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有關(guān)信的成語
有關(guān)信的成語
因篇幅關(guān)系,信的成語只列出前 60個(gè)
成語 | 解釋 | 出處 |
---|---|---|
信口開合 | 比喻隨口亂說一氣。 | 元 關(guān)漢卿《魯齋郎》第四折:“你休只管信口開合,絮絮聒聒?!?/td> |
音信杳無 | 沒有一點(diǎn)消息。 | 明·吾邱瑞《運(yùn)甓記·剪發(fā)延賓》:“盼前程音信杳無?!?/td> |
卬首信眉 | 信,通“伸”。昂首伸眉。形容意氣昂揚(yáng),不隨波逐流。 | 《漢書 司馬遷傳》:“今已專職形為埽除之隸,在阘茸之中,乃欲卬首信眉,論列是非,不亦輕朝廷,羞當(dāng)世之士邪!” |
盡信書不如無書 | 泛指讀書不要拘泥于書上或迷信書本。 | 語出《孟子 盡心下》:“盡信書,則不如無書。吾于武成,取二三策而已矣?!彼?陸九淵《政之寬猛孰先論》:“鳴呼,盡信書不如無書?!?/td> |
信及豚魚 | 及:達(dá)到;豚:小豬。信用及于小豬和魚那樣微賤的東西。比喻信用非常好。 | 《周易 中孚》:“豚魚吉。信及豚魚也?!?/td> |
難以置信 | 不容易相信。 | 馬克·吐溫《競選州長》:“當(dāng)真把我的名字牽連到這個(gè)不名譽(yù)的嫌疑上面,一時(shí)實(shí)在令人難以置信?!?/td> |
尾生之信 | 尾生:古代傳說中堅(jiān)守信約的人,他為守約而甘心淹死。比喻只知道守約,而不懂得權(quán)衡利害關(guān)系。 | 《莊子·盜跖》:“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,女子不來,水至不去,抱梁柱而死?!薄妒酚洝ぬK秦列傳》:“信如尾生,與女子期于梁下,女子不來,水至不去,抱柱而死。” |
言而無信 | 信:信用。說話不算數(shù);沒有信用。原作“言而不信”。 | 《穀梁傳 僖公二十二年》:“言之所以為言者,信也;言而不信,何以為言?” |
信以為真 | 把假的當(dāng)作真的。信:相信。 |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:“只因他平日冒稱是宰相房玄齡之后,在人前夸炫家世,同僚中不知他的來歷,信以為真,把他十分敬重?!?/td> |
信口開河 | 隨口亂說一氣。指說話沒有根據(jù);不可靠。信口:隨口;開河:指說話時(shí)嘴唇張合。 | 元 王實(shí)甫《西廂記》第二本第三折:“你那里休聒,不當(dāng)一個(gè)信口開合知?!?/td> |
韓信將兵,多多益善 | 將:統(tǒng)率,指揮。比喻越多越好。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淮陰侯列傳》:“上曰:‘于君何如?’曰:‘臣多多而益善耳?!?/td> |
將信將疑 | 將:又;且。有些相信;又有些懷疑。形容對事物的看法處于猶豫不決的狀態(tài)。 | 唐 李華《吊古戰(zhàn)場文》:“其存其沒,家莫聞之;人或有言,將信將疑?!?/td> |
偏聽偏信 | 偏:只注重一方面。只聽信一方面的話;就以為真;指處理問題態(tài)度不公正;方法不妥當(dāng)。 | 漢 王符《潛夫論 明暗》:“君之所以明者,兼聽也;其所以暗者,偏信也。” |
通風(fēng)報(bào)信 | 把對立雙方中一方的機(jī)密暗中告訴另一方。 | 清 頤瑣《黃繡球》第20回:“那掌柜的說他惡毒,跟手叫送棺材到陳府上去的通風(fēng)報(bào)信,一面地保就在內(nèi)看守了這掌柜的?!?/td> |
信手拈來 | 隨手拿來。多形容說話寫文章時(shí)詞匯或材料例證豐富;選用時(shí)顯得輕松自如;不必費(fèi)心尋找。信手:隨手;拈:用指頭夾取東西。 | 宋 蘇軾《次韻孔毅甫集古人句見贈(zèng)》詩:“前身子美只君是,信手拈來俱天成?!?/td> |
小忠小信 | 小表忠心,小講信用。多指借此所采取的手段。 | 明·馮夢龍《東周列國志》第24回:“在獻(xiàn)公前,小忠小信,貢媚取憐。” |
善男信女 | 原指皈依佛教的人。后泛指虔誠信奉佛教的男女。 | 清 錢泳《履園叢話 臆論 拒客》:“釋道寺院,有客堂,有主客師,使四方游人,善男信女,咸可小憩,有來禮佛者,有來布施者,從不拒客之禮。” |
信外輕毛 | 佛教語。信心動(dòng)搖不定,像鴻毛輕飄浮動(dòng)。 | 《觀經(jīng)玄義分》:“況我信外輕毛,敢知旨趣?!?/td> |
