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有關蕩的成語
有關蕩的成語
因篇幅關系,蕩的成語只列出前 60個
成語 | 解釋 | 出處 |
---|---|---|
空空蕩蕩 | 形容冷冷清清,空無所有的情景或指心里沒著落的感覺。 | 浩然《艷陽天》第121章:“屋子里空空蕩蕩,冷冷清清?!?/td> |
動蕩不定 | 蕩:搖動。動蕩搖擺,不安定。形容局勢不穩(wěn)定,不平靜。 | 陶菊隱《北洋軍閥統(tǒng)治時期史話》第77章:“粵系軍隊又侵入湘南,兩湖局勢也在動蕩不定中。” |
南征北戰(zhàn),東蕩西殺 | 征:征戰(zhàn);蕩:掃蕩。形容轉(zhuǎn)戰(zhàn)南北,奮勇殺敵。 | 晉劇《打金枝》第二場:“父王的江山,是他郭家父子南征北戰(zhàn),東蕩西殺,十大汗馬功勞爭來的。” |
蕩然無余 | 蕩:洗滌;蕩然:干凈的樣子。全都毀壞,消失盡凈。形容原有的東西完全失去或毀壞。 | 南朝·梁·任昉《為梁武帝集墳籍令》:“近災起柏梁,遂逐渠閣,青編素簡,一同煨燼,湘囊綖柣,蕩然無余?!?/td> |
放蕩不羈 | 放蕩:不受約束或行為不檢點;羈:約束。形容行為放縱;不受約束。 | 晉 王隱《晉書 王長文傳》:“少以才學知名,而放蕩不羈,州府辟命皆不就?!?/td> |
蕩然無存 | 。原有的物體像被洗涮掉一樣完全不復存在。形容原有的東西完全毀壞或失去。 | 唐 白居易《議碑碣詞賦》:“著誠去偽,小疵小弊,蕩然無遺矣。” |
西除東蕩 | 蕩:蕩平。到處征剿敵人。 | 元·李壽卿《伍員吹簫》第一折:“俺也曾西除東蕩,把功勞立下幾樁樁?!?/td> |
腸回氣蕩 | 回:曲折,迂回;蕩:搖蕩。形容好的音樂、文章纏綿悱惻,感人極深的樣子。 | 蘇雪林《玉溪詩謎》:“這一首真是心顫魂飛、腸回氣蕩時做出來的好詩。” |
浩浩蕩蕩 | 指水勢洶涌廣闊浩大。后形容規(guī)模宏大;氣勢雄壯。 | 宋 范仲淹《岳陽樓記》:“浩浩蕩蕩,橫無邊涯?!?/td> |
闖蕩江湖 | 指奔走四方,在外謀生。 | 清·郭小亭《濟公全傳》第60回:“老英雄馬元章在外面闖蕩江湖數(shù)十年,永遠不跟綠林人搭過伴。” |
蕩然無遺 | 蕩:洗滌;蕩然:干凈的樣子。全都毀壞,消失盡凈。形容原有的東西完全失去或毀壞。 | 唐·白居易《議碑碣詞賦》:“著誠去偽,小疵小弊,蕩然無遺矣。” |
魄蕩魂搖 | 形容受外界刺激、誘惑而精神不能集中。 | 《雪巖外傳》第六回:“雪巖左顧右盼的賞鑒了一回,想起隋煬帝的烏銅鏡屏的艷事,便不禁魄蕩魂搖起來?!?/td> |
蕩析離居 | 蕩析:離散。家人離散,沒有定居。 | 《尚書 盤庚下》:“今我民用蕩析離居,罔有定極?!?/td> |
蕩魂攝魄 | 震撼心神。 | 葉圣陶《倪煥之》十:“燈會自然搞得異常熱烈,煊赫,每夜有新的名色,每夜有麻醉觀眾的蕩魂攝魄的景象?!?/td> |
破家蕩業(yè) | 見“破家蕩產(chǎn)”。 | 《元典章·刑部·禁誘略》:“必須督責補買,及供給一切諸物。因而逼臨,破家蕩業(yè),無可展免?!?/td> |
恍恍蕩蕩 | 搖晃不定。 | |
