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有關(guān)湯的成語
有關(guān)湯的成語
因篇幅關(guān)系,湯的成語只列出前 60個(gè)
成語 | 解釋 | 出處 |
---|---|---|
揚(yáng)湯止沸 | 把鍋里開著的水舀起來再倒回去,使它涼下來不沸騰。比喻辦法不徹底,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。 | 晉 陳壽《三國志 魏志 董卓傳》:“卓未至,進(jìn)敗”裴松之注引《典略》:“臣聞?chuàng)P湯止沸,不如滅火去薪?!?/td> |
赴湯蹈火 | 赴:去;走向;湯:開水;蹈:踩。投入沸水;踏上烈火。比喻奮不顧身;不避艱險(xiǎn)。 | 晉 稽康《與山巨源絕交書》:“長而見羈,則狂顧頓纓,赴湯蹈火?!?/td> |
換湯不換藥 | 比喻名稱或形式雖然改變而實(shí)際不變。 | 馬南邨《燕山夜話 文章長短不拘》:“把一大篇改成幾小篇,表面看去,文章似乎很短,但在實(shí)際上不過是為短而短,內(nèi)容仍舊換湯不換藥?!?/td> |
空心湯圓 | 比喻徒有虛名而無實(shí)利或不能落實(shí)的諾言 | 茅盾《“九一八”周年》:“華盛頓也許要來‘周年’:重申《九國條約》,再給高等華人空心湯圓?!?/td> |
固若金湯 | 金:指金城;金屬鑄造的城墻;湯:指湯池開水一樣滾燙的護(hù)城河。堅(jiān)固得像金城、湯池一樣。形容陣地或所守衛(wèi)的地方非常牢固。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蒯通傳》:“必將嬰城固守,皆為金城湯池,不可攻也。” |
灌米湯 | 比喻用好話恭維與迷惑人。 | 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(xiàn)形記》第13回:“連日統(tǒng)領(lǐng)見了他,著實(shí)灌米湯;他亦順?biāo)拼惶斓酵?,制造了無數(shù)的高帽子給統(tǒng)領(lǐng)戴?!?/td> |
以湯沃雪 | 湯:開水;沃:澆。用開水澆雪。比喻效果明顯。也比喻事情很容易做。 | 西漢 劉安《淮南子 兵略訓(xùn)》:“若以水滅火,若以湯沃雪,何往而不遂,何之而不用?” |
如湯灌雪 | 同“如湯沃雪”。 | 三國·魏·王肅《孔子家語·王言》:“則民之充惡,如湯之灌雪焉?!?/td> |
赴湯跳火 | 赴:去,走向;湯:開水。沸水敢蹚,烈火敢跳。比喻奮不顧身,不避艱險(xiǎn)。 | 明·蘭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88回:“小夫人說那里話!若肯在老爺前,抬舉小人一二,便消受不了。雖赴湯跳火,敢說不去?” |
稀湯寡水 | 形容粥稀或湯里油水少。 | 陳忠實(shí)《白鹿原》第26章:“我一個(gè)好端端的家庭全給他攪得稀湯寡水……” |
斧鉞湯鑊 | 斧鉞:古代軍中刑戮。湯:滾開的水。鑊:古代的大鍋。湯鑊:古代一種酷刑,把犯人投入滾水中煮死。指各種酷刑。 | 《漢書·蘇武傳》:“雖蒙斧鉞湯鑊,誠甘樂之?!?/td> |
湯里來,水里去 | 指銀錢隨手來隨手去,留不住。 | 明·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61回:“這正是俗語云:‘大海里翻了豆腐船,湯里來,水里去’?!?/td> |
如蹈湯火 | 蹈:踩;湯:滾水。如同在滾水、烈火中行走一樣。比喻處境艱險(xiǎn)。 | 漢·韓嬰《韓詩外傳》卷一:“命入朝廷,如赴湯火?!?/td> |
浩浩湯湯 | 猶浩浩蕩蕩。指水勢壯闊的樣子。 | 宋 范仲淹《岳陽樓記》:“浩浩湯湯,橫無際涯?!?/td> |
黃湯淡水 | 同“黃湯辣水”。 | 明·蘭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38回:“這兩日只有口游氣兒,黃湯淡水誰嘗著來?” |
如湯沃雪 | 湯:熱水;沃:澆。象用熱水澆雪一樣。比喻事情非常容易解決。 | 漢 枚乘《七發(fā)》:“小汴大歠,如湯沃雪?!?/td> |
沸沸湯湯 | 水騰涌貌。 | 《山海經(jīng)·西山經(jīng)》:“[峚山]丹水出焉,西流注于稷澤,其中多白玉,是有玉膏,其原沸沸湯湯?!?/td> |
