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有關掩的成語
有關掩的成語
因篇幅關系,掩的成語只列出前 60個
成語 | 解釋 | 出處 |
---|---|---|
掩人耳目 | 掩:遮蓋。堵住人家耳朵;遮著人家的眼睛。比喻用假象迷惑;欺騙人。 | 《新刊大宋宣和遺事》:“事跡顯然,雖欲掩人之耳目,不可得也。” |
瑕不掩瑜 | 瑕:玉上的斑點;瑜:玉的光彩。比喻缺點掩蓋不了優(yōu)點;缺點是次要的;優(yōu)點是主要的。 | 西漢 戴圣《禮記 聘義》:“瑕不揜瑜,瑜不揜瑕,忠也。” |
迅雷不及掩耳 | 雷聲來得非???,連捂耳朵都來不及。比喻來勢兇猛,使人來不及防備。 | 《晉書 石勒載記上》:“出其不意,直沖末抷帳,敵必震惶,計不及設,所謂迅雷不及掩耳?!?/td> |
出其不意,掩其不備 | 原指出兵攻擊對方不防備的地方。后亦指行動出乎人的意料。 | 語出《孫子 計》:“攻其無備,出其不意?!?/td> |
歸師勿掩,窮寇莫追 | 歸師:撤退的軍隊;掩:乘人不備進行襲擊;窮寇:走投無路的敵人。不能襲擊撤退的軍隊,也不能追殺走投無路的敵人。 |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95回:“‘歸師勿掩,窮寇莫追?!昕蓮男÷烦韧吮N嶙砸斝惫戎??!?/td> |
遮遮掩掩 | 指要隱瞞某種真相而行為不爽利。 | 明·馮夢龍《喻世明言》第二卷:“這里小姐,起初害羞,遮遮掩掩。今番背卻夫人,一般也老落起來?!?/td> |
水來土掩 | 比喻針對具體情況;采取相應的措施、辦法。 | 元 高文秀《澠池會》:“自古道兵來將迎,水來土堰,他若領兵前來,俺這里領兵與他交鋒。” |
江郎才掩 | 同“江淹才盡”。 | 清·褚人獲《隋唐演義》第36回:“煬帝好大喜功,每事自恃有才,及至征蠻草詔,便覺江郎才掩。” |
疾霆不暇掩目 | 比喻事情或動作來得突然,使人來不及防備。同“疾雷不及掩耳”。 | 《淮南子 兵略訓》:“故善用兵者,見敵之虛,乘而勿假也,追而勿舍也,迫而勿去也,擊其猶猶,陵其與與,疾雷不及塞耳,疾霆不暇掩目。” |
兩葉掩目 | 如同兩片樹葉遮住了眼睛。比喻受到蒙蔽而對事物分辨不清楚。 | 北齊·劉晝《劉子新論·專學》:“夫兩葉掩目,則冥然無睹;雙珠填耳,必寂然無聞?!?/td> |
歸師勿掩,窮寇勿追 | 掩:乘人不備進行襲擊。不能襲擊撤退的軍隊,也不能追殺走投無路的敵人。指特定情況下要防止敵人拼死反擊,以免不測的犧牲。 | 《孫子·軍事》:“歸師勿遏,師必闕,窮寇勿追?!?/td> |
掩耳盜鈴 | 掩:遮蓋;盜:偷。把耳朵捂住偷鈴鐺;以為自己聽不見;別人也不會聽見。比喻自欺欺人。 | 戰(zhàn)國 呂不韋《呂氏春秋 自知》:“百姓有得鐘者,欲負而走,則鐘大不可負。以椎毀之,鐘況然有聲??秩寺勚鴬Z己也,遽掩其耳?!?/td> |
東掩西遮 | 謂左右遮掩,隱瞞真相。 |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卷七:“別件事,或者有些東扯西拽,東掩西遮,東三西四,不容易說話。這做媒乃是冰人撮合,一天好事?!?/td> |
