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有關(guān)搖的成語
有關(guān)搖的成語
因篇幅關(guān)系,搖的成語只列出前 60個
成語 | 解釋 | 出處 |
---|---|---|
扶搖直上 | 扶搖:迅猛盤旋而上的旋風(fēng)。乘著大旋風(fēng)之勢一直上升。比喻事物迅速地直線上升。有時也比喻官職提升得很快。 | 先秦 莊周《莊子 逍遙游》:“鵬之徙于南冥,水擊三千里,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?!?/td> |
搖尾乞憐 | 乞:乞求;憐:憐憫;愛憐。原指狗搖著尾巴討主人的歡喜。后形容卑躬屈膝地向別人諂媚討好;希望得到一點(diǎn)兒好處。 | 唐 韓愈《應(yīng)科目與時人書》:“若俯首帖耳、搖尾而乞憐者,非我之志也?!?/td> |
搖尾涂中 | 比喻自由自在地生活。曳尾,猶搖尾。 | 戰(zhàn)國時,楚王派大夫去請莊子做官,莊子對楚大夫說:聽說楚國有神龜,死去已三千年,現(xiàn)在把它用匣子裝起來藏在廟堂之上。你看此龜是留下骨頭讓人珍藏好呢,還是活著曳尾于泥涂中好?大夫說:當(dāng)然是活著曳尾于涂中好。莊子說:那末我將曳尾于涂中。見 |
風(fēng)雨飄搖 | 在風(fēng)雨里飄浮搖蕩。比喻動蕩不穩(wěn)或岌岌可危。 | 《詩經(jīng) 豳風(fēng) 鴟鸮》:“予室翹翹,風(fēng)雨所漂搖?!?/td> |
搖身一變 | 搖晃一下身子;就改變了身份。形容變化得快。舊小說中指有神通的人用法術(shù)使自己變成別的形體。 | 明 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二回:“悟空捻著訣,念動咒語,搖身一變,就變做一科(棵)松樹。” |
搖頭晃腦 | 晃:搖動。腦袋搖來搖去;形容舊時讀書人吟誦的姿態(tài)或自得其樂、自以為是的樣子。也作“搖頭擺腦”。有時也形容輕狂之態(tài)。 | 宋 釋普濟(jì)《五燈會元 至乾禪師》第四十八卷:“教渠拽耙牽犁,直是搖頭擺腦?!?/td> |
搖錢樹 | 神話中的一種寶樹,一搖晃就有許多錢掉下來。指借以獲得錢財?shù)娜嘶蚴挛铩?/td> | 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三卷:“只是你的娘,把你當(dāng)個搖錢之樹,等閑也不輕放你出去?!?/td> |
搖頭擺尾 | ①搖動著腦袋;擺動著尾巴。形容悠然自得的樣子。②搖晃著腦袋;擺動著身體。形容輕狂得意的樣子。 | 宋 釋普濟(jì)《五燈會元》:“臨濟(jì)門下有個赤梢鯉魚,搖頭擺尾,向南方去?!?/td> |
搖搖欲墜 | 搖搖:搖晃;動搖不穩(wěn)的樣子;欲:將要;墜:掉下來。搖搖晃晃;即將掉下來。形容很不穩(wěn)定;就要掉下來;或比喻就要垮臺或崩潰。 | 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104回:“眾視之,見其色昏暗,搖搖欲墜?!?/td> |
大搖大擺 | 走路時身子搖擺;亂晃。形容舉動無所顧忌;揚(yáng)揚(yáng)自得的樣子。 | 清 吳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五回:“次日早晨,大搖大擺出堂,將回子發(fā)落了。” |
魄蕩魂搖 | 形容受外界刺激、誘惑而精神不能集中。 | 《雪巖外傳》第六回:“雪巖左顧右盼的賞鑒了一回,想起隋煬帝的烏銅鏡屏的艷事,便不禁魄蕩魂搖起來?!?/td> |