湯去三面 | 《史記·殷本紀(jì)》:“湯出,見野張網(wǎng)四面,祝曰:‘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(wǎng)。’湯曰:‘嘻,盡之矣!’乃去其三面,祝曰:‘欲左,左。欲右,右。不用命,乃入吾網(wǎng)?!T侯聞之,曰:‘湯德至矣,及禽獸?!焙笠蛞浴皽ト妗狈貉云帐┤实?。 | 《史記·殷本紀(jì)》:“湯出,見野張網(wǎng)四面,祝曰:‘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(wǎng)?!瘻唬骸M之矣!’乃去其三面,祝曰:‘欲左,左。欲右,右。不用命,乃入吾網(wǎng)。’諸侯聞之,曰:‘湯德至矣,及禽獸?!?/td> |
流湯滴水 | 比喻羅羅嗦嗦,不干脆,不痛快。 | |
峨峨湯湯 | 形容樂聲高亢奔放。 | 宋·周密《志雅堂雜鈔·圖畫碑帖》:“中有琴,徽以玉,峨峨湯湯彈此曲,寄聲知音同所欲。” |
空心湯團(tuán) | 比喻徒有虛名而無實(shí)利或不能落實(shí)的諾言 | 清·韓邦慶《海上花列傳》第25回:“我勿去哉!空心湯團(tuán),吃飽來里,吃勿落哉!” |
以湯止沸 | 用開水去制止水的沸騰。比喻處理問題方法不對,反而助長其氣勢。 | 戰(zhàn)國 呂不韋《呂氏春秋 盡數(shù)》:“夫以湯止沸,沸愈不止,去其火則止矣?!?/td> |
湯池鐵城 | 形容城池牢不可破。亦比喻言談無懈可擊。 | 南朝·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文學(xué)》:“殷中軍雖思慮通長,然于才性偏精,忽言及四本,便若湯池鐵城,無可攻之勢?!?/td> |
黃湯辣水 | 泛指飲食。 | 明·蘭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62回:“三兩夜沒睡,頭也沒梳,臉也還沒洗,亂了恁五更,黃湯辣水還沒嘗著,就是鐵人也禁不的?!?/td> |
火山湯海 | 喻艱難危險(xiǎn)。 | 《晉書·張駿傳》:“雖有火山湯海,無所辭難,豈寒暑之足避哉!” |
落湯螃蟹 | 湯:熱水。如同落在熱水里的螃蟹一般。形容手忙腳亂的狼狽樣子。 | 宋·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》卷十九:“一似落湯螃蟹,手腳忙亂?!?/td> |
迷魂湯 | 比喻迷惑人的語言或行為。 | 《全元散曲 點(diǎn)絳唇 贈妓》:“使了些巧心機(jī),那里有真情實(shí)意。迷魂湯滋味美,紙湯瓶熱火猥?!?/td> |
連湯帶水 | 比喻全部,無遺留。 | 古華《芙蓉鎮(zhèn)》第三章:“連湯帶水地批判開了業(yè)已靠邊站了的原縣委書記楊民高和原公社書記李國香?!?/td> |
如湯潑蟻 | 湯:沸水。像用熱水去潑螞蟻,一潑即散,既而又聚。比喻效果不明顯。 |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83回:“各處申達(dá)表文求救,累次調(diào)兵前去征剿交鋒,如湯潑蟻?!?/td> |
落湯雞 | 掉進(jìn)水里的雞。形容人渾身水淋淋的狼狽相。 | 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21卷:“那老嫗聞言,好像落湯雞一般,口不能言?!?/td> |
探湯蹈火 | 猶言赴湯蹈火。喻不怕任何艱險(xiǎn)。 | 清·孔尚任《桃花扇·會獄》:“寧南兵變,料無人能將檄傳;探湯蹈火咱情愿,也只為文士遭譴?!?/td> |
剩湯臘水 | 吃剩下來的飯菜。 | 老舍《駱駝祥子》:“做菜做飯全托付給了小福子,自然那些剩湯臘水的就叫小福子拿去給弟弟們吃?!?/td> |
赴蹈湯火 | 赴:前往;蹈:踩;湯:熱水。形容不畏艱難險(xiǎn)阻,奮不顧身。 | 三國·魏·嵇康《與山巨源絕交書》:“禽鹿少見馴育,則服從教制,長而見羈,則狂顧頓纓,赴蹈湯火。” |
滾湯潑雪 | 滾:液體沸騰;湯:開水。沸水倒在冰雪上,雪很快就溶化。形容極為容易。 | 清·石玉昆《續(xù)小五義》第124回:“這一場大戰(zhàn),只殺得天翻地覆,滾湯潑雪,轉(zhuǎn)眼間尸橫滿地,血水直流?!?/td> |
三湯五割 | 見“三湯兩割”。 | 明·蘭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80回:“眾人祭畢,陳敬濟(jì)下來還禮,請去卷棚內(nèi)三湯五割管待出門?!?/td> |
握炭流湯 | 握熾炭,蹈沸湯。喻不畏危難,敢于用命。 | 《文選·陸倕<石闕銘>》:“流湯之黨,握炭之徒,守似藩籬,戰(zhàn)國枯朽?!?/td> |
入火赴湯 | 喻不避艱險(xiǎn)。 | 《四游記·老君道教源流》:“入火赴湯,下地上天,灰身沒命,愿隨大仙?!?/td> |
