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有關缺的成語
有關缺的成語
有關缺的成語共收錄45個
成語 | 解釋 | 出處 |
---|---|---|
禮壞樂缺 | 禮:社會道德、行為的規(guī)范;樂:教化的規(guī)范;缺:殘破,廢缺。形容社會綱紀紊亂,動蕩不安。 | 《梁書·徐勉傳》:“禮壞樂缺,故國異家殊,實宜以時修定,以為永準?!?/td> |
書缺有間 | 泛指古書殘缺已有多年。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五帝本紀》:“《書》缺有間矣,其軼乃時時見于他說?!?/td> |
抱殘守缺 | 殘:殘缺;不完整。缺:殘破。指舍不得扔下破舊東西。也作“保殘守缺”。 | 東漢 劉歆《移書讓太常博士》:“猶欲抱殘守缺,挾恐見破之私意,而亡(無)從善服義之公心?!?/td> |
完美無缺 | 完善美好;沒有缺點。完美:完整;完善。 | 清 錢泳《履園叢話》:“小楷,微帶行筆,共一百廿八行,前者十數(shù)行破裂者,而后幅完好無闕(缺)?!?/td> |
缺斤短兩 | 做買賣時貨物短缺分量。 | 王朔《我是你爸爸》:“人家來轉轉,你們就吆喝著非拉著人家買,人家真買了就缺斤短兩坑人家。” |
斧破斨缺 | 謂武器破損殘缺。語本《詩·豳風·破斧》:“既破我斧,又缺我斨。” | 《詩·豳風·破斧》:“既破我斧,又缺我斨?!?/td> |
缺一不可 | 少一樣也不行。 | 明 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二十回:“林沖道:‘只今番克敵制勝,便見得先生妙法。正是鼎分三足,缺一不可,先生不必推卻?!?/td> |
殘缺不全 | 殘缺:缺少一部分;不完整。殘余短缺不完全。形容物體經(jīng)過破壞;變得不完整了。 | 毛澤東《論持久戰(zhàn)》十二:“這些特點是事實上存在的,不是虛造騙人的;是戰(zhàn)爭的全部基本要素,不是殘缺不全的片段?!?/td> |
寧缺毋濫 | 寧:寧可;缺:缺少;毋:通“勿”;不要;濫:過多。寧可空缺一些;也決不降低要求。也作“寧缺勿濫”。 | 清 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五回:“即令寧缺勿濫,這開封是一省首府,祥符是開封首縣,卻是斷缺不得的。” |
月缺重圓 | 月亮缺損后重新圓滿。比喻決裂的關系又得到挽救。 | |
破斧缺斨 | 《詩·豳風·破斧》:“既破我斧,又缺我斨?!备?、斨,泛指兵器。后以“破斧缺斨”形容戰(zhàn)爭中必須付出的代價。 | 《詩·豳風·破斧》:“既破我斧,又缺我斨?!?/td> |
月缺難圓 | 比喻關系一旦破裂,就很難挽回。 | 明·許仲琳《封神演義》第47回:“你若不還我寶珠,我便放金蛟剪,那時月缺難圓?!?/td> |
缺口鑷子 | 鑷子用以拔毛,缺口鑷子則不能。故用以比喻一毛不拔的吝嗇鬼。 | 宋蘇軾《與陳季常書》之十二:“彼不相知者,視仆之饑飽,如觀越人之肥瘠耳。鄉(xiāng)諺有云‘缺口鑷子’者,公識之。” |
短斤缺兩 | 做買賣時貨物短缺分量。 | |
少頭缺尾 | 比喻事物殘缺不全。 | |
寧缺勿濫 | 濫:不加選擇,過度,過多。寧可少些,不要不顧質量地求多。 | 《左傳·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善為國者,賞不僭而刑不濫……若不幸而過,寧僭不濫?!?/td> |
東完西缺 | 謂短缺,不完備。 | |
不可缺少 | 必不可少的。 | 毛澤東《論持久戰(zhàn)》:“所有這些,造成了和造成著為中國最后勝利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條件?!?/td> |
缺心少肺 | 心:心眼。缺少智謀。 | |
缺月再圓 | 比喻夫妻離散后重新團圓。 | 明·無名氏《南牢記》第一折:“他既斷弦再續(xù),俺也缺月再圓?!?/td> |
缺衣少食 | 衣食不足。指貧窮。亦作“缺食無衣”。 | 明李贄《焚書 復李漸老書》:“即此衣食之賜,既深以為喜,則缺衣少食之煩惱不言而知也?!?/td> |
兔缺烏沉 | 猶兔走烏飛。 | 唐·羅鄴《冬日寄獻庾員外》:“卻思紫陌觥籌地,兔缺烏沉欲半年?!?/td> |
峣峣易缺 | 峣峣:高直的樣子;缺:損壞。比喻剛直不阿的人不容于世。 | 《后漢書·黃瓊傳》:“常聞語曰:‘峣峣者易缺,皦皦者易污?!?/td> |