魂搖魄亂 | 神魂顛倒,不能自持。 | 明·張伯起《泣顏回·題恨》:“夢中親見,訴不出許多情話,魂搖魄亂,那些兒一刻千金價。” |
搖搖欲倒 | 搖搖:搖晃;欲:將要。形容很快就要倒塌,或不穩(wěn)固,很快就要垮臺。 | 毛澤東《學(xué)習(xí)和時局》:“西方的希特勒在蘇聯(lián)紅軍嚴(yán)重打擊之下有搖搖欲倒之勢?!?/td> |
搖唇鼓喙 | 猶言搖唇鼓舌。 | 明·宋濂《送徐大年還淳安序》:“世之好議論者,見其辭祿而歸,搖唇鼓喙,詡詡相夸獎?!?/td> |
鼓舌搖唇 | 同“鼓唇搖舌”。 | 元·高文秀《誶范叔》第二折:“幾時行通利方,憑著咱鼓舌搖唇,立取他封侯拜將?!?/td> |
搖嘴掉舌 | 猶搖唇鼓舌。 | 金·董解元《西廂記諸宮調(diào)》第二卷:“得鶯鶯后便退干戈,不得后目前生禍。不共你搖嘴掉舌,不共你斗爭斗合?!?/td> |
毫不動搖 | 絲毫也不會改變意志。 | 毛澤東《愚公移山》:“愚公批駁了智叟的錯誤思想,毫不動搖,每天挖山不止?!?/td> |
膽戰(zhàn)心搖 | 同“膽戰(zhàn)心驚”。 | 清·洪昇《長生殿·驚變》:“呀,你道失機(jī)的哥舒翰,稱兵的安祿山,赤緊的離了漁陽,陷了東京,破了潼關(guān),唬得人膽戰(zhàn)心搖?!?/td> |
鼓唇搖舌 | 耍嘴皮,嚼舌頭。形容耍弄嘴皮進(jìn)行挑撥煽動。 | """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六十三回:“何必借我們,你鼓唇搖舌的, 自己開心作戲,卻說是稱功頌德呢?!?"" |
搖搖晃晃 | 左右搖擺,不穩(wěn)定。 | 路遙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一卷第45章:“他說完這些話,就站起來,打開家門,搖搖晃晃地向外面的黑暗中走去……” |
搖鵝毛扇 | 傳說諸葛亮常手執(zhí)羽扇指揮作戰(zhàn),后世舞臺上出現(xiàn)的一些軍師也多執(zhí)羽扇。因以“搖鵝毛扇”比喻出謀畫策。 | 丁玲《太陽照在桑干河上》一:“大家都說他是一個搖鵝毛扇的,是一個唱傀儡戲的提線的人。” |
搖頭麰尾 | 見“搖頭擺尾”。 | |
旁搖陰煽 | 到處暗中煽動。 | 明·張居正《答河道潘印川論河道就功書》:“追憶庀事之初,言者蜂起,妒功幸敗者旁搖陰煽,蓋不啻筑室道謀而已?!?/td> |
矢志不搖 | 矢:通“誓”,發(fā)誓;搖:動搖。發(fā)誓立志,決不改變。 | 清·蒲松齡《聊齋志異·仇大娘》:“仲叔尚廉利其嫁,屢勸駕,而邵氏矢志不搖?!?/td> |
搖搖擺擺 | ①行走不穩(wěn)貌。②坦然自得貌。③形容主意不定。 | 元·無名氏《陳州糶米》第四折:“我做個州官不歹,斷事處搖搖擺擺?!薄毒┍就ㄋ仔≌f·碾玉觀音》:“一個婦女搖搖擺擺從府堂里出來,自言自語,與崔寧打了個胸廝撞?!?/td> |
目眩神搖 | 眼花繚亂,心神搖蕩。多形容所見情景令人驚異。 | 明·郭勛《英烈傳》第40回:“今來寶剎,得睹人間未見之珍,天下罕有之物,令人目眩神搖,不知身在何世?!?/td> |
左右搖擺 | 左右來回游移。比喻思想觀點(diǎn)等游移不定。 | 《毛澤東選集》第三卷《附錄:關(guān)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》:“由于各種情況的變化而產(chǎn)生的左右搖擺、好走極端、華而不實(shí)、投機(jī)取巧……” |
心旌搖搖 | 心神飄忽不定;就像旌旗隨風(fēng)飄搖。心神不定;情思起伏;就像旌旗隨風(fēng)飄搖一樣。旌:旗子。 | 西漢 劉向《戰(zhàn)國策 楚策一》:“寡人自料,從楚當(dāng)秦,未見勝也;內(nèi)與群臣謀,不足恃也,寡人臥不安席,食不甘味,心搖搖如懸旌,而無所終薄?!?/td> |
