擇善而從的成語故事
拼音zé shàn ér cóng
基本解釋選擇好的而遵循;依從。擇:選擇。
出處先秦 孔子《論語 述而》:“三人行,必有我?guī)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?。?/p>
春秋時期,執(zhí)政大臣魏獻(xiàn)子把祈氏的領(lǐng)地分為7縣,把羊舌氏的領(lǐng)地分為3縣,委派與提拔一些地方長官。他想啟用魏戊,擔(dān)心人家說他偏私,問大夫成傳,成傳認(rèn)為只要有才德,就不論親疏,關(guān)鍵看能不能擇善而從,能不能賞罰分明。
擇善而從的典故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擇善而從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實(shí)至名歸 | 清 吳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15回:“敦倫修行,終受當(dāng)事之知;實(shí)至名歸,反作終身之玷?!?/td> |
躲躲閃閃 | 清 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十九回:“三人于是躲躲閃閃,聯(lián)步而行。一面走著,看那國人都是端方大雅;再看自己,只覺無窮丑態(tài)。” |
炒魷魚 | 張賢亮《出賣“荒涼”》:“絕對聽從我指示,做不到這點(diǎn),立即‘炒魷魚’!” |
趁火打劫 | 清 頤瑣《黃繡球》第三回:“這一天見來的很是不少,黃通理更代為躊躇,怕的是越來越多,容不下去,而且難免有趁火打劫,順手牽羊的事。” |
風(fēng)馳電掣 | 《六韜 龍韜》:“奮威四人,主擇材力,論兵革,風(fēng)馳電掣,不知所由?!?/td> |
暈頭轉(zhuǎn)向 | 周而復(fù)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三部:“巧珠奶奶聽得暈頭轉(zhuǎn)向。完全出乎他的意料,兒子居然變了,而且變得這么快!” |
零光片羽 | 黃遠(yuǎn)庸《記者眼光中之孫中山》:“其所對北京內(nèi)外記者所言,皆不過此三種政策之零光片羽,蓋孫先生之樂觀主義如此?!?/td> |
蠢蠢欲動 | 南朝 宋 劉敬叔《異苑 句容水脈》:“掘得一黑物,無有首尾,形如數(shù)百斛舡,長數(shù)十丈,蠢蠢而動?!?/td> |
刻骨銘心 | 唐 李白《上安州李長史書》:“深荷王公之德,銘刻心骨?!?/td> |
鴻鵠將至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告子上》:“使奕秋誨二人奕,其一人專心致志,惟奕秋之為聽。一人雖聽之,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,思援弓繳而射之,雖與之俱學(xué),弗若之矣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