通風(fēng)討信 | 猶言通風(fēng)報(bào)信。 | 明·沈鯨《雙珠記·京邸敘親》:“宮城中不比民家,雖皇后貴妃,難與父母往來,況宮女禁閉在內(nèi),誰能通風(fēng)討信?!?/td> |
信而好古 | 信:相信;好:愛好。相信并愛好古代的東西。 | 《論語·述而》:“述而不作,信而好古。” |
韓信將兵 | 韓信:劉邦的將軍;將:統(tǒng)率,指揮。比喻越多越好。 |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:“上曰:‘于君何如?’曰:‘臣多多而益善耳?!?/td> |
信言不美 | 信:真實(shí)。美:美妙,漂亮。真實(shí)的話未經(jīng)加工,所以不美妙動(dòng)聽。 | 春秋·楚·李耳《老子》第81章:“信言不美,美言不信。” |
信誓旦旦 | 誓言說的誠懇可信。信誓:表示真誠的誓言;旦旦:明白確實(shí)的樣子。 | 《詩經(jīng) 衛(wèi)風(fēng) 氓》:“總角之宴,言笑晏宴,信誓旦旦,不思其反?!?/td> |
果刑信賞 | 謂賞罰嚴(yán)明。 | |
信口雌黃 | 古時(shí)寫字用黃紙;寫錯(cuò)了就用雌黃涂了重寫。比喻不顧事實(shí);隨口亂說。雌黃:雞冠石;黃赤色。 | 南北朝 劉孝標(biāo)《廣絕交論》:“雌黃出其唇吻,朱紫由其月旦?!崩钌谱⒁龝x 孫盛《晉陽秋》:“王衍,字夷甫,能言,于意有不安者,輒更易之,時(shí)號(hào)口中雌黃?!?/td> |
孝悌忠信 | 孝順父母,敬愛兄長,忠于君主,取信于朋友。此指封建社會(huì)所提倡的道德標(biāo)準(zhǔn)。 | 明·周楫《西湖二集·祖統(tǒng)制顯靈救駕》:“凡遇人,只勸人以‘孝悌忠信’四字?!?/td> |
半信半疑 | 信:相信;疑:懷疑。有些相信;又有點(diǎn)懷疑。對真假不能肯定。 | 宋 朱熹《朱子語類》第36卷:“若他們聽過了,半信半疑,若存若亡,安得不惰?” |
篤信好學(xué) | 篤信:忠實(shí)地信仰。指對道德和事業(yè)抱有堅(jiān)定的信心,勤學(xué)好問。 | 《論語·泰伯》:“子曰:‘篤信好學(xué),守死善道?!?/td> |
信口開喝 | 見“信口開合”。 | 元·張養(yǎng)浩《新水令·辭官》:“非是俺全身遠(yuǎn)害,免教人信口開喝。” |
十室之邑,必有忠信 | 邑:指小城市。即使是十戶人家的小城鎮(zhèn),也有忠信的人。指處處都有賢人。 | 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·公冶長》:“十室之邑,必有忠信如丘者焉,不如丘之好學(xué)也?!?/td> |
輕諾寡信 | 輕:輕易;輕率;諾:許諾、應(yīng)允;寡:少。輕易答應(yīng)人家求的;一定很少守信用。 | 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:“夫輕諾者必寡信,多易者必多難,是以圣人猶難之,故終無難?!?/td> |
取信于人 | 比喻取得別人的信賴。 |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84回:“大王猶自狐疑未定,安能取信于人?” |
胡為亂信 | 為:做,干。胡亂地做事,盲目地迷信。 | 明·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47回:“向后來,再不可胡為亂信,望你把三教歸一?!?/td> |
不言而信 | 舊指君子不用說什么就能得到別人的信任。形容有崇高的威望。 | 《莊子·田子方》:“夫子不言而信,不比而周?!?/td> |
杳無音信 | 杳:不見蹤影;沒有跡象;音信:消息;回信。形容信息斷絕;了解不到對方的情況。 | 宋 黃孝邁《詠水仙》詞:“警鴻去后,輕拋素襪,杳無音信。” |
自信不疑 | 相信自己,絕不懷疑。 | 宋·蘇軾《司馬溫公行狀》:“為政之日,自信而不疑?!?/td> |
信口開呵 | 見“信口開合”。 | 元·尚仲賢《氣英布》第一折:“你待要著死撞活,將功折過,你休那里信口開呵?!?/td> |
花信年華 | 花信:開花時(shí)期,花期。指女子的年齡到了二十四歲。也泛指女子正處年輕貌美之時(shí)。 | 高陽《胡雪巖全傳·平步青云》上冊:“而且正當(dāng)花信年華,就如秋月將滿,春花方盛,令人一見便覺不可錯(cuò)過?!?/td> |
不令而信 | 令:命令;信:信服。不用三令五申能使之遵守服從。 | 春秋·齊·孫武《孫子·九地》:“不約而親,不令而信?!?/td> |
