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繭自縛的成語故事
拼音zuò jiǎn zì fù
基本解釋繭:蠶繭;縛:纏裹。蠶吐絲作繭子;把自己包裹起來。比喻自己束縛自己;也比喻使自己陷入困境。
出處唐 白居易《江州赴中州至江陵以來舟中示舍弟五十韻》:“燭蛾誰救護(hù)?蠶繭自纏縈?!?/p>
從前有一副拆字對(duì)聯(lián),上聯(lián)為:“鴻為江邊鳥”,下聯(lián)是“蠶是天下蟲”。天蟲湊成蠶字。蠶是小青蟲,胖胖的身體,整天埋頭吃桑葉,過一個(gè)月左右蠶就作繭自縛其中,再經(jīng)過一個(gè)月左右就化成飛蛾,人們借以指使自己受困。
作繭自縛的典故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作繭自縛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泰山不讓土壤,故能成其高 | 清·張岱《岱志》:“泰山不讓土壤,故能成其高。未到泰山者,泰山壁立千丈,不藉寸土,櫛沐甚凈?!?/td> |
催人淚下 | 凌力《少年天子》第八章:“實(shí)在是萬歲爺?shù)募牢拇呷藴I下,奴才們實(shí)在忍不住了……” |
春風(fēng)化雨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盡心上》:“有如時(shí)雨化之者?!?/td> |
幫倒忙 | 浩然《艷陽天》第94章:“無形中,你們是幫倒忙,往我馬之悅這邊兒趕人哪!” |
反求諸己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公孫丑上》:“射者正己而后發(fā),發(fā)而不中,不怨勝己者,反求諸己而已矣?!?/td> |
一指蔽目,不見泰山 | 謝覺哉《關(guān)于獨(dú)立思考》:“至于全體的事,不管好處多大,總是‘一指蔽目,不見泰山’?!?/td> |
弦外之響 | 王國維《人間詞話》四二:“古今詞人格調(diào)之高無如白石,惜不于意境上用力,故覺無言外之味,弦外之響?!?/td> |
先聲奪人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昭公二十一年》:“軍志有之:先人有奪人之心,后人有待其衰?!?/td> |
玩世不恭 | 明 李開先《雪蓑道人傳》:“醉后高歌起舞,更有風(fēng)韻,只是玩世不恭,人難親近耳?!?/td> |
三人行,必有我?guī)?/a> | 先秦 孔子《論語 述而》:“三人行,必有我?guī)熝?,擇其善者而從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?/td> |