窮兇極逆 | 逆:違背。做事兇殘不合禮法。 | 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蜀志·先主傳》:“臣播越失據(jù),忠義不果,遂得使操窮兇極逆,主后戮殺,皇子鴆害。” |
相視而笑,莫逆于心 | 莫逆:彼此情投意合,非常相好。形容彼此間友誼深厚,無所違逆于心。 | 《莊子·大宗師》:“子祀、子輿、子犁、子來四人相與語曰:‘孰能以無為首,以生為脊,以死為尻,孰知生死存亡之一體者,吾與之友矣?!娜讼嘁暥?,莫逆于心,遂相與為友?!?/td> |
逆天大罪 | 逆:違背。形容極大的罪惡。 |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71回:“二則惟愿朝廷早降恩光,赦免逆天大罪,眾當(dāng)竭力捐軀,盡忠報國,死而后已?!?/td> |
順天者昌,逆天者亡 | 指順從天道的就生存,違背天道的則滅亡。同“順天者存,逆天者亡” | 元·楊梓《豫讓吞炭》第四折:“豈不聞順天者昌,逆天者亡,趙氏既昌,合當(dāng)順人應(yīng)天,不宜苦苦直要報仇?!?/td> |
難以逆料 | 逆:預(yù)先;料:料想。很難事先料到。 | 三國·蜀·諸葛亮《后出師表》:“凡事如此,難可逆料?!?/td> |
逆天悖理 | 逆:違反;悖:違背。違背天道常理。 | 元·無名氏《抱妝盒》第四折:“只是劉太后懷嫉妒心腸,做這等逆天悖理的勾當(dāng)?!?/td> |
逆子貳臣 | 貳臣:由舊朝投降后在新朝又擔(dān)任官職的人。忤逆不孝的兒子,不忠的大臣。 | 瞿秋白《魯迅的精神》:“魯迅從進(jìn)化論進(jìn)到階級論,從紳士階級的逆子貳臣進(jìn)到無產(chǎn)階級和勞動群眾的真正的友人,以至戰(zhàn)士?!?/td> |
誅暴討逆 | 討伐兇暴、叛逆之人。誅:討伐。 | 三國 蜀 諸葛亮《便宜十六策 治軍》:“治軍之政,謂治邊境之事,匡救大亂道,以威武為政,誅暴討逆,所以存國家安社稷之計。” |
逆天無道 | 逆:違反;道:道義。違反天理,毫無道義。 |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六回:“董卓逆天無道,蕩覆王室,吾欲夷其九族,以謝天下,安肯與逆賊結(jié)親耶!” |
討逆除暴 | 討:征伐。征伐和剪除背叛的殘暴勢力。 | 《晉書·張軌傳》:“所以討逆除暴,成功濟(jì)務(wù),寧宗廟社稷,致天下之福,不可廢也?!?/td> |
相視莫逆 | 彼此間友誼深厚,無所違逆于心。 | 先秦 莊周《莊子 大宗師》:“子祀、子輿、子犁、子來四人相與語曰:'孰能以無為首,以生為脊,以死為尻,孰知生死存亡之一體者,吾與之友矣。'四人相視而笑,莫逆于心,遂相與為友。” |
重逆無道 | 大逆不道,行事不循理。 | 《漢書·吳王劉濞傳》:“而卬(楚王劉卬)等又重逆無道,燒宗廟,鹵御物,朕甚痛之?!?/td> |
逆天背理 | 逆:違背。違背天道常理。 | 元·無名氏《陳倉路》頭折:“則他那逆天背理可釤殺,我則待要剿除亂掠扶家國?!?/td> |
順人者昌,逆人者亡 | 順:依順;昌:昌盛;逆:違背。順應(yīng)民眾的就能興旺,違逆民眾的定要毀滅。 |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申屠剛傳》:“夫圣人不以獨見為明,而以萬物為心。順人者昌,逆人者亡,此古今之所共也?!?/td> |
違天逆理 | 做事殘忍,違背天道倫理。 | 《周書·文帝紀(jì)上》:“侯莫陳悅違天逆理,酷害良臣,自以專戮罪重,不恭詔命,阻兵水洛,強(qiáng)梁秦隴?!?/td> |
順德者昌,逆德者亡 | 符合道德的就可以昌盛,違逆道德的就遭到滅亡。 |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高帝紀(jì)》:“臣聞‘順德者昌,逆德者亡’,‘兵山無名,事故不成’?!?/td> |
順德者吉,逆天者兇 | 順:依順;吉:吉利;逆:違逆;兇:不幸。符合道德的就可得到吉利,違背天意的必定遭受災(zāi)禍。 | 元·楊梓《豫讓吞炭》第四折:“你道順德者吉,逆天者兇,我怎肯二意三心,背義忘恩,有始無終?!?/td> |
順之者昌,逆之者亡 | 順:順從;昌:昌盛;逆:違背;亡:滅亡。順從他的就可以存在和發(fā)展,違抗他的就叫你滅亡。形容剝削階級的獨裁統(tǒng)治。 | 《史記 太史公自序》:“夫陰陽四時,八位,十二度,二十四節(jié)各有教令,順之者昌,逆之者不死則亡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