書缺簡脫 | 簡:古代書寫的竹、木簡;脫:丟失。指書簡散佚殘缺。 |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楚元王傳》:“禮壞樂崩,書缺簡脫,朕甚閔焉?!?/td> |
保殘守缺 | ①指漢代今文經(jīng)學派儒生墨守殘缺不全的今文經(jīng)典而拘執(zhí)一家之言。后常用以比喻泥古守舊,不知改進。②指保藏殘缺的古籍文獻。 | 《漢書 劉歆傳》:“信口說而背傳記,是末師而非往古……猶欲保殘守缺,挾恐見破之私意,而無從善服義之公心,或懷妒嫉,不考情實,雷同相從,隨聲是非,抑此三學?!?/td> |
花殘月缺 | 形容衰敗零落的景象。也比喻感情破裂,兩相離異。 | 元 關漢卿《望江亭》第三折:“則這今晚開筵,正是中秋令節(jié)。只合低唱淺斟,莫待他花殘月缺?!?/td> |
金甌無缺 | 金甌:盛酒器,比喻國土。比喻國土完整。 | 明 徐宏祖《徐霞客游記 黔游日記》:“但各州之地,俱半錯衛(wèi)屯,半淪苗孽,似非當時金甌無缺矣?!?/td> |
少衣缺食 | 缺乏衣食。比喻貧困。 | 清·褚人獲《隋唐演義》第33回:“人都被拿去做工,荒功廢業(yè),家里一定弄得少衣缺食,這等苦惱。” |
唾壺擊缺 | 亦作“唾壺敲缺”。南朝宋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豪爽》:“王處仲(王敦)每酒后輒詠‘老驥伏櫪,志在千里。烈士暮年,壯心不已’。以如意打唾壺,壺口盡缺。”后以“唾壺擊缺”或“唾壺敲缺”形容心情憂憤或感情激昂。 | 南朝·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豪爽》:“王處仲(王敦)每酒后輒詠‘老驥伏櫪,志在千里。烈士暮年,壯心不已’。以如意打唾壺,壺口盡缺。” |
行虧名缺 | 行:行為,德行。德行虧損,名聲低下。 | 明·高則誠《琵琶記·丞相發(fā)怒》:“自小攻讀,從來知禮,忍使行虧名缺。” |
衣單食缺 | 衣裳單薄,食物缺少。形容生活困苦。 | 明·馮夢龍《喻世明言》第七卷:“行糧不敷,衣單食缺,若一人獨往,可到楚國?!?/td> |
完好無缺 | 完:完整。完完整整,沒有欠缺。 | 毛澤東《質問國民黨》:“難道在你們看來,一切這些反革命的東西,都是完好無缺,十全十美,惟獨一個馬克思列寧主義就是‘破產(chǎn)’干凈了的嗎?” |
缺吃少穿 | 指衣食困乏。亦作“缺吃短穿”。 | |
缺食無衣 | 缺少吃的和穿的。形容饑寒交迫的生活。 | 明 無名氏《貧富興衰》第一折:“先主在獨樹樓桑受困危,織履編席,缺食無衣,到處尋覓,挽菜挑虀?!?/td> |
缺吃短穿 | 指衣食困乏。同“缺吃少穿”。 | 周立波《暴風驟雨》第一部二三:“赤貧戶缺吃短穿,多分糧食和衣裳,還得分劈硬實的牲口?!?/td> |
完整無缺 | 十分完整,沒有殘缺。 | 秦牧《土地》:“這里,我想到了我們中國整個版圖,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里,一定要使它真正的完整無缺?!?/td> |
補殘守缺 | 殘:殘缺,不完整;缺:殘破。舍不得扔下殘缺陳舊的東西。形容思想保守。 | 漢·荀悅《漢紀·哀帝紀》:“至于國家大事,則幽冥莫知其原,然猶補殘守缺,挾恐見破之私意,而忘服義從善之公心。” |
斷珪缺璧 | 見“斷圭碎璧”。 | 清·葉廷琯《吹網(wǎng)錄·二礎云麾碑》:“余近得拓本,字雖漫漶,其存者尚有神采。斷珪缺璧,彌見珍奇。” |
缺三短四 | 形容物品殘缺不全。 | |
缺心眼兒 | 缺乏心計或機智,尤指智力發(fā)育不健全。 | 林海音《婚姻的故事》:“但是她那份逞能勁兒,也常常做出缺心眼兒的事體來?!?/td> |
優(yōu)差美缺 | 美差肥缺,好的職位。 | |
少吃缺穿 | 缺乏衣食。比喻貧困。 | 馬烽《呂梁英雄傳》第五回:“因此一個人養(yǎng)活一個人,年年還是少吃缺穿。” |
唾壺敲缺 | 見“唾壺擊缺”。 | 南朝·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豪爽》:“以如意打唾壺,壺口盡缺?!?/td> |
守缺抱殘 | 亦作“守闕抱殘”。守住殘缺的東西不放。比喻泥古守舊,不思變革。 | 陳獨秀《吾人最后之覺悟》:“其次為政治,年來政象所證明,已有不克守缺抱殘之勢?!?/td> |
月缺花殘 | 缺:少。比喻美好的事物遭到摧殘。 | 唐 溫庭筠《金荃集 和友人傷歌姬》詩:“月缺花殘莫愴然,花須終發(fā)月終圓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