滿懷信心 | 心中充滿自信心。 | 曲波《林海雪原》:“戰(zhàn)士們滿懷信心地要走這條三關(guān)道。” |
言必信,行必果 | 信:守信用;果:果斷,堅(jiān)決。說了就一定守信用,做事一定辦到。 | 先秦 孔子《論語 子路》:“言必信,行必果,硁硁,固執(zhí)然小人哉!” |
信守不渝 | 堅(jiān)守信用不變。 | 李國文《冬天里的春天》第五章:“她還像許多年前那樣信守不渝,石湖女人只要真的愛上誰,連命都舍得豁出去的?!?/td> |
信賞必罰 | 有功勞的一定獎(jiǎng)賞,有罪過的一定懲罰。形容賞罰嚴(yán)明。 | 先秦 韓非《韓非子 外儲(chǔ)說右上》:“信賞必罰,其足以戰(zhàn)?!?/td> |
言信行果 | 見“言必信,行必果。” | 梁啟超《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學(xué)說·發(fā)端及其略傳》:“正直謹(jǐn)嚴(yán),言信行果?!?/td> |
偏信則暗 | 偏信:只聽信一方面的話;暗:糊涂。只聽信一方面的話,就不能明辨是非。 | 漢·王符《潛夫論·明暗》:“君之所以明者,兼聽也;其所以暗者,偏信也。” |
言而不信 | 見“言而無信”。 | 《淮南子·泰族訓(xùn)》:“施而不仁,言而不信,怒而不威,是以外貌為之者也?!?/td> |
大信不約 | 信:誠實(shí);約:盟約,條約。指真正講信義的不在于訂約盟誓。 | 西漢·戴圣《禮記·學(xué)記》:“大道你器,大信不約?!?/td> |
言行信果 | 見“言必信,行必果”。 | 郭沫若《沁園春·祝中日恢復(fù)邦交》詞:“從今后,望言行信果,和睦萬邦。” |
威信掃地 | 威信:威望和信譽(yù)。威望、信譽(yù)全部喪失。比喻威望和信譽(yù)完全喪失。 | 郭沫若《南京印象》:“而且就是他,使得法紀(jì)蕩然,使得政府的威信掃地,他到底有什么收獲?” |
莫信直中直,須防人不仁 | 直:公正,正直。不能簡單地相信別人很正直,而應(yīng)當(dāng)提防他存心不良。 |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45回:“石秀自肚里暗忖道:‘莫信直中直,須防人不仁?!?guī)追娔瞧拍锍35闹活檶ξ艺f些風(fēng)話,我只以親嫂嫂一般相待?!?/td> |
背信棄義 | 背:違背。信:信用;棄:丟棄;義:道義。不講信用。不講道義也作“棄信忘義”。 | 《北史 周紀(jì)下 高祖武帝》:“背惠怒鄰,棄信忘義?!?/td> |
講信修睦 | 人與人之間,國與國之間,講究信用,謀求和睦。 | 西漢 戴圣《禮記 禮運(yùn)》:“選賢與能,講信修睦?!?/td> |
兼聽則明,偏信則暗 | 指要同時(shí)聽取各方面的意見,才能正確認(rèn)識(shí)事物;只相信單方面的話,必然會(huì)犯片面性的錯(cuò)誤。 | 漢 王符《潛夫論 明暗》:“君之所以明者,兼聽也;其所以暗者,偏信也?!?/td> |
去食存信 | 比喻寧可失去糧食而餓死,也要堅(jiān)持信義。 | 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·顏淵》:“曰:‘去食。自古下皆有死,民無信不立?!?/td> |
硁硁之信 | 硁硁:淺陋而又固執(zhí)的樣子。固執(zhí)的信念。 | 明·馮夢龍《東周列國志》第66回:“主公猶執(zhí)硁硁之信,隱忍不言。” |
寧可信其有 | 寧:寧愿。寧愿相信它有。 | 元·無名氏《盆兒鬼》楔子:“那先生都叫他做賈半仙,寧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無,孩子去意已決。” |
美言不信 | 信:信實(shí),真實(shí)。詞藻華美的言辭、文章,內(nèi)容往往不真實(shí)。 | 春秋·楚·李耳《老子》:“信言不美,美言不信?!?/td> |
寡信輕諾 | 輕易答應(yīng)人家要求的,一定很少守信用。 | 《老子》六十三章:“夫輕諾必寡信,多易必多難。” |
信嘴胡說 | 信:由。由著嘴胡說八道。 |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78回:“別是寶玉有嘴無心,傻子似的從沒個(gè)忌諱,高興了信嘴胡說也是有的。” |
旦旦信誓 | 旦旦:誠實(shí)的樣子;信誓:誠摯可信的誓言。誓言說得極為誠懇可信。 | 《南齊書·王融傳》:“將旦旦信誓,有時(shí)而爽,駉駉之牧,不能復(fù)嗣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