碧波蕩漾 | 碧:青綠色。青綠色的波浪起伏不定。 | 路遙《平凡的世界》第四卷第49章:“燦爛的陽光,美麗的野花,碧波蕩漾的原西河,凹凸不平的石板街……” |
破家蕩產(chǎn) | 耗盡家產(chǎn)。 | 宋·朱熹《朱子語類》第111卷:“狹鄉(xiāng)富家,靳靳自足,一被應役,無不破家蕩產(chǎn)?!?/td> |
流蕩忘反 | 流蕩:流浪;反:同“返”,回家。指長期在外面飄泊而不知返回。 | 宋·王禹偁《答張知白書》:“后人流蕩忘反,蓋其得也,薦宗廟,插管弦。” |
蕩檢逾閑 | 形容行為放蕩,不檢點。 | 清 馮桂芬《上海果育堂記》:“饑寒之不免,理義之不知,而蕩檢逾閑之事作。” |
跌蕩風流 | 瀟灑放逸而富有才華風情。同“跌宕風流”。 | 清 余懷《板橋雜記 珠市名妓附見》:“白門娟娟靜美,跌蕩風流,能度曲,善畫蘭?!?/td> |
逾閑蕩檢 | 逾、蕩:超越;閑、檢:指規(guī)矩、法度。指行為不規(guī)矩,不守禮法。 | 《明史 楊時喬傳》:“逾閑蕩檢,反道亂德,莫此為甚。” |
動蕩不安 | 蕩:搖動。動蕩搖擺,不安定。形容局勢不穩(wěn)定,不平靜。 | 歐陽山《三家巷》第十八章:“他和陳文婷談起,兩人都覺得縱然社會上動蕩不安,革命的前途還是光明的,樂觀的?!?/td> |
滌穢蕩瑕 | 同“滌瑕蕩穢”。 | 《宋書·禮志一》:“殿下以命世之資,屬當傾危之運,禮樂征伐,翼成中興,將滌穢蕩瑕,撥亂反正?!?/td> |
十蕩十決 | 蕩:沖殺;決:沖破堤岸。形容多次沖殺,每次都能突破敵陣。 | 《樂府詩集·雜歌謠辭·隴上歌》:“隴上壯士有陳安,軀干雖小腹中寬,七尺大刀奮如湍,丈八蛇矛左右盤,十蕩十決無當前?!?/td> |
悠悠蕩蕩 | 形容搖搖晃晃,飄浮不定。 | 宋·朱熹《朱子語類》第47卷:“若是悠悠蕩蕩,未有不入于邪僻?!?/td> |
茫茫蕩蕩 | 遼闊深遠而又模糊不清。 |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19回:“若說這個石碣村湖蕩,緊靠著梁山泊,都是茫茫蕩蕩,蘆葦水港?!?/td> |
東蕩西馳 | 猶言東征西討。 | 《兒女英雄傳》緣起首回:“漢王乘那項王火咸陽,弒義帝,降子嬰,東蕩西馳的時候,早暗地里間道入關,進位稱王。” |
巍巍蕩蕩 | 語出《論語·泰伯》:“大哉堯之為君也!巍巍乎!唯天為大,唯堯則之。蕩蕩乎,民無能名焉?!敝祆浼ⅲ骸拔∥?,高大之貌;蕩蕩,廣遠之稱也。”后以“巍巍蕩蕩”形容道德崇高,恩澤博大。 | 語出《論語·泰伯》:“大哉堯之為君也!巍巍乎!唯天為大,唯堯則之。蕩蕩乎,民無能名焉?!敝祆浼ⅲ骸拔∥。叽笾?;蕩蕩,廣遠之稱也?!?/td> |
坦蕩如砥 | 坦蕩:寬廣平坦;砥:磨刀石。平坦得像磨刀石。 | 茅盾《白楊禮贊》:“黃與綠主宰著,無邊無垠,坦蕩如砥。” |
滌瑕蕩穢 | 滌:清除;瑕:玉上的斑點;蕩:清除;穢:骯臟。指清除舊的惡習。 | 東漢 班固《東都賦》:“于是百姓滌瑕蕩穢,而鏡至清?!?/td> |
銷魂蕩魄 | 見“銷魂奪魄”。 | 清·彭養(yǎng)鷗《黑籍冤魂》第15回:“這都是風俗奢靡,處處使人銷魂蕩魄?!?/td> |
