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有關(guān)自的成語
有關(guān)自的成語
因篇幅關(guān)系,自的成語只列出前 60個
成語 | 解釋 | 出處 |
---|---|---|
妄自尊大 | 過高地看待自己。形容狂妄自大。妄:過分地;尊:高貴。 |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馬援傳》:“子陽井底蛙耳,而妄自尊大,不如專意東方。” |
各人自掃門前雪,休管他人瓦上霜 | 比喻只管自己的事,不管別人的事。 | 明·沈璟《義俠記·除兇》:“他自要去送性命,干俺甚事,各人自掃門前雪,休管他人瓦上霜?!?/td> |
居功自滿 | 居功:自恃有功;滿:滿足。自以為有功勞而驕傲自大。 |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15章:“象郝?lián)u旗這樣的人,平時居功自滿,遇到艱難的時候又不肯同心協(xié)力,常發(fā)怨言?!?/td> |
自暴自棄 | 自己糟蹋自己;自己鄙棄自己。形容不知自愛;甘于落后。暴;糟蹋;棄:鄙棄。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離婁上》:“自暴者,不可與有言也;自棄者,不可與有為也?!?/td> |
自拔來歸 | 拔:擺脫,離開。自覺離開惡劣環(huán)境,歸向光明。指敵方人員投奔過來。 | 《新唐書 李勣傳》:“三年,自拔來歸,從秦王伐東都,戰(zhàn)有功?!?/td> |
強(qiáng)中自有強(qiáng)中手 | 比喻技藝無止境,不能自滿自大。同“強(qiáng)中更有強(qiáng)中手”。 | 元·無名氏《隋何賺風(fēng)魔蒯徹》第三折:“你個蕭何休夸蒯徹舌,這的是強(qiáng)中自有強(qiáng)中手?!?/td> |
師心自是 | 師心:以心為師。指固執(zhí)己見,自以為是。 | 北齊·顏之推《顏氏家訓(xùn)·勉學(xué)》:“見有閉門讀書,師心自是,稠人廣座,謬誤差失者多矣?!?/td> |
笑罵由他笑罵,好官我自為之 | 指為官聲名很壞,任憑人們笑罵,還是泰然自若當(dāng)自己的官。 | 《宋史·鄧綰傳》:“笑罵從汝,好官須我為之?!?/td> |
自怨自艾 | 原指自己悔恨;自己改正?,F(xiàn)形容悔恨交加。怨:悔恨;艾:割草;改正。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萬章上》:“太甲悔過,自怨自艾,于桐處仁遷義?!?/td> |
自力更生 | 依靠自己的力量;重新獲得生命。比喻依靠自己的力量使事業(yè)發(fā)展興旺。更生:重新獲得生命。 | 孫中山《中國問題的真解決》:“中國不但會自力更生,而且也就能解除其他國家維護(hù)中國的獨立與完整的麻煩?!?/td> |
自我批評 | 自己批判自己的缺點等。 | 鄧小平《在北方局黨校整風(fēng)動員會上的講話》:“我們不但要有自我批評的精神,還要有批評的精神。” |
自己人 | 自己一方的人。指自家人或圈內(nèi)人。 | 錢鐘書《圍城》:“自己人之間,什么臭架子、壞脾氣都行;笑容愈親密,禮貌愈周到,彼此的猜忌或怨恨愈深?!?/td> |
逸游自恣 | 逸:安閑;自恣:放縱自己。安閑自在地漫游,任意放縱自己。 |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梁冀傳》:“少為貴戚,逸游自恣?!?/td> |
自強(qiáng)不息 | 自覺地努力向上;永不停步。息:停止。 | 《周易 乾》: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(qiáng)不息?!?/td> |
不攻自破 | 不用攻擊;自己就破滅了。多指不正確的理論或謠言未經(jīng)批駁;就露出破綻;站不住腳了。 | 唐 顧德章《上中書門下及禮院詳議東都太廟修廢狀》:“是有都立廟之言,不攻而自破矣?!?/td> |
自食其果 | 自己吃自己種下的惡果。形容自己做壞事;自己受害。 | 茅盾《〈呼蘭河傳〉序》:“除了因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,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樂。 |
閉關(guān)自守 | 守:防守。封閉關(guān)口;并加以防守;不跟外界往來。也比喻因循守舊;不接受外界事物的影響。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王莽傳》:“閉門自守,又坐鄰伍鑄錢挾銅,奸吏因以愁民?!?/td> |
聊以自慰 | 聊:姑且;自慰:自我安慰。姑且用以作自我安慰。 | 漢 張衡《鴻賦序》:“余五十之年,忽焉已至,永言身事,慨然其多緒,乃為之賦,聊以自慰?!?/td> |
自命不凡 | 自稱自己不平常(凡:平凡;平常)。形容自高。 | 清 淮陰百一居士《壺天錄》:“婁縣沈童者,年甫冠,習(xí)帖括,自命不凡,有太阿出匣遽化長虹之概?!?/td> |
不能自拔 | 拔:擺脫。不能將自己拔出來。指陷進(jìn)很深的境地;難以使自己從中解脫出來。 | 《宋書 江夏王義恭傳》:“世祖前鋒至新亭,劭挾義恭出戰(zhàn),恒錄在左右,故不能自拔?!?/td> |
