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拘一格的成語故事
拼音bù jū yī gé
基本解釋不拘:不拘泥;不限制;格:規(guī)格;標準。指不限定于一種規(guī)格和方式。
出處清 龔自珍《己亥雜詩》第125首:“我勸天公重抖擻,不拘一格降人才。”
不拘一格的典故
龔自珍是我國清代的思想家和文學家。1792年,他出生于浙江仁和(在今抗州)一個封建官僚家庭。他從小就喜愛讀書,特別愛學寫詩。14歲時,他就能寫詩,18歲時會填詞,20歲就成了當時著名的詩人。他寫的詩,想象力很豐富,語言也瑰麗多姿,具有浪漫主義風格。他在詩中揭露了清王朝的黑暗和腐敗,主張改革,支持禁煙派,反對侵略,反對妥協,充滿著愛國熱情。他是個愛國主義者。
龔自珍27歲中舉人,38歲中進士,在清朝政府里做了20年左右的官。由于他不滿官場中的腐敗和黑暗,一直受到排擠和打擊。1839年,在他48歲時,就毅然辭官回老家。在回鄉(xiāng)的旅途中,他看著祖國的大好河山,目睹生活在苦難中的人民,不禁觸景生情,思緒萬千,即興寫下了一首又一首詩。
一天,龔自珍路過鎮(zhèn)江,只見街上人山人海,熱鬧非凡,一打聽,原來當地在賽神。人們抬著玉皇、風神、雷神等天神在虔誠地祭拜。這時,有人認出了龔自珍。一聽當代文豪也在這里,一位道士馬上擠上前來懇請龔自珍為天神寫篇祭文。龔自珍一揮而就寫下了《九州生氣恃風雷》這首詩,全詩共四句:
“九州生氣恃風雷,萬馬齊喑究可哀;
我勸天公重抖擻,不拘一格降人才?!?/p>
詩中九州是整個中國的代稱。詩的大意說,中國要有生氣,要憑借疾風迅雷般的社會變革,現在人們都不敢說話,沉悶得令人可悲。我奉勸天公重新振作起來,不要拘泥于常規(guī),把有用的人才降到人間來吧。
后來,人們把“不拘一格降人才”精簡成“不拘一格”這個成語,用來比喻不拘泥于一種規(guī)格、辦法。
詩里還引申出“萬馬齊喑”這個成語,比喻空氣沉悶的局面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不拘一格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繩之以法 | 漢 馮衍《上疏自陳》:“以文帝之明而魏尚之忠,繩之以法則為罪,施之以德則為功?!?/td> |
石枯松老 | 金·丘處機《水龍吟·道運》詞:“海移山變,石枯松老?!?/td> |
是非口舌 | 明·馮夢龍《古今小說·滕大尹鬼斷家私》:“若是為田地上壞了手足親情,到不如窮漢赤光光沒得承受,反為干凈,省了許多是非口舌?!?/td> |
謳功頌德 |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周本紀》:“民皆歌樂之,頌其德?!?/td> |
望塵莫及 |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趙咨傳》:“復拜東海相,之官,道經滎陽,令敦煌曹暠,咨之故孝廉也,迎路謁候。咨不為留,暠送至亭次,望塵不及。” |
戒驕戒躁 | 毛澤東《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》:“戒驕戒躁,永遠保持謙虛進取的精神。” |
縱橫開合 | 柯靈《向拓荒者致敬》:“這些文學的核心是迫切的現實感,而筆鋒所至,縱橫開合,娓娓而談,從歷史掌故……直至民間說唱與繪畫?!?/td> |
暮史朝經 | 元·無名氏《劉弘嫁婢》第三折:“小圣在生之日,螢窗雪案,暮史朝經?!?/td> |
倒冠落佩 | 唐·杜牧《晚晴賦》:“倒冠落佩兮與世闊疏,敖敖兮真徇其愚而隱居者乎?!?/td> |
飛檐走壁 | 清 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26回:“這個人本來是一個飛檐走壁的賊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