回腸蕩氣 | 蕩:動搖。使肝腸回旋;使心氣激蕩。形容文章、樂曲十分婉轉(zhuǎn)動人;耐人尋味。 | 清 龔自珍《夜坐》:“功高拜將成仙外,才盡回腸蕩氣中?!?/td> |
心蕩神迷 | 蕩:搖動。形容心神不定,難以自持。 | 清 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九十八回:“陽衍正在心蕩神迷,一聞此語,慌忙接過芍藥道:'承女郎見愛,何福能消!但未識芳閨何處?'” |
蕩然一空 | 蕩:洗滌;蕩然:干凈的樣子。全都毀壞,消失盡凈。形容原有的東西完全失去或毀壞。 | 《宋史·楊偕傳》:“且州之四面,屬羌遭賊驅(qū)脅,蕩然一空,止存孤壘,猶四肢盡廢,首面心腹獨存也?!?/td> |
滌瑕蕩垢 | 見“滌瑕蕩穢”。 | 唐·韓愈《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》詩:“遷者追回流者還,滌瑕蕩垢朝清班?!?/td> |
蕩氣回腸 | 形容音樂或文辭婉轉(zhuǎn)動人。也形容感情充沛而強烈。蕩;搖蕩?;?;回旋。 | 三國 魏 曹丕《大墻上蒿行》:“女娥長歌,聲協(xié)宮商,感心動耳,蕩氣回腸?!?/td> |
東揚西蕩 | 謂飄泊無定。 | 《野叟曝言》第四一回:“姐姐若不見憐,怎樣著落妹子死后魂靈,不至東揚西蕩?!?/td> |
虎蕩羊群 | 老虎沖進羊群中。比喻以強凌弱,為所欲為。同“虎入羊群”。 | 清 石玉昆《三俠五義》第九十二回:“那知小俠指東打西,竄南躍北,猶如虎蕩羊群,不大的工夫,打了個落花流水?!?/td> |
放蕩馳縱 | 馳:亂跑。沒有管束地亂跑亂逛。形容不求進步,到處游蕩。 |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19回:“近來仗著祖母的溺愛,父母亦不能十分嚴緊拘管,更覺放蕩馳縱,任性恣情,最不喜務正。” |
蕩海拔山 | 搖動大海,拔起高山。形容人的力氣非常大。 | |
迷迷蕩蕩 | 晃悠貌,搖蕩的樣子。 | |
跌蕩不羈 | 指心志放逸無拘無束。同“跌宕不羈”。 | 《宣和書譜 石延年》:“遂入館,然跌蕩不羈,劇飲尚氣節(jié),視天下無復難事,不為小廉曲謹以投茍合?!?/td> |
跌蕩不拘 | 指心志放逸無拘無束。同“跌宕不羈”。 | 明 袁黃、王世貞《綱鑒合編 宋紀 武帝》:“八月,宋主殺中書令王僧達,僧達幼聰警能文,而跌蕩不拘?!?/td> |
焚巢蕩穴 | 比喻徹底摧毀。 | 明·唐順之《牌》:“各處勁兵前來,焚巢蕩穴,不留一人,乃已。” |
魄蕩魂飛 | 形容驚恐萬狀。 | 《黑籍冤魂》第三回:“到如今煙鬼滿天下,聞得國家要行禁煙的命令,都嚇得魄蕩魂飛?!?/td> |
東飄西蕩 | 指不固定,沒有著落。也指無定向地漂浮。 | 明 無名氏《蘇九淫奔》第一折:“去汴梁買馬,不想東飄西蕩,將本錢盡行折了?!?/td> |
東風浩蕩 | 東風:春風。指吹著強勁的春風。形容春風吹拂大地,大地即將萬象更新,面貌煥然。 | 唐·李咸用《春日》:“浩蕩東風里,裴回無所親。危城三面水,古樹一邊春?!?/td> |
