負詬忍尤的成語故事
拼音fù gòu rěn yóu
基本解釋忍受指責和怨恨。
出處陳夔龍《夢蕉亭雜記》卷一:“責備之嚴,誠不足怪。庸詎知當局之負詬忍尤,艱難應付,有非楮墨所能罄者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負詬忍尤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負詬忍尤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抱頭鼠竄 | 宋 蘇軾《代侯公說項羽辭》:“夫陸賈,天下之辯士,吾前日遣之,智窮辭屈,抱頭鼠竄,顛狽而歸,僅以身免?!?/td> |
存而不議 | 唐·獨孤及《仙掌銘并序》:“后代揭厲于玄蹤者,聆其風而駭之,或謂詼詭不經,存而不議。” |
戶限為穿 | 唐 李綽《尚書故實》:“(智永禪師)積年學書,禿筆頭十甕,每甕皆數(shù)石。人來覓書,并請題頭者如市,所居戶限為之穿穴?!?/td> |
名重一時 | 宋·釋惟白《續(xù)傳燈錄》卷二十七:“師住徑山時,名重一時,如侍郎張公子韶,狀元汪公圣錫少卿、馮公濟川俱問道?!?/td> |
臨危受命 | 三國 蜀 諸葛亮《前出師表》:“受任于敗軍之際,奉命于危難之間?!?/td> |
兵荒馬亂 | 明 李唐賓《梧桐葉》第四折:“不然,那兵荒馬亂,定然遭驅被擄?!?/td> |
苦口之藥 | 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吳志·孫奮傳》:“夫良藥苦口,惟疾者能甘之;忠言逆耳,惟達者能受之。” |
不攻自破 | 唐 顧德章《上中書門下及禮院詳議東都太廟修廢狀》:“是有都立廟之言,不攻而自破矣?!?/td> |
反治其身 | |
藏形匿影 | 《鄧析子 無厚》:“君者,藏形匿影,群下無私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