天搖地動 | 仿佛天快要塌下來;地將要陷下去似的。形容聲勢或威力強(qiáng)大的變化。 | 清 錢采《說岳全傳》第43回:“這場大戰(zhàn),真?zhèn)€是天搖地動,日色無光?!?/td> |
搖筆即來 | 不用多思索,一動筆就寫出來了。形容寫文章快。 | 魯迅《且介亭雜文二集·論人言可畏》:“然而中國的習(xí)慣,這些句子是搖筆即來,不假思索的?!?/td> |
搖旗吶喊 | 吶喊:奮力激呼。指古代作戰(zhàn)時;搖動旗子;大聲喊殺助威。 | 元 喬吉《兩世姻緣》第三折:“你這般搖旗吶喊,簸土揚(yáng)沙?!?/td> |
東搖西擺 | 形容走路不穩(wěn)。比喻容易動搖、不堅定。 | 清·魏秀仁《花月痕》第48回:“只見那邊妖婦妖尼,笑吟吟的將拂子?xùn)|搖西擺。” |
擺尾搖頭 | 擺動頭尾,形容喜悅或悠然自得的樣子。 | 《大唐三藏取經(jīng)詩話》上卷:“只見麒麟迅速,獅子崢嶸,擺尾搖頭,山林迎接。” |
中心搖搖 | 中心:心中;搖搖:心神不安。形容心神恍惚,難以自持。 | 《詩經(jīng)·王風(fēng)·黍離》:“彼黍離離,彼稷之苗。行邁靡靡,中心搖搖。知我者謂為心憂,不知我者謂我何求?!?/td> |
一步三搖 | 指人走路搖晃或者悠閑自得的樣子。 | 清·無名氏《劉公案》第29回:“囑咐家丁看門戶,他這才一步三搖來到大門?!?/td> |
不可動搖 | 形容極其堅定、牢固。 | 魯迅《而已集·革“首領(lǐng)”》:“雖然這‘北京文藝界’已被徐丹甫先生在《學(xué)燈》上指定,隱隱然不可動搖了?!?/td> |
搖擺不定 | 指心意猶豫不決,來回變化。 | 周恩來《現(xiàn)時政治斗爭中之我們》:“小資產(chǎn)階級也常搖擺不定,只有無產(chǎn)階級是最不妥協(xié)的革命階級。” |
搖頭不算點(diǎn)頭算 | 明確表態(tài) | 老舍《茶館》:“你看,姑娘一過門,吃的是珍饈美味,穿的是綾羅綢緞,這不是造化嗎?怎樣,搖頭不算點(diǎn)頭算,來個干脆的!” |
招搖撞騙 | 招搖:故意炫耀自己;撞騙:到處找機(jī)會行騙。假借名義;到處炫耀自己;進(jìn)行詐騙。也作“撞騙招搖”。 |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:“那些家人在外招搖撞騙,欺凌屬員,已經(jīng)把好名聲都弄壞了?!?/td> |
搖頭擺腦 | 腦袋搖來搖去。形容驕傲自得或自得其樂的樣子。亦以形容讀書吟誦的姿態(tài)。 | 宋·王明清《揮薼余話》第二卷:“相得端明似虎形,搖頭擺腦得人憎?!?/td> |
招搖過市 | 大搖大擺地走過大街。比喻故意在人多熱鬧的地方顯示聲勢;惹人注意。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孔子世家》:“居衛(wèi)月余,靈公與夫人同車,宦者雍渠參乘,出,使孔子為次乘,招搖市過之。” |
搖尾求食 | 老虎被關(guān)進(jìn)籠圈里,向人搖尾巴求取食物。比喻人的地位降低,向人乞求。 | 漢·司馬遷《報任少卿書》:“猛虎在深山,百獸震恐,及在檻阱之中,搖尾而求食,積威約之漸也?!?/td> |
扶搖萬里 | 扶搖:急劇盤旋而上的暴風(fēng)。暴風(fēng)從下而上盤旋很高,風(fēng)勢急且大。 | 《莊子·逍遙游》:“摶扶搖而上九萬里?!?/td> |
目?;険u | 眩:眼花;搖:擺動。眼花繚亂,心神不定。形容看到某種景象令人吃驚的樣子。 | 明·顧大典《青衫記·郊游訪興》:“顧盼之間,目?;険u?!?/td> |