破產(chǎn)蕩業(yè) | 見“破家蕩產(chǎn)”。 | 明·俞弁《逸老堂詩話》下卷:“成化間,吳中大水,郡守劉瑀酷虐子民,督征糧稅,鄉(xiāng)民苦楚,破產(chǎn)蕩業(yè),不勝拷掠?!?/td> |
放蕩形骸 | 行為放縱,不拘禮節(jié) | 元 無名氏《爭報恩》第二折:“盡著他放蕩形骸,我可也萬千事,不折證。” |
放縱馳蕩 | 放縱:無拘束。馳:亂跑。蕩:游蕩。沒有管束地亂跑亂逛。形容不求進步,到處游蕩。 | |
東蕩西除 | 指四處征伐。 | 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一百十九回:“昔日魏武祖皇帝,東蕩西除,南征北討,非容易得此天下。” |
魂飛魄蕩 | 同“魂飛魄散”。 | 《后水滸傳》第六回:“那馬上的官人,忽見樓窗中一位美貌婦人,生得標致非凡,不勝驚喜……那官人在馬上,一時看得魂飛魄蕩?!泵鳌ゑT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二十三卷:“說不盡百媚千嬌,魂飛魄蕩。 ” |
棄家蕩產(chǎn) | 猶傾家蕩產(chǎn)。 | 明·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第32卷:“然尊大人所以怒兄者,不過為迷花戀柳,揮金如土,異日必為棄家蕩產(chǎn)之人,不堪承繼家業(yè)耳!” |
拆家蕩產(chǎn) | 拆:拆散;蕩:弄光。家庭敗落,喪失全部家產(chǎn)。 |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第十卷:“只因有個人家,也為內(nèi)眷有些妒忌,做出一場沒了落事,幾乎中了人的機謀,哄弄出拆家蕩產(chǎn)的事來?!?/td> |
心蕩神搖 | 謂神魂顛倒,不能自持。亦謂情思被外物吸引而飄飄然。 | 明·蘭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18回:“猛然一見,不覺心蕩神搖,精魄已失?!?/td> |
眼迷心蕩 | 眼光迷亂,心神搖蕩。形容見到美色而不能自持的神情。 |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第25卷:“那院判一見了小娟,真?zhèn)€眼迷心蕩?!?/td> |
浪蕩乾坤 | 浪蕩:同“朗朗”,明朗;乾坤:天地。形容政治清明,天下太平。 | 元·李文蔚《燕青博魚》第一折:“清平世界,浪蕩乾坤,你怎么當街里打人?!?/td> |
心蕩神怡 | 見“心蕩神搖”。 | 清·褚人獲《隋唐演義》第30回:“煬帝看了這些佳人的態(tài)度,不覺心蕩神怡,忍不住立起身來,好像元宵走馬燈,團團的在中間轉(zhuǎn)。” |
吊兒浪蕩 | 浪蕩:放浪。形容散漫放浪。 | 姚雪垠《牛全德與紅蘿卜》:“知道嗎?游擊隊并不是吊兒浪蕩的,游擊隊是要守紀律的!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