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有關(guān)退的成語
有關(guān)退的成語
因篇幅關(guān)系,退的成語只列出前 60個
成語 | 解釋 | 出處 |
---|---|---|
寸進尺退 | 前進一寸,后退一尺。指得到的少而失去的多,即得不償失。 | 《老子》第六十九章:“不敢進寸而退尺?!? 唐·韓愈《上兵部李侍郎書》:“寸進尺退,卒無所成。” |
進本退末 | 本:根本;末:枝節(jié)。指重視根本、主要的東西,抑制直接、次要的。 | 西漢 桓寬《鹽鐵論 本議》:“愿罷鹽鐵酒榷均輸,所以進本退末,廣利農(nóng)業(yè)便也?!?/td> |
進道若退 | 謂前進之道反若后退。 | 《老子》:“明道若昧,進道若退?!?/td> |
進銳退速 | 銳:迅速。急于求進者往往后退也快。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盡心上》:“其進銳者,其退速?!?/td> |
打退堂鼓 | 退堂: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問事完畢。封建官吏在退堂前;差役要打退堂鼓;表示停止辦公或?qū)徖戆讣Y(jié)束?,F(xiàn)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時中途退出。也比喻遇到困難或問題時;向后退縮。 | 元 關(guān)漢卿《竇娥冤》第二折:“左右,打散堂鼓,將馬來,回私宅去也。” |
進退維谷 | 維:語氣助詞。谷:比喻困難處境。進和退都處于困難的境地。 | 《詩經(jīng) 大雅 桑柔》:“人亦有言,進退維谷?!?/td> |
出處進退 | 出仕或隱退。 | 宋·王安石《祭歐陽文忠公文》:“功名成就,不居而去,其出處進退,又庶乎英魄靈氣,不隨異物腐散,而長在乎箕山之側(cè)與穎水之湄?!?/td> |
進寸退尺 | 進一寸,退一尺。比喻得不償失。 | 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:“用兵有言,吾不敢為主而為客,不敢進寸而退尺?!?/td> |
急流勇退 | 勇退:果斷地退卻或退避。在急流中果斷退回;比喻做官的人;正當(dāng)仕途順利、得意之際就果斷地抽身引退。 | 宋 蘇軾《贈善相程杰》詩:“火色上騰雖有數(shù),急流勇退豈無人。” |
不知進退 | 不知道應(yīng)當(dāng)前進還是應(yīng)當(dāng)后退。比喻無決斷。也形容言語行動沒有分寸。 | 漢 荀悅《漢紀 哀帝紀下》:“恐陛下有過失之譏,賢有小人不知進退之禍?!?/td> |
進人若將加諸膝,退人若將墜諸淵 | 加諸膝:放在膝蓋上;墜諸淵:推進深淵。指不講原則,感情用事,對別人的愛憎態(tài)度,全憑自己的好惡來決定。 | 西漢·戴圣《禮記·檀弓下》:“今之君子,進人若將加諸膝,退人若將墜諸淵?!?/td> |
進退存亡 | 前進、后退、生存、死亡。泛指各種好的與壞的處境。 | 《周易 乾》:“知進退存亡,而不失其正者,其唯圣人乎!” |
進俯退俯 | 前進后退都不齊一。 | |
進退失據(jù) | 據(jù):依據(jù);憑借。前進、后退都失去了依據(jù)。形容無處安身;亦指進退兩難。 | 宋 陳亮《謝安比王導(dǎo)》:“溫一心,以為有鴻鵠將至,故氣不足以決之,而進退失據(jù)?!?/td> |
逆水行舟,不進則退 | 逆:倒,反。比喻學(xué)習(xí)或做事一定要克服困難,努力向前。 | 《懷念劉少奇同志·片斷回憶寄深情》:“他常對工作人員說,學(xué)如逆水行舟,不進則退?!?/td> |
牛餼退敵 | 餼:活的牲口。用牛羊擊退敵軍。 |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張衡傳》:“弦高以牛餼退敵,墨翟以縈帶全城?!?/td> |
不進則退 | 不向前進就向后退。也指不進步就要退步。 | 宋 朱熹《朱子語類》第13卷:“凡人不進則退也?!?/td> |
