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有關(guān)敢的成語
有關(guān)敢的成語
有關(guān)敢的成語共收錄46個
成語 | 解釋 | 出處 |
---|---|---|
不敢茍同 | 茍:茍且。不敢隨便地同事。指對人對事抱慎重態(tài)度。 | 葉赫那拉·圖鴻《乾隆皇帝》第一章:“兄臺這般說話在下可不敢茍同,紅花會劫富濟(jì)貧,替天行道?!?/td> |
敢不承命 | 敢:反語,“怎敢”、“不敢”之意;承:接受。怎么敢不承受你的命令呢?或怎么敢不接受你的意見呢? | 《儀禮·士昏禮》:“吾君子順先典,貺某重禮,某不敢辭,敢不承命。” |
拼得一身剮,敢把皇帝拉下馬 | 剮:古代酷刑,割肉。比喻再難的事,拼著一死也敢干下去。 |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68回:“拼得一身剮,敢把皇帝拉下馬。” |
舍得一身剮,敢把皇帝拉下馬 | 比喻再難的事,拼著一死也敢干下去。 | 《紅樓夢》第六十八回:“拚著一身剮,敢把皇帝拉下馬?!?/td> |
敢怒而不敢言 | 心里憤怒而嘴上不敢說。指懾于威脅,胸中憤怒不敢吐露。 | 唐 杜牧《阿房宮賦》:“使天下之人,不敢言而敢怒?!?/td> |
不敢越雷池一步 | 越:跨過;雷池:湖名,在安徽省望江縣南。原指不要越過雷池。后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圍和界限。 | 晉 庾亮《報溫嶠書》:“吾憂西陲過于歷陽,足下無過雷池一步也?!?/td> |
敢怨而不敢言 | 內(nèi)心怨恨但不敢說出來。 | 宋 鄧牧《伯牙琴 吏道》:“吏無避忌,白晝肆行,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,敢怒而不敢誅?!?/td> |
未敢茍同 | 不敢隨便同意。 | |
不敢掠美 | 掠:掠奪。不敢掠奪旁人之美。 | 春秋·魯·左丘明《左傳·昭公十四年》:“己惡而掠美為昏。” |
能征敢戰(zhàn) | 征:征討。形容作戰(zhàn)經(jīng)驗(yàn)豐富,敢于作戰(zhàn)。 |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55回:“必用能征敢戰(zhàn)之將,先以力敵,后用智擒?!?/td> |
敢作敢當(dāng) | 敢:有膽量。敢于放手行事,敢于承擔(dān)責(zé)任。 | 清 石玉昆《三俠五義》第75回:“敢作敢當(dāng),才是英雄好漢?!?/td> |
敢不如命 | 敢:反語,“怎敢”、“不敢”之意。怎么敢不遵照你的命令辦呢? | 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四卷:“玄微道:‘此乃易事,敢不如命。’” |
既在矮檐下,怎敢不低頭 | 既:已經(jīng),已然;檐:屋檐。比喻在強(qiáng)大的壓力之下,不得不向?qū)Ψ角?。指依附或有求于人,只得委曲求全?/td> | 明·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28回:“‘這是既在矮檐下,怎敢不低頭。’三藏只得雙手合著與他見個禮。” |
不敢后人 | 后:落后。不甘心落在別人后面。 | 鄒韜奮《抗戰(zhàn)以來》:“凡遇黨政當(dāng)局對抗戰(zhàn)建國積極方面有所號召,亦無不竭誠響應(yīng),不敢后人。” |
在人矮檐下,怎敢不低頭 | 比喻受制于人,只得順從。 |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28回:“古人道:‘不怕官,只怕管。’‘在人矮檐下,怎敢不低頭?!皇切⌒谋闶恰!?/td> |
不敢告勞 | 努力做事,不訴說自己的勞苦。比喻勤勤懇懇,不辭辛勞(多用在自己表示謙虛)。 | 《詩經(jīng) 小雅 十月之交》:“黽勉從事,不敢告勞?!?/td> |
不敢高攀 | 攀:比喻結(jié)交依附他人。不敢跟社會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朋友或結(jié)親戚。 | 南宋 郭茂倩《樂府詩集 清商曲辭二 碧玉歌》:“碧玉小家女,不敢貴德攀。感郎意氣重,遂得結(jié)金蘭。” |
敢怒不敢言 | 敢:膽量大;言:說。內(nèi)心憤怒但不敢說出來。 | 明·伏雌教主《醋葫蘆》第三回:“正是啞子吃黃連,苦在自肚里,敢怒不敢言?!?/td> |
汗不敢出 | 嚇得連汗都不敢往外冒了。形容緊張害怕到了極點(diǎn)。 | 南朝·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言語》:“戰(zhàn)戰(zhàn)栗栗,汗不敢出。” |
愧不敢當(dāng) | 感到慚愧;承當(dāng)不起。表示對別人所給予的稱贊或物品受之有愧。 | 清 鄭燮《劉柳村冊子》:“紫瓊崖道人,慎郡王也,贈詩:‘按拍遙傳月殿曲,走盤亂瀉蛟宮珠。’愧不敢當(dāng),然亦佳句?!?/td> |
在他檐下走,怎敢不低頭 | 比喻受制于人,只得順從。 | 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(xiàn)形記》第29回:“‘在他檐下走,怎敢不低頭!’大帥連這句俗語還不知道嗎。” |