掩目捕雀 | 遮著眼睛捉麻雀。比喻自己騙自己。 | 晉 陳壽《三國志 魏志 陳琳傳》:“諺有‘掩目捕雀’。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,況大國之事,其可以詐立乎!” |
掩過揚善 | 同“掩惡揚善”。 | 《漢書·丙吉傳》:“[丙吉]于官屬掾吏,務掩過揚善。” |
掩鼻偷香 | 捂住鼻子去偷點燃的香。比喻自己欺騙自己。 | 宋·釋普濟《五燈會元·馬頰本空禪師》:“師曰:‘節(jié)目上更生節(jié)目。’僧無語。師曰:‘掩鼻偷香,空招罪犯?!?/td> |
疾雷不暇掩耳 | 比喻事情或動作來得突然,使人來不及防備。同“疾雷不及掩耳”。 | 晉 傅玄《傅子 闕題》:“我欲戰(zhàn)而彼不欲戰(zhàn)者,我鼓而進之若山崩河溢,當其沖者摧,值其鋒者破,所謂疾雷不暇掩耳,則又誰御之。” |
掩鼻而過 | 掩:遮蓋。捂著鼻子走開。形容對事物丑惡的嫌惡。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離婁下》:“西子蒙不潔,則人皆掩鼻而過之。” |
一重一掩 | 謂山巒重迭稠密。 | 唐·杜甫《岳麓山道林二寺行》詩:“一重一掩吾肺腑,山鳥山花吾友于?!?/td> |
疾雷不及掩耳 | 突然響起雷聲,使人來不及掩耳。比喻事情或動作來得突然,使人來不及防備。 | 《六韜 軍勢》:“善者從而不擇,巧者一決而不猶豫,故疾雷不及掩耳,卒電不及瞬目?!?/td> |
花遮柳掩 | 比喻行動或說話躲躲閃閃,不實在。亦作“花遮柳隱”。 | 明·胡文煥《群音類選·竊符記·如姬竊符》:“花遮柳掩防人至,覓常山寶符?!?/td> |
掩賢妒善 | 掩:壓制。壓制、妒嫉賢能之士。 | 宋·孫光憲《北夢瑣言》第一卷:“勿謂衛(wèi)公掩賢妒善,牛相不罹大禍,亦幸而免。” |
捷雷不及掩耳 | 猶迅雷不及掩耳。比喻事起突然,不及防備。 | 《晉書·苻堅載記上》:“此捷濟上機,所謂捷雷不及掩耳?!?/td> |
兵來將擋,水來土掩 | 比喻不管對方使用什么手段,總有相應的對付方法。 | 明 蘭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詞話》第48回:“西門慶道:‘常言‘兵來將擋,水來土掩’,事到其間,道在人為。少不的你我打點禮物,早差人上東京,央及老爺那里去?!?/td> |
不以一眚掩大德 | 以:因;眚:過失,錯誤;掩:遮蔽,遮蓋;德:德行。不因為一個人有個別的錯誤而抹殺他的大功績。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大夫何罪?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?!?/td> |
掩口胡盧而笑 | 胡盧:喉間的笑聲。捂著嘴笑,指暗笑,竊笑。 | 清·蒲松齡《聊齋志異·促織》:“視成所蓄,掩口胡盧而笑?!?/td> |
掩眼捕雀 | 同“掩目捕雀”。 | 《魏書·爾朱榮傳》:“惟欲指影以行權,假形而弄詔,此則掩眼捕雀,塞耳盜鐘?!?/td> |
東遮西掩 | 指左右遮掩,隱瞞真相。 |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 錢秀才錯占鳳凰儔》:“別件事,或者有些東扯西拽,東遮西掩,東三西四,不容易說話?!?/td> |
