沆瀣一氣的成語故事
拼音hàng xiè yī qì
基本解釋沆瀣:夜間的水氣。這里指唐僖宗時;擔(dān)任主考官的崔沆;錄取了一個叫崔瀣的考生。所以有人開玩笑;將他倆的單名連起來是“沆瀣”兩字。指“沆”、“瀣”兩人連成一氣。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結(jié)合在一起。
出處宋 錢易《南部新書》:“乾符二年,崔沆放崔瀣榜,談?wù)叻Q‘座主門生,沆瀣一氣?!?/p>
隋唐時,讀書人要做官,都要經(jīng)過科舉考試。唐僖宗當(dāng)政期間,在京城長安舉行了一次考試,各地已經(jīng)取得一定資格的讀書人,來到長安應(yīng)考。在眾多的考生中,有個叫崔瀣的很有才學(xué),考下來自己感覺也不錯,就等著發(fā)榜了。主持這次考試的官員名崔沆。他批閱到崔瀣的卷子,越看越覺得好,就把地錄取了。發(fā)榜那天,崔瀣見自己榜上有名,非常高興。按照當(dāng)時的習(xí)俗,考試及第的人,都算是主考官的門生,而主考官就是考試及第的人的座主,大家都尊稱他為恩師。發(fā)榜后,門生要去拜訪恩師。崔瀣自然也不例外。崔沆作為座主,見到崔澀瀣這位與自己同姓的門生;顯得格外高興。也真是巧合,“沆”“瀣”二字合起來是一個詞。表示夜間的水氣、霧露、于是,愛湊趣的把這兩個字合在一起編成兩句話:“座主門生,沆瀣一氣?!币馑际?,他們師生兩人象是夜間的水氣、霧露連在一起。
沆瀣一氣的典故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沆瀣一氣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芒刺在背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霍光傳》:“宣帝始立,謁見高廟,大將軍光從驂乘,上內(nèi)嚴(yán)憚之,若有芒刺在背?!?/td> |
經(jīng)史子集 | 《新唐書·藝文志》:“兩都各聚書四部,以甲乙丙丁為次,列經(jīng)史子集四庫?!?/td> |
此一時彼一時 | 語出《孟子 公孫丑下》:“彼一時,此一時也。五百年必有王者興,其間必有名世者”。 |
鬼怕惡人 | 舊題宋·蘇軾《艾子雜說》:“王曰‘前人已不住矣,又安敢禍之?’艾子曰:‘真是鬼怕惡人也。’” |
沒顛沒倒 | 元 李行道《灰闌記》第二折:“你兩個都不為年紀(jì)老,怎么的便這般沒顛沒倒,對官司不分個真假,辨?zhèn)€清濁?!?/td> |
全科人兒 | |
失魂喪膽 | 巴金《生活在英雄們的中間》:“他那四方臉、紫紅臉膛、寬肩膀、魁梧身材的雄姿和他那吞日月、貫長虹的英雄氣概,使得那一群脫離了大隊的英國皇家軍失魂喪膽?!?/td> |
過了這個村,沒這個店 | 清·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13回:“這是送上門的。你老人家休錯這主意,過這村,就沒這店了?!?/td> |
狐死首丘 | 戰(zhàn)國 楚 屈原《九章 哀郢》:“鳥飛反故鄉(xiāng)兮,狐死必首丘?!?/td> |
長夜之飲 | 《史記·滑稽列傳》:“齊威王之時喜隱,好為淫樂長夜之飲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