進旅退旅 | 旅:共,同。與眾人一起進退。形容跟著大家走,自己沒有什么主張。 | 西漢 戴圣《禮記 樂記》:“今夫古樂,進旅退旅,和正以廣?!?/td> |
進退出處 | 指仕途的升遷和降職,出仕和退隱。 | 唐 白居易《與元九書》:“進退出處,何往而不自得哉?” |
進退裕如 | 謂前進和后退均從容不費力。 | 宋·陳鵠《耆舊續(xù)聞》第三卷:“如乘駿馬,進退裕如,不須鞭勒,無不當(dāng)人意。” |
退避三舍 | 后退九十里。比喻為避免沖突;向?qū)Ψ阶鞒龌乇芑蜃尣?。舍:古時行軍;一舍為三十里。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若以君之靈,得反晉國,晉楚治兵,遇于中原,其辟君三舍。” |
進退無路 | 指前進后退均無路可走,處境困難。 | 《陳書 蕭摩訶傳》:“今求戰(zhàn)不得,進退無路,若潛軍突圍,未足為恥。” |
進退兩難 | 進和退都有困難。形容處于進不能進;退不能退的困境之中。 | 元 鄭德輝《周公攝政》第一折:“娘娘道不放微臣進宮闈,進退兩難為?!?/td> |
進退無門 | 前進無路,后退無門。形容處境十分困難,進退兩難,無處容身。 | 宋·朱熹《答劉季章》:“吾道不幸遽失,此人馀子紛紛,才有毛發(fā)利害,便章皇失措,進退無門,亦何足為軒輊耶?!?/td> |
有進無退 | 只有前進,沒有后退。 | 明·馮夢龍《東周列國志》第六十一回:“軍中無戲言!吾二人當(dāng)親冒矢石,晝夜攻之,有進無退?!?/td> |
見可而進,知難而退 | 根據(jù)實際情況決定進攻和退卻。 | 漢 荀悅《漢紀 高帝紀》:“趙兵出國迎戰(zhàn),見可而進,知難而退,懷內(nèi)顧之心,無必死之計?!?/td> |
以退為進 | 本指以謙讓取得德行的進步。后指用退讓作為手段求得前進。 | 漢 揚雄《法言 君子》:“昔乎顏淵以退為進,天下鮮儷焉。” |
趨前退后 | 趨:趨向。形容猶豫害怕欲進又退的樣子。 | 元·曾瑞《留鞋記》楔子:“我見他趨前退后,待言語卻又早緊低頭?!?/td> |
進退狼狽 | 進退兩難;陷于困境。 | 《三國志·蜀志·馬超傳》:“阜敘起于鹵城,超出攻之不能下;寬衢閉冀城門,超不得入。進退狼狽,乃奔漢中依張魯?!?/td> |
退有后言 | 當(dāng)面順從答應(yīng),背后進行非議。 | 《尚書·益稷》:“汝無面從,退有后言。” |
進退失所 | 見“進退無所”。 | 清·唐才常《辨惑》:“然則漠視君民,孤身遁世,進退失所,首鼠兩旁,其與存者幾何?” |
知難而退 | 知道困難就退卻下來。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軍志曰:‘允當(dāng)則歸?!衷唬骸y而退?!?/td> |
進退首鼠 | 進退不定;猶豫不決。首鼠,躊躇。 | 宋·陳亮《與應(yīng)仲實書》:“又思此別相見定何時,進退首鼠,卒以其所欲求正于仲實者而寓之書。” |
逶迤退食 | 從容謙退,公正廉潔。 | 《詩經(jīng) 召南 羔羊》:“退食自公,委蛇委蛇?!?/td> |
激流勇退 | 勇:果敢;退:退卻,離去。比喻在官場得意時及時引退,以明哲保身。 | 路遙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三卷第五章:“田福軍一回來,他就激流勇退,也許會給省委造成一種他尊重上級決定,并且已改變對田福軍的看法,支持和信任他放手工作的印象?!?/td> |
進退觸籓 | 前進后退都有障礙,謂進退兩難。語出《易·大壯》:“羝羊觸籓,不能退,不能遂?!笨追f達疏:“退謂退避,遂謂進往?!濒?,公羊?;O,籬笆。 | |
進退惟谷 | 見“進退維谷”。 | 《晉書·殷仲堪傳》:“仲堪流涕而起曰:‘臣進退惟谷。’” |
進退可度 | 見“進退有度”。 | 《孝經(jīng)·圣治》:“‘君子’容止可觀,進退可度?!?/td> |
一退六二五 | 原是珠算斤兩法口訣。比喻推卸干凈。 | 歐陽山《三家巷》:“陳家的老的、小的,只是個一退六二五,說他們做買賣的人素來不結(jié)交官府,推得干干凈凈!” |