就湯下面 | 比喻趁機(jī)行事。 | 《三寶太監(jiān)西洋記通俗演義》第63回:“只說是這畜牲怎么這等作變,卻不曉得是天師就湯下面,奉承他這一番?!?/td> |
金城湯池 | 城:城墻;池:護(hù)城河;湯:熱水。金屬鑄造的城墻;沸騰的護(hù)城河水。形容城池防守非常堅(jiān)固。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蒯通傳》:“邊地之城,必將嬰城固守,皆為金城湯池,不可攻也?!?/td> |
如湯澆雪 | 同“如湯沃雪”。 | 《南史·王瑩傳》:“丈人一旨,如湯澆雪耳。” |
金湯之固 | 像金城湯池那樣牢不可破。 | 明·張岱《龍山文帝祠募疏》:“右并城隍,賴有金湯之固。” |
重金襲湯 | 謂幾重金城湯池,防守非常堅(jiān)固。 | 宋·司馬光《評項(xiàng)羽誅韓生》:“疏斥忠良,猜忌有功,使臣下皆無親附之意,推此道理行之,雖重金襲湯,不能以一日守也?!?/td> |
蹈火探湯 | 同“蹈湯赴火”。 | |
蹈湯赴火 | 比喻不避艱險(xiǎn)。 | 唐·趙元一《奉天錄》卷三:“且須散金帛,犒師旅,使聞鼓而蹈湯赴火,聞金而星布云合?!?/td> |
湯燒火熱 | 謂生病發(fā)高燒。 |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二十回:“又見他湯燒火熱,自己守著他,歪在旁邊勸他:‘只養(yǎng)病,別想著些沒要緊的事。’” |
殘湯剩飯 | 殘:剩下的。吃剩下的湯水飯食。 | 元·關(guān)漢卿《蝴蝶夢》第三折:“我三個(gè)孩兒都下在死牢中,我叫化了些殘湯剩飯,送與孩兒每吃去?!?/td> |
蹈赴湯火 | 同“蹈湯赴火”。 | 唐·孫揆《靈應(yīng)傳》:“君子殺身以成仁,殉其毅烈,蹈赴湯火,旁雪不平,乃寶之志也?!?/td> |
滾湯澆雪 | 滾:液體沸騰;湯:開水。沸水倒在冰雪上,雪很快就溶化。形容極為容易,必然成功 | 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緣傳》第40回:“那一肚皮家里懷來的惡意,如滾湯澆雪一般……心中把那惱怒都又變了可憐。” |
蹈火赴湯 | 同“蹈湯赴火”。 | 李瑛《深夜里發(fā)生的故事》詩:“五里遠(yuǎn)的山路,真正似蹈火赴湯?!?/td> |
殘湯冷飯 | 殘:剩下。殘剩下來的湯水和飯菜。 |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62回:“兩個(gè)自吃了一回,剩下些殘湯冷飯,與盧俊義吃了。” |
履湯蹈火 | 身入湯火。喻處苦難之境。 | 《舊五代史·晉書·重俊傳》:“復(fù)御家不法,其奴仆若履湯蹈火,忤其意者,或鞭之,或刃之?!?/td> |
不避湯火 | 湯:沸水;火:戰(zhàn)火。指不畏兇險(xiǎn)。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貨殖列傳》:“前蒙矢石,不避湯火之難者,為重賞使也?!?/td> |
清湯寡水 | 形容菜肴水太多,佐料少,沒有味道。 | 周立波《山鄉(xiāng)巨變》上卷:“煮一蒸缽白菜,清湯寡水,看不見一點(diǎn)油星子?!?/td> |
湯餅之會 | 指孩子出生第三天舉行宴會。 | 明·程登吉《幼學(xué)瓊林》第二卷:“三朝洗兒,曰湯餅之會;周歲試周,曰睟盤之期?!?/td> |
三湯兩割 | ①泛指烹飪之事。②指各種肴饌。 | 明·洪楩《清平山堂話本·快嘴李翠蓮記》:“燒賣匾食有何難,三湯兩割我也會?!?/td> |
如湯化雪 | 湯:熱水。像熱水澆在雪上。形容十分容易。 | 明·馮夢龍《精忠旗·北朝復(fù)地》:“提刀上馬,如湯化雪,誰敢爭持?” |
赴湯投火 | 赴:去,走向;湯:開水。沸水敢蹚,烈火敢跳。比喻奮不顧身,不避艱險(xiǎn)。 | 清·石玉昆《三俠五義》第12回:“小人受侯爺大恩,別說行刺,就是赴湯投火也是情愿的?!?/td> |
以湯沃沸 | 見“以湯止沸”。 | 《淮南子·原道訓(xùn)》:“若以湯沃沸,亂乃逾甚。是故鞭噬狗,策蹄馬,而欲教之,雖伊尹、造父弗能化?!?/td> |
石城湯池 | 比喻防守堅(jiān)固不易攻破的城池。 | 《三國志·魏志·辛毗傳》:“兵法稱:有石城湯池、帶甲百萬而無粟者,不能守也?!?/td> |
如湯潑雪 | 同“如湯沃雪”。 |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58回:“如今青州只憑呼延灼一個(gè)。若是拿得此人,覷此城子,如湯潑雪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