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足之計的成語故事
拼音zhī zú zhī jì
基本解釋指以知道滿足為處世應變的計策。
出處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強德傳》:“德持老子知足之計?!?/p>
暫未找到成語知足之計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知足之計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轍鮒之急 | 戰(zhàn)國·宋·莊周《莊子·外物篇》:“車轍中有鮒魚焉,曰‘我東海之波臣也,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!’” |
取長補短 | 《孟子 滕文公上》:“今滕絕長補短,將五十里也,猶可以為善國?!?/td> |
炙手可熱 | 唐 杜甫《麗人行》:“炙手可熱勢絕倫,慎莫近前丞相嗔?!?/td> |
曉以大義 | 吳玉章《從甲午戰(zhàn)爭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憶》第十四篇:“林時爽誤信其中頗有黨人,合欲曉以大義。” |
春山如笑 | 宋·郭熙《林泉高致·山水訓》:“春山澹冶而如笑,夏山蒼翠而如滴,秋山明凈而如妝,冬山慘淡而如睡。” |
目不忍見 | 《廣東軍務記》:“真為目不忍見?!?/td> |
正人君子 | 《新唐書 張宿傳》:“宿怨執(zhí)政不與已,乃日肆讒甚,與皇甫镈相附離,多中傷正人君子。” |
妻兒老小 | 明 梁辰魚《浣紗記 見王》:“你一向遠出,可速與妻兒老小相聚?!?/td> |
異途同歸 | 西漢 劉安《淮南子 本經訓》:“五帝三王,殊事而同指,異路而同歸。” |
赴湯蹈火 | 晉 稽康《與山巨源絕交書》:“長而見羈,則狂顧頓纓,赴湯蹈火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