進退失踞 | 同“進退無據(jù)”。 | 李劼人《大波》第三部第七章:“萬一趙季和與之勾結(jié),使其乘我之瑕,蹈我之隙,則我四面皆敵,進退失踞?!?/td> |
進退損益 | 增減變動。 | 南朝·宋·慧琳《武丘法綱法師誄》:“來不濡足,去不絕……進退損益。” |
退如山移 | 退卻時象一座山在移動。比喻遇到變故,沉著鎮(zhèn)靜。 | 《吳子·應(yīng)變》:“守以強弩,退如山移?!?/td> |
進退維亟 | 進退都處于危急境地。 | 明·何景明《中林之棘》詩:“豈不是思,進退維亟?!?/td> |
進退唯谷 | 見“進退維谷”。 | 南朝·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紕漏》:“仲堪流涕而起曰:‘臣進退唯谷。’” |
進退榮辱 | 謂仕途的遷升或降職,榮耀或恥辱。 | 唐·白居易《答戶部崔侍郎書》:“雖鵩鳥集于前,枯柳生于肘,不能動其心也;而況進退榮辱之累耶?” |
功成身退 | 身:自身,自己。指大功告成之后,自行隱退,不再復(fù)出。 | 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:“功成、名遂、身退、天之道?!?/td> |
頤指進退 | 頤指:以下巴動向示意。形容指揮人時的傲慢神態(tài) | 《舊唐書·郭子儀傳》:“麾下老將若李懷光輩數(shù)十人,皆王侯重貴,子儀頤指進退,如仆隸焉?!?/td> |
進退兩端 | 進退兩難,遲疑不決。 | 唐·張鷟《朝野僉載·張鷟》:“首鼠之士,進退兩端。” |
進退維艱 | 見“進退維亟”。 | 清·江忠源《條陳軍務(wù)疏》:“欲留則違其歸順之心,欲去則恐膺不測之戮,低回?zé)o計,進退維艱。” |
節(jié)節(jié)敗退 | 形容接連失敗退縮。 | 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九章:“南北兩戰(zhàn)場節(jié)節(jié)敗退,長江要塞節(jié)節(jié)失守?!?/td> |
進退無所 | 前進后退均無容身之處。比喻處境困難。 | 明·孔邇《云蕉館紀談》:“婦懷孕十月已足,適至萬山之門首而產(chǎn),時將夜半矣,進退無所,不得已就于門下,以手扳門環(huán)生一女子?!?/td> |
鵬摶鹢退 | 鵬摶,本《莊子·逍遙游》;鹢退,出《左傳·僖公十六年》“六鹢退飛過宋都”。喻指宦海的浮沉,仕途的進退。 | 清·錢謙益《陳昌箕日記詩敘》:“余以余生頹景,尸居假息,亦不復(fù)知海內(nèi)故人鵬摶鹢退,近作何狀。” |
進退無依 | 謂前進、后退均無所憑依。 | 晉·道安《平心露布文》:“師旅困窮,城池陷露,君臣失色,進退無依?!?/td> |
進思盡忠,退思補過 | 在朝廷做官,就忠心耿耿報效君主;辭官隱退時,就反省自己,以彌補過失。 | 《左傳·宣公十二年》:“林父之事君也,進思盡忠,退思補過,社稷之衛(wèi)也,若之何殺之?” |
進退觸籬 | 見“進退觸籓”。 | 明·方汝浩《禪真后史》第44回:“進退觸籬,實維難處?!?/td> |
脫袍退位 | 喻去職。 | 周立波《暴風(fēng)驟雨》第二部:“擁護張主任,請郭主任脫袍退位?!?/td> |
進退狼跋 | 跋:踩,踏。比喻陷于困境,進退兩難。 | 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蜀志·法正傳》:“當(dāng)斯之時,進退狼跋?!?/td> |
進退跋疐 | 猶言進退兩難。 | 《詩經(jīng)·豳風(fēng)·狼跋》:“狼跋其胡,載疐其尾?!?/td> |
進退路窮 | 猶言進退無路。 | 《晉書·苻堅載記》:“丕進退路窮,乃謀于群僚?!?/td> |
勇退急流 | 勇:果敢;退:退卻,離去。比喻在官場得意時及時隱退,以明哲保身。 | 宋·陸游《福州請仁王堅老疏》:“勇退急流,雖具衲子參尋之眼;旁觀袖手,要非邦人向慕之誠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