在他檐下過,不敢不低頭 | 比喻受制于人,只得順從。 | 清·張南莊《何典》第二回:“老話頭:不怕官,只怕管。在他檐下過,不敢不低頭。只得要將銅錢銀子出去打點(diǎn)?!?/td> |
敢想敢說 | 敢于沖破某種束縛思索問題和發(fā)表意見 | 謝覺哉《青年人怎樣鍛煉自己》:“敢想、敢說也是一種斗爭。首先要和自己的舊思想作斗爭?!?/td> |
不敢問津 | 問津:詢問渡口,問路。指高貴的、深奧的事物不敢過問或嘗試。 | 先秦 孔子《論語 微子》:“長沮桀溺藕而耕,孔子過之,使子路問津焉。” |
敢怒敢言 | 敢于憤怒,又敢于說出來。 | 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緣傳》第一回:“那計氏雖也還敢怒敢言,當(dāng)不起晁大舍也敢為敢做?!?/td> |
不敢自專 | 自專:擅自專斷。不敢自作主張,獨(dú)自行事。有自謙的意思。 | 唐 韓愈《褅夾議》:“凡在擬議,不敢自專。 |
敢不唯命 | 敢:反語,“怎敢”、“不敢”之意。怎么敢不遵照你的命令辦呢? | 《宋史·李萬超傳》:“萬超奮然謂其部下曰:‘非止逃生,我足建勛,汝曹能乎?’眾皆躍然喜曰:‘敢不唯命!’” |
不敢造次 | 造次:倉促、魯莽輕率。指不敢匆忙地或魯莽草率從事。 |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》第19卷:“恁么即某甲不敢造次。” |
敢想敢干 | 敢于沖破某種束縛思索問題和發(fā)表意見 | 康濯《太陽初升的時候》:“其實(shí)既是個細(xì)琢細(xì)磨的能人巧匠,也有著敢想敢干的猛烈勁兒?!?/td> |
敢作敢為 | 做事果敢,不怕風(fēng)險,無所顧忌。 | 明 王士性《廣志繹 江南諸省》:“此自英雄大略之主,敢作敢為之事,意到即行。” |
敢做敢為 | 做事勇敢,無所畏懼。 | 清·翁方綱《石洲詩話》:“石湖(范成大)、誠齋(楊萬里)……與放翁(陸游)并稱,而誠齋較之石湖,更有敢作敢為之色,頤指氣使,似乎無不如意,所以其名尤重?!?/td> |
敢做敢當(dāng) | 敢于放手做事,也敢于承擔(dān)責(zé)任。 | 清·無名氏《劉公案》第35回:“可喜他心直口快最相熱,敢做敢當(dāng)報不平。” |
不敢旁騖 | 形容全力做一件事,不敢分心到別的事里面去。 | 毛澤東《第二次世界大戰(zhàn)的轉(zhuǎn)折點(diǎn)》:“希特勒在西線勝利以前,他似乎是謹(jǐn)慎的。攻波蘭,攻挪威,攻荷、比、法,攻巴爾干,都是注全力于一處,不敢旁騖。” |
勇猛果敢 | 形容處事勇敢決斷。 | 《漢書 翟方進(jìn)傳》:“勇猛果敢,處事不疑?!?/td> |
弗敢專也 | 不敢獨(dú)自專有。 | |
犯顏敢諫 | 犯顏:冒犯君主或尊長的顏面;諫:以直言規(guī)勸。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長的威嚴(yán)而極力規(guī)勸 | 唐·劉蕡《對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策》:“臣誠不佞,有匡國致君之術(shù),無位而不得行;有犯顏敢諫之心,無路而不得達(dá)。” |
正色敢言 | 態(tài)度嚴(yán)肅,敢于直言。 | 《明史 王竑傳》:“十一年授戶科給事中,豪邁負(fù)氣節(jié),正色敢言。”又《劉健傳》:“健學(xué)問深粹,正色敢言,以身任天下之重。” |
敢不聽命 | 敢:反語,“怎敢”、“不敢”之意。怎么敢不遵照你的命令辦呢? | 春秋·魯·左丘明《左傳·昭公七年》:“齊侯次于虢,燕人行成,曰:‘敝邑知罪,敢不聽命!’” |
誼不敢辭 | 猶言義不容辭。 | 清·顧炎武《答陳亮工書》:“曾蒙令祖先生知己之愛,誼不敢辭,已具一稿,藏之篋中?!?/td> |
敢勇當(dāng)先 | 猶奮勇當(dāng)先。比喻勇于承擔(dān)重任,領(lǐng)頭去干。 | 元 李壽卿《伍員吹簫》第四折:“若不是老相國雄才大略,和鏄諸敢勇當(dāng)先,豈有今日。” |
敢布腹心 | 敢:指自己很冒昧;布:陳述;腹心:真誠的心意。表示恭謹(jǐn)?shù)仃愂稣嬲\的心意。 | 春秋·魯·左丘明《左傳·宣公十二年》:“敢布腹心,君實(shí)圖之。” |
敢為敢做 | 做事勇敢,無所畏懼。同“敢作敢為”。 | 元 關(guān)漢卿《魯齋郎》第三折:“這的是敗壞風(fēng)俗,那一個敢為敢做!” |
莫敢誰何 | 沒有誰敢怎么樣。 | 漢·賈誼《過秦論》:“信臣精卒,陳利兵而誰何。” |
莫敢仰視 | 仰:抬頭。不敢抬頭看。形容被對方的聲勢所壓倒。 |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項(xiàng)羽本紀(jì)》:“于是已破秦軍,項(xiàng)羽召見諸侯將,入猿門,無不膝行而前,莫敢仰視?!?/td> |
見義敢為 | 見“見義勇為”。 | 宋·曾鞏《太子賓客致仕陳公神道碑銘》:“為吏明悟敏捷,見義敢為,不少屈以求合。” |
勤勞勇敢 | 勤奮勞動,有勇氣,有膽量。 | 鄧小平《在中國文學(xué)藝術(shù)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的祝詞》:“我們的人民勤勞勇敢,堅韌不拔,有智慧,有理想,熱愛祖國,熱愛社會主義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