安閑自得 | 自得:自己感到舒適。安靜清閑,感到非常舒適。 | 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·蔡瑞虹忍辱報仇》:“不如在家安閑自在,快活過了日子,卻去討這樣煩惱吃!” |
捫心自問 | 捫:按;摸;心:胸口。摸著胸口;自己問自己。指自我反思;醒悟。 | 唐 白居易《和夢游春詩》:“捫心無愧畏,騰口有謗讟?!?/td> |
欺人自欺 | 自欺:自我欺騙。欺騙自己,也欺騙別人。 | 宋 朱熹《朱子語類》卷十八:“因說自欺欺人曰:欺人亦是自欺,此又是自欺之甚者。” |
各人自掃門前雪,莫管他人瓦上霜 | 比喻不要多管閑事。 | 魯迅《經(jīng)驗》:“然而也有經(jīng)過許多人經(jīng)驗之后,倒給了后人壞影響的,如俗語說‘各人自掃門前雪,莫管他人瓦上霜’的便是其一?!?/td> |
剛愎自用 | 剛:強(qiáng)硬。愎:固執(zhí);任性。剛愎:倔強(qiáng)固執(zhí);不接受別人的意見。自用:自以為是。固執(zhí)任性;自以為是。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宣公十二年》:“剛愎不仁,未肯用命?!?/td> |
驕傲自滿 | 自高自大;滿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績。 | 宋 王明清《揮麈后錄》第八卷:“既登宥密,頗驕傲自滿?!?/td> |
悲不自勝 | 勝:經(jīng)受得住。悲傷得使自己經(jīng)受不住了。形容傷感至極;情難自禁。 | 漢 荀悅《漢紀(jì) 平帝紀(jì)》:“太后因號泣而言,左右莫不垂涕,舜悲不自勝?!?/td> |
長他人志氣,滅自己威風(fēng) | 指一味助長別人的聲勢,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。 | 明 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三十三回:“眾怪上前道:‘大王,怎么長他人志氣,滅自己威風(fēng) ?'”明 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二回:“你兩個閉了鳥嘴!長別人志氣,滅自己威風(fēng)。” |
顧影自憐 | 看著影子;自己憐惜自己。原形容孤獨失意;現(xiàn)有自我欣賞的意思。 | 晉 陸機(jī)《赴洛道中作》詩:“佇立望故鄉(xiāng),顧影凄自憐?!?/td> |
善自為謀 | 善于替自己打算。也指替自己好好地想辦法。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桓公六年》:“君子曰:‘善自為謀?!?/td> |
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| 比喻本來想損害別人,結(jié)果卻害了自己。 | 古華《芙蓉鎮(zhèn)》第三章:“活該!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!” |
如人飲水,冷暖自知 | 泛指自己經(jīng)歷的事,自己知道甘苦。 |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 袁州蒙山道明禪師》:“某甲雖在黃梅隨眾,實未省自己面目。今蒙指授入處,如人飲水,冷暖自知。今行者,即是某甲師也。” |
成人不自在,自在不成人 | 人要有成就,必須刻苦努力,不可安逸自在。 | 宋 羅大經(jīng)《鶴林玉露》第九卷:“諺云:‘成人不自在,自在不成人?!搜噪m淺,然實切至之論,千萬勉之?!?/td> |
自負(fù)盈虧 | 自己負(fù)責(zé)盈利和虧損 | |
自上而下 | 從上到下。 | 鄧小平《黨與抗日民主政權(quán)》:“有的可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,有的可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,總以能教育群眾、糾正錯誤、保證黨的領(lǐng)導(dǎo)為原則?!?/td> |
夷然自若 | 指神態(tài)鎮(zhèn)定,與平常一樣。 | 《魏書 盧義僖傳》:“內(nèi)外惶怖,義僖夷然自若?!?/td> |
自給自足 | 依靠自己生產(chǎn);滿足自己需要。給:供給;足:滿足。 | 戰(zhàn)國 鄭 列御寇《列子 黃帝》:“不施不惠,而物自足?!?/td> |
自高自大 | 認(rèn)為自己又高又大。形容自以為了不起。 | 三國 韋昭《國語》集解:“求掩蓋人以自高大,則其抑退而下益甚也。” |
不能自已 | 已:停止。指無法控制自己,使激動的情緒平靜下來。 | 唐 盧照鄰《寄裴舍人書》:“因泣下交頤,不能自已。” |
喃喃自語 | 喃喃:象聲詞;連續(xù)不斷地小聲說話的聲音。小聲地自己跟自己說話。 | 清·無垢道人《八仙全傳》第84回:“知圓聽到這里,不覺嘻嘻一笑,喃喃自語道:‘救兵救兵,只落得狗咬洞賓?!?/td> |
自討苦吃 | 討:招惹。自己找苦吃。 | 魯迅《書信集 致蕭軍》:“其實《文學(xué)》和我并無關(guān)系,不過因為有些人要它滅亡,所以偏去支持一下,其實這是自討苦吃?!?/td> |
