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氣吞露的成語故事
拼音fú qì tūn lù
基本解釋服氣:導引之術,即氣功。指修煉道術。
出處明·無名氏《洞玄升仙》第一折:“若論道姑休養(yǎng),服氣吞露,搬離運坎,施仁布義,必有成仙之日也?!?/p>
暫未找到成語服氣吞露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服氣吞露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度外之人 | 《三國志·魏志·楊阜傳》:“曹公有雄才遠略,決機無疑,法一而兵精,能用度外之人,所任各盡其力,必能濟大事者也?!?/td> |
不屑一顧 | 明 方孝儒《送吏部外郎龔彥佐序》:“夫祿之以天下而系馬千駟,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,而伊尹不屑一顧視焉?!?/td> |
銷聲匿跡 | 宋 孫光憲《北夢瑣言》第11卷:“然畏穎川知之,遂旅游資中郡,銷聲斂跡,惟恐人知。” |
玩世不恭 | 明 李開先《雪蓑道人傳》:“醉后高歌起舞,更有風韻,只是玩世不恭,人難親近耳。” |
舉善薦賢 |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一百二十回:“舉善薦賢,乃美事也;卿何薦人于朝,即自焚其奏稿,不令人知耶?” |
兵無常勢 | 先秦 孫武《孫子 虛實》:“夫兵形象水,水之形,避高而趨下;兵之形,避實而擊虛。水因地而制流,兵因敵而制勝。故兵無常勢,水無常形;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,謂之神。” |
舉賢任能 | 《禮記 大傳》:“三曰舉賢,四曰使能?!?/td> |
繁文縟節(jié) | 宋 蘇軾《上圓丘合祭卞議》:“省去繁文末節(jié),則一歲可以再郊?!?/td> |
穩(wěn)操勝券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平原君傳》:“且虞卿操其兩權,事成,操右券以責。” |
指天誓日 | 唐 韓愈《柳子厚墓志銘》:“指天日涕泣,誓生死不相背負,其若可信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