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來面目的成語故事
拼音běn lái miàn mù
基本解釋本來:原來的;面目:面貌。原是佛教用語;指人的本性;后比喻人或事物原來的樣子。
出處宋 蘇軾《老人行》詩:“一任秋霜換鬢毛,本來面目常如故?!?/p>
佛教禪宗六代世祖慧能從小聽人念誦佛經(jīng),心中有所覺悟,就到黃梅縣東禪寺投奔禪宗五世弘忍大師學(xué)習(xí)佛法,被秘密授與祖師衣缽,連夜逃到南方,遇到僧人慧明,要求講佛法?;勰苷f:“不思善,不思惡,這是一念不生的境界,就是你的本來面目?!?/p>
本來面目的典故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本來面目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羅掘一空 | 蔡?hào)|藩、許廑父《民國通俗演義》第30回:“是時(shí)寧城已羅掘一空,急切不得巨款,沒奈何任他所為。” |
形神不全 | 西漢·劉向《戰(zhàn)國策·齊策》:“士生乎鄙野,推選則祿焉,非不遂遵也,然而形神不全?!?/td> |
骨肉離散 | 《詩經(jīng) 唐風(fēng) 杕杜序》:“《杕杜》,刺時(shí)也。君不能親其宗族,骨肉離散,獨(dú)居而無兄弟,將為沃所并爾。” |
千錘打鑼,一錘定音 | 郭澄清《大刀記》第十章:“千錘打鑼,一錘定音——隊(duì)長,你就決定吧?!?/td> |
推三阻四 | 元 無名氏《鴛鴦被》第一折:“非是我推三、推三阻四;這事情應(yīng)難、應(yīng)難造次。” |
壽元無量 | 元·吳昌齡《東坡夢(mèng)》第四折:“爇龍涎一炷透蒼穹,祝吾生壽元無量?!?/td> |
百無一是 | 宋·袁采《袁氏世范》:“至于百無一是,且朝夕以此相臨,極為難處?!?/td> |
不到黃河心不死 | 清 蔣士銓《空谷香 虎窮》:“我一路何等勸你,你這樣人,不到黃河心不死,還說什么親戚!” |
逆來順受 | 宋 無名氏《張協(xié)狀元》戲文第12出:“逆來順受,須有通時(shí)?!?/td> |
異途同歸 | 西漢 劉安《淮南子 本經(jīng)訓(xùn)》:“五帝三王,殊事而同指,異路而同歸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