風(fēng)舉云搖 | 憑借風(fēng)云飛騰而上。亦比喻飛黃騰達(dá)。 | 漢 班固《西都賦》:“遂乃風(fēng)舉云搖,浮游溥覽。”唐 王勃《九成宮頌》:“風(fēng)舉云搖,歷神都而一憩?!?/td> |
搖唇弄舌 | 耍嘴皮,嚼舌頭。形容耍弄嘴皮進(jìn)行挑撥煽動。 | 清·貪夢道人《彭公案》第100回:“你休要搖唇弄舌,你紀(jì)大太爺是安善良民,守分百姓,豈可同賊人為伍?” |
扶搖而上 | 扶搖:迅猛盤旋而上的旋風(fēng)。形容上升很快或指仕途得志。 | 戰(zhàn)國·宋·莊周《莊子·逍遙游》:“鵬之徙于南冥也,水擊三千里,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?!?/td> |
地動山搖 | 大地高山劇烈的搖動。形容地震;也形容洪亮的聲音和劇烈的動作所產(chǎn)生的巨大影響。 | 宋 歐陽修《論修河第一狀》:“臣恐地動山搖,災(zāi)禍自此而始。” |
風(fēng)雨漂搖 | 見“風(fēng)雨飄搖”。 | 唐·李華《二孝贊》:“風(fēng)雨漂搖,支體鱗皴?!?/td> |
海沸山搖 | 比喻聲勢或力量極大。同“海沸山裂”。 | 明 無名氏《那吒三變》第三折:“小圣嘯起大風(fēng),刮的來天昏地暗,海沸山搖。” |
乞憐搖尾 | 憐:憐憫;乞:乞求。狗搖著尾巴向主人乞求愛憐。比喻裝出一副可憐相向人討好。 | 明·王錂《春蕪記·構(gòu)釁》:“你無知小輩,胡言亂語,休在人前乞憐搖尾!” |
搖羽毛扇 | 見“搖鵝毛扇”。 | 孫犁《秀露集·耕堂讀書記(一)》:“小說和戲劇上的諸葛亮,幾百年來在群眾中,形成了一個固定的形象,即所謂搖羽毛扇的人物。” |
行邁靡靡,中心搖搖 | 行邁:走路;靡靡:行步遲緩;搖搖:心神不安。走路慢吞吞,心中搖蕩蕩。形容心情沉重惶惑。 | 《詩經(jīng)·王風(fēng)·黍離》:“彼黍離離,彼稷之苗。行邁靡靡,中心搖搖?!?/td> |
過市招搖 | 市:鬧市,指人多的地方;招搖:張揚(yáng)炫耀。指在公開場合大搖大擺顯示聲勢,引人注意。 | 《史記 孔子世家》:“居衛(wèi)月余,靈公與夫人同車,宦者雍渠參乘,出,使孔子為次乘,招搖市過之?!?/td> |
心蕩神搖 | 謂神魂顛倒,不能自持。亦謂情思被外物吸引而飄飄然。 | 明·蘭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18回:“猛然一見,不覺心蕩神搖,精魄已失?!?/td> |
搖鈴打鼓 | 搖動著鈴,敲打著鼓。比喻大聲張揚(yáng),喧嘩吵鬧。 | 明·蘭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62回:“既是你喬親家爹主張,兌三百二十兩,抬了來罷!休要只顧搖鈴打鼓的了。” |
風(fēng)雨搖擺 | 在風(fēng)雨中飄蕩不安,比喻局勢動蕩不安。 | |
南山可移,判不可搖 | 南山:終南山;判:裁決;搖:動搖。終南山可以移動,但已定下的案子決不能更改。 | 《舊唐書·李元纮傳》:“南山可移,判不可搖也。” |
山搖地動 | 山和地都在動搖。形容聲勢或力量的巨大。 | 《宋書 五行志五》:“大明六年七月甲申,地震,有聲自河北來,魯郡山搖地動。” |
拔地?fù)u山 | 翻動大地,搖撼山岳。形容聲勢極大。 | 明 郭勛《英烈傳》第49回:“烏龍鎮(zhèn)上駐不得赤龍舟,攪得翻江震海;大全港中做不得周全事,空教拔地?fù)u山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