自然而然 | 自由發(fā)展;必然這樣。指非經(jīng)人力干預(yù)而自然如此。自然:事物本身固有的樣子。 | 《牟子理惑篇》:“夫吉兇之與善惡,猶善惡之乘形聲,自然而然,不得相免也。” |
各自為政 | 指各自在職權(quán)范圍內(nèi)按照自己的主張行事;不互相配合。比喻不考慮全局;各搞一套。 | 左丘明《左傳 宣公二年》:“疇昔之羊子為政,今日之事我為政。” |
沾沾自喜 | 沾沾:輕浮的;自鳴得意的樣子。形容自滿得意的樣子。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魏其武安侯列傳》:“魏其者,沾沾自喜耳,多易?!?/td> |
夜郎自大 | 夜郎:漢代我國西南方的一個地方政權(quán);自大:自以為很大。比喻孤陋寡聞;妄自尊大。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西南夷列傳》:“滇王與漢使者言曰:‘漢孰與我大?’及夜郎侯亦然。以道不通,故各以為一州主,不知漢廣大?!?/td> |
自告奮勇 | 指主動要求去完成某項任務(wù)(告:表明;奮勇:鼓起勇氣)。 |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:“就因著自告奮勇求個恩典,說奴才情愿巴結(jié)這個缺!” |
自欺欺人 | 欺騙自己;也欺騙別人。用自己也不相信的去欺騙別人。形容別有用心或虛偽無力的欺騙行為。 | 宋 朱熹《朱子語類》第18卷:“因說自欺欺人,曰:‘欺人亦是自欺,此又是自欺之甚者?!?/td> |
自留地 | 在實行農(nóng)業(yè)集體化以后留給農(nóng)民個人經(jīng)營的少量土地。比喻自己的私人空間。 | 毛澤東《關(guān)于農(nóng)業(yè)合作化問題》:“(5)社員的自留地應(yīng)有多少;(6)社員的成份問題;等等?!?/td> |
卑以自牧 | 指以謙卑自守。 | 語出《易 謙》:“謙謙君子,卑以自牧也?!蓖蹂鲎ⅲ骸澳?,養(yǎng)也。”高亨注:“余謂牧猶守也,卑以自牧謂以謙卑自守也。” |
自圓其說 | 自己把論點表達(dá)得圓滿、周全。形容不露破綻。圓:使圓滿;說:觀點;論點。 |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(xiàn)形記》:“躊躇了半天,只得仰承憲意,自圓其說道:‘職道的話原是一時愚昧之談,作不得準(zhǔn)的?!?/td> |
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 | 搬:移動。比喻本來想害別人,結(jié)果害了自己。自食其果。 | 毛澤東《關(guān)于國際新形勢對新華日報記者的談話》:“我在1938年十月的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曾經(jīng)說過:‘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,這就是張伯倫政策的必然結(jié)果?!?/td> |
聽其自便 | 聽:聽任。聽任它自然發(fā)展與行動。 | 清·薛福成《請豁除舊禁招徠華民疏》:“中國出洋之民數(shù)百萬,粵人以傭工為較多,其俗里雖賤視之,尚能聽其自便,衣食之外,頗積余財?!?/td> |
自我安慰 | 指自己安慰自己。 | 鄧小平《會見香港特別行政區(qū)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時的講話》:“我看沒有這種自我安慰的根據(jù)?!?/td> |
沉痼自若 | 沉痼:積久難治的疾病。比喻積久難改的習(xí)俗或嗜好沒有改變。 | 《宋史·趙與懽》:“第言端平以來,竄臟吏,禁包苴,戒奔竟,戢橫斂,而風(fēng)俗沉痼自若。” |
喜不自禁 | 抑制不住內(nèi)心的喜悅。形容極其高興。 | 梁實秋《槐園夢憶》:“季淑就駐足而觀,喜不自禁?!?/td> |
桃李不言,下自成行 | 古諺語。比喻實至名歸。 | 晉 潘岳《太宰魯武公誄》: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行;德之休明,沒能彌彰?!?/td> |
人生自古誰無死 | 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,但應(yīng)死得有價值。 | 宋 文天祥《過零丁洋》詩:“人生自古誰無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。” |
情不自禁 | 禁:抑制。感情激動;無法抑制自己。 | 南朝 梁 劉遵《七夕穿針》詩:“步月如有意,情來不自禁。” |
多行不義必自斃 | 壞事干多了,結(jié)果是自己找死。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隱公元年》:“多行不義,必自斃,子姑待之。” |
無師自通 | 沒有老師的傳授就能通曉。 | 唐 賈島《送賀蘭上人》詩:“無師禪自解,有格句堪夸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