盜鐘掩耳 | 盜:盜竊;鐘:古代一種樂器。偷鐘時捂住自己的耳朵。比喻自欺欺人。 | 《呂氏春秋·自知》:“百姓有得鐘者,欲負而走,則鐘大不可負,以椎毀之,鐘況然有音??秩寺勚鴬Z己也,遽掩其耳。” |
掩惡揚善 | 謂對待別人諱言其過惡,稱揚其好處。 | 漢·班固《白虎通·謚》:“天子崩,大臣至南郊謚之者何?以為人臣之義莫不欲褒其君,掩惡揚善者也?!?/td> |
抉瑕掩瑜 | 瑕:玉上的斑點;瑜:玉石的光彩。故意挑剔玉上的斑點,埋沒它的光彩。比喻刻意挑剔別人的缺點和短處,而抹煞其優(yōu)點和長處。 | 唐 嚴郢《駁議呂諲》:“今太常議荊南之政詳矣……乃抉瑕掩瑜之論,非中適之言也?!?/td> |
飾非掩丑 | 飾:掩飾;丑:丑惡。掩飾錯誤和丑惡的行為。 |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五回:“多少輕薄浪子,皆以‘好色不淫’為解,又以‘情而不淫’作要,此皆飾非掩丑之語耳!” |
掩瑕藏疾 | 掩:遮蓋。瑕:玉上的斑點,比喻缺點。藏:隱瞞。疾:毛病,過錯。掩蓋缺點,隱瞞過錯。 | 《晉書·涼武昭王李玄盛傳》:“至于掩瑕藏疾,滌除疵垢,朝為寇仇,夕委心膂,雖未足希準古人,粗亦無負于新舊?!?/td> |
飾非掩過 | 同“飾非文過”。 | 魯迅《華蓋集續(xù)編·學界的三魂》:“我雖然也被謚為‘土匪’之一,卻并不想為老前輩們飾非掩過?!?/td> |
掩惡揚美 | 見“掩惡揚善”。 | 《漢書·王商史丹傅喜傳贊》:“丹之輔道副主,掩惡揚美,傅會善意,雖宿儒達士無以加焉?!?/td> |
瑕不掩玉 | 瑕:玉上的斑點。比喻缺點掩蓋不了優(yōu)點,缺點是次要的,優(yōu)點是主要的。 | 宋·邵博《聞見后錄》第四卷:“惜哉仲淹,壽不永乎,非不廢是,瑕不掩玉?!?/td> |
掩映生姿 | 掩映:隱約映襯。指景物互相襯托更顯出景物的美。 | 曾樸《孽?;ā返?0回:“兩邊碧渠如鏡,掩映生姿?!?/td> |
飾垢掩疵 | 粉飾掩蓋污點和缺點。 | 《魏書·蕭寶夤傳》:“無不茍相悅附,共為唇齒,飾垢掩疵,妄加丹素,趣令得階而已,無所顧惜?!?/td> |
漫天掩地 | 鋪天蓋地。 | 瞿秋白《餓鄉(xiāng)紀程》:“蒼茫的暮靄,漸漸地漫天掩地的下罩,東方故國送別的情意,涌出一丸冷月安慰我的回望?!?/td> |
瑜不掩瑕 | 比喻優(yōu)點掩蓋不了缺點。 | 西漢 戴圣《禮記 聘義》:“瑕不揜瑜,瑜不揜瑕,忠也?!?/td> |
遮前掩后 | 謂說話藏頭露尾,欲言又止。 | 宋·朱熹《答葉正則書》之四:“大家講究到底,大開眼看覷,大開口說話,分明去取,直截剖判,不須得如此遮前掩后,似說不說,做三日新婦子模樣,不亦快哉!” |
掩耳盜鍾 | 見“掩耳盜鐘”。 | |
掩口胡盧 | 胡盧:笑貌。捂著嘴笑,指暗笑,竊笑。 |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應劭傳》:“昔鄭人以干鼠為璞,鬻之于周;宋愚夫亦寶燕石,緹漝十重。夫睹之者掩口盧胡而笑,斯文之族,無乃類旃?!?/td> |
掩其無備 | 掩:掩襲;備:防備。稱乘敵方毫無防備時進行突襲。 | 《孫子·計篇》:“攻其無備,出其不意?!?/td> |
