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有關(guān)漁的成語
有關(guān)漁的成語
有關(guān)漁的成語共收錄22個
成語 | 解釋 | 出處 |
---|---|---|
坐收漁利 | 比喻利用別人的矛盾;從中得到好處。 | 西漢 劉向《戰(zhàn)國策 燕策二》:“今者臣來,過易水,蚌方出曝,而鷸啄其肉,蚌合而拑其喙?!瓋烧卟豢舷嗌?,漁者得而并禽之?!?/td> |
鷸蚌相爭,漁翁得利 | 鷸:長嘴水鳥;蚌:有貝殼的軟體動物。比喻雙方爭執(zhí)不下,兩敗俱傷,讓第三者占了便宜。 | 西漢 劉向《戰(zhàn)國策 燕策二》:“蚌方出曝,而鷸啄其肉,蚌合而鉗其喙。鷸曰:‘今日不雨,明日不雨,即有死蚌?!鲆嘣唬骸袢詹挥?,明日不雨,即有死鷸?!瘍烧卟豢舷嗌?,漁者得而并禽之 |
鷸蚌相爭,坐收漁翁之利 | 鷸:長嘴水鳥;蚌:有貝殼的軟體動物。比喻雙方爭執(zhí)不下,兩敗俱傷,讓第三者占了便宜。 | 蔡東藩《唐史演義》第三回:“俟關(guān)中平定,據(jù)險養(yǎng)威,看他鷸蚌相爭,坐收漁翁之利,也不為遲呢?” |
涸澤而漁,焚林而獵 | 涸:使水干枯;澤:聚水的洼地;焚:燒毀。把池水戽干來捕魚,將林地?zé)龤泶颢C。比喻只圖眼前利益,不作長遠(yuǎn)打算。 | 《文子·上仁》:“先王之法,……不涸澤而漁,不焚林而獵?!?/td> |
漁人得利 | 趁著雙方爭持不下而從中得到好處。 | 西漢 劉向《戰(zhàn)國策 燕策二》:“兩者不肯相舍,漁者得而并禽之?!?/td> |
從中漁利 | 漁:勞取。漁利:乘機(jī)謀取不正當(dāng)?shù)臋?quán)益。人當(dāng)中撈取好處。 | 清·許奉恩《里乘》第四卷:“說其改醮,已則從中漁利,藉以餬口。” |
鷸蚌相持,漁翁得利 | 比喻雙方爭執(zhí)不下,兩敗俱傷,讓第三者占了便宜。 | 《戰(zhàn)國策 燕策二》記載:蚌張開殼曬太陽,鷸去啄它,嘴被蚌殼夾住,兩方面都不相讓。漁翁來了,把兩個都捉住了。 |
漁陽鼙鼓 | 漁陽:地名,現(xiàn)河北省薊縣,唐時安祿山駐軍在此;鼙鼓:古代軍中用的小鼓。漁陽郡響起了戰(zhàn)鼓。指有戰(zhàn)事發(fā)生。 | 唐·白居易《長恨歌》:“漁陽鼙鼓動地來,驚破霓裳羽衣曲?!?/td> |
漁翁之利 | 猶言漁人之利。 | 清·劉鶚《老殘游記》第十一回:“甲午為日本侵我東三省,俄、德出為調(diào)停,借收漁翁之利,大局又為之一變。” |
焚林而田,竭澤而漁 | 竭:使……干涸;漁:打魚。燒毀森林捕捉野獸,排干湖水去捕捉魚。比喻只顧眼前的利益,無止境地索取而不留余地。 | 漢·劉安《淮南子·本經(jīng)訓(xùn)》:“鉆燧取火,構(gòu)木為臺,焚林而田,竭澤而漁。” |
漁翁得利 | 見“漁人得利”。 | 清·庾嶺勞人《蜃樓志》第15回:“趁著潮州兵將赴調(diào),我乘空襲了城池,豈不是漁翁得利?” |
涸澤而漁 | 抽干池水捉魚。比喻只圖眼前利益,不作長遠(yuǎn)打算。 | 《文子 七仁》:“先王之法,不涸澤而漁,不焚林而獵?!?/td> |
鷸蚌持爭,漁翁得利 | 比喻雙方爭執(zhí)不下,兩敗俱傷,讓第三者占了便宜。 | 《戰(zhàn)國策·燕策二》記載:蚌張開殼曬太陽,鷸去啄它,嘴被蚌殼夾住,兩方面都不相讓。漁翁來了,把兩個都捉住了。 |
鷸蚌相持,漁人得利 | 比喻雙方相持不下,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。 | 《戰(zhàn)國策 燕策二》記載:蚌張開殼曬太陽,鷸去啄它,嘴被蚌殼夾住,兩方面都不相讓。漁翁來了,把兩個都捉住了。 |
竭澤而漁 | 竭:弄盡;澤:池塘;漁:捕魚。比喻做事不留余地;只顧眼前。也比喻殘酷榨取。 | 戰(zhàn)國 呂不韋《呂氏春秋 義賞》:“竭澤而漁,豈不獲得,而明年無魚。” |
漁人之利 | 漁人:比喻第三者。比喻雙方爭執(zhí)不下,兩敗俱傷,讓第三者占了便宜。 | 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第16卷:“他日可以在里頭看景生情,得些漁人之利?!?/td> |
漁奪侵牟 | 漁奪:掠奪;侵牟:侵奪。指掠奪、榨取百姓財物。 | 《漢書·景帝紀(jì)》:“吏以貨賂為市,漁奪百姓,侵牟萬民。” |
漁陽鞞鼓 | 見“漁陽鼙鼓”。 | 唐·白居易《長恨歌》:“漁陽鞞鼓動地來,驚破霓裳羽衣曲?!?/td> |
樵村漁浦 | 山村水鄉(xiāng)。泛指鄉(xiāng)村。 | 金·完顏亮《昭君怨·雪》:“昨日樵村漁浦,今日瓊川銀渚?!?/td> |
漁海樵山 | 入海打魚,上山砍柴。借指隱居生活。 | 清·方文《留別馬倩若兼訂毗陵之游》詩:“漁海樵山過此生,向平兒女未忘情。”又《送旻昭御史征兵廣西》詩:“愿君早奏升平略,魚海樵山任所之?!?/td> |
漁經(jīng)獵史 | 漁、獵:涉獵。涉獵經(jīng)典史籍。指泛讀群書,知識廣博。 | 宋·張君房《云笈七簽》第112卷:“進(jìn)士王壡,漁經(jīng)獵史之士也。” |
東獵西漁 | 謂處處涉獵而不專精。 | 唐·孫樵《罵僮志》:“凡為讀書,東獵西漁,粗知首尾,則為有余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