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貪為寶的成語故事
拼音bù tān wéi bǎo
基本解釋表示以不貪為可貴、崇高,也表示廉潔奉公。
出處《左傳 襄公十五年》,我以不貪為寶,爾以玉為寶,若以與我,皆喪寶也。
不貪為寶的典故
春秋時,宋國有個人在山上開鑿石料的時候,發(fā)現(xiàn)了一塊寶玉。他非常高興,便兜著它回家,請一個玉工來加以鑒別,玉工仔細看了后,贊不絕口地說:“這塊玉好極了,沒有一點毛病,是個寶貝啊。不過你得小心,別在人家面前露眼,讓人家把它偷了去!”
其實,這人請玉工來家,已經(jīng)引起了鄰居的注意。原來,平時極少有人上他家,這回玉工突然來,有人便不時進來張望。宋人心里不安,怕有個閃失空歡喜一場,便把寶玉秘密藏好。盡管如此,他還是擔(dān)心寶玉會被盜走。如果把它賣掉,又怕不知它的真正價值,給別人占了便宜。他考慮來考慮去,最后決定把它贈送給一個有身份的人,這樣多少還能留下些人情。過了幾天,他見沒人發(fā)現(xiàn),便帶了寶玉悄悄地前往都城。
到了都城,他去見掌管工程的大臣子罕,獻上了寶玉,子罕不解地問:“你把如此貴重的寶物送給我,大概是要我?guī)湍戕k什么事吧?不過,我是從來不接受別人贈送的禮物的?!?/p>
宋人慌忙搖頭說:“我沒什么事要您幫我辦。據(jù)玉工鑒定,這塊寶玉是稀有之物,所以我要獻給您?!弊雍痹俅尉芙^說:“我決不能收下這寶玉。因為如果收下了,你和我都喪失了寶?!?/p>
宋人聽不懂子罕這話的意思,只是呆呆地望著他。只聽子罕繼續(xù)說道:“我以不貪為寶,而你以玉為寶。你把玉給了我,當然喪失了寶,但我收下了你的玉,也就喪失了不貪這個寶。這樣,雙方都喪失了寶。”
宋人見子罕說了這通不收寶玉的道理,也無可奈何,只得實告道:“小民留下寶玉不得安寧,所以特地到都城來獻給您?!?/p>
子罕沉思了一會兒,叫宋人暫時留下。接著,命一位玉工為這塊寶玉雕琢,把它送到市場上去賣掉,把錢交給宋人,然后派人護送他回家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不貪為寶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十全十美 | 清 陳朗《雪月梅傳》:“賢侄出門也得放心,豈不是十全十美。” |
音信杳無 | 明·吾邱瑞《運甓記·剪發(fā)延賓》:“盼前程音信杳無?!?/td> |
死要面子 | 張潔《沉重的翅膀》:“你知道爸爸死要面子,絕不會把這些事往外講?!?/td> |
骨肉離散 | 《詩經(jīng) 唐風(fēng) 杕杜序》:“《杕杜》,刺時也。君不能親其宗族,骨肉離散,獨居而無兄弟,將為沃所并爾。” |
算無遺策 | 《晉書 桓玄傳》:“自謂經(jīng)略指授,算無遺策?!?/td> |
用心良苦 | 清·錢謙益《題懷麓堂詩鈔》:“孟陽于惡疾沉痼之后,出西涯之詩療之,曰:‘此引年之藥物,亦攻毒之箴砭,其用心良亦苦矣。’” |
楊柳依依 | |
銷聲匿跡 | 宋 孫光憲《北夢瑣言》第11卷:“然畏穎川知之,遂旅游資中郡,銷聲斂跡,惟恐人知?!?/td> |
斗唇合舌 | 南唐·劉崇遠《金華子雜編》卷上:“韓三十五老大漢向同年覓得一副使,而更學(xué)斗唇合舌。” |
如法炮制 | 宋 釋曉瑩《羅湖野錄》第四卷:“若克依此書,明藥之體性,又須解如法炮制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