掩耳而走 | 掩:遮蓋。捂著耳朵走開。指不愿聽別人的話 | 明·馮夢龍《東周列國志》第65回:“寧喜以殖之遺命,告于蘧瑗,瑗掩耳而走?!?/td> |
掩惡溢美 | 溢:水滿流出,宣揚。掩蓋惡行,宣揚美德。 | 宋·周密《齊東野語·張魏公三戰(zhàn)本末略》:“野史各有私,好惡固難盡信,若志狀,則全是本家子孫、門人掩惡溢美之詞,又可盡信乎?” |
竊鐘掩耳 | 掩耳:捂住耳朵。捂住耳朵偷鐘。比喻自欺欺人。 | 《晉書·宣帝紀》:“亦猶竊鐘掩耳,以眾人為不聞;銳意盜金,謂市中為莫睹?!?/td> |
掩罪飾非 | 掩:遮蓋。掩飾錯誤和罪過。 | 《明史·徐學詩傳》:“蓋嵩權力足以假手下石……文詞便給足以掩罪飾非?!?/td> |
掩耳盜鐘 | 亦作“掩耳盜鍾”。捂住耳朵偷鐘。比喻自己欺騙自己。語出《呂氏春秋·自知》:“范氏之亡也,百姓有得鍾者,欲負而走。則鍾大不可負,以椎毀之,鍾怳然有音??秩寺勚鴬Z己也,遽揜其耳?!?/td> | 語出《呂氏春秋·自知》:“范氏之亡也,百姓有得鍾者,欲負而走。則鍾大不可負,以椎毀之,鍾怳然有音??秩寺勚鴬Z己也,遽揜其耳?!?/td> |
掩旗息鼓 | ①卷起軍旗,停擂戰(zhàn)鼓。指軍隊隱蔽行動,避免暴露目標。②比喻停止行動。 | 《明史·流賊傳·張獻忠》:“獻忠因得與山民市鹽芻米酪,收潰散,掩旗息鼓,益西走白羊山?!?/td> |
掩骼埋窆 | 見“掩骼埋胔”。 | 《后漢書·趙咨傳》:“但以生者之情,不忍見形之毀,乃有掩骼埋窆之制?!?/td> |
掩過飾非 | 猶言文過飾非。掩飾過失、錯誤。 | 李廣田《〈散文三十篇〉序》:“他們想占有一切,他們的手不用以創(chuàng)造,而用以掩過飾非?!?/td> |
掩面失色 | 掩:遮蓋。遮著臉不敢看,臉因驚恐而變色。 |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75回:“用刀刮骨,悉悉有聲。帳上帳下見者,皆掩面失色?!?/td> |
盜鈴掩耳 | 比喻自己欺騙自己。同“盜鐘掩耳”。 | 清 傷時子《蒼鷹擊 戕藩》:“你看他盜鈴掩耳欺天下,賣國甘心作帝皇,有甚商量?!?/td> |
掩口而笑 | 捂嘴而笑。多指暗笑,竊笑。 | 晉·陶淵明《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》:“亮以麈尾掩口而笑?!?/td> |
掩耳偷鈴 | 同“掩耳盜鐘”。 | 元·無名氏《舉案齊眉》第四折:“難道他掩耳偷鈴,則待要見世生苗。” |
掩耳蹙頞 | 蹙:皺起;頞:鼻梁。捂著耳朵,皺著鼻子。形容極其厭惡。 | 唐·柳宗元《河間婦傳》:“自是雖戚里為邪行者,聞河間之名,則掩耳蹙頞,皆不欲道之?!?/td> |
掩口葫蘆 | 捂著嘴笑。 | 《后漢書·應劭傳》:“昔鄭人以乾鼠為璞,鬻之于周;宋愚夫亦寶燕石,緹十重。夫睹之者掩口盧胡而笑,斯文之族,無乃類旃。” |
遮掩耳目 | 見“遮人眼目”。 | 朱自清《執(zhí)政府大屠殺記》:“聽說事后執(zhí)政府乘人不知,已將尸首掩埋了些,以圖遮掩耳目?!?/td> |
掩骼埋胔 | 謂收葬暴露于野的尸骨。為古代的恤民之政。 | 西漢·戴圣《禮記·月令》:“毋聚大眾,毋置城郭,掩骼埋胔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